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疫情“競速”!青島嶗山專家人才攜手抗疫情

在與疫情的競速中,青島市嶗山區的專家人才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所長,匯智匯力,為抗疫救援貢獻一己之力。

尖峰24小時

2020年1月31日中午12:00時,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司川開電氣,接到承建武漢“雷神山”醫院項目的中建三局的緊急電話:急!配電設備需要增援!2月2號必須貨到現場!

此時此地,川開電氣的所在地成都距離武漢整整1430公里,除去16小時的物流時間,僅剩28小時。

這近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任務”,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萬人計劃專家於德翔立刻向川開電氣發出戰鬥倡議!疫情就是命令,保供電就是責任!必須爭分奪秒,火速增援“雷神山”!

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展開,技術、生產、供應鏈、設備、質檢、售後、後勤等快速響應,“雷神山”項目正式啟動,突擊隊員們按工序分成7個戰鬥小組,按照既定方案分頭快速投入戰鬥。

技術突擊小組優化並確認項目方案及各項細節要求;設備突擊小組檢查設備設施,確保能源供給;供應鏈突擊小組全力調配物資,快速尋找物流資源;生產突擊小組分工序,按流程,照圖紙,有條不紊,保質保量進行製作;質檢突擊小組一絲不苟,嚴格按照標準完工一臺調測一臺,逐項調試記錄,確保合格出廠……

1月31日12:00至2月1日12:00,24小時!“雷神山”醫院配電設備項目所需增援電氣設備保質保量準時發出,比最低時限加速4小時!特銳德川開電氣圓滿完成武漢雷神山醫院配電設備緊急增援。

與病毒“賽跑”

大年初一,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與醫藥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海洋生命學院的科研人員聯合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功能實驗室的組織了近40人的團隊,攻堅在科研一線,跨平臺、跨學科以協同攻堅為首要目標,主動放棄春節假期,毅然投入到疫情應對中,針對多個重要抗病毒靶點開展了藥物篩選,一場與病毒“賽跑”的戰役迅速展開。

“因為疫情爆發得比較突然,團隊中的一些工作人員在國外,有時差,我們的很多工作需要晚上來完成。”團隊主要成員介紹,“晚上的8點到12點是他工作最繁忙的時候,有的時候要到凌晨2點才能休息。”

14天的日以繼夜,此輪應對疫情科技攻關,他們基於前期構建的海洋天然產物三維結構數據庫,聯合國內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收集可獲得實體化合物的天然產物分子結構信息7萬餘個,並利用智能超算海洋藥物篩選技術,將這些天然產物分子、已上市藥物和中藥有效成分,進行分子對接、分子動力學模擬等藥物虛擬篩選,以期提出幾種有效的防控策略及潛在海洋候選藥物。

為了充分利用全國各地科學家們貢獻的海洋天然產物信息,團隊在廣泛徵求國內外冠狀病毒專家建議基礎上,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病毒基因的保守性,利用知識圖譜技術收集類似蛋白結構信息,確立了7個藥物篩選靶點。通過同源模建、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手段,構建了可直接用於虛擬藥物篩選的靶點口袋。為了加速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篩選進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已將這些靶點模型向社會開放共享,供廣大科學家和企事業單位用於非盈利性目的的藥物篩選工作。

目前,團隊已完成針對所有靶點的第一輪分子對接工作,正在進行分子動力學模擬。“超過50%的抗病毒藥物,與海洋相關,面對疫情,我們期望利用‘智能+’藥物發現技術體系和海洋天然產物三維數據庫,發現對抗病毒的候選藥物和策略,發出海洋的聲音”,團隊主要成員表示,“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次應對,檢驗和鍛鍊我們這一支年輕的跨學科隊伍,期望建立起一個能快速應對突發性傳播疾病的技術體系和團隊。”

隔離不隔“芯”

青島合啟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引進的重點外資項目,他們立足嶗山,服務並推動省內以及中國醫療冷鏈傳感與控制的發展。為了滿足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新的功能需求,該公司研發團隊在春節期間主動加班趕進度,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監控以及疫苗研發中的溫溼度連續監控中的特定問題進行分析排查,解決了功能開發中遇到的難題,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了新型生物醫療溫溼度等監控數據記錄儀的功能要求。目前,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追加的130臺記錄儀也正在緊張的生產當中。

為了讓火神山醫院能第一時間用上相關冷鏈監控產品,在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的幫助下,解決了產品物流運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疫苗溫溼度監控儀及時運送到達火神山醫院。

“武漢有需要,我們第一時間響應,所有人都相信,只有走在病毒傳播前面,我們就能控制好疫情傳播,可以康復更多的患者。”青島合啟立CEO張婧這樣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成 通訊員 田曉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