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了感覺工作沒有動力、沒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機等現象?

紹炫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在知乎上看到過。其中一個回答有兩萬多點贊量,這個回答將年輕人沒動力、沒希望以及感到迷茫的原因歸結為勞動異化,而將勞動異化的根本歸結為資本的作用。

說實話,我個人並不贊同這種觀點,原因有二:

1.出現沒有動力、沒有希望的年輕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並不能代表年輕人整體。我們不能因為局部人群的所謂“異化”狀態,就歸結為年輕人都是“異化”的。

2.資本本身是沒有意志作用的,不會主動顛覆勞動付出與勞動成果之間的關係。應該說,市場資本在宏觀經濟上的結構性作用,導致年輕人在職業上出現迅速的分化。這種分化使得一部分年輕人鬥志昂揚,而另一部分年輕人困難重重,直至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不要對不利條件過度敏感,活在當下,心中有陽光才有美好的未來。

為了更好的解讀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部分年輕人職迷茫、困惑、沒動力、沒希望等“異化”現象背後的三個直接原因。

人的活動趨向來自於三個基本的反面,一方面叫做“他作用”,就是外部因素多自身的影響,另一方面,叫做“自作用”,是自身內部因素作用的結果,還有一個方面叫做環境作用。年輕人當前的一些“異化”表現,主要來自於這三個方面。

1.“他作用”:對自身不利的外界因素影響

有人說,現在年輕人生活窘迫、經濟拮据,社會利益分配不足,導致沒有動力,沒有希望。我認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也就是說,外界因素對一個人的積極性影響是雙向的,一個方向是正面的,另一個方向是負面的。

所謂正面的影響,是年輕人按照自身能力和價值創造應該得到更多的獎勵和需求滿足。但是這個需求滿足實際上是不夠的,是不足達成年輕人的滿意度,甚至有一種不公平的現象出現。

所謂的負面影響則正好相反,一個人的積極性在正面需求的引導下能夠發揮出來,但是在不利因素的逼迫下一樣能夠發揮出來。比如,當物質已經無法滿足自身的生存問題、當自己的生活已經非常拮据。這種情況,一樣能夠激發人的工作積極性。

兩種不同方向的影響,一個是引導出來的,而另一個則是逼出來的。

一部分年輕人,之所以出現沒有動力和迷茫,一方面是覺得無論如何奮鬥,自己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自己都處在一個不公平的環境中;另一方面,這些人仍然吃穿不愁,即使不努力,日子一樣能夠過得去。這樣,既沒有前行的正向引導,有沒有因為生活所迫的負面倒逼,他們自然沒有了動力、沒有了希望。

2.微環境因素:所在具體職場的影響

處於迷茫、沒動力和沒有希望的年輕人,所在的職場一般具有一下三個特點:

A.企業文化有問題,對於員工尊重不夠

不少企業只將員工當作企業資本增值的棋子和工具,只注重企業單向的發展,不在乎也不關心員工的價值、員工的感受和員工的希望。

為了生計一些年輕人不得不在這樣的職場打拼,但是沒有人情味的工作氛圍、沒有足夠回報的工作付出以及自己勞動者權益的屢屢被侵害,使得他們內心痛苦卻還很無奈。

這種情況下,員工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勞動者、作為一個有尊嚴的團隊分子,都沒有被真正重視和尊重。年輕人會有極大的失落感,沒有存在感、更沒有成就感。

B.職業管理有問題,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一個員工來到公司工作,不僅是為了當前的薪資,能夠讓他持續奮鬥,歸根結底還需要讓他在職業上看到更高的希望和更好的未來。

但是太多的公司在員工的薪酬標準上多年都不變化一次,在員工的職業通道上或者缺失、或者模稜兩可。收益沒有增加的希望,職位沒有成長的可能。哪裡能不迷茫?哪裡來的希望?

