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習俗過年用一對小鯉魚過年,為什麼是鯉魚,而不是其它魚?

一生好人大司馬


鯉魚代表吉祥,年畫都是鯉魚,年嗎?都想喜慶,。平安,所以都用鯉魚


孟令在


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歡迎大家點擊關注並閱讀我的問答。農村習俗,過年用一的小鯉魚過年,為什麼是鯉魚而不是其它的魚呢?在我們當地呀, 沒有人家購買鯉魚過年了,當然也可以買鯉魚過年, 主要我們當地消費者認為鯉魚不太好吃,沒有草魚和青魚香。 因此我們當地的人過年醃製臘魚啊,都是選擇草魚和青魚, 也有購買鯽魚、鱤魚等長江裡面的野生魚過年。


我們當地過年有一個習俗,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必須要有一盤“聽話魚”,這“聽話魚”不能吃,只能供奉在餐桌上,聽一家人說話,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天吃飯的時候必須端上桌。為了防止小孩子不懂事,不聽勸,用筷子夾“聽話魚”,這“聽話魚”一般烹飪成半生不熟,或不放油鹽佐料。我小時候,曾經用筷子想去夾“聽話魚”吃,被我母親制止了,並夾了一塊鹹魚塊給我。這“聽話魚”,農村人家大多選擇一條小鯉魚,過了正月十五就扔掉了。鯉與“禮”諧音,在我們這邊娶媳婦送彩禮必須要一對鯉魚,寓意夫妻要守禮,相敬如賓,也象徵男方禮數到了。

不過,如果家中有學生,或者有應屆參加高考的學生, 農村人為了討個好頭彩,可能會買鯉魚過年,“鯉魚躍龍門”嘛,寓意家裡孩子高考順利錄取。 在封建社會,家裡有參加科舉考試的孩子,過年都要燒一盤鯉魚, 寓意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希望孩子能中狀元。 據說現在炒股的、經商的、創業的,過年要點吃一盤糖醋鯉魚,寓意“鯉魚躍龍門”,來年,一定會事業有成,賺大錢。年夜飯上的菜,都是有講究的,都是有名堂的,有些不吉利的菜名是不會年三十做的,過年吃鯉魚還是為了討一個 好彩頭。現在酒樓飯店的年夜飯菜名, 都改成吉利菜名,比如“剁椒魚頭”,過年叫“鴻運當頭”。我想過年吃鯉魚,也是寓意新的一年日子紅紅火火,事業有成吧!

過年吃魚是春節的一個傳統文化, 象徵著年年有餘。可能有些地方春節必須要有鯉魚, 但我們當地無所謂,沒有特定必須吃鯉魚。不過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農村池塘抽水捕魚時,也有一兩條鯉魚,農民爭先恐後的想要,鯉魚可能比 鰱鱅魚口感要好一點, 再說 娶媳婦必須要有一對鯉魚下聘, 所以,我們當地每年過年的時候捕魚,池塘的鯉魚都是給娶親的人家。

關於過年吃鯉魚的典故我就知道這些。我是長江老農,歡迎大家繼續關注支持。祝大家春節快樂!

長江老農


不請自來!

自古以來,鯉魚在中國,就一直象徵著吉祥如意,幸福美滿之意!

為什麼說鯉魚,象徵著吉祥呢!首先,從它的顏色來說,鯉魚通體紅色,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是最喜歡紅色的,中國人把紅色號稱為中國紅!可見之喜愛程度!


二,從鯉魚的體型來看,在所有魚類當中,只有鯉魚的體型酷似元寶,所以又被國人稱為元寶魚!寓意象徵著在新的一年裡圓圓滿滿,財運亨通。

三,鯉魚跳龍門!這個龍門,在這裡我認為有兩種含義:
一:鯉魚跳龍門,寓意在人的一生中,青雲直上,步步高昇,紅色又代表著財運亨通!

二,鯉魚跳龍門,這裡的龍門,老百姓因此音同農門,就是父輩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通過刻苦學習,有招一日考取功名,從而達到跳出貧苦累的農門,擺脫貧困的生活。紅色也代表著考取功名後一切順利,大紅大紫,光宗耀祖。



這就是過年,中國人都喜歡用一對鯉魚作為元寶魚而非其它魚的做法!因為鯉魚無論從外觀體型和顏色,它都引合了國人一切美好的願望,所以它才深受國人的喜愛!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吉利:所謂年年有魚(餘),吉慶有魚(餘)。

年夜飯上對於魚的選擇取決於它吉利的名字。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餘。為了吃出連年有餘的好意頭,可以在除夕準備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就是連年有餘。如果準備一條魚的話,年夜飯吃中間,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餘,有頭有尾。

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

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老王金點子


你好,我是小魚兒,依典故之寓意:

