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當年是撞到冰山後沉的,那船上的人為什麼不到冰山上避難、等待營救呢?

山列千重靜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最豪華的客運輪船,僅這兩點就使得泰坦尼克號在剛誕生的時候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但是誰能想到如此萬眾矚目的泰坦尼克號竟然就這樣折在了它的第一次遠航過程中。





災難的發生

泰坦尼克號是在1911年建造完成、在1912年試航使用的,泰坦尼克號的試航時間非常微妙,正好是我們的民國初年。

當時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出發,裝載了不少想要前往美國的遊客,途中經過法國,也順道搭了不少法國想要去美國的遊客。


1912年4月14號夜晚,正行駛在大西洋上的泰坦尼克號經歷了它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劫難。

當天晚上,因為夜晚視線不清、不好觀察,所以泰坦尼克號上的船員們並沒有提前發現冰山,他們是一直到整艘船即將撞上冰山前才看到了巨大的冰山。

但這個時候為時已晚,在速度極快的泰坦尼克號即將撞上冰山之前,他們只能做出了他們唯一能做的應對,那就是快速地向右轉彎,想借此避開冰山。


不過由於泰坦尼克號和冰山之間的距離實在太短了,所以他們並沒有能完全避開冰山,一側的船體在轉彎的時候直接撞上了冰山,被冰山在船側底部撞開了一個小口子。

這個小口子對於整艘泰坦尼克號來說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海水巨大的壓強以及湍急流進船體中的海水衝擊下,這個小口子卻漸漸地被撕大,以至於導致更多海水從船隻底部湧入了船身中。

救援、應急不力

在剛開始的時候,人們並沒有注意到船隻的異常,以為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小刮蹭,後來是在大概過了十分鐘後,船長以及船員們才開始反應過來,知道已經釀成了大禍。

而在這個時候,他們已無力解救這艘船隻,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地用救生艇解救船上人員、避免船上的所有人員隨同著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到海底。


不過這個時候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泰坦尼克號上配備的救生艇嚴重不足。

在這次遠航中,他們所準備的救生艇只能供應1100多人使用,而這次遠航中,卻總共搭載了2200多名遊客,這就意味著這次災難中起碼有一半的人不能獲救。

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剛開始疏散落難人員的時候,他們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救生艇空座。

有不少救生艇明明可以坐更多的人,他們卻只讓少部分的權貴階層開走了那原本可以坐更多人的船隻。

因此,導致了原本能救1100多人的救生艇最後只救走了700多人,有將近1500人喪生在了這次海難中。


落難人員沒有爬到冰山上避難的原因

而這個時候有很多人就疑惑了,既然當時船上的人員們無法乘坐救生艇逃亡,那麼為何不爬到冰山上等待救援呢?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們這裡就詳細地介紹一下。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泰坦尼克號上的人們根本來不及爬上冰山上,最開始的十幾分鍾中,由於泰坦尼克號上的船員們不知道船底已經撞開了一個口子,所以在撞擊冰山後,泰坦尼克號又往前行駛了很長的一段距離。


雖然後來他們強行停下了船隻,但是泰坦尼克號早已經和相撞的冰山拉開了很遠的距離,這時候就算船上的人們想攀爬到冰山上,也根本沒有這個機會。

第二個原因就是溫度的問題,在泰坦尼克號海難中,除了大部分隨同著沉沒船隻以及沉沒船隻帶來的漩渦沉到海底的人,其實有不少人是自信於自己的游泳水平提前跳到大海中的。

只不過因為當時他們所處在的海域溫度實在太低了,所以他們根本等不到其他救援船隻的到來,很多人都被凍死在了大海中。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泰坦尼克號沒有和那座冰山拉開太遠的距離,也根本不會有人游到冰山上去避難,畢竟海水本身就已經冷得讓他們無法接受了,他們又怎麼可能游到溫度那麼低的冰山上去找死呢?


第三個原因就是冰山的難以攀爬,很多海上的冰山其實都是很陡峭的,即便是在平地上,我們想攀爬上一座陡峭的山都非常困難,更何況是在海上想要攀爬那麼一座寒氣逼人的陡峭冰山呢?


