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要防的是病毒,不是快递小哥

夜读丨要防的是病毒,不是快递小哥

评论君说

在考虑安全的基础上,还是要考虑正常生活,所以理应体谅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群体的难处。

夜读丨要防的是病毒,不是快递小哥

作者 |敬一山

最近这一周,因为居家办公,我只出门了三次,三次都是取快递。

我们小区虽然还没有封闭式管理,但是快递也早就不让进门了。平时早已习惯了的网购便利消失,突然就显出了生活的“残酷”。

节前买的桶装水本周刚送到,两箱八桶水,几百米的距离,我这个“文弱书生”还真就难搞定,犯愁了半天,用上已经落灰的婴儿车才拖了回来。

相信这样的麻烦这几天很多人都有体会。麻烦的不光是我们,看快递小哥也是满脸愁容,平时一俩小时能分发完的货,得在门口蹲半天,不停地打电话,催这个提醒那个。前两天北京下雪,快递小哥满头白地站在风雪里,让人看着更是不忍。

小区禁止快递小哥进入的初衷大家都懂,为了防控病毒,为了彼此的安全。可是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在快递小哥那排队、聚集翻捡领取物品,跟快递小哥进小区送到门口或者放楼下收发站,哪个风险更高?就算难分高下吧,那有没有必要一刀切地禁入呢?

昨天,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候延波开发布会时也提到这个问题,他引用专家分析,病毒通过快件传播风险极低,呼吁各地给快递小哥开方便之门。设置有智能快件箱的单位,允许快递员进入,未设置智能快件箱的单位,可划定特定区域,供快递员收投快件。

这种可能性在理论上当然无法排除,但根据这么多天的案例呈现以及专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感染,都是因为没戴口罩、近距离接触导致的,像那种15秒就中招属于极端个案,而且还不排除在那15秒之外有别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所以,只要出门戴好口罩,回家勤洗手,被病毒击中的概率还是可控的。

快递或者外卖等领域的风险,也不会超出“平均风险”。专家分析,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等传染,通过外包装传染的几率极低。即便是病患拿过的外卖,只要及时把外包装处理掉、洗干净手,自己也会很安全。事后也没听说有人因为接了这个骑手的外卖而被感染。

各方都在努力降低风险,比如美团外卖等平台推出了“无接触配送”,你可以监督平台方的许诺是否落实了,却不必对为你服务的小哥过分警惕。

我们都要知道,在考虑安全的基础上,还是要考虑正常生活,所以理应体谅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群体的难处。在不会实质性降低安全门槛的基础上,多给他们提供些便利,实际上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便利。套用那句大家都已熟稔的话,我们要防的是病毒,不是快递小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