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陈大帅ing


“轮流养老”就是让老人在几个孩子家轮流住着,每家住上一段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轻孩子们的经济压力,也可以让每个孩子尽孝心。

我们家里就是采取这种方式照顾我的奶奶,三个儿子每家一年,我经常会陪我奶奶聊聊天,逐渐我就发现“轮流养老”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老人在第一家的生活中,把房间收拾成自己满意的样子,墙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又买了好多装饰品来点缀房间,床睡着不舒服又买来一张宽大的床,怕老人热到或冷到,第二家的儿子又买了空调,怕老人无聊又买来电视,快轮到到第二家的时候,老人就会心想,这房间装修这么好,刚刚住一年又得搬走,使老人感到不舍与不习惯。

2.婆媳矛盾是从来没有断过的事情,在第一家里跟媳妇儿就有些不合,老人也是无奈,到第二家老人又得看另一个媳妇儿眼色,这让老人有苦说不出,找不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3.老人年龄已高,搬来搬去迟早会经不起折腾,但是这个时候的老人已经处在被动了,只能“任人摆弄”。

虽然“轮流养老”有很多不恰当,但不能证明孩子们不孝顺。

我认为有一个方法就很好,希望能帮助到这种情况的家人:让老人就在第一家住,每个月其他孩子要买东西来看看,另外再给第一家一定的资金来减轻压力,这样老人不折腾了,孩子们也能尽孝心。

最后说一点,老人这么大的年龄了,想要的不是物质满足,想得到的是家人的陪伴。


花开之后更灿烂



桑田201812


提问:“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为什么老人不愿意呢?这还真是个问题,也确实切合现实,下面我就身边发生的几个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其一是我的一个邻居老奶奶,现在已经八十岁了,她生养了四男三女共七个子女,除了老二夫妇在中年去世,其余六个都已成家,子孙满堂,按理说不应该为养老发愁了,但她偏偏还在受着煎熬!她家实行的也是轮流养老,三个女儿除外,三个儿子家轮流住一个月,到月底的最后一天自己背被子到下一家,也没有哪个来接一下,上家住满一个月,如果搬得慢一点,就有人骂老不死的,崽好还得媳妇好啊,媳妇不高兴,儿子死得就难看,基本上是要吵架的,而下一家如果你自己不搬过去,那才叫高兴,恨不得你再也不去。八十岁的人了,还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有一次终于出事了,老太太在搬被子时跌了一跤,老人骨脆,竟把右手腕摔断了,几个儿女竟然互相扯皮,硬是没送医院,最后请了个郎中,贴了几幅膏药了事。这些事城里人听来不信,但在农村却是最真实不过的事情。

其二是邻村一个老人家,姓唐,唐老太已经快七十了,由于中年守寡,拉大了四个儿子,并且都成了家,也是儿孙满堂,但老太太早年就累坏了身体,药砵子不离手。四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难得回来两次,尤其是小儿子,两夫妇都在广东进厂,几年都不回来一次,老太太只好在三个儿媳妇家轮流养老,说是养老,其实也是可怜,除了大媳妇稍微好一点外,其余两个都是咒山骂水,因为小媳妇夫妇从不回来,也不寄钱,总是在老太太面前拿来说事,可没少受气。后来老太太终于病倒了,大小便失禁,更加受罪,不过听说前年也去世了,死前她对人说,大媳妇二媳妇三媳妇她都不怪,毕竟服侍了自己,最不心甘的是小儿子,送书送得最多,没服侍过自己一天,也没寄钱回来,她实在不甘心。说来也奇怪,她小儿子的家庭本来是四兄弟中最好的,最有钱的,但自从老太太去世后,家庭象泻水一样,连续发生了几桩希奇古怪的事,现在她小儿子也回了家乡,坐轮椅,已经家不是家了。