孤客生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當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時候,人們沒有跑向冰山,原因就在於,冰山實際上根本上不去。

泰坦尼克號遇難經過

泰坦尼克號,排水量46328噸,在1912年4月10日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但確實最後一次航行,當時船上總共有2224人,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紐約。

我們大多數人對泰坦尼克號的印象,應該來自於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電影,當年我還只是一名初中生,對於劇情不是很感冒,但是當年的萊昂納多卻迷倒了無數的少女,我身邊的很多女孩都稱她們的男友為“傑克”,自稱為“露絲”。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在4月14日晚上23: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冰山在船體的側邊劃開了口子,導致6個水密隔倉進了水,船上當時有16個水密隔倉,當時一邊是8個水密隔倉,因為都在一邊,所以就導致了船體無法阻止地下沉了(其實少1個都還有救)。

整個過程經歷了2小時40分,也是一場人間慘劇了。

當時的救援措施

當時的救援措施就只能是一邊向周邊的船隻求救,一邊組織人們套上救生艇。事發時泰坦尼克號上乘客約有1317人,共498人倖存;男性船員約有885人,共192人倖存;女性船員23人,共20人倖存。其中救生艇帶走了約700人。

而死亡的1514人當中,絕大多數都不是溺水而死,而是凍死的,包括了《泰坦尼克號》的主角“傑克”。

那麼回到我們的話題,為什麼不上冰山?

原因就是冰山爬不上去。

這是一張爬冰山的圖片,從中可以看出除了專門的訓練外,還需要特殊的工具才行。當時船上的現場很亂,如果組織人們爬冰山只會製造更大的混亂,本來能逃出700人,結果恐怕是更多的人會死在這裡。

有句話叫做冰山一角,我們看到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只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當時的冰山來說,比我上面那幅圖中的冰山更為陡峭,要攀爬恐怕專業爬山的都很難做到,更何況是普通民眾了。

泰坦尼克號遇難時感人的一幕

其實,船舶將沉沒的時候船長沒有逃亡,而是與船共存,靜待死亡,堅守崗位。泰坦尼克號設計師湯馬斯安德魯斯在船即將沉沒之際,獨自在船艙看著一幅畫,不久與自己的傑作共同葬身海底。阿斯特四世是當時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之一,他在把自己懷孕的妻子送上救生艇後,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了一名婦女,自己則跟著船一起葬身海底。

死亡的乘客有很多貴族、高官、有錢人,他們都有機會上救生艇,但是都把位置讓給了婦女兒童,在他們看來,責任比生命更為重要,能夠坦然面對死神,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榮譽感是貴族精神的真正體現。

換在某種情況“讓領導先走”的精神很多時候也確實讓人感動了。


老威觀史


明明是一部災難片,可是泰坦尼克號卻愣是被拍成了愛情片,我們只關注了當時的男女主角傑克與露絲,卻沒有想過船上還有2224名乘客,這些人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卻無情的葬送在深海之中。

很多人腦子裡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當時的泰坦尼克號是因為撞到了冰山之上才沉的,也就是說就在大家遇難的地方,有一座冰山,能將泰坦尼克號給撞沉,只能說這個冰山並不小,為何這些受難人員沒有到冰山上避難呢?

其實大家可能把問題想簡單了,不是他們不想去冰山上避難,而是根本去不了。

如果當時是夏天,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很可惜當時是冬天,並且氣溫在零下二十度左右。

千萬不小看這個零下二十度,也許我們夏天所吃的雪糕等飲料可能就是零下好幾十度的東西,區區零下二十度又有什麼了不起的。

如果你真要這麼想的話,只能說你對於溫度一無所知,雖說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很多人都會冬泳,可是人們都是長年累月的鍛煉出來的。

如果拿我們正常人對比的話,也許在你掉入零下二十度的水裡之後,瞬間就會產生休克這樣的情況,因為你的身體根就不足以承受這樣的巨大的傷害。

人身的保護措施會直接出現過量反應,只要沒有經過這種零下冰水的訓練,不論你的身體再強壯,最多堅持五分鐘,也就達到了人體的極限。

就算你經過冬泳的鍛鍊,有著一定的防護措施,二十分鐘也就頂天了。

哪怕此時的你已經盡力的游到了冰山之上,拿什麼來取暖,只要沒有取暖工具,所有人都堅持不到二十分鐘以上。

當時的泰坦尼克號從出事,到最後的救援,二十分鐘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

然後我們再聊一下冰山,也許大家對於冰山沒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其實我們在冬天的時候,看一看家裡水管下面被凍成一根根柱壯體的東西。

