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鼓励发展像日本那样小排量的K-car?

最美时光37230


有个成语叫做“邯郸学步”,说的是古代有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首都邯郸的人走路姿势特别漂亮,就专程从燕国去邯郸学赵国人走路的姿势,结果几年学下来,不仅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优雅,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都忘掉了,不得已只好爬回燕国,一路受尽了嘲笑。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若是鼓励发展像日本那样的小排量K-Car,那简直属于不管国情,不分良莠的生搬硬套,跟“邯郸学步”没什么两样。事实上不是说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和我们的近邻,尽管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这不意味着人家日本就全是优点,或者人家的发展模式,生活习惯我们就一定就要生搬硬套的拿来。就K-Car而言,事实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的K-Car除了日本本土以外,哪里都不待见好吧……



K-Car在日本本土,确实有排量小,轻量化,“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但这是建立在日本城市化水平接近90%,半数以上的日本人挤在东京都市圈,乡下几乎没有人,而且日本油价极高(吐槽两桶油的,去日本逛一圈,就知道简直是两大良心企业啊……)城市公交、地铁非常发达,道路建设却相对落后的国情之上(去过日本旅游的,会知道日本街道狭窄,不像中国的城市动辄双向八车道、高架路四通八达)。日本人平日上下班通勤基本上都是乘电车、地铁、JR等交通工具,汽车只是周末家庭聚会或郊游的时候使用,与中国人的习惯截然不同。开过660ml排量K-Car的会知道,这种车排量太小,加速很慢,极限速度很低,开到80KM/H的时候发动机飚出三四千的转速很正常(1.4的雪佛兰赛欧开过的都明白,而K-Car的排量还只有赛欧的一半,千万别拿国内铃木奥拓之类排量远大于660ml的小车来说事),而且“飘”得很严重,只适合在普通城市道路上以30-40KM/H的速度驾驶,跑城市高架路都吃力,高速公路就更别想了。



更重要的是,有个很戏谑的说法,中国人买车“一要能装,二要能装”,非常精准的说出了国人买车的心态。K-Car体积太小,对于目前大部分情况还是每家一辆车,动辄要带媳妇,大宝,二宝,老爸老妈全家出动的国情,K-Car显然是不适合作为家庭第一辆车的选择的(K-Car一不能装)。而作为有多辆车的富裕家庭,往往不会只拘泥于通勤,而是对车的动力、外观甚至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尔夫、甲壳虫、Mini、Smart、X1之类汽车还是更受青睐一些(K-Car二不能装)。而有多辆车、需要通勤又不讲面子的少部分人,K-Car还要面对国产电动车的竞争——中国煤多油少,煤优油劣,石油缺口大而煤炭尚可出口的国情之下,政府若是不打压K-Car鼓励电动车那真是见鬼了。



还有一些人说“K-Car在中国不能流行,说明日本人勤俭务实,中国人爱慕虚荣”,这种话就简直让人看不下去了。抛开日本油价几乎是中国两倍不谈,单说虚荣,虚荣这东西是“我开的车要比周围人都好”才对,假设我周围的人都买1.6L的朗逸,1.8L的卡罗拉,那我至少得有辆帕萨特或者凯美瑞才能满足虚荣……而事实上,朗逸、卡罗拉满大街都是,而且月月都上主流热销榜,因此用虚荣解释K-Car主流上是说不通的,虽然我之前在“二不能装”方面提过K-Car外观毫无个性,不受富裕起来的多辆车车主青睐,但这完全不能说明K-Car在中国几乎完全不受待见的原因。

综上所述,K-Car根本就不可能在中国流行起来,也不可能有流行的基础。K-Car作为日本特殊国情的产物,本身不具有走出日本国门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是邯郸学步式的什么都要学。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日本人天天吃生鱼片和寿司,我们为什么不吃?日本平成废物不结婚不生孩子,天天宅在家里打游戏,我们的80后90后为啥要那么勤奋工作呢?

