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农村包地的反而少了?

紫荷梦


主要原因是地租高了,靠天吃饭不保准啊

出去打工一年下来还能剩2~3万元,比种地强,非常高兴能回答问题希望能帮助您谢谢😜


yaogenshan


不是包地的少了,是大户多了,小户少了。我不知道你说包地的“少”了是从哪儿说起,我说说我们这里的情况吧。我们这里大规模开始包地是从13年左右开始的,原因是当时种地大户有政策补贴(当时种地是不挣钱的),然后成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合作社。有很多是空头的,目的当然不是种地,就是为了套取补贴。后来发现补贴没有那么好拿到手,这些合作社折腾一场就陆陆续续倒闭了。真正种地发现管理好了还有利可图,便坚持了下来。后来粮食价格上涨加上种地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种地大户的利润也多了起来,这三年包地的也越来越多,地租也越来越高。只是模式转变了,以前农场主当甩手掌柜的赚钱很难,自己一家人包个二三百亩亲历亲为的利润很客观,这类地主也越来越多。


泰山伯龙


本人从事农业十几年,见过不少大户,现在包地的少主要原因有,一,粮食价格便宜,许多包地大户到年底一算账都亏欠。二,工人不好管理,人工工资贵,农忙时找不来人。农民工的素质普遍偏低,曾经见过有些农民工趁主家不注意,把药倒了,说打过药了。现在找个干农活的人,一天至少要100元,还不出活,农忙季节出300也找不来人,遇到雨天,庄家都烂地里。三,不懂技术,有一部分包地大户,是城里回去的,手里有点钱,想在农村大干一场,由于啥也不懂,处处受制于人,结果赔的一塔糊涂,只能回城打工。四,为了国家补贴,这部分人的心思根本不在种地上,捞一把就有,苦了老百姓,有些地租钱都要不回来。五,地租过高,现在地租普遍在700每亩左右,贵的1000多,一年下来刚好够本,只能挣个国家补贴。遇到灾年,只能跑路了。欠种子,化肥,农药一屁股债。以上是本人见解,春手打比较慢,望有所帮助。


花生三遍药液体氮肥


本人从事农业十几年,见过不少大户,现在包地的少主要原因有,一,粮食价格便宜,许多包地大户到年底一算账都亏欠。二,工人不好管理,人工工资贵,农忙时找不来人。农民工的素质普遍偏低,曾经见过有些农民工趁主家不注意,把药倒了,说打过药了。现在找个干农活的人,一天至少要100元,还不出活,农忙季节出300也找不来人,遇到雨天,庄家都烂地里。三,不懂技术,有一部分包地大户,是城里回去的,手里有点钱,想在农村大干一场,由于啥也不懂,处处受制于人,结果赔的一塔糊涂,只能回城打工。四,为了国家补贴,这部分人的心思根本不在种地上,捞一把就有,苦了老百姓,有些地租钱都要不回来。五,地租过高,现在地租普遍在700每亩左右,贵的1000多,一年下来刚好够本,只能挣个国家补贴。遇到灾年,只能跑路了。欠种子,化肥,农药一屁股债。以上是本人见解,春手打比较慢,望有


农村阿杰9897


我34岁了,坐标山东聊城,我们这都是蔬菜大棚,我是我们村最小的搞蔬菜种植的,种植太累了,又伤身体,所以年轻的都不种植了,不是打工就是创业去了,年纪大的干不动了,每年都有年纪大的不再搞种植的,对外包地的越来越多可没年轻的种地的了


啰里啰嗦惹人烦


我就是农村人,不是包地的少了,而是外出打工的多了,我们这边就是一些年纪大的在老家种种橙子或者烤烟这些,赚的也不多也很累,年轻人肯定受不了这个。平时村里就几个老人还有就是留守儿童,到过年的时候年轻人才会回来。大年初四又开始外出复工了。


80后小蒋


为什么现在农村包地的少了呢?就本题而言,其原因各地有异,我不知道别地方包地人少的原因,我只知道我们当地包地少的原因,今和大家分享一下,请大家思考:包地是一种投资,投资是为了赚钱,这里的投资有两种,一是农业种植投资,二是工商业投资。而至于工业商业投资就目前看来在内地还不多,一般都在沿海地区,其原因一句二句也说不清楚,大概是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已,我今天只谈谈农业种植的投资。所谓的包地并不是说一亩二亩的农户承包地,而是大面积上千百亩的承包地归几个人或是一人来使用,这么大的面积就不能采用往常各家农户那样的种植环境和种植手段,必须采用大机械化生产,高科性立体种植模式,产值高的最新优良品种,高技术指导管理,广域性产品流通渠道,宽阔性的环田道路和交通直接,每一个承包区域必须要有一个受保护的农田水库或有一个专供的农田用水大塘(因水是农业的命脉),这里必须做到水库或农田用水大塘始终保持塘渠相通,渠渠相连才行,再者就是电力配备。至于农田大面积承包者,除了农田转让租金,高科技立体化种植技术,高科技管理技术,广域性的产品流通渠道,最新时尚的优良品种引进,加上大机械化生产设备的筹备,这些必要自己承担的外,其余的就是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了,千百亩的生产环境必须要有可靠切有保障的正常生产条件,那就是千百块田地必须组成一大块或组成几大块才能实行大机械化生产,必须有水有渠,渠渠相通,必须拥有可受政府部门保护的专用供水水库或是供水大塘,还要有必备的供电设施,另外还要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助及国家的资金补助,以上这些条件,若不具备,土地是没有一个人敢大面积承包的,因土地大面积承包是一很复杂的过程,政府部门若不出面筹备以上这些环境条件,农业大机械化农庄是无法生成的。就目前来说我们当地就不具备以上条件,如河渠被开荒甚至破坏,阻塞不通,大量农田水渠被消毁,环田道路被消失,蓄水农塘被填平,承包户农田不成片,相互穿插,相互影响,农民只能随大流种植,哪里还敢考虑科学经济性种植?全靠水电站供水那几天从上至下,等到后面的农田用水时,水电站就停了,一些经济型种植更不敢想了!因此农田都没人敢种了,哪还有大面积的承包户呢?再说,没有大面积种植的条件及环境,承包户能赚到钱吗?若赚不到钱,还有人承包吗?!若果我说得这些大家觉得有理,大家就点赞,若觉得不很兴趣,我也不怪,由大家评说吧


振兴中华246016682


因为没钱赚,比如农户种一亩田以种一季为例,种子,农药,化肥,农耕机,收割机,用电抽水等控制的好的一般成本费用约900元,一亩田收成一般1200至1300斤稻谷,换成钱约1200至1300元,去掉成本一亩田纯收入3百多,注意这里还没算自己种田的人工费。所以农民工宁愿去做零散工一天还能挣15O元。真实感受。


醒后余温


关注农业的多了,非农资本进入的多了,认为农业可以挣大钱,把地租炒了起来,结果大多数赔得三四年都坚持不了。粉粉退出,但地租降的有限,真正种地的风调雨顺的微有利润,一有天灾多数赔钱。地租在合理范围内,地还是好包出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