這些可能就是冰山的原形,也就是說這些冰山並不是平地,能被稱之為冰山,其實就是一座小山。

當時的泰坦尼克號瞬間出事,然後大家就開始著急忙慌的四處逃命,他們能在自己的身上加一層游泳圈就已經不錯了。

你還想著讓他們再拿上一些登山工具嗎?尤其是登冰山的工具,是不是有點不太現實呀。

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不要說冰山了,就一個普通的冰坡,你徒步走上去看看,累死你也爬不上去。

只要踩在冰上,就代表了無限的光滑,就算拼盡了全力,能保持著不掉到海里,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還想著爬到冰山上面的安全之處,你不是在搞笑吧。

再說了就是冰山,誰規定就一定要面積大呢?這樣的冰山只是因為冬天冷的緣故,再加上氣候等原因,才形了一座小型的冰山,並且還是錐子形狀的。

要知道當時遇難的人數可是近二千人,這個所謂的冰山上能站一百來人就已經很給面子了。

所以說不是這些人不想爬到冰山上,除了冰山太光滑之外,就是冰山太小,根本不足以承受這麼多人,再加上泰坦尼克號就是撞在冰山上面的。

誰知道這個冰山是不是也跟著一起被撞碎了一部分,所以說不是大家不想去冰山上避難,而是不現實。

可以說從泰坦尼克號出事開始,先是大家被迫掉到海里,幾乎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人,都因為零下二十度的冰水直接送死。

之後就算還有一部分人活著爬到了冰山邊上,也因為冰山太光滑,再次滑落冰水之中,畢竟人的力氣也是有限的,能爬一次,不代表可以再爬第二次,所以說泰坦尼克號之所以會死亡這麼多人,就是因為當時的天氣太冷了,這才是真正致命的地方。


虎頭山小妖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就是:冰山爬不上去。

很多人認為冰山就是一塊木板一樣的浮冰,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冰山就是山一樣的大塊冰,絕大部分在海面以下,小部分在海面以上。

在海面以上的冰山基本都是山峰一樣,是非常滑的。

普通人即便有專業爬冰山的工具,爬上去也是非常困難。

如果徒手爬冰山,就算世界爬山冠軍也不可能爬上去。

爬冰山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說,就算冰山可以爬,也沒有什麼用處。這次海難死亡1514人,倖存700多人。

大西洋上的冰山都不大,沒有一座冰山能夠容納1514人,即便100人也無法容納。

要知道,當時船上的救生船其實還可以乘坐500人,在泰坦尼克號沉沒以後僅僅搜救了13人,空下了400多個座位。

為什麼?

救生船不敢靠近失事地點,怕被落水者爬上船導致翻船。

選擇爬冰山,不如讓部分空著的救生船回去救人了。

其實1514人的死亡,絕大部分不是溺水,而是凍死。

因為大部分落水者,都穿著救生衣,是漂浮在海上的,而海上非常平靜,沒有風浪。

當時是4月份,大西洋海域的海水非常冰冷。

人落入這種海水中,20分鐘內就會因低體溫而死去。

所以包括電影中的傑克在內,都是凍死的!

其實泰坦尼克號最大錯誤,是沒有配備足夠的救生船。

周邊的船隻在幾小時之內就趕來救援,本來所有乘客都會沒事的。可惜,泡在海水裡面的人支持不了那麼久,就被凍死了。


薩沙


泰坦尼克號事件是人類航海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災難之一,死亡人數超過1500人。既然是撞擊冰山沉沒,那麼乘客為什麼不再輪船沉沒後爬到冰上上避難,等待營救呢?

首先泰坦尼克號撞到冰山,還在繼續航行,因而人不可能爬到冰山避難。

在泰坦尼克號發生碰撞之後,雖然船艙的人立馬知道碰撞到障礙物,但是掌握舵手的人以及船長並不知情,即使知情,也只是知道自己的輪船與什麼物體發生了碰撞,但是並不知道出現了窟窿,而當時的通信技術還是比較落後的。當船艙中的船員告訴船長,此時泰坦尼克號已經遠離了冰川,並且即使面臨舵手停止航行,在慣性的作用下,泰坦尼克號也需要一段時間進行停止,並且當得知泰坦尼克號被撞之後,船員與乘客都是非常的慌張的,此時很少有人想到如何理智的逃生,因此基於泰坦尼克號的這些原因,也使得泰坦尼克號上的人失去了到冰山逃生的機會。