其三是我嫂子的亲妈,老太太生育了一男四女,并且都已成家,不好的是儿子在45岁那年,在床上玩着玩着手机就睡觉了,并且呼噜打得山响。他老婆睡不着,在旁边推他,要他不要打那么响,但叫不醒他,急忙叫120,还没到医院就不打呼噜了,但也没气了。由于唯一的儿子死了,老太太后来就在四个女儿和儿媳妇家轮流养老,每家住两个月,轮着来,四个女儿嫁得虽然不远,但终究不方便,还有就是女儿嫁人了,终究是别人家的人了,有丈夫,还有公公婆婆,感觉好像也不是办法。到后来,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了,四姊妹加儿媳妇就开了个简短的家庭会议,商议的结果是由小女儿全天侍候,其余几户每月支付给小女儿600元,这样才稍稍安顿下来,但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听说小女儿有时也很烦。比如有一次,小女儿刚给老太太换了湿裤子,过会儿又尿湿了,小女儿肝火一上来,就在老太太屁股上狠狠打了一巴掌,老太太恨恨地骂小女儿,你这样做会报应的啊,小女儿回答,我马上死掉都可以,当然这是我听说的。

唉,说不完的养老,老了都是泪!尤其是农村老人,养老金又少,更是一种煎熬!有时候我想,国家的顶层设计,社会的每一个人,对老人再好都不为过,因为我们都有老的一天啊!这样一说,好像有点跑题了,赶紧打住!

一己之言,不喜勿喷。


湘中布衣秀才


我妈就不喜欢轮流,问我能不能一直跟我,我说没问题,我妈说要征求我老婆的意见。我说不用,这事我能做主,你就安心住着,绝对没人赶你的。

我结婚十五年来,99.9%在我(老二)这里住。

我不喜欢强逼老人被动轮流,除非老人自己喜欢。

对自己的父母都斤斤计较的人,不管地位有多高,有多富,我都瞧不起,没资格跟我讲话,更别想跟我成为朋友。



繁荣丰盛5855547865


对于这件事,就拿我奶奶那辈来说说吧。奶奶已经65岁了,现在一个人住在村里。奶奶有三个儿子,现在都成家了,都在外地打拼生活。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广州,一个在惠州。我家在惠州,本人由于户口问题,高中没在惠州读就回到老家跟奶奶一起生活。在生活的那三年的跟她聊了很多往事,那年代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能把孩子带大成人已经很了不起。

她现在住在小叔的家里(在农村建的新房),我就住在我自己的家里(一个人)。只有周末放假那两天去她那里吃饭,吃饭的某一天的。我有问她同样的问题。奶奶:我不喜欢老是跑来跑去的,现在这个年龄了老了,走不动了经不起折腾了。还细说到你家比较穷,不好意思给再你家增加人口,我现在也做不了饭,洗不了衣服了,帮不上什么忙。而你二叔了,我很疼你奶奶每周都会给我打电话,我的生活状态我已经很满足了。他做生意有好有不好的时候,我不想到时候给他增添压力。还有就是他们的老婆也会多多少少的一些嫌气,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有那里的生活情况,消费又高,生活环境又不好(房子拥挤情况)等等。相比这些情况我比较喜欢住在村里,养养鸡,跟街坊邻居谈谈话……

喜欢的给个关注



我是乡巴佬哦


我婆婆就是题主说的这种状况。

婆婆今年93岁,生有6个儿子,没有女儿。大儿子五十多岁时生病去世了。

我老公最小,我们结婚时婆婆刚好70岁,那时婆婆身体很好,独自生活,一切都能自理。记得我女儿出生后婆婆还帮我带过一小阵孩子呢!可岁月终究不饶人,随着婆婆年事越来越高,渐渐的就不能单独生活了。

大家经过商量,最后的结果是除了大房外,其余五家轮流照顾老人,两月一轮。这样每家既能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又没有多大压力,老人还有新鲜感。本以为这是个很不错的决定,婆婆一定会高兴。可婆婆听到这个结果嚎啕大哭:“老头子,你行行好把我带去吧,儿子媳妇一个都不孝顺,他们都不要我了,到了了连个安身之处都不给我,我的命苦啊。”

