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并信任的医生吗?特别是关系生命的外科医生,你怎么看?

李小婉儿w


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是病人对医院医疗水平的肯定。医院对医生都有下达的指标任务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医院不公开的秘密。病人在哪里都是花钱,如果花钱还治疗不到位,造成反复,再换医院,诊断,检查,治疗,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不起。所以让患者口碑相传的医生得到发挥医德,医疗水平还是认可的,看病尽量在一个医院治好,有些疑难杂症还涉及法律责任问题,如果遇到两家医院互相推脱责任让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神秘罗密欧


虽然我是个医生,也不想承认自己学艺不精,但还是很遗憾的告诉你,虽然医院里的医生都没有害患者的心思,但医生的水平确实有高有低,所以你不但能选择自己喜欢且信任的医生,还可以私下打听他的水平,病友是一个途径,上网查他的简历也是一个途径,当然如果你有认识医院里的人就更好了,尤其是麻醉科医生,对外科医生的水平了如指掌。

不同的医生看病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内科这样的不用动手能力要求不高的科室,不同的人管理的患者预后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是需要千锤百炼的外科医生,三甲大医院的医生也不一定水平都高,只是可能相对于你去小医院碰到医术高的医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不说太高深的东西,就说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伤口缝合来说,都是有差别的,有的医生缝的细致,让人觉得看着很舒服,但有的人就是可以把他缝的跟蜈蚣一样。很多时候,可能这个医生做手术不会有啥大问题,只是说一些细节会给患者带来很多获益,相对而言也能少受一些苦。所以有途径的话一定要找个负责任的好医生,但是不建议你住院以后要求换医生,这样会影响医生之间的和睦,你也会在科室里住的难受,所以,还是在住院前多做些功课。



麻醉医生苏荷


现在的确是有权力选择的。问题是:你会选择吗?你又如何选择?告诉你一个事实:医院住院部的床位是按照不同职称的医生分组管理的,基本上是一个组8-16张床不等,每个组由一个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一个主治医师+一个住院医师+或者再加一个进修医生负责日常诊疗,包括手术。你住在谁的床上就由谁诊疗。除非你入院时就选择好医生并住在她或他的床位上。但是,事实上,医院的床位通常都很紧张,你无法选择!


萨摩大奔


作为医生,我认为,患者到医院看病应该签署治疗协议,如果医生没有能力保证治好,就在接诊前说清楚,不要让病人挂号检查,另找贤能。

必须能保证治好才挂号收费,每一项检查必须有检查的阳性结果,如果没有看好,不光要退费,还要赔偿精神损失费误工费等等。这样一来,病人少花钱,也可以保证每一分钱都花的值,家庭经济也不受损失,医生相对也轻松,医保负担也小


不能习惯很多习惯


  • 第一,理论上讲,病人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或者信赖的医生。这是病人的权力。
  • 第二,实际上看,优质医疗资源比较紧张,大家都想找好医院的好医生,所以让人信任的医生很抢手,有时号都挂不上。
  • 第三,综上两点,病人又选择信任医生的权利,但客观上不一定能选择上。这要看医生是否忙的过来。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祝安康吉祥!


方寸之间2016


卫健法决定了,病人的从属地位。

一方面说:“高效、廉价”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名片。《卫健法》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一方面说:,群众对医疗服务体系和就诊体验仍有不满。《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法》(以下简称《卫健法》)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北国风向


病人有权利选择医生,但是医生是不会拒绝和推诿病人的。做为一个医生,我们也经常有相信我们的病人找们住院。外科是一门经验学科,如果是普通手术,其实只要是专业的外科医生,基本都没什么差别,但是高危手术,肯定会有差别。


肺癌医生梁江水


沒有法律规定病人不能选自己喜欢信任的医生。现在门诊就可以,你挂哪个医生的号,就找哪个医生看病。有些老病号经常到医院看病,就找他常看的医生。这有好处,双方都了解,特别是医生,对他熟悉的病人的病情及其他情况,有利治疗。换了一新医生,还得重新进行了解。

外科手术主刀医生,医院有些规定。普通外科手术,有的是谁首诊就谁主管,谁主管谁主治(含手术,当然必须具备该手术资质)。但大多由科主任按排。有些大手术(又是一些重要人物)由医院按排专家成立医疗组进行。你对施行手术的生,事先可以向科主任提出由谁了为你手术。对你不喜欢、不信任为你手术的医生,可以提出更换(必须在术前提出)。致于科室是否采纳,最好提前与科主任勾通协商妥当,不要等到上手术台再提出。


李昌平8


当然有,各医院显目的位置都有医生介绍,你可以根据你的判断选择为你服务的医生。值得提醒大家的一点是:一定要选技术职称的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对于身兼教学职称的(讲师,副教授,教授)选择没有任何意义。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例如:副主任医师基本都是十二三年的临床经验,再挂个教学职人称代学生,毫无疑问一定会分散一部分精力。所以选择技术职称才是最高明的。


用户8077005654304


无论什么医生,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等等,,如果不能与医生建立信任,就不要接受医生的诊疗方案,医生开的药,都不会有积极作用。

这就是为何西医要确定某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案,必须要双盲+随机,缺一不可。

因为对某医生的信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治疗结果。特别是医学的暗示心理。

这也是解决医患纠纷,医患矛盾的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