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高分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还是成绩低分学生?

采蘑菇的小姑娘772


打个自己的比方,怀孕时,迷上弹琵琶,请了一老师上门教学,她把指法交给我,每周一次了检查上一周练习曲。同样的教学,同样的时间,我练习得勤快,掌握得好,那首曲子就弹得好。有时想偷懒,或遇到不喜欢的曲子,自然就难以过关。所以,回归正题,正常水平的老师教学,不是影响学生成绩好坏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还是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短腿肥羊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过的学生有年级第一的,也有年级倒数第一的,那么,他们都是我教出来的吗?下面从初中数学的学习的角度回答楼主。

先来界定一下问题中的概念,判断一个学生属于“成绩高分”和“成绩低分”的标准,比较合理的,是该学生在所有的数学统考成绩中,超过一半是高分,或者超过一半是低分。

这个标准能有效地提现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因为统考的权威性最高。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一次统考拿了高分,但接下来再没拿过,所以不能算成绩高分学生;有的学生平时测验成高分不断,但一到统考就起不来,也不能算成绩高分学生。成绩低分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另外,老师的“教”,本义是教育和指导,具体点说,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教师教得好不好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是,把责任全部归结到老师身上是不对的,因为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不可忽视,一个是考试的难度,另一个是学生自身的努力。

先说考试难度,经历过不少统考发现,有时遇上简单常规的试题,成绩出来会“涌现”一大批的高分学生,皆大欢喜;有时试题难度大,可能整个年级的高分学生没几个。

重要性不亚于老师教学质量的,应该是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了。按照智商来讲,大多数的学生都差不了多少,小学时候的成绩也不会有多大区别,可到了初中就逐渐“天上地下”了,为什么会这样?努力不够!

一个是努力程度不够,说白了,就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或者说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要么觉得数学没意思,要么觉得学好数学没用,平时的任务基本上要老师催着赶着甚至罚着才随便应付一下,这样的态度,在短短几个学期的数学课之内,估计数学大师也得摇头啊!

当然,有的人要说,学生没兴趣是因为老师不够风趣幽默,或者老师不懂得因材施教,可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完美的老师只能出现在理想中,真要有也不够分,因为教师资源本身就稀缺,更别提优秀的教师。大多数学生面对的,只能是不够完美的老师,那你说怎么办,肯定得自己去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这才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选择!

有的人可能觉得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更加生动丰富,比老师在学校干巴巴的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想说的是,再好的学习资源,学生起初的确会感到新奇好玩,但他们的兴奋点也会跟着提高,要想保持新奇感,学习资源需要保持很高频率的调整,也是不现实的。维持学习的做好动力,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踏踏实实地做好没一件事情,收获点点滴滴的进步。学习属于慢工夫,不可能一蹴而就。

除了努力程度不够,还有什么呢?有的学生的确很努力地跟着老师学,但学来学去还是没效果,那不是不够努力的原因,而是努力的方式不对,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在学习方法的层面做过一分思考。我就教过不少这样的学生,班里一号,数学却老是上不了及格,一沟通发现,除了完成我布置的作业,自己从没想过那些知识点还不懂,也从没想过给自己加点挑战性的练习,后来我真给他们找来一些额外的练习,他们却又懒得做了,因为觉得吃亏,我晕!

结束语: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但也离不开考试的难度,最离不开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努力,而努力不仅要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保证上,还得在学习方法的思考上,为自己建立可调整的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晋升为成绩高分学生!


蓝色winds


您好,我是爱好中草药的数学老师。你应该是想问老师教出来的是低分的学生还是高分的学生,对吧?

在我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其实学生成绩优秀或者进步都不是主要靠教出来的,老师只是作为知识引路人,之前我辅导学生数学我说过一定要学生愿意学,我只是把解题经验和解题技巧或者把数学难题的特殊方法传授给学生,或许把最基本的原理给学生分析清楚!

对于此题,高分的学生会自己先计算两三个项的值,然后找出规律,但对于数学逻辑思维弱的学生,我会给学生写出解题过程让她有点这方面解题的思路,再加变式题目强化,这些都是在学生的自己想学习的前提下。

如图,是一个动点问题也是个找规律的题目,难度系数也在0.6左右,不管之前考试高分或者基础差的学生都要具备分析动点问题能力,此题要分析到第四次相遇的情况,然后找出规律,用求余法解题最后得出结果为答案A.