她老人家这一哭大家都傻眼了,究竟怎么回事啊?大家派出代表跟婆婆谈。婆婆最信任四儿子,那四哥当仁不让承担起跟婆婆谈心的重任了。

婆婆虽然不识字,可她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经过四哥跟婆婆的交谈我们才知道婆婆的心思。她说:自从嫁给你们的爹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庄子,老头子也是在这个家里走的,我要陪他一辈子,假如我去你们家了,你们的爹回来找不着我怎么办?还有就是我人老了,好多习惯跟你们年轻人不一样,我怕跟你们一起过不来。还有七娘的脾气太坏,我受不了。我要一个人单独过,哪也不去。

四哥结婚后就一直住在老庄子上,和婆婆就一墙之隔。最终大家达成共识,由四哥四嫂照应婆婆,其余四家每月给生活费。这个生活费包括婆婆的生活费和四哥四嫂照顾婆婆的护理费。

婆婆还真是刚强,跟四哥四嫂一家生活了十多年了,米饭她都是单独煮,她说四嫂煮的饭硬她不喜欢吃。单独煮就单独煮吧,只要她高兴,再说了,她能煮饭说明她还行,儿女们应该高兴。

我妈前些年得了老年痴呆,完全不能自理,儿女商量着带在身边侍候,可她老人家整天念叨着回自己家。有时夜里偷偷跑了,虽然我们不能明白得老年痴呆人的心理,但从妈妈的表现来看,人老了都想呆在她熟悉的地方,可能他们觉得安全吧!

所以本人觉得:在赡养父母这个问题上还是尊重老人的意愿,虽然这样会给儿女带来很多不便。但大家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父母的今天就是儿女的明天,今天我们克服一点,明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老的时候也会一样的,大家说对吗?





旧时青笙


自家的经验,我姥爷09年因病去世了,留下我姥姥一个人,当年姥姥身体还行,舅舅就把姥姥接走了,刚开始还好,住的还算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姥姥岁数也大了,当然也可能有点摩擦,舅妈离提出让姥姥轮流在四兄妹家里住。大舅家在上海,看看去一趟也不容易,并且那边没有暖气。二舅跟小姨家在郑州,两家挨着,特别近,冬天有暖气,我妈在河南农村。就这样开始轮起来了。刚开始还好,时间久了,姥姥不愿意了。在城里住久了,看看不太愿意回来农村,上海那边大舅说愿意出钱,让在二舅家和小姨家住着,当时也达成了一致。但是后来又不知道哪里不对,二舅就把姥姥送回农村我妈那了,住了一段时间,姥姥想走,但是舅舅又不回来接,反正挺不愉快的。说白了,就是老人岁数大了,也没有什么收入,加上各种摩擦,子女之间会有矛盾,这是不好的一面吧,但是不管怎样,这种方式还是比让老人去养老院好一点,毕竟,老人还是愿意在家里待着,去养老院咱们也会不放心老人。看你自己怎样选择吧。





晨迪的淡泊人生


这个轮流养老,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比较流行,而且农村都是在儿子家轮流养老的多,女儿家基本不会被算在内。

这里我举一个亲戚家的例子,一位奶奶,90岁了,身体特别硬朗,因为拆迁,老人的房子被儿子们折成钱分了,这样老人就在三个儿子家里轮流住,本身老人是愿意自己住,但在农村那么大岁数自己住,儿子们就怕人家笑话,其实老人跟外人都说,想自己住,因为自由,吃喝之类的,在儿子家就是不自在。那老人的儿媳妇,也不高兴,不愿和婆婆同住,她经常跟别人说,她整天拖地,她婆婆给她踩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烦!其实大家都知道,她一点也不讲卫生,就是故意的。开始,他们三个儿子还一家一个月轮,后来竟然半个月半月轮,那位奶奶说,每次这家没等收拾完衣服呢,就又换一家。听着心里真不是滋味。后来老人就找借口去女儿家了,过年也借口女儿家需要帮忙,不回来过。

自古以来,都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那个家再破,也是自己的家,也有自由。如果不是不能自己做饭,谁愿意去别人家住呢?人老了,身不由己而已!





