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並信任的醫生嗎?特別是關係生命的外科醫生,你怎麼看?

李小婉兒w


病人對醫生的信任是病人對醫院醫療水平的肯定。醫院對醫生都有下達的指標任務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醫院不公開的秘密。病人在哪裡都是花錢,如果花錢還治療不到位,造成反覆,再換醫院,診斷,檢查,治療,老百姓的經濟負擔不起。所以讓患者口碑相傳的醫生得到發揮醫德,醫療水平還是認可的,看病儘量在一個醫院治好,有些疑難雜症還涉及法律責任問題,如果遇到兩家醫院互相推脫責任讓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神秘羅密歐


雖然我是個醫生,也不想承認自己學藝不精,但還是很遺憾的告訴你,雖然醫院裡的醫生都沒有害患者的心思,但醫生的水平確實有高有低,所以你不但能選擇自己喜歡且信任的醫生,還可以私下打聽他的水平,病友是一個途徑,上網查他的簡歷也是一個途徑,當然如果你有認識醫院裡的人就更好了,尤其是麻醉科醫生,對外科醫生的水平了如指掌。

不同的醫生看病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即便是內科這樣的不用動手能力要求不高的科室,不同的人管理的患者預後可能都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是需要千錘百煉的外科醫生,三甲大醫院的醫生也不一定水平都高,只是可能相對於你去小醫院碰到醫術高的醫生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不說太高深的東西,就說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傷口縫合來說,都是有差別的,有的醫生縫的細緻,讓人覺得看著很舒服,但有的人就是可以把他縫的跟蜈蚣一樣。很多時候,可能這個醫生做手術不會有啥大問題,只是說一些細節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獲益,相對而言也能少受一些苦。所以有途徑的話一定要找個負責任的好醫生,但是不建議你住院以後要求換醫生,這樣會影響醫生之間的和睦,你也會在科室裡住的難受,所以,還是在住院前多做些功課。



麻醉醫生蘇荷


現在的確是有權力選擇的。問題是:你會選擇嗎?你又如何選擇?告訴你一個事實:醫院住院部的床位是按照不同職稱的醫生分組管理的,基本上是一個組8-16張床不等,每個組由一個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一個主治醫師+一個住院醫師+或者再加一個進修醫生負責日常診療,包括手術。你住在誰的床上就由誰診療。除非你入院時就選擇好醫生並住在她或他的床位上。但是,事實上,醫院的床位通常都很緊張,你無法選擇!


薩摩大奔


作為醫生,我認為,患者到醫院看病應該簽署治療協議,如果醫生沒有能力保證治好,就在接診前說清楚,不要讓病人掛號檢查,另找賢能。

必須能保證治好才掛號收費,每一項檢查必須有檢查的陽性結果,如果沒有看好,不光要退費,還要賠償精神損失費誤工費等等。這樣一來,病人少花錢,也可以保證每一分錢都花的值,家庭經濟也不受損失,醫生相對也輕鬆,醫保負擔也小


不能習慣很多習慣


  • 第一,理論上講,病人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或者信賴的醫生。這是病人的權力。
  • 第二,實際上看,優質醫療資源比較緊張,大家都想找好醫院的好醫生,所以讓人信任的醫生很搶手,有時號都掛不上。
  • 第三,綜上兩點,病人又選擇信任醫生的權利,但客觀上不一定能選擇上。這要看醫生是否忙的過來。

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祝安康吉祥!


方寸之間2016


衛健法決定了,病人的從屬地位。

一方面說:“高效、廉價”是我國醫療事業的名片。《衛健法》強調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

一方面說:,群眾對醫療服務體系和就診體驗仍有不滿。《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法》(以下簡稱《衛健法》)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


北國風向


病人有權利選擇醫生,但是醫生是不會拒絕和推諉病人的。做為一個醫生,我們也經常有相信我們的病人找們住院。外科是一門經驗學科,如果是普通手術,其實只要是專業的外科醫生,基本都沒什麼差別,但是高危手術,肯定會有差別。


肺癌醫生梁江水


沒有法律規定病人不能選自己喜歡信任的醫生。現在門診就可以,你掛哪個醫生的號,就找哪個醫生看病。有些老病號經常到醫院看病,就找他常看的醫生。這有好處,雙方都瞭解,特別是醫生,對他熟悉的病人的病情及其他情況,有利治療。換了一新醫生,還得重新進行了解。

外科手術主刀醫生,醫院有些規定。普通外科手術,有的是誰首診就誰主管,誰主管誰主治(含手術,當然必須具備該手術資質)。但大多由科主任按排。有些大手術(又是一些重要人物)由醫院按排專家成立醫療組進行。你對施行手術的生,事先可以向科主任提出由誰了為你手術。對你不喜歡、不信任為你手術的醫生,可以提出更換(必須在術前提出)。致於科室是否採納,最好提前與科主任勾通協商妥當,不要等到上手術檯再提出。


李昌平8


當然有,各醫院顯目的位置都有醫生介紹,你可以根據你的判斷選擇為你服務的醫生。值得提醒大家的一點是:一定要選技術職稱的醫生(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對於身兼教學職稱的(講師,副教授,教授)選擇沒有任何意義。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例如:副主任醫師基本都是十二三年的臨床經驗,再掛個教學職人稱代學生,毫無疑問一定會分散一部分精力。所以選擇技術職稱才是最高明的。


用戶8077005654304


無論什麼醫生,內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等等,,如果不能與醫生建立信任,就不要接受醫生的診療方案,醫生開的藥,都不會有積極作用。

這就是為何西醫要確定某一種藥物或治療方案,必須要雙盲+隨機,缺一不可。

因為對某醫生的信任,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治療結果。特別是醫學的暗示心理。

這也是解決醫患糾紛,醫患矛盾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