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最近一段時間,岐山縣醫院急診科主任張鴻彥心裡一直沉甸甸的,像壓了一塊石頭。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防控工作千頭萬緒,人員不足,防護物資緊缺亟待解決。更讓他揪心的是,他的兩員得力干將醫生梁志岐和護士朱海娟在居家隔離,有沒有感染還是未知,這讓他難過和愧疚,如果他們有任何不好,他都無法面對他們。疫情兇猛,防控責任重大,張鴻彥又著急又擔心,吃不下睡不好,血壓都升高了。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急診科在每個醫院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就像防洪堤壩的堅石,每一次潮湧最先衝擊到的都是它。

1月22日本來是個平常的日子,新年將近,看急診的人有所增加。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剛剛說起,醫院做了安排,科室組織了學習培訓。值班的梁志岐和朱海靜都多帶了層口罩,增加了洗手消毒的次數。下午五點,走進來一位發熱患者,梁志岐和朱海靜按照要求給患者帶上醫用口罩,開始登記患者資料,詢問患者病前行動軌跡。知道患者是從武漢回來岐山的,他們立刻警覺起來。朱海靜又戴了一層口罩,給患者測量生命體徵,梁志奇醫生取了咽拭子,開好檢查單,朱海靜陪患者去做檢查。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朱海靜從2011年10月份就在急診科上班,雖然很年輕,卻是一位頭腦清楚、有經驗的急診護士。她知道武漢新冠肺炎是飛沫傳播,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離病人遠一點、戴上口罩也可以減少感染機會。她帶病人去做檢查,走在病人前面,到地方先讓病人站在沒人的地方等著,她拿著患者身份證和檢查單給相關科室人員說清楚是從武漢回來的,讓他們也把口罩都帶好,然後很快做完檢查。CT結果出來情況很不樂觀。朱海娟就讓患者在一樓大廳沒人的地方等著,自己回科室給梁志岐看檢查結果,梁志岐通知了發熱門診,朱海靜便把患者送過去。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得知醫院收治一位武漢回岐的疑似患者,並連夜設立了隔離病房,加強了發熱門診,完善預檢分診,醫院氣氛陡然緊張。縣醫院防控物資儲備不足,要優先保障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等。疫情初起,除了瞭解旅居史,許多就診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接觸過感染者,來急診的患者就有潛在傳染風險。而梁志岐和朱海靜又接診第一例疑似患者,張鴻彥和護士長馮乖娟非常擔心,叮囑兩位同志單獨居住,儘量不和家人接觸,每天注意查體溫,按時休息,增加營養。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科室按規定噴灑消毒,開窗通風,所有人員全部注意勤洗手,勤消毒,沒有N95口罩,就多戴幾個外科醫用口罩,戴上手套,沒有護目鏡,護士韓亞娣用舊CT片子自制了防護鏡。120防疫救護車配置了全院僅有的2套防化服出診,穿著這樣的裝備,動輒就是一身汗溼,還得反覆消毒使用。張鴻彥對大家說:“現在醫院防護物資緊缺,即使這樣也不能放鬆自我防護。就現有的條件,咱們每個人都要盡力做好防護,決不能讓自己被感染,連自己都防護不好,又怎麼去防護和救治別人,醫務人員感染,意味著防疫失敗。同時咱們還要做好急診工作,哪怕再難再累,也要把工作做好。”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隨著疫情發展,每一位就診的急診病人,都有可能是隱蔽的傳染源。急診科雖然沒在風暴中心,卻一直在風暴前沿。因為其工作性質太特殊,留不住醫生,人員一直不足。但面對疫情,全科醫生護士和120司機,無一人畏懼退縮,全部堅守在崗位上。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護士長馮乖娟,丈夫是醫院醫務科副主任王曉琪,疫情以來,兩個人都像上緊的發條,忙得沒有說話的時間。兩個孩子有公公婆婆照顧,王曉琪在醫院也有忙不完的事總是很晚回家,馮乖娟每天處理科室護理工作、醫護疫情防控、檢查科室和救護車清潔消毒,協調120接送發熱病人,為了家人安全,也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也自行隔離,每天把大部分時間放在醫院。