对吧。


Magic6981045


不是不鼓励,而是国内没有K-car的生存土壤。 K- car作为方盒子车,它的典型特征是:车长小于3400mm,车宽小于1480mm以下,车身高度小于2000mm,排量小于660cc。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超高的空间利用率,这很对日本这种小国家的胃口,一辆小小的K-car可走街串巷,也不用担心停车难题。


但反观国内呢?虽然我们也追求空间利用率,但其实我们更讲究的是大体积,甚至认为大就是正义。

看看国内微型汽车销量情况就知道了,它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被小型车挤压。举例来说,在2018年,相比紧凑型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137%、小型级别产品增长293%,微型电动乘用车仅增长22%,增速明显放缓。


除此外,K-car的排量还是太小了,顶多就当个城市代步车,想飚高速肯定指望不上。但就城市密集的生存环境看,一个十多万的车位配一个三四万的K-car,怎么看怎么不协调。

除此外,因为对空间的极致设计,K-car并不是一款特别好开的车型。由于悬挂空间被压缩,一般避震弹簧会设计得比较软来尽可能提升舒适性,这在路面较好的城市问题不大,但考虑国内的糟糕路况,开起来的感觉不会太好。


再考虑到K-car过高的重心,驾驶体验只怕又得降一截。 除此外,安全问题也是制约K-car发展的重要原因。研究称,中国汽车保有量占世界3%,死于车祸的人数却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6%。

可能你对这些数据不够敏感,但每天走到路上看看就知道了,各种不良驾驶行为层出不穷。K-car因为缩短了前后溃缩吸能区,碰撞安全性表现并不好。 最后就是使用者年龄问题了,其实在日本,K-car高年龄段用户一直有着很高比例。

从2009~2017年K-car使用者年龄分布看,60岁以上使用者比例常年高达25%以上,40岁以上的更是超过一半多。反观国内,现在汽车消费者开始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这种“老龄化”车型会很难吸引年轻人。


东拉西车


人家问题问的是中国为啥不发展kcar,一帮子伪高知,不知从哪百度的日本国情分析,再不就是伪愤青说什么面子问题。能不能有点诚意,少点套路?第一新车从设计到上市是得审批,审批,审批。不是你想弄啥车就能出的,被三桶油绑架的专家委员会就不让你上这个。第二,政策导向,还是同样情况。第三,说没有消费群体都是虾扯蛋,北上广大量年轻群体需要省油又好看还实用的车,你看看帝都街头,新能源的两座汽车还有smart,多的是。说到底,经济社会不过是被不同的资本集团绑架的权利集团而已。千万别叽歪什么国情,看着头晕,啥事一扯国情就变成中国特色。现在什么社会了,民智已开。。。。理性消费的人多的是,一帮连三轮车都买不起的人,一帮自己喜欢装逼的人,非要绑架所有人,对不起你代表不了我


神曲A


不能急,日本刚开始也是大型车居多。后来人们对汽车的观念转变了,就像现在咱们对摩托车转变了,以前都要125才有面,现在搞小个电动能也不挑了。国十年后咱们小型车也慢慢会受欢迎,省钱,有空调,遮风挡雨,中短途都能跑。我一直想弄台小车,就是没有可心的。


海南路很宽


不要说什么日本人多地少,空间不足,所以才使用小车。根本和这个人多地少无关!

真正的原因是老百姓需要!

是老百姓需要!

是老百姓需要!

有需要就有它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

既然合理那就得按照老百姓的需求办事!

生产厂家会依照老百姓的需要生产这种小体积,大空间,经济省油,低费用的车辆。

而老百姓则会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这种小体积,大空间,经济省油维护费用低廉的车辆。

这样就形成了市场,也带动了消费,更顺应了民意!

国家带来了GDP和税收,

老百姓得了实惠,

满足了生产生活需要,

还提高了生活档次,

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中国大家都懂,

面子问题比实用问题更重要!

不管是管理者的面子还是购车人的面子,面子问题都是第一位的!

实用性则根本不是考虑的问题。

所以小排量微型车被冷落就很好解释了。


1862至1873


其实我们国家应该鼓励这种微型汽车,我们很多情况与日本相像。

其一,中国是能源匮乏的大国,天然气与石油都依赖进口,k-car排量低油耗与摩托车差不多,应该是最佳选择。可减少进口燃油压力。

其二,日本面积与四川差不多,人口一亿多,四川也近一亿人口,也是十分拥挤的,河南省的人口超过一亿,国家是大,但人口比较集中,小型车在停车,道路受限比较小可以很明显的解决拥堵问题,很多巷子车长二十公分就过不来,k-car就没有这个问题,掉头轻松。

其三,国民收入还是发展中国家水平,家庭年收入三十万人民币的连15%都不到,跟美国比差距非常大,你看人家用的大车都是百公里二十升油的六到八缸机,中国普片小马拉大车,2.0t的都舍不得深踩油门,何必为了面子,开宝马带高仿表呢?