C.烏七八糟的企業內部工作關係,讓人反感

企業是工作的場所,但是這個場所有時候因為人為的原因過度複雜。人和人之間爾虞我詐,相互勾結、相互算計,表面一套、內心一套。這種彼此傾軋、相互矛盾的環境不但使得企業內耗增加,而且使得年輕人戰戰兢兢,說不敢說,做不敢做。

尤其是一些高管,帶頭拉幫結派,陽奉陰違,整個公司的員工不是為計劃而工作,而是為自己的上司工作,為保全自己而工作,為不被別人算計而工作。

不被人尊重、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汙濁的職場環境,是導致年輕人迷茫和沒有動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3.“自作用”:自身原因的影響

說一千道一萬,最後的一切還要落到自己身上。為什麼同樣的環境,一些年輕人鬥志昂揚,而另一些年輕人萎靡不振呢?為什麼,一樣的處境,一些年輕人積極向上,而另一些年輕人消極退縮呢?還是年輕人自身的思辯、逆商和追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樣不利的環境和條件,一些年輕人看到的是陰影和失敗的可能,而另一些年輕人則看到客服困難、突破重圍之後的陽光。只看到陰影的人被陰霾佔據,能看到陽光的人有奮鬥的動力。

另外,即使身處不利的換進,即使面對汙濁的職場和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一些人直接打退堂鼓,而另一些人則想辦法適應規則和利用規則,想辦法打翻身仗,將對自己不利的條件轉變為有利的條件。說著容易做著難?就是因為這樣,逆勢而起者才更突出,更讓人尊重。

最後,不同的年輕人,職業追求真的差異很大。有的年輕人淺嘗輒止,工作只是副產品,將大量時間用在消遣、娛樂、追星等事情上,還有一些年輕人則矢志不渝,面對目標不懈努力。

不同的思辨能力、不同的逆境應對、不同的職業追求,造就了不同的現狀。迷茫者醉心於當前與自我的消遣,努力著醉心於未來的渴望與不懈努力。

小結:以上三大方面,是造成年輕人迷茫和沒有動力的直接原因,至於宏觀環境的影響,且不比考慮,因為宏觀環境下不迷茫的多、不退縮的多,堅持奮鬥者更多。這與資本、不公平等貌似合理的因素沒有直接關係。微觀條件本身就是宏觀環境的折射。

不過,大批量的年輕人出現迷茫和困惑,沒有工作的動力,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反思。我這裡僅就企業與個人說三點自己的意見。

1.不重視人力資本的企業沒有前途

現在的企業不要再強調什麼“以人為本”,這些話沒人信,企業也不可能做到,因為企業追逐利潤的本質決定著它不可能以人為本。但是以人力資本為第一資本,卻是企業必須意識到、也能夠做到的。

所謂以人力資本為第一資本,是指企業必須重視對人的投資,必須重視人才隊伍的質量和培養,必須重視人才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培養與環境塑造。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核心優勢,才能夠成功實現資本和利潤的增值。相反,變相算計員工、不尊重員工、不把員工當成企業財富的一切作法都是暫時的,都是為了追求短期利益。

不要以為中國人有的是,不行就再招人。如果你的眼光不變、如果你的思維不變,你再招的人還是同樣的水平,還會面臨同樣的遭遇。儘管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事實是“兵如流水,企業則無力、無果、無望”,當員工被不公平對待、被隨意侵權、被泯滅了職業前途的時候,企業的苦日子也就快來了。到時候真正迷茫的是企業,真正倒下去的也是企業。

2.年輕人必須具有自我價值的實現慾望

要知道,無論環境如何、無論條件怎樣,無論你的道路順暢或者崎嶇,沒有企業能夠真正理解你,更不可能為你讓路。面對不利的環境,這都是自己奮鬥過程中的插曲,即使有失意、有挫折、有困難,也只是讀了一層讓自己向上的臺階。

年輕人必須具備為了自我價值堅持奮鬥的精神,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價值自己來實現,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怨天尤人沒有用,迷茫和失望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當你在路邊哀嘆、失望和迷茫的時候,你的同齡人都已經從你身邊奔馳而過,他們沒有時間哀嘆、沒有機會失望和迷茫,因為時間太寶貴,因為只有自己才是對自己最負責的人。把自己的價值寄託於他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希望寄託於環境更不現實,只有自發的激勵自己不斷前行,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3.要想成功,就要減少對於環境和困難的敏感性

每個不同的時代培養不同特徵的人,我不是90後,也不好說90後的不足之處。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成功者對於目標敏感、對於努力和成績敏感,而對於困難、挫折和負面的東西較為鈍感。

