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男孩叫不听还喜欢滚地上哭,怎么办?

我问幸福了然后呢


九岁的男孩叫不听,还在地上打滚,怎么办?你这句话说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叫不听,而是地上打滚哭闹,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叫不听,也就是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叫都叫不动,而且都九岁了,九岁的孩子可以说早就懂事了,而他不听大人的话,只能说大人在他心里,根本没有威慑力,他不害怕,他跟就不在乎不听大人叫会有什么后果,他心里没有畏惧感,更没有应有的尊重,造成这一现象,一是家庭教育方面,大人过于溺爱,养成了他唯我独尊的性格,听不听大人叫,全看个人心情,而大人又没有及时纠正和教育,使孩子不重视大人的呼唤,二就是,父母长期和孩子分开,没有亲近感,孩子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他不亲近的人,他内心是拒绝的!第二个问题,地上打滚哭闹,这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升级版,大人的溺爱,或者是因为长期分离所造成的愧疚和弥补,都进一步纵容孩子,撒娇卖萌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过分的撒娇,比如说,不给买就动手,甚至是打滚哭闹,这都是娇惯出来的毛病,所以,必须要树立大人的威严,说一不二,叫他的时候,他必须有所表示,否则不管他在干什么,都要打断他,敢顶嘴,就收拾,不要心软,必须要让他畏惧和尊重大人,犯一次收拾一次,小孩其实就是这样,你只要硬了,他就软了!


情殇73244411


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

这么大的孩子了还有这样的坏习惯,确实是有一些过分了,九岁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是无理取闹的年龄了,其实这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从小没有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现在在想要去改正是有一些麻烦,不过这还是要取决于父母,只要能狠下心来,就能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孩子这样做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个方法“屡试不爽”只要父母做的不能让他满意用这个方法你们就会妥协……

只有父母学会拒绝,也许就能帮孩子戒除这个坏习惯。



电力人Monkey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这里有两层意思:

1、小屁孩儿眼里的不顺心的事儿,在成年人眼里,根本不叫事儿。所以成年人会本能的去忽视孩子的情绪。当然,如果仅仅是忽视到还好了,更多的是去打击、否定孩子的情绪,并强行要求孩子停止当下的情绪,甚至是立马儿转换成快乐的情绪。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更何况是孩子呢?可我们就是天天这样要求孩子的。 试想:你正郁闷着了,别人告诉你:介有嘛大不了的!介都不叫事儿!郁闷是不对的,是不好的情绪,你得高兴! 你是不是特别想骂街?!

2、其实往深了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呢?当然这里的情绪是指“负面”情绪,不是活泼可爱积极外向不哭不闹乐观开朗这些情绪。因为咱们就没有被允许过表达情绪呀!一有“负面”情绪就被镇压了,所以咱也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表达,甚至是帮助孩子表达,顺利地让情绪“流动”过身体。我们的经验只有:被否定,被转移! 所以当父母,是有很多功课需要学的。孩子,是来帮助父母成长的。

其次: “要东西不给也是一样”

我很纳闷这个“东西”是什么。如果是刀,那毫无疑问,不能给。我们可以“温柔又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不是玩具,所以不能给你,至少它现在跟你的年龄和能力是不匹配的。然后,如果孩子哭闹,是应该被允许的。他提的要求已经被拒绝了,难道还不能伤心一下下么?难道就因为他提的要求在当下是不合理的,伤心的权利就被剥夺了么?就没资格伤心了么?

如果这个“东西”完全是可以给孩子的,那么,为什么不给呢?!等孩子哭了,再怪孩子哭?!或者等孩子哭了,再给?为什么这个时候又可以给了呢?!

再次:” 有试过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让她自己哭,可没效果,她自己能哭一个小时也不停“

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锐的,越小的孩子,越是能洞察到大人的心灵深处。孩子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了,而是被家长放任不管了:“你爱哭哭7,看你哭到什么时候,哭累了自然就停了”。如果家长没有限制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出于这个原因,那么孩子是完全可以感知到的!相反,如果家长这个时候抱着孩子,告诉TA:“你现在很难过是吧?看你哭得这么伤心,妈妈理解你,妈妈陪着你”。又或者,只是抱着孩子,什么都不说,只是抱着TA。

如果换做你,你想被父母以哪种方式对待?

最后:“ 不知道该如何纠正宝宝的坏习惯。事后有去和宝宝沟通,可她不接话,总是转移话题”

如果你看了以上的文字,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根本不是“宝宝的坏习惯”,宝宝是无辜的。宝宝只需要家长明确地、温柔又坚定地跟孩子讲话,宝宝需要被理解和接纳。

至于事后沟通,其实吧,这么小的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当下的情绪没有处理好,事后再沟通,对孩子而言,是理解不了的。TA还不是成年人,TA只是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啊!

