丼、欻、欻、烎、槑、囧、兲、氼、砳、嘦、嫑、嘂、嘂,怎麼讀?

小時候搞惡作劇,你往水井裡扔手頭。一個石頭扔進井裡,“咚”的一聲悶響,水花卻被井圈箍住,濺不出來。丼,為古漢字。其讀音為dòng,即投物井中所發出的聲音。丼,也用作姓。宋人邵思《姓解》卷一:“丼,蕃姓也”。丼,還被日本人借用。日本自唐後引入漢文化,此字後在日文中便為飯盒之意。在“井”字中間加上一點便成了“丼”。其日語的發音為:丼(どん)。

丼、欻、欻、烎、槑、囧、兲、氼、砳、嘦、嫑、嘂、嘂,怎麼讀?

“那輛車從我身邊‘chuā’一下就衝過去了……‘chuā’字怎麼寫?”

“chuā”對應的字詞有“欻”,擬聲詞,形容動作迅捷,比如:“欻的一下就把那張紙撕了”、“那輛車從他身邊欻一下就衝過去了”。

初中語文裡有一課是選自《聊齋志異》的《狼》(三則之一),其中另一則寫道,“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里。”這裡的“欻”,則是“忽然、迅速”的意思,讀xū。

這樣說來,“歘”有兩個讀音:一是chuā,二是xū。什麼時候讀chuā,什麼時候讀xū,你自己看著辦吧!

這幾年,一些生僻字、古體字沉渣泛起,導致“兲”“烎”“玊”等漢字從故紙堆裡爬起來,突然成為網紅字。

“烎”讀音yín。原義:光明。網絡新義:在遊戲中,意義衍生為“遇強則強,鬥志昂揚,熱血沸騰,你越厲害我越要找你挑戰,希望在競爭或對抗中一比高下”。

“槑”讀音mei,古同“梅”。這個“槑”字由兩個“呆”組成,於是在網絡語言裡被用來形容人很傻很天真。

“囧”讀音jiǒng,古同“冏”,原指光明。在網絡文化中,它的內小“八”字視為眉眼,“口”視為嘴。它的內涵就是:作為頭,表達沉重的思想;作為臉,表達浪漫與激情;也常常表示鬱悶的表情。

“兲”字,跟常用來罵人的那種水生動物沒有關係,沒你想的那麼複雜。這個字是“天”字的古體,也念“天”(tiān)。

“氼”字,這個字其實好記,人掉水底下了,當然就是溺水,這個字就是“溺”的意思,讀音也一樣:溺(ni)。

“砳”字有點不好理解,石頭跟石頭相碰怎麼會是“樂”(le)的聲音呢?但這個字就是形容石頭相撞的一個象聲詞,就這麼念。

“嘦”字,意思很好懂吧?把“只要”兩個字快速連讀,你就會很容易找到它正確的讀音:叫(jiao)。

“嫑”字,同上,你可以猜出它念biao(標的二聲),意思就不用說了吧。

“嘂”字,意思是四張嘴同時叫,當然就是大聲叫了。讀音,還念叫(jiao)。

“圐圙”——仔細看看這兩個字:兩個口分別框住了四方八面,意為“圍起來的草場”,念枯略(kūlue),內蒙古方言中一般讀作庫倫(kūluan),“圐圙”一詞現多用作地名。

“玊”字:玉的點兒點得不是地方,當然就是有瑕疵的玉,念“俗”(su)。

“孖”字:第一次看到這個字是手機的“孖機”,意思如同字形所示:雙生子。用現在話說就是克隆。念媽(mā)。

“砼”字,是個典型的生造字,人工石頭——就是混凝土啦,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念同(t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