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节,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你与元宵节有哪些故事呢?

竹中人


今年的这个元宵就很有纪念意义!一直待在家里,响应政府号召,也算是为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吧!

也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没吃上汤圆了。都没买到汤圆。

不过和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相比,这都不算什么!加油,我的祖国!


JianglaiStar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为我准备的,因为2006年的元宵节是我最难忘的一年,我很乐意把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2006年那一年我13岁,刚开始上初一。作为一个男孩子,春节期间我是特别喜欢要爆竹,烟花等。从腊月就开始玩,基本是要疯的那种。那年,我爸过年给我买了很多爆竹,烟花,我爷爷奶奶也给我买了,还有我姑也给我买了,我除夕晚上呢收到800块钱压岁钱,我又去买了300块钱爆竹。

当时,我卧室里一共就堆了差不多5个大纸箱的爆竹。我爸想骂我,碍于过年就没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既然你这么喜欢放,那就把剩下的500块钱零花钱都买爆竹了,我去给你买把香,让你放的时候点火方便。”既然我爸都这么说了,我就一不做二不休的把压岁钱都买了爆竹了。我爸就说:元宵节之前一定要放完就行!我就从正月初一的开始放,晚上也放,反正有空就放,一直放到了元宵节,到了晚上,我也不知道怎么还有整整两大箱爆竹,还基本都是擦炮,数量又多。

要怪就怪03的物价太低,800块钱我记得差不多买了十箱爆竹。到了晚上,吃了晚饭,大概晚上九点左右。我爸就开始整我了,他也没说我,把我的爆竹和放到门外,然后把我推出去了。接着说:“小伙子,什么时候爆竹放完就叫我开门,今天晚上放不完就放一夜吧,外面的灯不关。”

天公不做美,放了一个小时左右,下雪了,真的好冷好冷。我叫的小伙伴都不帮忙放了,回家去了。没办法,我就一个人一边放一点丢的那种,一直放到了24点过五分才放完,当时我人都快冻感冒了,嘴唇都是紫色的了。雪下的好大。我爸就给我开门了就问我:“感觉怎么样,过瘾不过瘾,还放不?”我说不放了,打死我也不放了。从那年元宵节以后,我再也不要爆竹了,看到爆竹就想吐那种,真的是放伤心了!从此,这个爱好再也不存在了。今天为止,想想那天晚上的情景,我都瑟瑟发抖……

以上就是我跟元宵节的一个故事,不美好,太难忘了。我爸教育我也确实有一套……受教!






俗人壹枚小张


记得以前每逢元宵节,家人就会去看花灯,放烟花,如今正值疫情高峰期,只能在家。

以前过节的时候,爷爷会讲故事给我们听,关于以前的事情和一些传说等,如今爷爷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很想念爷爷,陪我看电视的可爱老头儿老太太再也不能讲故事给我们听。

还记得那年元宵节,有个人和我分手,约定说如果我们一年后的元宵节都没有谈恋爱就继续在一起再也不分开,后来那个人再也没有出现过,也没有了音讯…

原来,散场才是人生的常态…


Suger糖豆


元宵节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随着节日的临近 这一观点被再度热炒 理由是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平时无法见面,唯有此时,女孩儿才可“合理”结伴出游,成为寻找意中人的天赐良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如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如大诗人欧阳修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如大词人辛弃疾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才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叮远新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因为疫情的出现,今年的元宵节与往年与众不同,所以大家尽量不出门,少出门,让疫情快快消去。这样我们的生活也会慢慢恢复正常。大家加油,中国加油!




浅夏天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

元宵节

英文名

Lantern Festival

别称

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

节日时间

农历正月十五

节日类型

中国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中国

节日起源

燃灯习俗、汉武帝祭祀说、纪念平吕说等

节日活动

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

节日饮食

元宵、汤圆

节日意义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设定时间

汉朝


选择题真难做


元宵节我们吃的元宵,跟83天皇帝袁世凯还有一些瓜葛,差一点我们的元宵节吃的就不是元宵了,袁世凯觉得元宵节吃的元宵谐音“袁消”而让老百姓禁止叫元宵从而改口“汤圆”可是一个83天的皇帝,并没能让老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的那个元宵,改口成汤圆!


不许与大树争锋


每年的元宵节正好也是我妈妈的生日,所以每次都是在家陪着妈妈一起过,往年舅舅姨妈姑姑婶婶都会回来,今年因为肺炎特殊情况,就只有自己一家人过啦,妈妈许愿说,期望疫情快点好转,祝大家都健康快乐[爱慕]


小米爸


首先向还在一线奋斗的白衣天使致敬,你们辛苦了。万家团圆的日子,你们还在想疫情做斗争。谢谢你们。每年的元宵都是在外度过的,今年是在家陪父母过的,有欣喜,也有难过吧,因为每年我都是初八上班的,今年因为疫情。到现在还在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上班呢。2020年,是我这么大,比较难忘的一年。在元宵佳节。祝大家以后都发大财,哈哈


蛋总哥


也许是长大了 感觉没有年味了 记得小时候的元宵节闹灯会 市区占好几条街 各地的特色都有 人山人海 热闹极了 真印证了一首歌 (我不想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