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奥特曼剧场版出的时候,腾讯就能当天引进,假面骑士为什么就不行?

用户1015604488710904


日本三大特摄有《假面骑士》系列、《超级战队》系列和《奥特曼》系列。这三大特摄系列在国内最多人听说过的是《奥特曼》系列,因为早在90年代《奥特曼》系列就被引进了国内。大部分的八零后和九零后的童年都有被《奥特曼》系列占领一席之地。甚至那些没有看过的人对《奥特曼》系列也都有了解个大概。特别是父母一辈也都因为孩子们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系列是孩子们所喜欢的。



直到今日,我身边还有许多人使用“奥特曼”来表达特摄这种类型的剧集和电影(没错,就是当我看《假面骑士》系列的时候,别人说我在看奥特曼,有点无奈),他们还不知道“特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特摄”这个词。使用最熟悉的系列的名字来代替特摄这种国内甚少的拍摄手法,就是他们的方式。


其实会出现《假面骑士》系列被当成是奥特曼,最大的原因是《奥特曼》系列在国内非常出名,所以那些碟片商在制作盗版《假面骑士空我》光碟的时候,把名称改成了《古迦奥特曼》。靠着《奥特曼》系列的名声,来卖《假面骑士》系列,不得不说,生意人真的是为了挣钱,什么都做得出来。当时买碟片的人都认为假面骑士就是奥特曼。

在国内,从名气和人气来说,《奥特曼》系列远比《假面骑士》系列要高得多。并且无论是资源还是引进,《奥特曼》系列都是比《假面骑士》系列多并且快。原因还在于两个系列的制作公司。《奥特曼》系列的制作公司是圆谷株式会社,《假面骑士》系列的制作公司是东映株式会社。



先来说说圆谷,圆谷早在上世纪末就和我国合作了。所以《奥特曼》系列才可以在国内绽放光彩、根深蒂固。然而圆谷因为经营不善、制作成本高等等问题导致面临破产的境地,后来还出售版权。所以才有和国内、美国、泰国打官司的事情。最搞笑的是国内的蓝弧“奥特曼”是真真正正拥有版权的,官司圆谷打输了。


在国内《奥特曼》系列是最受欢迎的日本特摄系列,但是在日本本地就不一样了,三大特摄中《奥特曼》系列人气目前是最低的。也就是说圆谷在日本赚得钱不够多,自然就不能放过国内这个大市场。所以剧集、剧场版和周边马上就同步,能赚一笔是一笔。

再来说说东映,东映比圆谷强大多了。三大特摄中的《假面骑士》系列和《超级战队》系列都是东映的。并且国外在《超级战队》系列人气第一,也是唯一从开播来没有中断过的特摄系列。紧接着就是《假面骑士》系列了。坐拥了两大最高人气的东映,无论从那个方面和圆谷比都略胜一筹。不差钱的东映也一直没有来国内开发市场。



这几年《假面骑士》系列渐渐被引进。《假面骑士Zi-O》和《假面骑士Zero-One》算是跟上了同步更新。但是其他剧集和剧场版、特别篇等等相关的都未能同步跟进。毕竟剧场版在电影院同步上映了,也没有太多人会去看,这个钱不好赚。


但这只是《假面骑士》系列正式进入国内揽粉的开始而已。现在的假面骑士粉远比当时靠爱好者在网上传播时的假面骑士粉要多了,以后只会更多。终有一天,假面骑士粉的人数会接近奥特曼粉的人数。那时《假面骑士》系列的剧场版肯定会在国内同步上映。


舒宜昂


我自己来的

首先分析一下,平成时期奥特曼系列是在平成三杰时被上海电影译制厂引进,然后出现断层,在欧布时期被新创华引进,可以说奥特曼系列已经在中国市场存活了好久,也经历过bd同步–>影线同步,到现在也只是能同步普通话版本,而假面骑士仅仅是在时王时期被新创华引进,之前中国大陆并没有任何引进记录,这就成了差距,无论是市场方面还是时间方面,假面骑士也要经历bd同步到影线同步的过程,这需要时间。

另外一点,经济实力问题,创作奥特曼系列的圆谷,说不好听的,他就是个小作坊,它急需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中国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谈起来就轻松;反观创作假面骑士的东映东大妈,东映在日本是第二经济实力的公司,只有东宝能压他一头,所以东映做好周边规划就尤为重要,他必须在中国市场看到实际利益才能进一步达成合作,这就回到了我一开始说的时间问题。

最后一点,我不知道能不能算做原因,我们都知道,圆谷家族他们经营的只有奥特曼,所以他们能够全心全意的对奥特曼的周边市场进行谈判;东映那边,其旗下有数十个大ip,包括龙珠,因此在假面骑士这个ip的用心就远不如圆谷那样子,更何况假面骑士有一部分股份在石章森太郎家族手中,换个思路,如果此时引进的是东映原创ip超级战队,那么引进的速度就会快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