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李文亮,应给“吹哨人”正名

哀悼李文亮,应给“吹哨人”正名

哀悼李文亮,应给“吹哨人”正名

全文共1529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 训诫书犹在,“吹哨人”何以安息?人们还希望看到对李文亮等人的训诫能得到纠正,让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吹哨人”能得到正名。

文 | 辛省志

2020年2月6日晚上,全中国亿万网友彻夜难眠,为李文亮医生祈祷。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多家媒体记者,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苦苦守候。

这位被称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吹哨人”的武汉医生早前已感染病毒,病危之后,6日晚一会儿传出去世的消息,一会儿又传出还在抢救中,前后反转了几次。7日0:38分,其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发布微博说“目前病危,正在全力抢救中”。03:48分,武汉中心医院再次发布微博称“”李文亮“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对此我们深表痛惜和哀悼”。

这个消息,让无数人洒泪,无数人伤悲。

在这场灾难中,李医生在早期发出的预警和他随后的遭遇,牵动了亿万人心。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有150人左右的同学群里发布了一条消息,称中心医院急诊科隔离收治了7名SARS确诊病人(随后更正为冠状病毒感染),提醒多在武汉医院工作的同学们小心防范。他的发言被截图发到群外,在网络广泛传播。

但当天深夜,他就被武汉市卫健委叫去询问情况,第二天又被医院监察科约谈。2020年1月3日,李文亮又以“传播谣言”被派出所训诫。但是事态后来的发展证明,李文亮医生所说并非谣言。

被训诫后,李文亮医生没有气馁,继续在一线工作,恪尽职守,不幸在几天之后工作中感染了病毒,住院治疗。有媒体记者1月30日采访他时,他已经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但还对记者表示,康复之后仍然要上一线。

李文亮医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在意是否能平反,因为“真相最重要”。诚哉斯言。正是由于他的发言,让新冠肺炎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如果能够从那时就开始正视疫情,采取果断的措施,肺炎疫情不至于失控到如今的地步。然而没有如果。随后武汉方面通过公安机关“处置”8名“造谣传谣”的医生,让公众和决策层都低估了疫情的严重性,终至在武汉造成如此严峻的局面,全国也受到极大影响。

1月29日,最高法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从法律层面讨论谣言问题。文章说,所谓“谣言”(法律上称为虚假信息)起源于个体认知能力的局限,更起源于信息公开的不及时、不透明。解决谣言问题,信息公开是治本。如果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准确,谣言就会失去市场。反之,如果“谣言”一次次被证实是“遥遥领先的预言”,那么在突发事件面前,民众会自然地选择相信谣言。文章说,试图对一切不完全符合事实的信息都进行法律打击,既无法律上的必要,更无制度上的可能,甚至会让我们对谣言的打击走向法律正义价值的反面,成为削弱政府公信力的反面教材。

这正是“吹哨人”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假如李文亮医生在疫情发生之初的预警得到及时回应与采取措施,新冠肺炎是否不至发展成如此沉重局势,人们可以避免多少苦痛?而李文亮医生被公安机关定义为“发布不实信息”并进行训诫,又在多大程度上伤害了公众对当地的信任并且造成了更大的混乱?

正是李文亮医生的勇敢发言,撕开了幕布的一角,在早期引起了一部分公众对疫情的重视。

我们哀悼李文亮医生。他的音容永远停留在那一刻。无父何恃?他的孩子们失去了父爱,他尚未出世的孩子将永远见不到父亲的样子,他的妻子、父母与家人失去了家庭的梁木。他的逝去不是在统计数字上多了一个1,而是一个生命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已经数以百计、还在增加。

我们感谢李文亮医生,因为他基于专业和善良发出的最早哨音。我们也必须铭记,由于那哨音未能得到及时传播而让社会付出的巨大代价。希望这代价能换来真正的反思与进步,这是李医生用他的职业荣誉与生命践行的真理。

武汉市政府在2月7日发布公告对李文亮表达了哀悼与敬意,但训诫书犹在,“吹哨人”何以安息?人们还希望看到对李文亮等人的训诫能得到纠正,让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吹哨人”能得到正名。

文亮文亮,一个人所蕴含与发出的文明光亮,将永远照亮我们。李文亮医生千古!

哀悼李文亮,应给“吹哨人”正名
哀悼李文亮,应给“吹哨人”正名

征集

哀悼李文亮,应给“吹哨人”正名

《南方周末》现向所有身处新冠肺炎一线的读者公开征集新闻线索。我们欢迎武汉及周边城市医患联系记者,提供防疫前线的一手资讯,讲述您的新春疫情见闻。若您不在武汉,但您身处之所也有与疫情相关的重要新闻线索,亦欢迎您与我们分享。疫情仍在蔓延,南方周末将执笔记录每位国人在疫情面前的希望与困境,与广大读者共同面对疫情。祝愿所有读者朋友们,新春平安。线索可直接给本篇文章留言,格式为:【线索】+内容+您的电话(绝对会对您的个人信息保密)

戳击下面图片 继续阅读专题

哀悼李文亮,应给“吹哨人”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