當你迷茫的時候,其實未必真的迷茫,只是你想得到的沒有得到,還在計較那些“丟掉”的利益;當你沒有動力的時候,未必真的沒有動力,只是缺少一個說服自己面對不公平和不利環境的理由;當你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未必真的沒有希望,只是你已在困難面前變得懶惰、不願前行的藉口。

小結:要想突破其實很簡單,不要對於自己面對的不利過度敏感,當你無視迷茫的時候,迷茫並不存在,當你努力在當下的時候,希望也就悄悄來了。人生沒有那麼多迷茫,也沒有那麼多困惑,只是不利和困難多了一些。要真的成功,就不要對這些困難和不利過於敏感,否則心理的放大作用,很容易堵塞你的眼光,異化你的判斷。

總結:正當青春年少時,你還沒有停下來的資格,還不具備沉迷下去的資本,只能負重而上,只能不斷前行,只能不斷給自己施壓繼續努力。迷茫或者消沉只是對你的警告,讓你堅定信心、繼續努力,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更多職場觀點,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指尖視野”。


指尖視野


總體原因就在於:我們身處一個特殊的時代,一個特殊的歷史發展階段。這個時代、這個歷史階段的一系列特點、事物綜合導致了這些現象的出現。老鬼力爭對其中的各個要素進行拆解、闡述,以便於和大家的探討。

一、國家整體經濟增速的放緩,是每個人都知道、感受到的現象。這對人的心理有很大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的前面三十年,中國GDP都是兩位數的增長,這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由於開放初期非常小的基數,使我們對於改革開放三十年內的變化感受也是最大的!

而自2009年開始,我國的經濟體量已經是世界第二。之後的GDP增速明顯放緩,逐漸告別了所謂的兩位數增長。

增長變慢,意味著變化的速度減小。這是每個人都能感知到的。

用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從企業到個人,努力了一年、兩年.....可是變化不大!——此時,人會迷茫的。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心理規律。

二、充分競爭、不規則競爭、無序競爭帶來的心理衝擊與壓力

自改革開始伊始,中國市場才逐漸激活。然而從客觀而言,前面三十年內的市場競爭,相對而言無論企業數量、產出產品數量、營銷模式種類、經營管理理念、銷售渠道與模式等等,都不如近十年更“豐富多彩”。

改革開放之初,社會上什麼商品都是匱乏的。只要一個老闆膽子大,幹什麼都能掙錢!那是個商品求大於供的時代。

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供大於求已經成為這個社會最基本的現狀。競爭的慘烈程度是十年前無法比擬的!更與二十年前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了!

充分競爭、不規則競爭、無序競爭、不合“規”商業操作等等近幾年是同時存在的。這給眾多企業帶來了經營收入上的巨大壓力。這是時代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

在這樣一個市場階段,企業的壓力、個人的壓力統統會增加。就連很多企業也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不知道怎麼才能讓自己的企業突出重圍。畢竟能夠成為優秀企業家的老闆為數不多,能夠做成超級大企業的單位也不會有太多。多數老闆沒有能力、智慧讓企業告訴發展。這必然會導致員工沒有動力、看不到希望,並且有些迷茫。

三、我們這些人,趕上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科技革命:互聯網

並非老鬼非得弄這些高大上的玩意兒出來給自己臉上貼金。而是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非常清楚!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直到現在的互聯網革命。每一次科技的革命,都會帶來整個人類社會的巨大變化!而我們這一代人,就趕上了,並且正在經歷這場革命!

大家一定要知道,每一次劃時代的革命,都是殘酷的。往往伴隨著一部分人的犧牲與付出。當然了,我們身處一個和平的國家、和平的社會,已經算是非常幸運了。

偶爾國家大機器生產開始普及時,大資本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操作機器,從而出現了一個殘酷的現象:圈地運動,將大批農民的土地收回並且趕進城市,而失去土地的農民為了生活,必須要進入工廠來工作。

只要您讀過西方歷史就會知道,那是工業革命時期發生的最血腥的西方歷史!