"鯉魚躍龍門"比喻飛黃騰達、功成名就、一舉成名、出人頭地,平步青雲也可用來比喻考試高分、金榜題名、苦讀有名、奮發向上。

鯉魚是魚中之王,只為它可以變換成龍,所以自古就是東方文化的代表,那種優美中透露出剛毅的氣質正是完美體現東方人士的情操,更是體現我們中國的文化涵養。

古代傳說有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凡是鯉魚能跳過龍門的,就可變化成龍;不能跳過龍門的,點額而歸,故黃河之鯉魚多有紅色的額頭,都是沒跳過龍門之魚。魚躍龍門表示青雲得路,變化飛騰之意。

諧音之寓意:

鯉魚的"鯉"諧音於利潤的"利",象徵生意興隆、一本萬利、家家得利、一切順利。

魚是“餘”的諧音,因此,人們用魚形來寓意“年年有餘”、“吉慶有餘”等。在魚形圖案中,鯉魚和金魚的內容和形式較為豐富。就是因為“鯉魚”和“利餘”同音、金魚與“金餘”同音,而備受青睞。取其諧音,就有了大鯉魚的“得利圖”、“連年有餘”圖等。因為,魚直接對應了人們對富裕、吉慶、求福的心理,含義處處得利、生活幸福。

“魚”又和“玉”同音,含有濃郁的吉祥寓意和情趣,所謂“金玉滿堂”,那是多麼美好的生活樂趣和意境。





小魚兒的嚮往


問:農村習俗過年用一對小鯉魚過年,為什麼是鯉魚,而不是其他魚?

鯉魚可以說是國魚,古畫中畫魚多是畫鯉魚,幾乎不畫別的魚,

楊柳青年畫的"年年有餘″也是娃娃抱鯉魚,

古瓷器盤中的魚也是鯉魚,

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求的也是鯉魚,

就連美好的故事"鯉魚躍龍門″,也是讓鯉魚去躍,不選別的魚。

人們結婚,喬遷時,取"富貴有餘″之意時,養的兩條活魚也是鯉魚,蒸的面魚也是鯉魚,鯉魚在這裡就是富貴的象徵。

人們祭祀時用的也是鯉魚,這鯉魚也是敬獻祖先的最好禮物。

鯉魚也叫"柺子″,小鯉魚叫"拐伢子″,中鯉魚叫"拐尖子″,大鯉魚叫"大柺子″,鯉魚打挺就是"拐″,鯉魚拐時的形狀就好似個元寶。

這鯉魚是吉祥之魚,是魚中之王,在人們心目中,鯉魚是"年年有餘″的形象代表,早已根深蒂固。鯉魚也確實是充當了"年年有餘″的形象代言魚(人)。

所以,過年時人們用的就是鯉魚。


生產隊長老楊


農村習俗,過年用一對小鯉魚過年,為什麼是鯉魚而不是其它的魚呢?

其實在我們當地呀, 沒有人家購買鯉魚過年了,當然也可以買鯉魚過年, 主要我們當地消費者認為鯉魚不太好吃,沒有草魚和青魚香。 因此我們當地的人過年醃製臘魚啊,都是選擇草魚和青魚, 也有購買鯽魚、鱤魚等長江裡面的野生魚過年。

我們當地過年有一個習俗,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必須要有一盤“聽話魚”,這“聽話魚”不能吃,只能供奉在餐桌上,聽一家人說話,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天吃飯的時候必須端上桌。為了防止小孩子不懂事,不聽勸,用筷子夾“聽話魚”,這“聽話魚”一般烹飪成半生不熟,或不放油鹽佐料。

我小時候,曾經用筷子想去夾“聽話魚”吃,被我母親制止了,並夾了一塊鹹魚塊給我。這“聽話魚”,農村人家大多選擇一條小鯉魚,過了正月十五就扔掉了。鯉與“禮”諧音,在我們這邊娶媳婦送彩禮必須要一對鯉魚,寓意夫妻要守禮,相敬如賓,也象徵男方禮數到了。

不過,如果家中有學生,或者有應屆參加高考的學生, 農村人為了討個好頭彩,可能會買鯉魚過年,“鯉魚躍龍門”嘛,寓意家裡孩子高考順利錄取。 在封建社會,家裡有參加科舉考試的孩子,過年都要燒一盤鯉魚, 寓意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希望孩子能中狀元。

據說現在炒股的、經商的、創業的,過年要點吃一盤糖醋鯉魚,寓意“鯉魚躍龍門”,來年,一定會事業有成,賺大錢。年夜飯上的菜,都是有講究的,都是有名堂的,有些不吉利的菜名是不會年三十做的,過年吃鯉魚還是為了討一個 好彩頭。現在酒樓飯店的年夜飯菜名, 都改成吉利菜名,比如“剁椒魚頭”,過年叫“鴻運當頭”。我想過年吃鯉魚,也是寓意新的一年日子紅紅火火,事業有成吧!

