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閱讀心得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


教室老師的侃侃而談,圖書館手上的淡瀾書香,體育場耳畔清爽的風……徜徉在大學的校園,我時常在想,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朝山謁水,叩經問史,覃彪喜回答說:"讀大學,最重要的便是讀圖書館的藏書。"

佳書如玉,最是書香能致遠

《王者繼承人:絕寵麻辣悍妻》、《麥田裡的守望者》,兩本書擺在你的面前,你會選擇哪本?古人常說開卷有益,但現在的圖書市場魚龍混雜,我們必須有個取捨的標準,學會判斷"垃圾"。我們可以由讀書收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麥子"分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提普曾經說過:"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所以剛拿起《王者繼承人:絕寵麻辣悍妻》這本書時,覃彪喜就來制止我說:"雖然借一本這樣的書並不會浪費你任何錢,但是浪費的時間可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的。

對於那些膚淺的純粹是炒作的圖書最好是敬而遠之。"他告訴我:要讀好書!但眾書芸芸,何謂好書呢?叔本華在《論名聲》中說:"立功、立言是通往名聲的兩條大道。兩條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異在於功業如過眼煙雲,而著作卻永垂不朽。著作之所以不朽,是因為著作不會長久被誤解,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見的籠罩,在長遠的時光之流中,終會還其廬山真面目。也只有經歷了時光之流的衝擊與考驗,人們方能來評論著作,而它的真正價值也才會顯露出來。"最是佳書能致遠,時間會來告訴你一本書的價值。微雨落花,斜陽西窗,以書溫品人馨之故,讓好書昇華你內在的靈魂。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


捻一縷書香,溫潤時光的芬芳

邁克爾·柯蒂斯的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句著名的臺詞:"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長輩們總會孜孜不倦的教誨你:趁著陽光正好,你正年少,一定要多讀點書!我說:我讀了啊,我整天在圖書館抱著英語四、六級和考研的書不放呢。但是覃彪喜卻來告誡我說:讀書不要太功利,要多讀好書!他說:"別的一些書籍在自己借書甚至看書的時候不知道會有什麼用,而若干年以後這本書的用處就發揮出來了。正因為某本書對自己究竟有沒有用暫時很難判斷,所以最好摒棄有用或者無用這樣的功利性思維。看書為什麼一定要抱著'有用'的心態呢?看書的過程或許本身就是一種思辨的享受。"歷史使人明智,詩詞使人靈秀,數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辨,凡是經過了時間考驗的好書對我們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現在讀書大可不用考慮它的有用無用,你的氣質、談吐、胸襟、文字會告訴你。送走了冬寒,趁著春光正好,在圖書館的靜謐中多捧幾卷好書細讀吧!吟一首詩,品一闋詞,享一幅水墨丹青,會心寫意,逐行記下時光的溫情話語。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


韶華易逝,少年正是讀書時

一個讀書少年向陶淵明求教,陶淵明把他帶到田邊,指著尺把高的稻禾問:"你仔細瞧瞧,它現在是否在長高呢?"少年看了半天,說:"沒見長啊"陶淵明反問;"真的沒見長嗎?那麼,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樣變成尺把高的呢?其實這秧苗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到罷了。"其實我覺得讀書也是這樣的,當我們讀完一本書時,可能覺得自己的知識好像也沒見有什麼增長,但

只要勤學不輟、持之以恆,就會由知之不多變為知之甚多。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年正是讀書時!就像覃彪喜在他的書中所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學四年沒有安心在圖書館好好看過幾本書,那就絕對沒有真正意義上讀過大學。"當大好的年華已不再,我希望你是惜流年,品茶香,小有作為,折桂踏香,而不是思往事,借流芳,韶華已逝,落地成殤。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餘下的大學時光,趁著年少,帶著心中熱忱,與書香共享清歡吧!手機上的內容固然精彩,但那不是我們的世界,書本上的知識固然乏味,但,那是我們的未來!

甜言蜜語說給左耳聽,因為左耳是最靠近心臟的地方。那,大學的心臟在哪裡呢?覃彪喜告訴我:圖書館!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