而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就是一場新的革命:互聯網。

互聯網作為一個渠道、一個工具、一個生產資料,已經讓你眾多行業乃至社會發生了驚天鉅變!

老鬼開個玩笑:互聯網普及之下的支付寶,愣是把小偷這個行業快給淘汰掉了!

互聯網,讓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經營銷售等等各個領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導致了各行各業以及個人在諸多方面的顛覆性再學習、再融入。

原來的很多思想,很可能行不通了。原來好用的思路方法,現在不管用了。

原來很順暢的銷售渠道,現在要淘汰掉了。原來很吃香的職業,現在快絕跡了。

原來自認為是自己優勢的地方,現在卻成了別人唾手可得的東西了。

.......

一切都在變,可多數人的適應速度,並沒有那麼快!

例如,智能手機的出現,多數人只知道用手機刷刷新聞、看看娛樂、消磨一會兒時光。卻沒有將這部手機變成自己的一個有效工具。只是一個浪費時間、精力、腦力的玩具而已!

這隻能說明,多數人只能被這個時代裹挾著、迷迷瞪瞪的跟著走而已!這個過程中,不迷茫是不可能的!時時產生無力感,也是很正常的。

四、互聯網讓很多人變的浮躁、迷茫

互聯網本身絕對是個好東西。但是請注意:互聯網上眾多資本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弱點來賺大眾的錢!這是有錢人、資本的運作規則!

因為人們喜歡娛樂,於是推出無數的娛樂產品去爭取更多的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錢啊!他們才不管瀏覽者是不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呢!反正你只要看我的娛樂新聞、資訊,我就能拿到錢!

因為人們希望快速致富,所以就推出大量的、標榜能夠讓你快速致富的內容!告訴你很多能夠致富的方法,並且包裝的非常精美,讓你看的津津有味!只要拿到流量就好。因為流量就是錢!

因為人們希望簡單一點、快一點掌握某種思路、方法、技術、理念,於是弄出大量的捷徑、敲門來,告訴你只要掌握了幾點、明白了幾個原則、洞悉了某幾個法則,就能快速的......於是,又吸引了巨大的流量!

請注意,不要反駁老鬼,不要告訴老鬼瀏覽者有多理智!在懶洋洋的耍手機的過程中,多數人根本不會理智!多數都是怎麼舒服怎麼刷,怎麼讓自己獲得當下的快感、當下的滿足感就怎麼尋找資訊!這就是互聯網閱讀時代的特點而已。

因此,互聯網上浮躁的內容、講究短平快的內容,宣揚簡單快捷的內容往往是最多的。

這必然助推社會浮躁情緒的蔓延。

這會讓很多人總感覺有某種簡單的、快速的、精巧的方式能夠讓自己達成某個目標,實現某個願望。

最簡單的例子,網絡上經常會看到類似:記住幾句話,讓客戶求著你成交。

面對客戶拒絕,幾招反敗為勝,快速簽單。

這種文章捕獲的流量是驚人的。

還有類似:

記住幾個要點,讓你的手下死心塌地工作。

掌握三大原則,讓你快速升職。


這些文章,如果您讀起來好像條條在理,而且在閱讀過程中也會感覺只要記住了這幾點真的就能達到目的了。可在實踐過程中會發現,全是似是而非、理論上毫無瑕疵,但實踐中毫無用處的垃圾!

但是,這些東西就是在大行其道。

再如,年入多少萬、月入多少萬之類的東西比比皆是。好像賺錢是個只要掌握了某個訣竅之後非常簡單的事情一樣。

浮躁的時代,必然助長浮躁的心理。這也是互聯網發達之後某個歷史階段必然會產生的現象。

五、和平時代小確幸心理的悄然生髮,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我們身為中國人,應該是非常慶幸的。

