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用你们的方言叫什么?

语堂


蝙蝠在武汉叫檐鼠佬,它一般都是在黄昏或夜晚出来捕食,以蚊蝇为主,是益虫,小时候晚上发现蝙蝠,就用一竹杆在空中挥舞,很容易将其击落,原因是竹杆发出的声音将蝙蝠的超声波打乱,它就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很快就将它击落下来。


田军老顽童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霸州。以前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是老房子,也就成了黄蜂和蝙蝠的家。尤其是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后窗上倒挂着好多蝙蝠,我们这里叫它(雁巴蝠)。有一次纱窗破了一个洞,有五只蝙蝠在屋里的后窗台上一动不动地趴着。我用笤帚轻轻碰它也没动,还以为它们死了呢!就找了个塑料袋把它们装了起来,刨个坑准备埋掉。当我把它们倒进坑里的时候,它们却从坑里扑闪着翅膀、一个个跃起飞向了空中。看到头上飞来飞去的蝙蝠我笑了,这假死的现状真的把我给骗了。这么多年了那一幕好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开心254463337


太原人叫“蝙蝠”就是叫蝙蝠,上世纪五十年代,晚上我家附近公园里的湖面上,它们密密麻麻叫着声音,飞快的来回兜圈子。白天就无影无踪了。当时,虽然它们长相丑陋,但也没觉得特别讨厌或反感。因为起码知道蝙蝠是益虫,它们爱吃蚊子,人们是不会伤害它们的,现在听说有人连它们也吃,真是想想都恶心。


大地滋润


白鹿原上人叫“夜飚虎”,老人说是老鼠吃了盐以后变得,小时候夏天夜里在麦场里乘凉,小孩都象飞来飞去的蝙蝠扔鞋子,据说这家伙经常往鞋里专,不过我从没有套住,只是偶尔有人拆旧房子,白天在破洞里会发现有夜飚虎倒挂着休息。


三辅客


坐标:陕西省丹凤县!

出的名人:贾平凹。

典故传说:四皓隐居,有四皓墓;商鞅封地,就在本县,商洛市的商鞅广场是假借丹凤的;李自成屯兵;水旱码头,船帮会馆(花庙)。

方言:把奶奶👵叫婆,把姥姥叫wei(音)婆,把爸爸叫达,把叔父叫达达,把头叫sa(音)、节囊,把旅游叫逛,把住宾馆叫住店…………

把蝙蝠叫:夜彪蝠!

等疫情结束了,欢迎到丹凤开做客,没来过的,联系我,叫你花最少的钱💰住最好的店、吃最好的饭逛最好的景点!!

联系方式:关注我,加我微信[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嘎达马戏


我们湖北武汉北郊一座小城,有时候可以见到蝙蝠,黑乎乎的贴着墙壁扑腾,乱窜,但是它的飞行路线却是很有规律的。

在乡下,更多的蝙蝠聚集在人家的屋檐下,瓦缝里,呼啦啦飞过去,呼啦啦飞过来。

不管再城里,还是乡村,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盐鼠鹁,通俗地说就是晚间偷吃食盐的盐老鼠。

盐鼠鹁。

盐老鼠。

蝙蝠。

家乡的男女老幼,都不把蝙蝠当食物。

没有人吃它们。

这不是人们有什么别的理由,世代相传的规矩就在厨房和餐桌,我们有饮食禁忌。

为什么?

没有原因,不能吃就是不能吃。

不仅蝙蝠不能吃,水里的乌龟王八蛋不能吃,泥鳅刀鳅和黄鳝不能吃,还有什么不能吃?都在我们饮食禁忌里。

这就是家教。是修为。是伦理。是道德。再后来,就是法律。

蝙蝠是盐鼠鹁。


望天红


蝙蝠在我们通辽地区就叫雁别古(读音)。这也可能是东北大部分的方言。

另外,这个雁别古在我地区是在春未到秋天,特别是秋天,很多,它一般从黃昏到夜间出来觅食,特别是=十几年前,出现的特别多,可现在少多了。

从秋未冬初气温下降到种地以前,根本就不见了它的踪影,不知道它是象蛇一样的冬眠了,还是象小燕一样的迁徒了。请问,有知道的么?


牛倌17


蝙蝠在淮北区域俗称鳖虎,长得贼目鼠眼,体两边一对大翅膀 ,大都是夏天夜间出动。人们对蝙蝠的说法是老鼠偷吃盐变的。从蝙蝠的头形象看确实像老鼠变的。

蝙蝠是鸟还是虫,大家都认为是鸟,还是让专家给解释吧。不管是鸟还是虫,总之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和帮手,一夜之间能吃掉240只以上的蚊子。


邹丙跃1


我们襄阳把蝙蝠叫"圆老鼠",小时候农村里非常常见,昼出夜伏,夏天的夜晚圆老鼠经常成群结队飞出找食物,我们小时候有时白天爬到房檐下抓圆老鼠,什么也不怕,不过现在很难见了





林寒22


衡山方言称呼蝙蝠为“檐老鼠”。因为蝙蝠生性胆小、一般都躲在屋檐下的瓦楞里。

湖南江华称呼蝙蝠为“盐壁虎”或者“岩老鼠”。

传说老鼠吃多了盐之后会长出翅膀,变成蝙蝠。

闽南语称呼蝙蝠为“老鼠婆”。

江西赣州人称呼蝙蝠为“枇杷老鼠”。

宜春人称呼蝙蝠为“飞檐老鼠”。

秦皇岛土话称呼蝙蝠为“圆屁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