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这元宵词,被辛弃疾《青玉案》碾压近千年,懂词的表示可惜

又是一年元宵节,这是一个极富东方色彩的浪漫节日。每年此日,男女老幼,上街赏灯,不免生出许多“蓦然回首”的往事。人生最难忘的,恰是那“灯火阑珊”,意犹未尽,梦尚未醒。于是,辛弃疾一首《青玉岸·元夕》从此人人传颂。仔细品来,这首词最难能可贵处,在于透过柔软能够见到坚强、豪迈,磊落狂放之气,这正是宋词特有的魅力。

欧阳修这元宵词,被辛弃疾《青玉案》碾压近千年,懂词的表示可惜

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欧阳修之作,从意境、文采、格调而言,其实都是不输辛弃疾的,不少懂词的朋友都表示它被忽视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御带花》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欧阳修这元宵词,被辛弃疾《青玉案》碾压近千年,懂词的表示可惜

与辛弃疾的《青玉岸·元夕》相比,欧阳修这首同样是写青春的主题。词的上片,词采飞扬,令人眼花缭乱,心目神游。首句设问,青春何处风光好?提出了一个后世最重要的青春主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度过青春?《钢铁是怎样炼成》一书中,保尔柯察金也曾为这个问题困扰。《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主人公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欧阳修的解答是十分东方化的。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青春,不能没有几样东西:其中包括骏马香车,欧阳修说是“雕轮绣毂”;不能没有“万重缯彩”,要绚烂多姿;更要“龙虎腾掷”,要有青春的活力。

欧阳修这元宵词,被辛弃疾《青玉案》碾压近千年,懂词的表示可惜

正因为此,最契合少年的节日,莫过于元宵。因为这一天,可以纵情欢乐,也可以暗香盈袖,黯然销魂,追寻那蓦然回首、灯火珊珊。如果欧阳修止于此,那么境界格局,词采文章,和辛弃疾大约相当。甚至可以说,这欧阳修的上片词,确实不如辛稼轩那般意境高妙。

但是,欧阳修并未就此搁笔。词的下片,进一步排铺元宵夜的美好。“乐府神姬,海洞仙客”,这是浪漫主义的遐想;“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这是现实的美好想象。自此,欢乐已经到了一个高峰,需要收束,需要音乐意义上的“休止”和“余音绕梁”。辛弃疾用的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令人无限遐想。欧阳修用的是“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同样令人思绪万千。

欧阳修这元宵词,被辛弃疾《青玉案》碾压近千年,懂词的表示可惜

欧阳修的高妙处在于,在此若即若离间,突然抖擞精神,加了最后的神来一笔。“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如此年少轻狂,一扫全词的柔媚和乏力,令人心神动荡,精神为之一振。

如此看来,欧阳修的词不仅不输给辛弃疾,甚至论狂放,比苏东坡亦不差。毕竟东坡先生当年的狂,还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欧阳修是真真的“年少轻狂”。既然欧阳修这首词写得这么好,为什么却被辛弃疾碾压了近千年呢?

欧阳修这元宵词,被辛弃疾《青玉案》碾压近千年,懂词的表示可惜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之所以在现代知名度这么高,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王国维《人间词话》谓人生第三境界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过品词是见仁见智的事,个人觉得欧阳修此词是不应该被忽视的经典,而辛弃疾的《青玉案》也是宋词精品。两首词大家更喜欢哪一首呢?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