春節馬上就到了,過年吃魚也是春節的一個傳統文化, 象徵著年年有餘。可能有些地方春節必須要有鯉魚, 但我們當地無所謂,沒有特定必須吃鯉魚。不過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農村池塘抽水捕魚時,也有一兩條鯉魚,農民爭先恐後的想要,鯉魚可能比 鰱鱅魚口感要好一點, 再說 娶媳婦必須要有一對鯉魚下聘, 所以,我們當地每年過年的時候捕魚,池塘的鯉魚都是給娶親的人家。









小樂隨拍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村習俗過年用一對鯉魚過年,為什麼是鯉魚,二不是其他魚呢?

鯉魚呢是魚中之王,古時候有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凡是鯉魚能跳過龍門的就可以變成龍了,不能跳過龍門的,點額而歸,所以才有了黃河的鯉魚多有紅色的額頭,就是沒有跳過龍門的鯉魚。魚躍龍門表示,功成名就,飛黃成達一舉成名,平步青雲,出人頭地也可以表示,金榜題名,苦讀有名,奮發向上的意思。

鯉魚的鯉諧音利潤的利,象徵著一本萬利,家家得利,生意興隆的意思。

魚的諧音餘,因此人們用於來形容年年有餘,吉慶有餘

在魚型圖案中,金魚和鯉魚內容形式比較豐富,就是因為鯉魚和利餘同音,金魚和金餘同音,所以才有了連年有餘,處處得利的形容。

魚和玉也是諧音所以也有了金玉滿堂的形容。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留言交流朋友們家鄉的說法和習俗!謝謝!




玲姐的鄉村生活


“鯉魚躍龍門”神話傳說故事,正式見諸文字記載的是漢代辛氏所著《三秦記》。該書已失傳。據後人著述為《藝文類聚》、《太平廣記》對該書的引述來看,《三秦記》中曾多處提到“魚躍龍門”的傳說。如“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也。”又如“龍門山在河東界……每暮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龍。”等等。

  其實,以現代科學即可破解“鯉魚躍龍門”這個謎團:這裡說的“鯉魚”實際是“鮪魚”,或稱“鱣魚”,又叫“鰉魚”或“黃魚”,也就是鱘魚。鱘魚是江海迴游性的魚類,體長約兩米,最大可長5米以上。我國珍稀動物中華鱘、東北鱘、長江鱘即是這類魚。由於古代大鯉亦名“鱣”,故古人將“鮪鱣”與大鯉相混,傳為“鯉魚躍龍門”。

  鱘魚到龍門不是為“騰躍成龍”,而是為了繁衍後代。四川省長江水產資源調查組著的《長江鱘魚類生物學及人工繁殖研究》一書稱:鱘魚產卵“多在江河上游,水溫較低,流速較大,流態複雜,河道寬窄相間並具石礫底質的急灘地帶”。而山、陜兩省交界處的龍門一帶正具有以上地貌特徵,因而成為鱘魚雲集產卵的一個理想場所。

  “龍門赤河”現象則因為鱘魚產卵前雌雄追逐,時常躍出水面。每年春天大批鱘魚迴游至龍門穴洞之處集結,並且在臨產卵前兩三天內頻繁跳躍。躍出水面時,鱘魚充血發紅的魚鰭也露出水面,一時間成千上萬條大魚在河面翻動,遠望一片紅光,於是出現了“赤河”景象。因魚多故可長達數裡,亦可持續數日,即形成了“赤河三日”“赤河三里”的特異現象。

  《竹書紀年》是戰國末期魏國史官的作品,書中“龍門赤河”的記載,說明當時“鯉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還未形成。而“魚化為龍”的記載多出自漢代典籍,故神話故事的形成當在西漢初年,且可能與漢初神龍崇拜觀念強化有關。


shop135829757


農村習俗過年用一對鯉魚代表的意思是:

1、吉祥

中國人過節待客,飯桌上總少不了一對鯉魚,寓意“年年有餘”。

2、仕途

鯉魚現多比喻:奮發向上。而“魚”也因其特殊的寓意,被現代多數人所喜愛。

3、美好

在民俗中,人們喜歡帶有魚圖案的年畫,有喜慶富裕、祝願美好的意思。魚剪紙的意義是代表家中來年大吉大利。

4、愛情

古人用蓮象徵愛情,用魚代表女性,以一對鯉魚戲水於蓮葉間來暗喻青年男女愛戀的歡樂情景。

5、思念

“魚”表達了朋友間真率誠懇的牽掛。

6、自由

鯉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人們羨慕魚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