因為我們並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而偉大的祖國而已。

因為和平太久了,太多人內心裡不由自主的生髮了小確幸——這一點多數人是不承認的。換一種說法,當一個人沒有了最基礎的生存危機時,往往會感覺心安理得。

這個不公平、那個不合理、這個領導沒素質、那個老闆偏袒小人......這類思想在整個社會、職場中控制了太多的年輕人。

這種委屈、迷茫、世事不公的心理,讓很多人失去了動力,失去了對社會、職場的激情。

這個不對、那個不合理,那個不公平、張三靠親戚、李四走後門、王五......太多太多這類現象,成了互聯網上吐槽的素材。

進而讓很多人對於社會、職場甚至自己的未來失去了方向、動力。

最通俗的說法:太多人希望社會、職場講“理”。而太多的不講理,讓人迷茫、鬱悶。

而老鬼要說,中國是偉大的,我們的祖國能夠做到為他的人民塑造了一個和平的社會氛圍,這已經難能可貴了。

祖國才七十年啊!您不能指望七十年內什麼東西都變的那麼完美、那麼符合自己的標準哦!再說了,就連我們作為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糾錯、自我剖析、不斷完善的過程啊!

在這個階段,就希望所有的東西都能夠符合自己所願,什麼事情都想講理?那您最好先把自己冷凍起來,等再過上若干年,世界大同了再解凍吧!

縱觀整個世界吧!就連國與國之間單單靠講理也是行不通的!國與國之間也沒有那麼多的公平可以,也沒人跟你完全講道理的!

如果因為其他國家不講理、不講道義就自甘墮落?好像邏輯不通吧!

難道別的國家不講道理、不講道義、欺負自己,就完全指望聯合國?好像屁用也不管啊!

就連老美,也是想欺負誰就欺負誰,他才懶得和你講道理呢!

二十年前,老美還把咱的大使館給轟了!他跟你講道理?

沒辦法!只能自強!中國用二十年時間增強自己的硬實力,才有了今年的國慶閱兵的先進裝備哦!


不講理的事情處處有!不公平的現象不會消除!這才是世界的常態!可太多人卻因為這些現象而鬱悶了、沉淪了,或者變成網絡上滿嘴噴糞的主兒了!真是一毛錢用處都沒有啊!

六、說穿了,任何時代都應以理性來對待自己,自立自強才是根本

其實每個歷史時期、每個時代都會有他獨有的一些現象,這是歷史的一種必然,慢慢會好的。

無論社會是什麼樣的,其他人是什麼樣的,我們都應該保持理性才好。自己的發展絕對不能參照其他所謂的“多數人”怎麼想、怎麼看。

因為,如果以多數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作為自己行為的合理性依據,那自己也只能和其他多數人一樣嘍!

自立自強,永遠是個人生存發展的根基。以理性的心態去看待社會、看待職場、看待個人的發展,思考自己的未來之路才是正道。

自己才是自己內驅力生髮的主體,而不應該由於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讓自己的思想、情緒、行動受到任何的影響,你才可能成為這個社會中的少數人、精英。

以上供參考吧。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我真的很迷茫

許多的人,都瞧不起在工廠打工的人,可是,我連工廠的工作,也勝任不了。

手腳都比一般的人慢,在電子廠上班的時候,流水線插件,我都慌的很。

都是別人幫我多插幾個件。

嘗試過做健身房的派單,別人也是很瞧不起這份工作的,但是,我連想在這份工作,做下去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我沒有開到足夠的單。

自己都養不活自己,自己就走了。

在健身房工作的時候,和我同樣的年紀的人,都已經是當經理,當總監了,我還只是做健身顧問。

一些,小我幾歲的人,零零後,他們的工資,都有七八千。

所以,他們都很瞧不起我,對我愛搭不理、想和他們一起去派單,老是被他們排擠,叫自己派。

想向他們,請教些問題,他們也這副樣子。

我並沒有怪他們的意思,這人之常情,這個年紀,還做著和他們相同的工作, 開單,還不厲害。

我的老師說:”這種情況,很正常。“

我自己也是挺難受的,或許,過多幾年,還沒買車、又沒房子,會更讓人瞧不起。

可是,自己又沒有什麼本事。

做事能力,又不強。

我很對未來,沒有什麼希望了,連自己都養不活,還想成做個老闆、CEO,去解決社會問題。

所以,有個朋友昨天跟我,說的這話,我也聽進去了。

告訴自己,現實點。

別想的太理想了。

回想在別人眼中自己的樣子,也不過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

可是,自己也知道,自己也一般的普通打工者,都不如。

人活一輩子,究竟為了什麼。

我來到這個世界,生之前的世界,我不知道,死之後的世界,我也是不知道的。

有時候,我經常在想,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活的已經是,如此之艱難,更何況,那些小動物。

它們的命運,怪不得,是滅絕。

我現在,沒有多大的願望,只想養活自己,就好。

做個有用的人,起碼,不做個拖累社會的人。!