就这些,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其实,我看到了一个敢于表达自己情绪,又有主见,并积极地想获得父母关注的孩子。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孙树帅老师


一个九岁的孩子,如果放在30年前,还能理解,那时候的条件不得不让父母惯着。现在嘛,人们在各方面素质都是提高的,我只能认为是大人不行。首先现在的教育从娃娃两三岁就在抓,至少现在9岁的孩子见知相当于30年前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如果如题主所言,这种情况,大人该反思了。这种打滚耍浑的撒泼方式,也已经完全和时代脱勾了的嘛!


小哥的故事


可以冷处理,先让他哭,看看孩子自己的“收场”方式是什么。不建议立刻上去哄,让他形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概念。之后,应该反思在平时的教育中,是否没有给他足够的规则意识,父母要尽量明确要求,同时自己也做到言出必行,尊重承诺和规则。适当的时候跟孩子耐心沟通,情绪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两个人平等对话、有效交流才能更好滴达到目标和要求。


思政老师苏小杭


当我们总是看到问题的时候,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当我们试图摘下树上所有黄叶的时候,我们不仅在现象中迷失,还会更带来更多的假象。继而无所适从。

父母因为特爱特别爱孩子,也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期待,所以总是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完美的孩子。可很遗憾的是,世间本就没有完美存在,可不少父母依然坚持追求这个不存在的完美,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孩子的不足上,而不是花在欣赏孩子的优点上。

就好比一棵茂盛的大树,难免会长出一些黄叶,如果我们总是把焦点集中在黄叶上,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去除这些叶子,心里面就特别难受,可是树上还有那么多的绿叶,为什么我们就没有看到呢?

等我们试图去摘除一片片黄叶的时候,树苗被弄得疼痛叫喊,可我们却告诉它,这是为了它好。树苗伤心难过,她竭尽全力地秀出它那么多绿叶,希望我们看到它的美和好,我们却熟视无睹,还是紧盯那几片黄叶,非要摘除才心情舒畅,当我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摘除了那几片黄叶,喘了口气,可我们遗憾地发现,树上又出现了更多的黄叶,怎么再也摘不完!

如果爱孩子,请接纳孩子全部,包容孩子的缺点,其实,换个角度,缺点的背后往往是优点。

父母经常抱怨孩子调皮好动,可这样的孩子往往聪明机灵。

父母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内向不主动,可这样的孩子往往谨慎仔细。

父母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粗心大意,可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拘小节,

父母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拖拉慢吞吞,可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温顺。

换个角度,缺点都变成了优点,关键在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看到的不一样,因为我们的心不一样。如果父母能够带着接纳、欣赏、相信的心,满眼看到的都会是绿色的叶子!

有的父母会质疑,如果看到黄叶子不去摘除,日后不会更加麻烦吗?一棵树要茁壮成长,我们要关注更多的不是叶子,而是树根、环境和恰当时候的矫正,当我们做好这一切的时候,这个棵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尽管这个参天大树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健康的,是能够为别人遮风挡雨的。

比果你现在在自己的单位工作,如果你在上级天天挑你的毛病,一看到你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指责,对你的付出和做得好的地方却熟视无睹,请问你会怎样面对工作呢?如果上级能够给予鼓励、支持和赞美,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工作氛围,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你恰到好处的帮助,你觉得工作的结果是不是会变好呢?

教育不能舍本逐末!不要总是去摘黄叶,而要在跟、环境上多花时间!


卓越家风家教


叫不听还喜欢滚地上哭一定是之前提出要求时这样做被满足过,建议下一次再哭闹等到他哭累了停下之后问他究竟需要什么?可以用嘴巴说,家长要义正言辞的告诉他,如果不能合理表达的话是没有办法达到他想要的效果的,多尝试几次,让孩子碰碰壁。

有时候我们家长是因为孩子在地上哭闹会觉得没面子所以想快速满足快速结束闹剧,孩子正好是利用了这一个心理弱点,所以狠狠心,做上几次油盐不进的家长,看看会不会有效果


钟蕾


作为资深家长/过来人:

提议家长在确定周边环境安全的前提之下,平静地把视线转开(忙自己的),让他滚,让他哭……等他不滚了,不哭了,平静地问他:滚够、哭够了没有?

如果他接着闹,重复以上动作,让他接着滚、接着哭……(保证能一次性治愈)


寂静心流


真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和他和他硬来,我认为先冷淡他一会,慢慢看他声音捎小,就找个其它话题岔开,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或者干脆就不理他,你做自己的事不关注他,但是也要偷偷留意些,找机会见机行事


至和小屋


孩子太娇惯了,况且还是个男孩子,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满地打滚,成何体统?长大了走向社会谁会惯着他?他碰到挫折就要寻死觅活吗?肯定行不通。从现在开始,做个有原则的父母,有边界的父母,不是任何事情都要满足孩子,再闹再打滚都无济于事,原则就是原则,老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知道原则的重要性,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用行动和实践来说话,一段时间就能把他的坏习惯扳过来。习惯如同走路,他习惯走这条路并且也有甜头可尝,一打滚父母就满足我,他何乐而不为?所以这个过程会有挫折和反复,但切记要坚持,为了孩子的未来,加油[碰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