其次大西洋的冰山比較小,不可能容納太多人。

現在大西洋主航道由於受到溫室效應的原因,已經沒有了冰山,因此泰坦尼克號附近,當今已經不存在與冰山相撞的概率了。而在20世紀初期,雖然這裡分佈一些冰山,但是規模都是比較小的,一般浮在水面上冰山,只有十多平方米,這麼小的地方,難以容下泰坦尼克號這麼多人。但這不代表冰山面積就只有這麼大,經常見到一句話:“露出冰山一角”,其實漂浮在海上的冰山,提及都比較巨大,但因為浮力的關係,其大部分隱藏在水下,水面上只露出一小部分,所以乘客即便可以逃到冰山上,也沒有多大的立足之地。

再次天氣非常寒冷,人沒有氣力游泳。

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與1912年4月14日失事,4月雖然已經如春,但北大西洋航線依舊是寒風刺骨,即使附近有冰山,人也不可能游泳過去。事實上,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時候,每一個人都穿著救生衣的。因此大多數在泰坦尼克號事故遇難者,並不是被海水淹死的,而是因為天氣過於的寒冷,而被活活的凍死的,假如天氣暖和,在救生衣的幫助,這些遇難者也會等到其他船舶救援的。因此在寒冷的天氣中,即使有冰山可以供應泰坦尼克號的船員或者乘客逃生,此時也沒有力氣爬到冰山上去。

最後救生船還有空餘位置,但是為了安全,救生船沒有靠近。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候,除了幾十條小艦艇之外,實際上還有一艘規模比較大的救生船,但是泰坦尼克號波動實在太大,靠近對於船是一種極大的威脅。因此該船在街道救生艇的乘客之後,還有幾百個空位,可以供應泰坦尼克號上的人求生。但是,當這艘船靠近泰坦尼克號之後,發現其附近密密麻麻漂浮著都是穿著救生衣的屍體,這說明這些人死亡,並非是被淹死,而是被凍死。

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幾乎已經註定了船上的人最終的命運,當時即使有冰山在,在這種情況下,船上的人去冰山逃生的幾率、是非常的渺茫的



日慕鄉關


首先,我先摸一把眼淚,當年這部電影可是看哭了連隊所有戰友……

其次,不得不說題主的腦洞確實大,居然能想到讓人爬到雪山上等待營救,那我就說一下各種阻礙,使的你無論如何爬不上去。

1、低溫讓人迅速失去行動能力

1912年4月14日夜11:40分,在這個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號的右舷和冰山底部碰撞後猛烈撞擊,使右舷前部吃水線下被劃擦出了一個93米長的大口子!2小時40分後,泰坦尼克號沉沒。



雖然此時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夜景優美,但對於落水的2208名遊客來講,這似乎是死神發出的冰冷召喚,海水的氣溫低的要人命,人在水裡泡幾分鐘就幾乎失去行動能力,別說在波浪起伏的大洋中。

在海里遊過泳的人都知道,人泡在海浪中行動能力是極其有限的,更別說此時巨輪尚矗立在旁邊、光線極其不佳、海水不斷拍打,落水者幾分鐘後就基本沒有行動能力了,基本就聽天由命了。

此時,哪怕你看到冰山,你也遊不過去啊。

2、冰山陡峭,人無法攀爬

大家先看看冰山長啥樣,你確定它很好爬嗎?



即便哪個運氣好,巨輪下沉的時候,靠著巨大的衝擊力將其衝到冰山附近,但是如何爬到山上也是個難題。

畢竟冰山太滑,人的手腳根本沒有著力點,抓都抓不住更別提爬上去。

如果爬到碎冰上意義不大,因為它會隨著你的身體翻轉;若是大型冰塊,空手爬上去基本沒有可能,除非你是一個職業攀爬選手,恰好身上有副冰鎬還差不多。

3、爬到冰山上會瞬間被凍死

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瞭:在海水裡慢慢泡死,在冰山上瞬間凍死……



按照太平洋當時的溫度,一個身體素質好、藉助工具努力爬上冰山的人,估計當他精疲力盡的爬上冰山後,會後悔的馬上跳進海里。

因為海面太冷了,他這樣溼透的身體,上岸除非是立馬跑進溫暖的、有火爐的探險基地營房內,若不然,十幾分鍾後低溫會將其凍成一根冰棍!