如冰166984056


“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农村养老,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村里的干部也为此有些忧心忡忡,从他们的工作中,就多次处理过赡养纠纷问题。

过去讲,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现在看来,并不一定是这么回事。儿女多的,并不一定老人生活得很幸福;儿女能力强的,也不一定就能好好度过晚年。

某村有位老人,下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年过七十之后就轮流在儿子、女儿家里养老,据当地人讲,他在女儿家生活得是最为幸福的,一回到儿子那里,就感觉不是一种滋味了。

几个儿子不会让他住正房,将其安置在偏屋里,条件简陋,日常的照料就是给点饭吃。女儿当然不放心,看了几次心酸落泪,又把父亲接过去了。不过,后来父亲坚持要回到自己村里,可能是预感自己身体不行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轮流养老,一直农村盛行,并且主要是在儿子之间轮流居住。时间不等,有一年一轮的,也有几月一轮的。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矛盾。比如有的儿子媳妇之间进行攀比,觉得谁给老人的条件太差;比如有的儿子媳妇到了时间,不会去主动接老人;比如有的老人可能觉得某某儿子媳妇为人心肠要好一些,不想去某某儿子媳妇家里住;还有的老人觉得这是一种施舍,并不一定用了心,如此等等。

人终究是要老的,老了之后怎么办?我有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但也能对大家有所触动吧:一是当今社会重幼不重老,孝顺的传统美德已经逐渐在消失,或许只有等待自己老了之后,才稍有感触,可惜已经迟了。

二是人老了终究还得靠自个,不可过多的依赖儿女,尤其是今天儿女们的事业越来越远越来越大。所以说,夫妻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人一定要懂得珍惜,这种关系越是年龄越大,就越显得可贵。无论是相护相持,还是精神慰藉,只有夫妻才能做得到,再优秀的儿女,怕是也难。

三是老人们要学会与儿女们共处,一些在城市工作的儿女,是希望老人能够与其共同生活的,而且这个共同还不一定在一个住房,只是一座城市。可是有老人就是不愿意,也让儿女尴尬不已。所以,老人们也要提高生活的适应能力,学会适应一个新的地方,新的人群,新的追求,不能过于保守。或许,多从儿女方面的角度去考虑,也才能收获自己的幸福。


碧翰烽


不管别人什么想法我是特别讨厌农村"轮流养老"的做法,这种在农村也叫"吃轮供"。

在我们农村,只要老人能够自给自足,没有一个愿意来轮流养老,因为一不自由,二经常招人嫌弃,日子非常难过。

亲眼见过外婆外公就是这种情况,总在想,养了这么的儿女,晚年生活非但不幸福,还招人恨,含辛茹苦地把子女养大,究竟为了什么?累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太亏太亏!     

当然也亲眼见过一个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实在令人羡慕!

有一次寒假在家,我爸工厂老板让我去给他儿子做补习,所以每天下午都会走路去他家,完了走路回来。这期间,我不知道他儿子从我这学到了多少,但是我却收获良多。

他们家只有一个老人,就是这小孩的奶奶,也是工厂老板的妈妈,一个将近80岁的老人,每天都是乐呵呵,对人非常和蔼可亲。

我一直在想,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为啥一天天这么开心?我找出了理由,无论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都把老人当成家里的宝,无论何时何地,都依着老人,只要老人开心,他们也非常开心。

例如,过年了,媳妇、女婿都是抢着接老人去自己家团年吃年夜饭,想接到老人还需要早一点,不然还接不到哦!还有贴心的媳妇儿觉得老人在家比较枯燥没事情干,会想方设法找一些老人能做的事情,让她消磨消磨,比如买些排骨炖汤,让老人帮着看下火,仅此而已。

当然家里的孙子孙女也是非常孝顺,有什么好吃的都不忘想着老人,这样老人又怎能不幸福?

我一直觉得一个家族的兴旺离不开一个家族的好风气,一代一代相传,从祖辈到父辈到子孙。所有一家人都是和和美美有说有笑,没有那么多的计较,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有的是都希望一家人都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因为这才是家,一个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