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帕病毒是怎麼結束的?

用戶7356647052818


最快第一時間早發現,早隔離,尋問病因來源,展開時間與病毒賽跑早預防控制!


點關注我是傻子


世界上最致命的八種病毒,分別是尼帕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熱、MERS和SARS冠狀病毒、拉沙熱、馬爾堡出血熱、埃博拉病毒。

而尼帕病毒因其潛在的廣泛傳播性和50%的死亡率被歸類為C類生化武器。儘管沒有已知國家在研製此類生化武器,但因其傳播特性和高致死率,可以作為研製生化武器最好原料之一,所以被譽為大自然創造的生化武器

尼帕病毒最初的自然宿主是狐蝠,科學研究表明,因為人類活動導致狐蝠居住的森林面積減少,迫使狐蝠從傳統棲息地(森林)遷往森林邊緣附近的人類果園,而馬來西亞有很多養豬場在果園附近,很多養豬場的豬以果園掉落地面的果實為食,攜帶病毒的狐蝠啃咬或糞便沾汙過的果實掉落在地面被豬吃掉,導致豬被感染,病毒通過養殖場的豬進入人類社會。

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在馬來西亞首次爆發,導致成千上萬頭豬死亡,並在幾周內傳染給人,發生病毒性腦炎。在病毒性腦炎流行初期的幾個月,尼帕病毒感染的276人中有105人死亡,死亡率高達40%。採取死亡病人腦脊液檢查,間接免疫熒光顯示尼帕病毒抗體呈陽性,血清用IgG和IgM捕捉ELISA方法可檢測到尼帕病毒抗體。RT-PCR證實為一種類似亨德拉病毒樣病毒,但臨床及流行病學均與亨德拉病毒不同,研究結果認為這是一種以前從未發現過的副粘病毒,按首次發病的馬來西亞村莊的名稱將這種病毒命名為尼帕病毒(又稱尼巴病毒或立白病毒)。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可導致人或豬的疾病乃至死亡。系統學研究發現,尼帕病毒屬於副粘病毒,在現有的副粘病毒科成員中,尼帕病毒與亨德拉病毒親緣關係最近,同被歸為亨尼病毒屬。

2018年3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部分村莊爆發尼帕病毒,科學家從染病村莊民戶中,發現被蝙蝠咬過的芒果。患者開始會出現發燒和頭痛,繼而嗜睡昏迷,有些患者也會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在染病的患者約280例患者中211例死亡,死亡率75%。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尼帕病毒致死率比馬來西亞高出30%以上的原因科學家還在研究中,到底是因為人種或衛生保障環境的不同還是病毒發生了新的變異,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最新的答案。

現在的研究尼帕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由染病動物的分泌物和排洩物傳播給人類,現在還沒有發現人與人之間傳播病例。

1998年發現的尼帕病毒與2003年北京非典病毒都是因人類活動導致野生動物遷徙至人類活動區導致人類感染的病毒,隨著人類經濟的增長,原先的偏遠欠發達地區逐漸被納入人類主流社會,對偏遠地帶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侵佔將會越來越多,這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毒預計也會越來越多。

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國務部長阿什維尼·喬比日前表示,該國南部喀拉拉邦近期流行的尼帕病毒已得到控制,民眾沒有必要逃離疫區。

他說,截至目前,喀拉拉邦已有17人死於尼帕病毒,但沒有發生新的感染病例。死者家屬均已採取隔離措施。

這名官員表示,印度其他地方沒有出現感染尼帕病毒的病例報告,說明病毒已得到遏制,並未擴散。

據印度全國疾病控制中心日前發佈的公告,此次尼帕病毒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暴發流行,感染範圍僅限於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和默勒布勒姆兩縣。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仍在密切監測疫情。

尼帕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018年需要關注的10種潛在高危傳染病之一。這種病毒能攻擊人和動物的肺部和大腦,症狀包括髮燒、頭疼、嗜睡、昏迷、意識模糊,人和動物的死亡率分別高達75%和60%,目前並無疫苗和有效治療方法。


爆笑娛樂觀世界


尼帕病毒病是一種由尼帕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人類和家畜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目前已知尼帕病毒可感染豬、馬、山羊、獵犬、貓、果蝙蝠、鼠、人。人類與豬接觸,尤其是與病豬直接接觸容易感染尼帕病毒而患病。本病應加強隔離與疫情監測,一旦發現豬集中發病,應儘快報告,封鎖疫區,關閉感染豬場,對其進行撲殺、銷燬,並對感染豬場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以減少傳染源。


粵西小醫


截至目前,印度喀拉拉邦已有17人死於尼帕病毒,但沒有發生新的感染病例,死者家屬均已採取隔離措施。

印度其他地區沒有出現感染尼帕病毒的病例報告,說明病毒已得到遏制,並未擴散。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仍在密切監測疫情,目前並無疫苗和有效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