总而言之,数学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主动学习,老师起的是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才是决定高分低分的缔造者!个人之言,不足之处欢迎同行交流与指正!


爱好中草药的数学老师


高分学生的教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给了他理想的孩子,他会自觉努力,除了课堂学习,一词一句去寻找破冰的点线,日积月累地"在乎勤点滴”后考高分印;一种是老师娴熟地驾驭考试,根据考纲押题指导得法让学生考出高分的。

至于考低分的自己去悟吧。


轻聊漫语


1高分学生是爹妈生出来的。

遗传基因是第一重要的,聪明人与生俱来。所以教育的三大要素“遗传环境和教育”,遗传排在第一位。

2高分学生是自己辛苦学出来的。

内因是决定因素,自己不努力,他人白费力。

3高分学生是家长言传身教带出来的。家长爱学习,或者专注某一项工作,或者认真督促学习,都能带出孩子的好习惯。

4高分学生是老师正确引导学出来的。

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才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5高分学生是明确目标逼出来的。

目标高远的学生,内生动力足,不用扬鞭自奋蹄,成绩就会好


用户6631280701


题主的倒装句用的如此流畅是我们山东人吗难道?

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学生成绩高低与老师教学之间的关系,准确的说是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每一方面能够对学生成绩产生的影响度,我们姑且称之为“权重”。

我认为,在同一班级里,对于高分与低分学生,学校教育的“权重”相对较小。(如图)

对于这两类学生,为何说学校教育的“权重”较小?

1.高分学生。

我听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

这种说法虽不能说完全正确,但也充分说明了一个普遍事实:一般而言,高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凡事积极主动,学习习惯较好,知识面相对较广,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而其背后通常是极其重视教育、特别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这种重视和关注不是突发奇想、一时兴起的,往往是从孩子幼儿园阶段甚至更早就开始的,并且一直会坚持到孩子学业的完成。

问题学生背后通常有一个问题家庭,优秀学生的成长往往离不开优秀的家长。

我教过的学生里,就有这样一位男同学。初中三年,大大小小的考试加在一起几十次,这位同学基本都是级部第一,高中阶段也基本如此。到了大学,在他的同学们还在拼命考研时,他已经成功保研,被人大提前录取。


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初二下学期数学老师去休产假,学校缺人,就让一位信息老师去带他们数学课。但是这位同学每次考试,数学都是一百分,连老师也“主动”承认:他的数学考一百,跟我基本没关系。

真的没关系吗?当然不是。“权重”较小,不等于没有。

学校教育,对于高分学生的作用,如果用成语来概括的话,那应该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许就像武侠小说中所写的,高手与顶尖高手之间,就差了被绝世高手打通的任督二脉。

2.低分学生。

有人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学习这条道路。这句话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甚至让人感觉带有歧视的眼光。

但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无情!

你见过上了初一还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学生吗?

你见过初中毕业还背不全英文字母的学生吗?

你见过上学放学必须有人领着,不然会迷路的学生吗?

你见过上课睡觉喊不醒,走路都能打盹的学生吗?

你见过满嘴污言秽语,连老师都敢骂、连父母都敢打的学生吗?

也许你不相信,但这都是真实存在的!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接触家长。在与这部分家长沟通时,他们经常说的都是“小时候没好好管”“以前没怎么管过”“早知道就应该”等等类似的话,这也足以说明问题所在。

只是,时间是不可逆的,不像你打游戏,GAME OVER了可以重来一局。

同样,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教育也并非没有作用,但必须要与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发力,才能发挥效果。但现实中,由于自身因素的“权重”过大,导致老师、家长的努力往往变成了“无用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教育的“权重”是相对较小的。

学校教育的“权重”在哪些学生身上有较大体现呢?

还是这幅图,可以看出,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学校教育的“权重”相对较大。

中等生,应该占据了一个班级人数的70%甚至更多,他们永远是班级的中坚力量。

通过历次考试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班级间的高分学生、低分学生区别不会太大,为什么最终的总体成绩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呢?