大庸臣


我現在自然覺得很迷茫的,剛來鄭州接觸物流行業,剛去的時候天天搬貨,後來去公司分理處學習收貨,第二年公司不景氣倒閉了,又去了認識的人那裡接著做物流,幹了三年吧,工資一般,主要工作時間太長,去年出來了,現在倉庫裡上班呢,整理倉庫,備貨,出貨,做了有半年了,工資一般,接下來想報個名考個駕駛證,可是一個月只有四天假期,而且是禮拜天可以休息,平時請假的可能性很小,到時候看看再說吧,小貨車我也會開,叉車我也會,手裡也有幾萬塊錢,真心不想打工了,天天受約束,掙得錢還不多,想做點什麼,似乎缺個引路人。


yuzhouyongchao


這是一個非常正常且普遍的現象,我們不能一味責怪年輕人“不努力”,更應該全面的看待這個問題,不斷砥礪,“剩者為王”。


一、生活壓力,有時候不給喘息的機會。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年中年男子,早上一睜眼就是各種貸款,房貸、車貸、消費貸,還有各種開支,老婆的化妝品、孩子的課外輔導等等。


我兒子剛剛1歲半,8月份給他報了一個縣城的游泳課,居然要5800塊。當時真的不敢想象縣城的消費已經這麼高了。銷售員這個月又開始推銷早教,12000。話術就一句: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都報了,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真的,這種壓力之下,我有時候不敢去看場電影,不敢去吃頓大餐,越是不開心了,反倒失去了很多的動力。


相信很多年輕人和我是一樣的,生活壓力,讓我們失去了一些動力和希望。


二、社會競爭,不努力就等著被淘汰。


這裡的“被淘汰”,不一定就是失業,有時候被邊緣化也是一種痛苦的淘汰。


看著隔壁小王年紀輕輕已經百萬年薪了,自己還是收入平平,能不急嗎?既要比專業技能,還要比專業知識,有時候還得拼情商。


在這種社會競爭之下,巨大的壓力會讓自己感覺“按部就班反倒會比較舒服。”


就是這種“按部就班”,就是這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安逸和自我放棄,也會讓一部分年輕人失去動力、希望,陷入自我放棄的怪圈。


三、目標與現實的差距,豐滿與骨幹的懊惱。


這種生活壓力和社會競爭壓力之下,必須要奮起直追,要努力學習。


於是,我們就給自己定了很多目標,考MBA、在職研究生、讀書、聽課、考證,暢想著自己可以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專業,讓自己武裝的更加厲害。


然而,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我們每天都忙啊忙,早上不能遲到,晚上還得加班,基本都是22點後才到家。到家了洗洗就想睡了,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學習。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表格,開不完的會議.....


忙啊忙,於是發現自己毫無成長,就會非常懊惱、自責,失去希望。


四、說回來,既然已經這樣了,我們就要理性的看待,在夾縫中子強才行。


情況已經這樣了,我們不能自我放棄,更應該認識到“只有努力,才會勝出。”


既然很多人都失去了希望,誰堅持住,誰在夾縫中存活了下來,誰能不斷砥礪自己,讓自己更加強大,誰就能勝出。


正所謂“剩者為王”。


我是@職乎哲也,國際認證職業生涯規劃師,一個從800月薪幹到50萬年薪的草根奮鬥者。


職乎哲也


這是我失業第三天,雖然衝動之下來了雲南,但正好趕上了一年最冷的幾天,陰雨綿綿,冷風擦面。

原本以為拿了N+1的賠償,公司也承諾幫忙交保險至2月份,完全可以不必有後顧之憂,趁著淡季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但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沒有永遠穩定的工作、隨時可能被裁掉這是我最近兩年對自己提醒過無數次的警告,而真正來臨之後我內心的慌亂雖然有但還不至於崩潰。

