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一段时间钢笔字帖,脱帖后感觉不会写字了正常吗?

指挥控制中心主任


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练了一段时间钢笔字帖,脱帖后感觉不会写字了这很正常。为什么这么肯定的说呢,有以下原因可以探讨:

第一,入帖未深

从问题可得知题主是练了一段时间的钢笔字帖,对字帖的基本笔画和运笔规律、结体特点等有了一定的学习和掌握,但还未达到背临的水平。所谓背临,就是不看字帖也能写出和字帖上的字一样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非练一段时间字帖所能企及的。这就要继续坚持临帖多下功夫。

保定刚子习作

第二,循序渐进,反反复复

在临帖的的时候有字帖做参考,就像列车行驶在铁轨上一样,有一个规范在里面,你是按着这个规范在走,差不到哪儿去。但是,一旦没了这个规范就不知道怎么走了。这也好比小孩学走路,刚开始有大人搀扶着能走,自己走就栽跟头,更别说跑了。在临帖的阶段,也是这样,总有一个循序渐进反反复复的过程。要正视这个过程,不要着急着自我发挥,更不要气馁、心灰意冷半途放弃。

第三,出帖以入帖为前提,以博采众长为根基

临习一本字帖,能达到背临的水平,对于一个有志学书法的人来说还远远不够,还要博采众长。习得一帖之面目,只能算一个好的学生,只有集百家之长,为自己所用,形成自己的面目才能挥洒自如,形成自己的风格。

综上所述,在临帖过程中出现的脱帖后感觉不会写字了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需要在继续临帖过程中逐步去改善和克服,一方面是自己没有熟练掌握,另一方面是自己旧有的习惯在作祟,每个学书法的人都会经历这一过程。


保定刚子


六七十年代的人,大约都有一种经历,高中毕业后或去外地求学,或出外谋生,此时方接触和学习普通话。


数年后回到家乡,忽然发现,家乡话竟然不太会说了。

再比如,上学时军训,天天踢正步,军训过后偶然发现路都不会走了。

讲普通话、踢正步,都是用一种标准的方式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中间出现不适应是必然的,是非常正常的。


练字也是如此。没有练习书法之前,我们写字是随意的,而书法有自己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纠正以前的书写习惯。

比如,就说笔顺,书法与写字就有很多不同。我们平时写“王”字,先写上面两横,再写竖,再写横。而行草书中,则是先写上面一横,再写竖,再写下面两横。


但要规范我们的书写习惯,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它有一个过程。而要加快这个过程,是有一定技巧的。

我推荐大家试一下“定时增量法”。即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增加书写的字数。


比如,以30分钟为限,开始可书写200字,练习几次后,增加至220字、240字…,依此类推,这样可提高专注度,增强书写效率。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从老师问题可以看出,老师已经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每个环节执行的不够彻底,所以才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

其他的咱们就不用赘述了,我们一起主要来看看脱贴。

这个学习过程主要有对临,背临,意临,这是临帖的三个阶段,也是最好的临帖方法,在临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其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形成一定的固定记忆,在对临环节,也就是看着写的环节,一定要掌握字帖中每一个技法要素,而背临就是强调记忆的过程,而最后的意临则是基于记忆的字帖,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和突破,毕竟每个人风格都不一样,任何一个环节功夫不到位,就会出现老师这样的问题,所以,出贴不是自己想出就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老师还应当下功夫去巩固。





壹庸诗书文


练了一段字帖,脱帖后不会写字了感觉,其实也比较正常,新的没有完全学会,旧的也不想那么写了,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问题是临帖还不到功夫,还需要继续临帖并且结合读帖来学习。

临帖之前先读帖,而读帖并不是说就是把字帖上的文章读一遍,而是仔细去分析字帖的一些用笔、结字的特征,找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古人学习书法就非常强调临帖,宋代黄庭坚就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这里的“观之入神”就是读帖的过程,只有读帖的时候把字帖上的特征、字形学会了,自己下笔写的时候才能“随人意”,那么你自己写的时候也就会写了,不会说脱帖就不会写字了。

例如上图是我临摹启功先生的硬笔书法作品,我临摹的时候就发现,启功先生的书法特征是中宫收得很紧,而撇捺极为伸展,特别是有些字只有撇画的时候,撇非常的伸展。而且整体字形比较偏瘦长,横画扛肩不大等等,这都是在临帖和读帖的时候发现的一些特征。掌握了这些特征之后,即使脱离字帖,写出的字依然会有启体的味道。

而上图是我临摹米芾的《蜀素帖》,临摹之后一定要和原帖进行比较,比较之后找出不足,这个不足就是自己要注意的地方,也是原帖的一些特征。我临摹之后通过比较就发现,米芾的字攲侧非常厉害,而我临摹的攲侧就比较弱等等。

所以,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途径,但是临帖不是临完了就完了,要找出差距、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字帖最大的特征。另外就是要不断地读帖,去分析、总结、归纳字帖上的用笔、结字特征等等。只有这样的临摹积累,才能脱帖之后还能写出原帖的味道来。


翰墨今香


这太正常了,问题就出在练字时间不够长。

但凡学习书法都是从练字开始的,而练字又是从临帖开始。只有认真临帖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发展成学习书法,临帖时间短就会出现脱贴不会写字的现象,这很正常。

