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看上一個盤子,馬未都二百元撿漏撿走,這又小賺一筆

大家好,我是青杉水墨,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還很低,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對於文物、古玩的認知非常有限,這就給一些有文化,喜歡收藏的人提供了很多撿漏的機會。馬未都先生就是在這一時期走上收藏之路,並依靠過人的眼力,淘換到了很多珍貴的文物。

地攤看上一個盤子,馬未都二百元撿漏撿走,這又小賺一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在地攤上撿漏,成就了一段傳奇。有人戲稱馬未都為“破爛大王”,與《正陽門下》中的“破爛候”有一拼,無非“破爛候”是藝術加工的人物,而馬未都早年則是實實在在的“破爛大王”。馬未都的成名之戰,正是靠一點一滴的撿漏造就的,他通過多年撿漏,締造了屬於自己的收藏帝國。

地攤看上一個盤子,馬未都二百元撿漏撿走,這又小賺一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有一回馬未都又來到古玩市場閒逛,走著走著突然被地攤上一個小盤子吸引了。只見這個小盤子胎體翠綠,造型精美,一看就是一件清朝年間的瓷器,至於是什麼年代,是官窯還是民窯,則還要近距離的仔細觀察。

地攤看上一個盤子,馬未都二百元撿漏撿走,這又小賺一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地攤上的老闆不識貨,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一開口就要300塊。那個年代一百塊都是一筆不小的鉅款,三百塊基本上是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就算是馬未都再有錢,也不會直接人家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也還是要還價的。馬未都後來回憶說,當時真的沒有那麼多錢,於是厚著臉皮說了一句:“200元的話我就要了。”沒想到地攤老闆非常爽快地答應200元成交,這還讓馬未都鬱悶了半天,認為如果自己臉皮再厚點,也許100元就能買下來。

地攤看上一個盤子,馬未都二百元撿漏撿走,這又小賺一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通過研究馬未都將其鑑定為清朝道光初年的其,不論事材質、胎體、釉面和造型來看,都有乾隆、嘉慶時期的明顯特徵。不過可惜的是這件瓷器並不是最值錢的官窯,更像是民間老百姓家常所使用的。盤子的底部有一個正方形的落款,字跡有些潦草,說明是民窯時期流行的“草跡款”。200元撿漏來破盤文物其實價值20000元。

地攤看上一個盤子,馬未都二百元撿漏撿走,這又小賺一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對於收藏,馬未都的心裡一直都是清清楚楚的“收藏最初的宗旨,往大了說,是一個民族的記憶、證據,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實時標告。”所以說,馬未都的撿漏並非是巧合運氣使然,如今坐擁千億的馬爺仍活躍在古玩第一線,被人稱之為“京圈第一”,想來盛名之下無虛士,這話說得一點不差。


地攤看上一個盤子,馬未都二百元撿漏撿走,這又小賺一筆

收藏藝術,分享知識,傳承文化,每天分享考古趣事,記的點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