答案,就在这些学生身上。他们,才是班级成绩(教师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老教师们会说:抓住了大多数,你就抓住了第一。

就自身因素而言,中等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庭教育上,家长很重视、一般重视、不重视、很不重视的都有,没有明显的区分性。这种状况下,如果教师适当“倾斜”,在这些学生身上多下点功夫,并且能够让家长提高重视程度的话,学生的成绩势必会有很大的提升。毕竟这些学生,并不缺乏进步的空间和可能性,缺的是压力,是动力,是激励,是鼓励。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学生,就属于此类。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初一上学期的时候在级部排名接近500(总人数700多点)。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每次考试基本都会进步,多则几十名,少则十几名,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小小的退步。等到中考前,他已经来到150名左右。最终,他从初一时的“能上高中”实现了“上好高中”。

也许有人会说,低分学生进步的空间不是更大吗?对,空间更大,但同时可能性也更小。

以上所说的学校教育的“权重”,都是建立在同一班级情况下,即没有多余自变量,也未过多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那么,如果加上一个自变量呢?

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校教育的“权重”是否会有变化呢?会怎样变化呢?

仿照第一幅,我又画了这样一张示意图(下图)

应该说,一般情况下,在初始年级,学校教育的“权重”还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也是家长之所以挤破头、花高价、托各种关系都要进“知名小学”的原因。这类小学,校风优良,师资雄厚,管理严格,设备先进,活动多样,对孩子的学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在所属学校未发生重大变故的前提下,学校教育的“权重”会逐渐降低。我想,原因应该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发展,学生自身因素的“权重”逐渐上升。

这也就解释了现实中常见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成绩的差距很小,大部分在95以上,偶有低于90的出现。到了小学高阶,相当一部分学生仍保持在90以上,但已经开始出现少部分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初中,特别是初二,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高分的学生能考几百分,而低分的学生能低到几十分。对,你没有听错,就是总分几十分。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极分化。

这也就说明,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校教育的“权重”是逐渐变小的。

那么,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家庭教育的“权重”又将会是如何变化的呢?不如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讨论。

结语

综上内容,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高分学生、低分学生影响较小,对中等学生影响却非常大。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校教育的影响其实是在逐渐降低的。

我们探讨学校教育的影响程度,绝不是为学校、教师推卸责任,而是希望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我们能够依据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影响因素构成,去正确判读问题的产生的原因,继而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学生的成长,学习成绩的取得,永远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没有单一的决定性因素。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也必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集中讨论了所谓的高分、低分,虽然这是最现实的情况,但与当今的教育理念是不大相符的。再者,影响的大小、变化的幅度此类问题,由于根本没有数据统计,也不可能开展实验,故只能推测基本趋势。

【以上拙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盼望您写下自己的观点,我们共同探讨】

三石学堂


石头会不会孵出小鸡?鸡蛋没有合适的温度,会不会孵出小鸡?教学本身就有教和学两部分,一是老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教与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没有好的老师教,学生再聪明,也不一定能学好,相反,老师教的再好,学生学的不认真,或者天资不够,也难以达到理想的高度。我们看问题,为何非要孤立的去看呢?非得讨论老师厉害 ,还是学生聪明,有何意义呢?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适合的老师。是否有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后天所能做的,勤奋努力,才能不断超越。


海阔天空China


作为多年的老师的我认为,这两者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也不能说有绝对的关系。举几个例子,有的老师招人喜欢,学生就喜欢听他的课,成绩既然就能好,当然这里面的学生也不是绝大部分,只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有的老师确实能力非凡,能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吸收能力强,差生就靠边站了,因为差生一问三不知。


六安乡村老九


教育必须有教师引导,离开教师会有成功的教育吗?术业有专攻,总要有先辈带入门径。高分低分的学生都需要教师教育引导。人是有智力差异的,人是有性格异同的。悟性不同所学就有高分低分之别。正确看待教育,偏激都是不足取的。


wDw1966


学习主要还是靠自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好学生那也是努力的结果,成绩不会骗人,哪里有不努力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的?可以看看各行各业的大牛,哪一个不是拼命学习,才有了如今的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