我最大的焦慮其實是來自於未來的不可預知。我向來是對未來風險沒有把握的人,不管做多少準備一旦出現意外都會讓我寢食難安。

比如現在。

這種心情也不是絕望或者恐懼,只是為了迎合現在的處境而必須會出現的一些正常的心理活動。

我是誰,我有什麼,我能做什麼。這是我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問自己的三個問題。而答案也會經常出現變動。

現在的世界,不是說你做好萬全準備就能抵禦一切風險。我只能是出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

放句名言: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

我是@愛啃骨頭的貓咪 我比昨天更愛我自己。


愛啃骨頭的貓咪Iris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覺工作和職業發展沒有動力和沒有希望。我覺得這是周邊工作的老同志沒起好傳幫帶作用,身邊的老同志也一定有一種懈怠的精神狀態。時刻感染著這些年輕人。



有時候就是這樣,我在單位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事。看見走廊的垃圾沒人掃,我是單位的年輕人,我自然而然的去拿起調掃子和戳子,他走南上的垃圾清理乾淨,跟我比較要好的一位老同志,悄悄地對我說這個活你可千萬別去,在幹了。如果下次你還是這樣幹,天長日久,這個掃走廊的活就是你的了。而且大家還覺得你是在出風頭聽著這句話,我的心裡涼瘦瘦的,怎麼做好事還粘前怕後的呀。難道做好事還是錯事了嗎?沒辦法呀,人們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的。
所以說有時候在一個團隊當中,老同志沒有起到好的榜樣作用,也直接影響著年輕人的鬥志和精神狀態。常常使他們感覺到很迷茫,沒有發展,沒有激情,沒有創意。使自己的思維慢慢的也感覺到一片茫然,就是像老同志一樣繼續的混日子吧。


伊春美食美客


幹工作幹得沒勁本人認為有以下幾條:沒前十年掙錢好掙了,生意沒前些時候好做了,再者象我介老家初中畢業後如果大學沒希望就出去跟父輩幹生意開門市部去了,家家如此,競爭的結果是降價,所認利潤少了;再一條就是花銷上升太快,特別是婚姻費用包括買房買車彩禮突破百萬大關,加上生意不景氣更難了,幾年全家的沒入不夠婚費,加上房價上漲,工房門面房漲價,工人工資升高,幾方面一湊利潤微薄;另一方面考上大學花那麼多錢上學結果一多半大學生自謀職業,有的乾脆棄工經商,年輕沒經驗看不到利潤後灰心喪氣;還有的家庭不穩定,今天還有明天家庭沒了,整天愁,沒心思全身心投入工作。


霜月飛鴻


大環境吧。我感覺中國就業市場蠻奇葩的。以我經歷來說,我絕對算年輕人了,畢業不到一年,大半年在倫敦上班,個人原因,最近回國找工作試試。我在倫敦,實習稅後工資足夠經濟獨立,大牌護膚,lv,Chanel費勁,但mk這種輕奢還是負擔得起的;除法定節假日,每年25天自選帶薪休假;最主要的是,公司領導有能力,也懂得尊重員工。我當時工作的公司並不是什麼大公司,但我可以說,我的待遇在倫敦是碩士畢業生起步待遇。對比中國企業,加班沒有加班費,稅後工資還不夠買個包,人事冗雜,連個部門經理都恨不得眼睛朝上看,沒多少能力,一個個脾氣還倍兒大,不懂真正的尊重為何物,獎勵和晉升機制經常涉及到隱形關係網,看證不看能力現象屢見不鮮,這些都無形增加了年輕人,作為新興血液融入社會的阻力。


McXiao


我今年三十歲,古人說三十而立,我如今卻一無所有,心中時常迷茫、彷徨,甚至漸漸變得孤僻和冷漠。工作那麼多年,生活仍舊艱難,身體素質已不比年少。

年輕的時候因為還有希望和期待,幻想著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孰知世事易變,似乎在一瞬間,就失去了所有,不得不重新開始。

工作早已厭倦,每天上班下班,朝而復始,人生乏味。人到中年,跳槽也是一件難事,好像去哪裡都差不多,而且再過幾年,可能會淪落到像找份工作都難的田地。試問,人生哪裡還有希望,怎能不迷茫!

人到中年,騎虎難下,後退是不可能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