最讓護士長馮乖娟操心的,是護士任曉妮和王偉麗,她倆一個懷孕8月,一個5個月,每天堅持正常上班,治療護理、消毒防控,不落人下。王偉麗、蘇江波、鄭世興的家都在蔡家坡,岐蔡公交停運後,三人一直擠在護士休息室,每天吃著方便麵和零食,已經堅持了一週多,三人沒有休息一天,沒有耽誤一次工作。還有120醫生和司機,每次出診穿厚重的防化服,一層層要穿半個小時,出一次車全身衣服都溼透了,出診回來要和護士一起徹底消殺救護車內外,紫外線消毒半小時,每天出車五六次,穿脫防護服和消殺救護車五六次。因為頻繁接送發熱患者,司機自行單獨住宿舍十多天,整個春節,待在醫院裡。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大年三十,萬家團聚。急診科裡燈火通明,值班醫生和護士嚴陣以待,不時還有急診患者就診,這個疫情籠罩的除夕夜特別凝重。電話鈴響,120防疫救護車全副武裝出診接來一家三口發熱患者。

疫情在發展,發熱病人增多,人們談武漢色變,就有人不去發熱門診就診,隱瞞旅居史。急診科壓力更大,所有急診都要追問旅居史,接觸史,還要有技巧、察言觀色、追根究底,不能漏掉重要線索,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增加很多,精神心理壓力更大。張鴻彥和護士長馮乖娟就經常提醒大家注意防護,一有時間就休息。特別是堅持上班的梁志岐和朱海靜。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1月29日,縣醫院第一例疑似病例確診,梁志岐和朱海靜被通知居家隔離,大家心情瞬間沉重,難過極了。朱海靜孩子還小需要公公婆婆照看,只好自己回老家房子隔離,他愛人不放心,一起陪著,大過年一家人分隔兩處,農村的房子很冷。梁志岐居家隔離了,張鴻彥主任頂替他的班,既要管理科室日常工作,還要隨時處理疫情防控問題,還大夜班、小夜班、120一套、二套輪值,一天十幾個小時待在科室,盡心竭力,任勞任怨,56歲的他,一直有高血壓。他說:“在防治疫情的關鍵時刻,大家身體和心理都已經超負荷,只有堅持再堅持,靠的就是堅定的信心,我是主任,沒有權利倒下。”看到張鴻彥那麼拼命,科裡的醫生護士們心裡都酸酸的。他那麼忙,每天還詢問他們生活上有啥困難,每天都盯著他們做好防護,那麼溫和的人,看到誰疏忽了洗手,也會變了臉色。還每天要電話詢問梁志岐和朱海靜,關心他們,紓解他們的焦慮情緒,誰都知道他自己才是心理壓力最大的那個人。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就這樣十幾天時間,急診科接診發熱病人52人,救護車接回有武漢居住史或接觸史28人。科室醫護人員和救護車司機因為直接或間接接觸過疑似新冠病人,他們不敢回家,不敢接觸他們的孩子,都獨自居住在老家或者宿舍,忍受著孤獨、壓力和寒冷。他們說,這些他們都不怕,只要疫情早早控制住,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2月5日,急診科醫生梁志岐和護士朱海靜,居家隔離滿7天,來醫院檢查身體一切正常。壓在張鴻彥和急診科同事們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了。問起朱海靜有沒有害怕,她說:“開始也很擔心,後來回憶自己的操作,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畢竟我們是醫護人員,救治患者是我們的職責,我覺得心態放好,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難倒我們。再觀察兩天,我就回來上班。”這就是抗壓力和能力超強的急診科人。

疫情非常時期,帶你走進岐山縣醫院急診科

張鴻彥說:“我當急診科主任5年了,突發、緊急、高危,這些一般人看起來比較揪心的字眼,卻是急診科的工作常態,長期高壓狀態的工作,讓急診科人都有了忍者神龜的功夫,耐得住高強度高壓力。這次的新冠疫情,不管多困難,急診科人同樣能扛住,我們肯定能戰勝疫情,因為我們都喜歡輕鬆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雖千萬人吾往矣!壯哉,急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