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为什么不像细菌那样容易被杀死?

自立124


病毒是大分子层次结构,最简单生命,最不易杀死。细菌是细胞层次结构,可以杀死、灭菌。


中承明


详细的理论我没有,我只能粗略的说说细菌跟病毒的差异。

细菌比病毒大,在病毒没有被发现之前,有人做过实验。我不记得是谁了,是一个外国人,他看到烟草叶子老是长的不正常,他就把烟草叶子搞到水里侵泡,然后过滤掉细菌,再把这些水洒在好的烟草叶子上,结果好的烟草也患了同样的病。这引起了他的注意,没有细菌怎么也能致病?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病毒这个概念。

想不出来怎么回事,就进行猜测。是不是细菌的排泄物导致烟草业得病的呢?于是就有细菌排泄物是病毒的说法,病毒从此出现,而且当时认为病毒可能是细菌的代谢产物。

后来有人使用电子显微镜,发现病毒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是独立的一个物种,比细菌还要小上百倍,几百倍。

我们知道在抗生素使用之前,细菌感染能轻易的夺走生命,因为细菌太过于微小,那时候不知道它的存在,或者知道了也没办法对付,直到青霉素的运用,才知道怎么对付细菌。

病毒也是一样,它比细菌还要小,目前还不知道用什么对付它。


乙丙丁6


病菌能独立生存,是真正的生物,它与人体细胞不同的是细菌具有细胞壁,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

人们发现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可以抑制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致细菌死亡,而对人体细胞却没有伤害,所以抗生素成为病菌的特效药。

而病毒严格来说不是生物,它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这样,任何杀死病毒的药物必然杀死感染细胞和损坏正常细胞,这是病毒药物很难绕过的坎。

同时,人体细胞有细胞膜,如同城墙,细胞膜只有几个开口,如同城门,所有进出细胞的物质都会受到把守城门的免疫细胞监控,所以绝大部分药物都无法进入细胞内,也就无法杀死细胞内的病毒。

基于这两点,千百年来直到今天,医学界没有发现治疗病毒的有效药物。

能进入人体细胞的病毒,都是超级间谍和武林高手,通过伪装和劫持免疫细胞,混进人体细胞内寄生和繁殖,不断扩散到其他正常细胞。

人类生活的空间病毒无处不在,病毒的数量和种类实在太多,寄生在各种生物的细胞中,病毒寄生的生物就叫宿主。

病毒侵入生物的目的不是伤害和致死宿主,而是求得和谐共生,所以严格来说,病毒本身没有毒。

不同的病毒对应不同的生物宿主,相互妥协而共生,病毒一般不会致病和危害宿主。

病毒感染初期,对人体危害小,又躲过人体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这一时期就是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无症状。

但是,病毒寄生一定时间,会引发细胞警觉,往往会引发生物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病毒被逼应战,爆发免疫细胞与病毒的战争, 这就是炎症。

在免疫细胞与病毒作战时,消耗大量体能和营养,因此人显得无力。

免疫系统还会适当提高体温,因为病毒在高温环境中的复制和活动能力下降,所以发热是良好免疫机制的反应。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就是对抗病毒的战争结果,表现病毒感染症状,即毒性。

当然,病毒寄生会一定程度的占用正常细胞营养和繁殖资源,造成细胞功能失常和伤害,也是病毒的毒。

有时,病毒数量大,免疫细胞吃败仗,就会实施全民皆兵的防御方式,围攻感染器官,大量杀死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大量的免疫细胞与病毒同归于尽而英雄牺牲,导致感染器官功能衰竭而致人死亡,这叫免疫细胞过激反应,即过敏,又叫炎症因子风暴。

李文亮医生就是死于炎症因子风暴。

病人出现免疫过激反应时,利用药物或激素抑制免疫细胞的过激反应,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

总之,免疫细胞与病毒对抗,赢则健康,败则生病死亡。

当入侵的病毒寄生后,对宿主危害很小,又能不刺激免疫细胞反应和攻击时,免疫细胞又可以控制其繁殖数量和区域,那么人体就与病毒相安无事了,人体就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此时,人体就成为该病毒的宿主和携带者,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

与人体和谐相处的病毒多达千种,生物越古老,寿命越长,携带病毒的种类就越多,例如蝙蝠。

许多病毒与生物宿主成为朋友,例如噬菌体,在人体中有多种噬菌体,可以帮助人体杀死多种有害病菌,与人和谐共处。

新冠病毒属于RNA单链病毒,很容易变异,从现有数据分析,新冠病毒变异朝低毒,低免疫反应,低重症死亡率,无症状,长潜伏,高感染方向发展,所以病毒也力求与人体和谐共处。

新冠病毒越来越接近流感病毒,其重症和死亡率与一般流感病毒相差不大,其自愈率越来越高,具有季节性和阶段性爆发特征,所以新冠病毒并不可怕,如非典病毒,流感病毒一样,自然消失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对新冠病毒的治疗就是营养性保守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治疗原有的基础病,抑制免疫细胞的过激反应。

总之,新冠病毒的康复都是辅助治疗,目的就是保持人体的正常免疫状态,最终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恢复健康。


华龙新观点


病毒为什么不像细菌那样容易被杀死?

