《梦溪笔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洪浩江苏南通


《梦溪笔谈》一书,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科学巨著。由于沈括博学多才,史称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历法、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述。”本书乃系其一生学识、见闻之精粹,编纂而成。因成书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故名《梦溪笔谈》。

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17门,涉及典章制度、财政、军事、外交、历史、考古、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广阔的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全书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内容极其广泛,约占全书内容三分之一还多。具体包括有天文、历法、数学、地质、地理、地图、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农学、医药学、印刷、机械、水利、建筑、矿冶等多个分支。

本书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基本反应了北宋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其中有很多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本书被视为中国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典籍,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老猫一九七一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是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此书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是一本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书,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



80后聊国学


作者介绍: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出于一个中等官僚士大夫家庭,字存中,杭州钱塘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生活在11世纪中后期,那个时候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困时期,不仅对内要处理好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与保守派的关系,对外还要应对西夏、辽朝的侵扰。沈括曾经略西北,任一方边帅。

大概内容:《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一部极为重要的笔记,被称为宋代的三大笔记体著作之一,内容共30卷, 其中包括《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特别是作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总结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 详细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此书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书名来源:沈括将此书取名《梦溪笔谈》, 自有渊源和内涵。“梦溪”取自沈括晚年所居的“梦溪园”。关于“梦溪”, 据沈括《自志》所说, 是缘于他年三十许时, 曾梦见来到一处小山, 见“花木如锦覆, 山之下有水, 澄澈极目, 而乔木翳其上”, 因而“梦中乐之, 将谋居焉”。后来他常梦至其处, “习之如平生之游”。熙宁年间, 他托一位道士在江苏镇江买下一处园圃, 但没有去看过。被贬后, 他恍然发现先前所买下的园圃正是梦中所游之地, 认为自己的缘分在此, 于是决定在这里筑室安居。其地“巨木蓊然, 水出峡中, 停萦杳缭, 环地之一偏者”, 因此称它为梦溪。


觉智师兄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编撰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我认为这个评价应该算是比较合适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赵括,沈括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 出生于一个中等官僚士大夫家庭。父沈周进士出身,曾辗转各地任地方官。沈括自幼即随父到过润州、高邮开封苏州、泉州明州等地,由此接触了社会,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各地风土人情和下层民间疾苦这对他今后为官和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后来,沈括走上了仕途,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将沈括列入新党“余孽”。沈括遭排斥打击,终以西夏攻陷永乐城、救助不力为名获罪,被贬随州(今湖北随县) ,后改秀州(今浙江嘉兴)。幸运的是,沈括向皇帝呈献了花费多年精力编制而成的《天下州县图》,被允许“任便居住”。此后,他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潜心学问,直到去世。《梦溪笔谈》一书就是此时编纂完成的。

《梦溪笔谈》共30卷,其中包括《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特别是作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总结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详细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当今社会,由于对科技的重视,《梦溪笔谈》的知名度逐渐增加,

其次,探讨《梦溪笔谈》的编纂。沈括幼年的见闻以及多年的为官经历,使他对各地的风俗、社会的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沈括也是一位博学之士,对于唐宋制度史、宋代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无不精通。尤为重要的是,沈括的成就与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宋朝理学归根结底是客观唯心的,沈括则强调“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告有法”,法即事物变化的法则。他还说“大凡物理有常有变”,所谓“有常”,就是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所以“有变”,是因为具体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他指出“天变”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是对王安石“天变不足畏”思想的支持。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使沈括注意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重视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比如他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等等。此外,唯物思想还使沈括重视实践,身体力行,亲自观察体验,掌握第一手材料。比如在《梦溪笔谈》中有大量关于医药的论述,订正了许多药物的名称和药效,这是和沈括虚心调查分不开的。他每到一地,无论是医师、市民、劳动群众、士大夫以至"山林隐者”,“莫不询究” ,“无不求访”。 他从民间收集的许多药方都会经过临床试验,“必目睹其验, 始著其篇”。可见,《梦溪笔谈》是沈括一生经历和学识的总结,沈括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大大提升了此书的史料价值。