妥妥的,沒商量。

若是這樣,還真不如泡在海水裡,至少還能多活幾分鐘,救援隊也能順利的把他打撈上來,要是凍在冰山上,人家還要砍一大塊冰坨坨帶走。

說一千道一萬,在冰冷的大洋裡,沒有救援的前提下,爬上冰山死的快點,泡在水裡死的慢點,橫豎都是一個死。若是有船隻來施救,呆在水裡是最佳選擇。

在泰坦尼克號落水的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在這裡,再次向那些遇難乘客表示默哀……🙏🙏🙏🙏😭😭😭


普了次法


理論上講是可行的,但是實際情況難度很大。


輪船下沉後產生的渦流旋渦,有巨大吸引力

輪船沉入水中後,會產生巨大渦流,產生吸引力,周圍水上的物體都會被吸入其中,在這種情況下,人很難逃脫,更別說爬上冰山了。

人在海水中會脫水死亡

海水中鹽度高,人在水中會不斷脫水,導致缺水,無力,甚至死亡。

寒冷因素的影響

有冰山存在,說明海水的溫度是很低的,而且是在晚上,溫度更低。人在海水裡會被凍死的。即便在冰山上,也會凍死。

上述因素的乘積效益

上述的因素,同時產生乘積效應,導致生存是很困難的,要闖過多個關口,難度大。

因此,很難在冰山上避難。


寶劍鋒


這個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爬上冰山等待營救,不是不可以。但實際情況是靠游泳根本到不了冰山!


當時‘’泰坦尼克號‘’遊輪船長自信滿滿,以最快的速度航行!等到發現冰山已避之不急。


跟冰山側面相撞後又足足前進了幾百米。當時的船長並不知道船的破壞程度,所以又啟動了半航速指令,起碼又行駛了數百米輪船才沉沒。


這樣算來沉沒時離冰山已千米之外。當時的溫度是零度左右,海水中更冷。體質健碩者在水中10鐘左右便會失去意識,而一般人2-5分鐘便會凍僵。


千米之距在當時其實是人間與天堂的距離!別說爬上冰山就是爬到冰山都幾無可能!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1912年的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遊輪沉沒事件,該起世故造成了1500多人的死亡,是一場徹底的悲劇。

在當時候的發生事故的時候,除了少數專業的人員,我相信大多數人是來不及有任何反應的,即便他們有想法,他們也只能被動的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因為在大西洋上寒冷刺骨的海水中,人類存活的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跳下去就是凍死的結局。

舉個例子,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一頭鹿趕入一個院子裡,院子裡有兩個門,一個是沒有燈光的黑暗死衚衕,一個是大開著的大門,而鹿毫無猶豫的就鑽入了黑暗的死衚衕,而對敞開的大門毫無在意。這其實也說明生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是來不及思考最正確的方式的。

就像如果飛機失事,即便飛機上有降落傘,我相信百分之90以上的人都不會跳,為什麼?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還不如呆在飛機上來的安全。

同樣的,在泰坦尼克號撞擊冰山以後,冰山看著是很大,但誰知道能不能爬上去,怎麼爬,有工具嗎?在大西洋冰冷的海水裡下去幾分鐘人就可能會凍到你不會行走,我相信即便真的到冰山那你也沒有絲毫力氣能夠爬上去吧。

而最為正確的做法,就是聽從專業人員的安排和指揮,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傷亡降低到最少。


春秋亂舞


泰坦尼克號的悲劇似乎在事發之前的十多年就已被人預料到,而且在它沉沒八十多年之後,就出現過兩起泰坦尼克號乘客站在冰山上求救的記載。

被小說成功預言的泰坦尼克號

一百二十一年前,英國出版了一本名為《徒勞無功》的小說,書中記敘了一艘名叫泰坦號的永不沉沒的巨輪,在從英國首航美國的途中撞冰山而沉沒,巨輪上的豪華乘客基本上全部沉入冰冷的大西洋底。

而在小說出版的十四年後,小說中的悲劇竟然在現實中上演。1912年4月15日晚,當時世界上最豪華的遊輪泰坦尼克號開始首航,因撞擊冰山斷成兩截而沉入近四千米深的大西洋底。船上的2224名乘員中,有1517人喪生。

