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汉匈之战得胜的汉朝

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汉匈之战得胜的汉朝

意思就是,剥卦上九。硕大的果食没有人吃,对于君子来说,君子将得到马车。对于小人来说,小人则将被剥除屋宇。《象》:君子将得到马车,是受到百姓拥戴的原因。小人被剥除房宇,是终究行不通的原因

上九不仅是剥卦的最后一爻,也是唯一的阳爻,此时剥卦走到上九位时,只有他一个了,就如是硕果仅存的一个。

以卦象而论,上九在上卦中,为瓜窳,而上九又为阳爻,阳爻刚硬,合之引申为“硕果”。

剥卦的下卦为坤,为大舆,

为车。上九下面是五个阴爻,引申为受到万民的拥戴。所谓物极则反,此时是剥卦的最后一爻,也就说剥卦的阳消阴长的势力已经开始消退瓦解,换句话说,就是小人的势力已经到头了。

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汉匈之战得胜的汉朝


如此小人消退,君子势力自然增加。对于君子来说,自然会受到百姓的爱戴。而上九之所以受到百姓的拥戴,是因为他不把硕果自己食用。对于小人而言,当君子被拥戴后,有地位后,自然会惩罚小人,小人则就遭到了灾难。

剥卦一路走来,在阴长阳消的趋势中,剥卦经历磨难,来到上九。此时他受到百姓的拥戴,有了实力最终打败小人。这就说,百姓拥戴君子,而小人终究是不能拥戴的。

上九就是说,虽然处于剥卦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大趋势中,但是只要坚守正道,不和小人同流合污,在经历磨难后,自会打败小人,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就如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局势。

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汉匈之战得胜的汉朝


汉匈之战,汉朝最终取的胜利

从汉朝建立,到汉武帝时期,对大汉长久构成威胁的是匈奴边患。匈奴是游牧民族,其实力虽然没有整个大汉实力强大,但是他们行动迅速,没有像大汉那样有田地,房屋等负担。

再则,自刘邦建立汉朝后,天下主要修养生息,需要提高经济、提高国力。虽然当时整个大汉的国力要强过匈奴。但匈奴来的快、去的快。

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突然侵犯大汉边境,当大汉派兵后,匈奴兵已经无影无踪,重要的一点,当时大汉没有主动出击、深入大漠寻求匈奴主力作战的实力。

那时汉朝对匈奴的局势,就是以守为功。换而言之,这样局势,对大汉朝是不利的,毕竟是处于被动的局面,直白的就是只能挨打。

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汉匈之战得胜的汉朝


面对这样的局势,到汉武帝时期,他励精图治、提高经济、国力,在他常年的经营下,大汉实力大增,再则又重用卫青、霍去病,经过他长年和匈奴的交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朝常年带来的威胁。

在汉匈的关系中,开始是汉以守为主、匈奴以攻为主。但是随着汉朝实力的强大,汉匈之间的局势则发生了转变。至于后来汉武帝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最终大败匈奴,对于汉武帝来说,对于卫青、霍去病来说,自然受到军民的爱戴虽然因汉武帝连年用兵劳民伤财,但军民对他们的爱戴之心总是有的。

而反之,随着卫青、霍去病对匈奴之战取得的胜利,作为失败的一方,匈奴是遭到了犹如灭顶之灾一样的灾难。比如汉朝在漠北之战的胜利,漠北之战是匈奴伊稚邪和汉朝汉武帝毕其功于一战的大决战,当然最终的胜利是汉朝汉武帝。经次一战,常年威胁汉朝的匈奴之患基本解除,同时也出现了漠北无王庭的局面。

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汉匈之战得胜的汉朝


对于汉武帝和伊稚邪之间的汉匈之战,以最后的局势而论,战胜的汉武帝自然受到拥戴,而战败的匈奴自然受到了严重的灾难。这就如剥卦上九说的“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当然汉武帝、和伊稚邪作为两方的指挥人物,严格的说是两个阵营,并不单纯的说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这是比喻的是一个形式,实际比喻指的是指胜利一方和失败的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