最后,分析《梦溪笔谈》的影响和价值。《梦溪笔谈》成书后,不仅受到国内的重视,而且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排印了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此书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

谈到此书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它真实记录了北宋以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直到今天仍令中国人自豪,令外国人赞叹。兹举数例:

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但在正史中却找不到关于它的记载,而《梦溪笔谈》中则有着详实明确的记载,是关于这一发明的最早珍贵史料。沈括所总结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谷腾堡于1445年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要早四百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沈括依照观测所得结果,提出以节气来定月份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依此类推,大月三十一日,小月三十日,一大一小相间,把闰月完全去掉。沈括死后八百多年,英国气象局采用了和沈括“十二气历”大体相同的历法来进行农业气象统计。另外,沈括还改进了浑天仪等天文观察仪器,对日、月蚀的成因和月的盈亏作了进一步说明。

在物理学方面,沈括对光学颇有贡献。他谈到:“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这里讲到的“阳燧”就是一种凹面镜,表示用凹面镜照物体,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这是由于在物体和凹面镜之间存在着一个“碍”的关系,这个“碍” 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凹面镜的焦点。他还谈到:“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这是对凹面镜向日取火实验的描述。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感性阶段,沈括则对不仅对现象做了一般描述,还讲清了它的原理,说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解释了凹面镜的成像规律,是我国在光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成就。

沈括对磁学也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欧洲,直到1544年哈特曼才发现磁偏角。

除了记录科技成就,《梦溪笔谈》一书还记载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而这些现象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对当代人也有借鉴意义。






东标公子


《梦溪笔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梦溪笔谈》属于笔记体散文。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著作,他在晚年用笔记文学题材写成梦溪笔谈二十六卷。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 ,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制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阔丰富,是中国科学史上重要著作。

《梦溪笔谈》共分十七门分类,记事一事一条,一共六百多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各个方面,包括农林天文,立法,气象,物理,数学,化学,动物地理,文学史,学考古,医药水利工程和建筑灯。

《梦溪笔谈》主要论述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反映了十一世纪我国科学的辉煌成就。





蟹小鱼


《梦溪笔谈》大家都不陌生,为北宋沈括所作。我先用句上学时最官方的话描述一下这部书: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太牛气,有点百科全书的既视感。

您先看一下目录,就知道多么全面了,当年来说,还是很厉害的。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您要真是想再详细的了解具体都分什么啊,都有什么啊,建议去百度百科一下,里面很详细的,我就别当搬运工了。

这本书,对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啊,沈括得是个什么样的人,天啊,什么都懂,反正我是难以相信。但是就目前历史学家考证,《梦溪笔谈》确实为沈括所作。

不过现在来看,如果是从学习的角度出发,个人认为没必要去研读,毕竟很老了,现在早就超越了,您想学什么,有的是教材,不过按历史角度来说,这本巨作是震惊全世界的。


语留人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价值非凡。

这本书总结了它的前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一部内容无比丰富的古代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对于今天来说,它的价值在于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北宋时代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历史图像。它记录了当时已出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新发明和各类知识,对普通平民的创造和社会地位高的人的成就给予了相同的重视,这一点无疑是符合科学精神的。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在梦溪园将他一生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书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以及医药学等广阔的领域,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一、数学方面

《梦溪笔谈》中有关数学的条目有12条,主要谈了隙积术和会圆术两个问题。关于隙积术的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相传,刚过“而立”之年的沈括,曾在一位转运侧手下当官。在频繁的接触中,转运使发现沈括才华出众,很想把才貌双全的女儿嫁给他。正在这时,一位同僚告诉他,说近来沈括常出入酒家,回来就闭门不出,想必是醉得不省人事,在蒙头大睡呢。转运使听后心中十分不悦:没想到这青年平时仪表堂堂,做事一丝不苟,原来竟是个酒鬼!这样想着,便径直闯入沈括住处,推开门一看,沈括正在摆弄桌上摞起来的酒杯。见转运使大驾光临,沈括忙让座倒茶,并把这些天的发现对上司娓娓道来。原来,酒家里常把酒桶堆成长方台形体,从底层向上,逐层长宽各减一个,看上去四个侧面都是斜的,中间自然形成空隙,这在数学上称为“隙积”。数学上又把计算中间空隙的体积的方法,叫做“隙积术”。他苦思冥想,就是在研究“隙积术”。转运使听罢,这才转怒为喜。没多久,沈括便成了转运使的乘龙快婿。沈括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隙积术”的人。