相信国家政策如果鼓励这种微型汽车,比如免购置税,免车船使用税,人们还是会选择的。



逆山野


很多人都知道,K-Car在国内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水土不服,何谓水土不服呢?说直白点就是不符合国人的需求。国人喜大是个被车企验证过无数次的真理了,从SUV、七座车型的流行,到如今皮卡车型的松动,可见大车才是“民心所向”。

在了解国内为什么不发展K-car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为什么岛国的K-car能发展的繁荣昌盛?这和岛国的经济形势还有社会环境脱不了关系。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但资源匮乏的国家,很多物资都靠进口,因此国内物价不菲,并且还有高达8%的个人消费税,消费者肯定要想尽办法节省生活成本。

比起大块头的MPV或SUV,K-car轻巧的体积不仅可以在城市穿梭自如,也更方便保养和维修,甚至连油耗成本也一降再降,大大提升了便捷性和经济型。并且日本国内大力支持K-car发展,因此各种类型的K-car层出不穷,有面包车、跑车、轿车多种选择。同时,与国内不同的是,日本儿女长大后往往和父母分居,再加上日系车发挥到极致的空间性,因此很少有大体积车的需求。

再说回国内,其实在K-car刚进入国内时,是很受待见的,铃木便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奥拓,这是铃木K-car走向世界的标志车型,也是国内许多老人对车的第一印象,因为价格低廉、经济性高等特点,铃木很快打开了国内的小车市场。

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原先只是用来代步的K-Car早已不能满足生活需求,消费者开始追求奢华,于是BBA开始流行,消费者喜欢舒适,于是家轿、MPV开始流行,消费者要求能坐下一家六口,于是大型SUV开始流行。所以说国内不鼓励发展小排量的K-Car,并不是不考虑环保,而是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原因。


TMAX越野


中国社会,不发展小排量汽车,是因为中国社会,没有这样一个小排量汽车的消费市场。中国社会地大物博,地底下埋藏的都是石油,钻井平台和炼油设备,分布在祖国山河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有的是石油资源和燃料资源可以消耗。再者,我们在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什么来证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了呢?光凭嘴说不行。那么我们就要用一种东西来证明这种复兴和伟大。最好的证明就是用超大排量超豪华的汽车,来证明伟大,中华民族真的就复兴了。另外,在民众中普遍有一种真实的意识,那就是用大排量汽车,豪华品牌汽车来证明自己是发财了的。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权势的象征和身份牌。日本是因为资源匮乏,尤其是石油资源匮乏,他们所用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小排量的,而那些大排量的就必须得卖给中国人。以换得巨额的外汇。日本人开小排量汽车真让我瞧不起,日本人穷鬼,中国人都是富豪。我们用什么来证明,我们伟大民族复兴了?我们用什么证明我们每一个民众都非常的富有了?满街跑的豪华的大排量汽车,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有超豪华,大排量汽车,证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已经站直了。😄😂(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并且使管理者和公众不愉悦,本人立即收回并致歉。)😂😂


钱方2108


因为我们并不是一个健康良性的汽车发展市场,一方面仍然很多消费者把车当作面子而不是实用性的工具,包括我们的法规和政策也并没有向K-car这类微型车有所倾斜。

从早年间1.0升以下排量的轿车不让上长安街,行政机关配备的豪华车定义就是3.0升以上的排量。所以无论是私家车还是企业经济和条件许可都更有冲动去购置尺寸更大、动力更强的汽车。

今天面临环保方面的压力,我们也并没有务实的去鼓励微型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而是补贴技术依然不成熟,主要使用火力发电来源的电动汽车。不仅如此,燃油车受到环保限定,无论排量大小都变成了快消品,也就不可能有企业会去在微型车上下功夫做好做精,所以既没有好的K-car,也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反观我们相邻的日本,K-car并不是廉价车的概念,这类微型车的种类非常多,配置和安全性并不低,市场竞争非常充分,政府也通过政策和税费的减免鼓励消费者购买更为经济实用的K-car,而作为更加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日本人并不觉得开微型车丢面儿。


老倪DIY


完全扯淡,中国到处老头乐,本质和k-kar一样的。但是在中国上路是灰色地带,没有管理法规,大城市一般直接禁止。这完全是管制政策的问题。中国汽车厂主力是国企甚至央企,共和国长子,还有外国大厂,他们造很贵的汽车一样赚走所有钱,谁管老百姓开什么车。路就那么点,有钱阶层开就可以了,太多便宜车的话谁还坐公交,路上太多车怎么办。以前大众做了个1L,体积很小,串列俩座跟个摩托快差不多,百公里油耗1升,折合人民币8000元,被全球禁止。后来大众出了第二代1L,依然是百公里油耗1升,但是新能源很贵卖不出去的车。中国只要给老头乐合法路权,就会遍地k-ka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