悲劇發生後,人們驚奇的發現泰坦尼克號與小說中的悲劇情節相同,兩船都是首航且都是撞上冰山,地點、時間、乘員數量以及船的大小都是驚人的相似。連救援的過程都是如出一轍,慘重的傷亡都是因救生艇不足。

這讓泰坦尼克號一時間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就連人們普遍認為求救者無法爬上光滑的冰上等待救援的事情也在八十多年後發生了。

冰山上的泰坦尼克號乘客與船長

據記載,在1990年,一艘在北大西洋航行的拖船,在冰島西南約三百多公里處,船長突然發現附近的冰山上有人呼救,他用望遠鏡確定冰山上有一位女性求救者。這位求救者被救上船後,人們發現他的穿著很土氣。

船長對她進行了詢問,她說自己是泰坦尼克號上29歲的乘客文妮·考特,船在沉沒時,她被掀起的巨浪衝到冰山上。這位女士除了受到驚嚇外,其它表現均為正常。後經確定該女士確實是30歲左右,而在乘客名單中確有考特太太。

一年後,歐洲一艘科考船也在冰島西南三百多公里處,發現冰山上坐著一位年近花甲的男子,他身穿八十多年前的船長制服,雙目眺望著大海。誰也不會相信他就是八十前泰坦尼克號的船長史密斯,他被救後立即被送往醫院檢查。

檢查顯示,史密斯身體、精神一切正常,之後科考船病理學博士哈蘭特向外界宣佈,經英國海事機構的指紋和照片驗證及航海記錄表明,被救起的這位老人確實是泰坦尼克號史密斯船長。史密斯在被救時,他稱要與船共存亡。

泰坦尼克號上的乘客能爬上冰山嗎?

上述兩例記載據稱都是被巨浪推到冰山上的,此冰山是否為泰坦尼克號所撞擊的冰山,不得而知。那麼,當時落水的泰坦尼克號乘員能否自己爬上被撞的冰山呢?

自己爬上冰山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顧名思義,就是巨大的山型冰塊,它與自然界的山體形狀差不多,都是上小下大,周圍比較陡峭。冰山的大部分體積藏於水下,水面上部只露出了部分冰山頂部。

首先從冰山形態上講,求救者來想要爬上如此陡峭的冰山毫無可能,冰山除陡峭外,還極其光滑,不利用工具想要上去,比登天還難。人體在核心溫度下降後,肢體的活動能力快速喪失,意識能力也在減退,冰山早已被忘記。

其次從冰山位移情況講,我們要清楚,泰坦尼克號是在距冰山四百米時轉舵前行的,船的右舷撞向了冰山的側面,此時的船並沒有停止前行。泰坦尼克號被撞十分鐘後,船長才命令停止所有引擎的運作,此刻船才慢慢停了下來。

要知道,船在撞山後的十分鐘內已經遠離了冰山,再加上慢慢滑行的這段距離,對於驚嚇落水的乘客來講,從船的拋錨點游到冰山處,這顯然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漆黑的大西洋上,嘈雜的哭喊聲中,被寒冷侵襲的乘客早已辨不清冰山在何處。

最後從災難本身來講,這次災難之所以能造成巨大的傷亡,主要是水中的寒冷與船體沉沒是巨大的吸力。爬不爬得上冰山,並不是能否生存的主要因素。即使能爬上冰山,也照樣會被凍死,人體核心溫度一旦下降,就很難存活。

假如災難發生在盛夏,很多人不用爬上冰山也能等到救援。所以說當時的致命殺手是刺骨的海水,並不是依靠物,冰山上一樣會凍死。但現實情況是,冰山已經距離沉船地點很遙遠,乘客沒有體力游泳,也辨不清冰山的方向。

泰坦尼克號上的救生艇本來能供1200人使用,最終卻僅有700多人獲救。泰坦尼克號在撞冰山半個小時後才向外求救,對危險的判斷能力不足,導致近四小時後才迎來了第一艘救援船隻。

退一萬步將,如果有人能爬上冰山,或許還能有救,畢竟海面上的溫度要高於海水。然而這只不過是人們對於這次海難的一些同情和感慨罷了,事後的一切假設都是徒勞。因此爬上冰山也同樣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願望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