会圆术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长和弧长的方法。沈括在《九章算术》方田章中所载求弓形面积近似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新公式。他的研究成果被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加以完善,并用于黄亦道坐标的换算。

沈括还用数学知识研究军粮运送,提出运粮之法,其中含有运筹思想的萌芽。他又研究围棋局总数,在没有指数知识的前提下,得到了关于从若干元素中每次提取几件且许可重复的排列问题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估算值。

二、天文学方面

《梦溪笔谈》中与天文历法有关的条文有26条。在这方面,沈括的第一项成就是提出《十二气历》,以十二气为一年,以立春为一年之始,大尽31日,小尽30日,同时把月相的变化以朔望等注于历中。在沈括之后的900年,英国气象局使用的肖伯纳历与《十二气历》相似。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也是与《十二气历》基本一致的阳历,但在月份上还不及《十二气历》科学。

此外,沈括在天文仪器的改革上,也取得了成就。他大胆地更造了浑仪,改进了刻漏,并亲自设计了能使极星保持在视场之内的窥管。他将他对天文仪器的改造和研究,写成了《浑仪式》《景表议》《浮漏议》三篇文章,阐发改革仪器的原理。

三、物理和化学方面

沈括关于物理学创获最多,《梦溪笔谈》记物理的有40条,《沈氏良方》《梦溪忘怀录》也有物理知识的阐述。

沈括重新进行《墨子》的光学实验,以飞鸢说明小孔成像。对透光镜,沈括也进行了实验和探讨,他猜测是铜镜冷却时有先后而致透光不同。虽然这个说法不正确,却为后来郑复光的实验所借鉴。

沈括还记述了“以新赤油伞日中复之”验尸伤的方法,红油伞的作用是从日光中滤取红色波段光,皮下淤血一般呈青紫色在白光下看不清,红光能提高淤血与周围部分的反衬度,容易显现。这是我国关于滤光应用的最早记载,它被宋代郑克的《折狱龟鉴》和宋慈的《洗冤集录》所应用和发展。

四、共振现象早在战国时期就为人们所发现,其后人们还发现了一些消除共振现象的方法。沈括对声的共振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用简单的仪器做了个实验,证明弦线的基音与泛音的共振关系。他剪一小纸人,放在基音弦线之上,拨动相应的泛音弦线,纸人就跳动,拨别的弦线,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称为“正声”,即共振实验。西方直至17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实验。

《梦溪笔谈》的化学条文有9条。沈括在陕北任官时,发现了人间之宝,给以科学的命名——石油,并预言它的储藏和大用。

五、地学方面

《梦溪笔谈》中有关地学的条文有37条。他在察访浙东时指出了雁荡山峭拔险怪,上耸干尺的原理——流水侵蚀(山谷中的大水冲激,把沙土都冲走了,只有巨石岿然立在那里)。他还指出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漳河、滹沱河等冲积而成,我们现代所用的化石一词也是从他的记载中来的。另外,沈括对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分类、形态描述、生物生理、生态现象、生物防治、药物药理作用、人体解剖、古生物学均有大量记载,是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宝贵资料。

《梦溪笔谈》不仅是一部史料价值很高的历史典籍,而且是一部科技史资料汇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笑逐君梦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玩瓷人


《梦溪笔谈》简介:《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分为26卷,又《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因为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而得名,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内容简介《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宋史·沈括传》作者称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简而言之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佳山巍巍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各卷依次为“故事(一、二)、辩证(一、二)、乐律(一、二)、象数(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机智、艺文(一、二、三)、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一、二、三)、药议”。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1][2]

从内容上说,《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