与抗病毒药物相比较而言,能杀死致病菌的药物则很多,从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抗菌谱越来越广,除了在我们ICU有时会见到多重耐药的细菌以外,大多数致病菌都能被抗生素杀死。但是抗病毒药却寥寥无几。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是因为细菌和病毒是完全不同的。细菌好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且与人体细胞不同的是细菌有细胞壁,所以我们就可以从细胞壁入手,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灭细菌但不伤害人体的目的。

病毒则不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小片段的核酸链和蛋白质外壳,侵入人体以后,它的核酸链会以不同的方式整合到人体细胞内,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物质,完成自我复制等生命活动。也就是说,它和人体细胞合二为一,这给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不但如此,由于病毒进入细胞内会合成异体蛋白,使宿主细胞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异己”而发生炎症反应,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宿主细胞损伤及器官功能障碍。比如乙肝,比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在没有对抗病毒的特效药之前,全力维持人体器官功能,为人体免疫系统打赢这场硬仗,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做的,但这并不是有些网友说的简单的去用激素、用呼吸机云云!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再次给我们敲响了敬畏大自然的警钟!希望,最近处于观察期的人群结束医学观察后,疫情能得到全面控制!


关注重症行者-阿锋,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重症行者阿锋


病毒确实是个比较麻烦的东西,虽然它是世界上最简单的生物之一,但是对于我们人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却是非常大的。

韩一声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对于病毒的临床治疗还算有一些经验,但是对于病毒的生物学本质和特性的认识还是有限的。

病毒不容易被杀死原因有很多种,与细菌相比,韩一声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病毒比较狡猾,容易发生变异,变化比较快,因此缺乏特效药物;

2.病毒居无定所,到处感染,扩散很快,因此,很难完全“一锅端”;

3.病毒是寄生生存的,想要杀死病毒,就要先把病毒寄生的细胞也杀死;

4.病毒的结构实在是太简单了,而且组成结构也都刚好是人体所具有的,因此如果想杀死病毒,药物的靶点是非常少的,而且很可能会“误伤”人体正常结构。这也就是抗病毒药物为什么副作用大的原因。

细菌相对容易被杀死,是因为细菌的结构还是较为复杂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异常都可能被杀死;而且,细菌还有一些独特的结构是人体都没有的,如果采用药物专门针对细菌特有的结构,对于人体的副作用也比较小。

不过,在现实状况下,细菌也不是那么就容易被杀死的,因为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管用的药物是越来越少了,而且细菌的耐药机制也是极为复杂的,目前已经成为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方面之一。


韩一声医学博士


细菌和病毒有很大的区别,在结构上的区别就很大。细菌有细胞结构,可以进行一定的独立自主的活动、进行增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活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才能够进行自身的增殖。细菌和病毒感染人体之后也有一定的差别,细菌可以分泌外毒素,感染人体之后可以出现特殊症状。病毒虽然与细菌感染一样,也可以导致发热、寒战、肌肉疼痛,但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选择性。



余香qch


细菌和病毒是两个不同概念。

细菌是有细胞结构,而且可以自我繁殖,比喻下就是细菌有生命,抗生素发现之前,细菌也是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病毒只是核苷酸和包裹核苷酸的蛋白质,可以比喻没有生命,只有病毒侵入细胞内

,细胞内转运RNA把病毒的遗传物质当成自己细胞的,从而开始复制病毒,,借用细胞帮他制造所需核苷酸和蛋白质!

所以说杀死一个有生命的肯定要比杀死一个连命都没的物质强,

我最近发个几个关于病毒的科普,可以在我的主页看看!


哇长门


不是,病毒比细菌更容易被杀死,没有宿主自己就挂了。但难以从宿主体内清除,病毒攻击的是DNA,药物很难分辨正常细胞和被感染的细胞。将来如果能发明一种纳米机器人,通过DNA分析分辨受感染的细胞,就能阻止病毒复制,像电脑系统杀毒软件一样。


光明右使8787


病毒不是杀不死,而是我们缺乏很好的能够在病人体内将病毒杀死的药物。严格来说,“杀死病毒”是让病毒失去感染性,如果病毒是在体外环境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杀死它。(来自百度)


二十来岁的你1


病毒不是不能被杀死,而是它进入人体细胞核里面去了,杀不到它,最后是靠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杀死它,现在的治疗都是支持治疗,简单一点的话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