练习硬笔书法的初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练成书法家,只是要把字写好而已。这个目标相对来讲是很容易实现的,日常书写不但要求美观,更重要的是要快捷,所以练习硬笔书法最后都要练习硬笔行书。想要练习硬笔行书,就要从硬笔楷书开始练习。如果以前自己的笔体已经成型,那就不太好改正了。这个改正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一点一点慢慢来。以前越是随意挥洒的书写,现在练习毛病就越多,越不容易改正。

初学硬笔书法建议从《灵飞经》开始

初学硬笔书法本人建议从《灵飞经》开始,《零飞经》是优秀的小楷范本,楷书中带行意,飘逸中见稳妥,风姿俊逸,神采飞扬。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小楷范本。

作为硬笔书法的初学者,本人正在练习《灵飞经》大概半年左右了。也是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脱贴以后就不会写字了,并且临帖时也会出现很多毛病,这些都是十分难以改正的错误。我一直在坚持练习,期待时间长了就可以改正。

文中图片是本人日常练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不胜感激。谢谢!!!


雨夜构想


脱帖需要笔法记忆、评估分析与同类运用。

临帖是学习技术与审美。

技术

笔法记忆: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达到熟练书写自然,平常写字就可以运用。

评估分析:笔画和笔画的结合,不同的位置就会产生变化,掌握其中的规律,原帖有很多共同的和差异化。

同类运用:

学习好基本笔画,平常写字的笔画就按学习的笔画写法书写,实践运用。

审美

美感:你所感受的美感,笔画的美感,字法的美感,整体的美感。

意境:书法美感的表现就是人造意境,线条表现出的特性化个性化就是书家的风格各异。

抒情:特殊情况与环境下,书家的书写自然的抒情表现在笔端与结构形状。

基础笔画的熟练度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笔画的基本写法需要临帖自己去练习。

基本笔画的变化写法需要临帖中刻意的评估分析。

基本笔画的变化关系需要临帖中总结与运用。

偏旁部首中的基本笔画的组合运用,变化。

临帖就是技术学习为我用。

学习不够就运用就没有办法了,基础的养料就是基本笔画和变化。

花时间去学习基本笔画的写法,并且达到熟练自如,这样事半功倍,基本笔画是最少的,最容易记忆分析运用。

对字帖里的字按基本笔画分类的拆出来学习,就容易进步。

这一关过来,就容易读帖临帖,运用,自然书写。

以上说的办法是指正书的办法。行书、草书有差别。


清扬有仪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平时也利用写字课给学生讲一讲写字,业余也会通过线上途径指导学员们练字,通过我的观察、学生学员们的反馈,我发现很多学生(员)都有题主提到的困惑。

古人书论之中,有“入帖”“出帖”的书法,题主正处于“入帖”而未“出帖”阶段,即照着字帖能写好但合上字帖便写不好,甚至连自己原来的书写方法也忘了。

此时,切不可放弃练字!因为我们已经将原来的“陋习”忘掉了,——这是好事!

我们应这样:坚持临帖,但尝试合上字帖琢磨相关字的书写,然后再翻来字帖去对比,发现不足,后临习字帖进行改正,再合上字帖书写……如此来回进行,终至“出帖”。即不用字帖也能写好字。











成小崧


正常,说明还没有真正掌握。



天涯明月刀yd


练习一段时间钢笔字帖,脱帖后感觉不会写字了,这个应该是你学习的方法不正确所导致的结果。

书法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是通过临摹学习法来进行学习的。

临摹学习法是临写法和摹写法的统称。

临写法,他分为对临、背临和意林三种。

所谓的对临,就是将字帖放置在左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边看字帖边进行书写的学习方法。

而背临,就是建立在对临的基础上,不看字帖,依照我们脑海中的记忆,来书写的一种学习方法。

意临法是更高级的一种学习方法,他在现实中的表现为:我们书写字帖上没有的字,使书写的字神采兼备,跟字帖上的字是一样的。

摹写法,是将透明薄纸覆盖在字帖之上而进行描写的一种学习方法。

以上介绍的临摹法就是我们平常在书法学习中使用到的最经常的一种学习方法。

临写法和摹写法,他们各有优缺点。

摹写很容易得到字形,但是会缺失神采,而临写,比较容易得到神采,却又不太容易得到字形。因此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两者进行互换学习。

当临写的时候,不太容易得到字形,就应该采用摹写法来学习,而摹写一段时间后,这个时间不宜过长,就要换成临写法来继续学习。

因此,

你如果严格的按照上面所说的临摹法来学习,你即使离开字帖也能够写好字,除非有一种情况:你一直在使用摹写法进行描写,否则是不会出现你所提问的那种现象。


书法有云


很正常,写一手好的硬笔楷书,不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的事。我的硬笔楷书不敢自夸,照书法家的字帖以达形似神不不似的水准!有时候吧,手机上的一些字根本不放在我眼里,学乎其上,得乎其中吗,凡我练过的硬笔书法都是名人手迹。可最近一段时间我不与往常练习了,昨夜提笔就自觉不如从前了。映证了一句古话,三日不练手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