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咪佳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一场瘟疫的降临,让人们陷入普遍的不安之中。

但不要忘记,它同样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

在编辑布置推荐一部宅家书目的时候,我同时在构思一组系列报道,想讲一讲如何缓解疫情期间的焦虑。其实,看一本书未必不是一种方式。

再去翻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也译作《爱在瘟疫蔓延时》),很多细节早就模糊了,我一边看一边笑。

再次和马尔克斯交汇的时候,他所描述的爱,大幅减少了我此刻的焦虑感——虽然我焦虑是因为写不出稿子。

总之,这会是一段可以自我疗愈的阅读经历。

因为有瘟疫的背景,这段时间有许多人推荐大家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更想讲的,就是爱情本身。瘟疫对马尔克斯来讲,也是爱情的背景——当船长问阿里萨究竟要让那艘挂着霍乱警示黄旗的船,这样来来回回地走到什么时候,阿里萨说:“一生一世。”

任何美好的回忆,总和特定的人相关。

“那种令人头晕目眩的力量”

我以前看《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在20岁出头一点——那是以为爱情只是年轻人偏爱的话题的年纪,也是对“无法在一起”难以释怀的年纪:以至于阿里萨年轻时被费尔明娜拒绝后,我也陷入了巨大的沮丧;以至于这部“爱情的百科全书”展现出阿里萨品尝的各种女人的滋味,我都不买账。

那个时候,某种程度上我想我认为阿里萨是渣男吧。

当时读下去,是叫马尔克斯那种绵密的、高度情感的文字表达推着向前走,也是想看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结局。

马尔克斯对我当时这种对爱情理解苍白的小屁孩,所供应的最革命性的内容是:爱情有一种可能性——是一种持久的,会生长的感情,还不是人们喜欢概括的老夫老妻亲情什么的,它就是不偏不倚的爱情。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霍乱时期的爱情》电影海报

我所处的空间,人们是多么避讳、害怕年老色衰这些事实,可是马尔克斯偏偏要写老年人的爱,折磨着你一整本书的时空,让你看一场青春已逝、肉体衰败的爱。

我当时在一个半夜里读完这本书,读到那段老年的依然炽烈燃烧的情感。完全没有美化,你瞧,原本可以是打情骂俏的部分也变得像科学论文一样,要从生理化机制上理解——

“世界上的一切都变了。”她说。

“我没有变,”他说,“您呢?”

她的第二杯茶停在了半途,一双毫不留情的眼睛指责着他。

“已经无所谓了。”她说,“我都七十二岁了。”

佛洛伦蒂诺·阿里萨心里受到一击。他本想像箭一般快速地凭借本能做出反驳,但年龄的重负战胜了他:他从未在这样短暂的谈话中感到如此精疲力竭,他觉得心脏在隐隐作痛,每跳一下,便知动脉中产生医生金属般的回响。他感到自己衰老、凄凉、无用,有一种想哭出来的急切渴望,以至于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可是又完全出乎意料。说他们两个之间是美妙,好像太单薄了,那是既强烈又紧张的关系——

“你是想独自待着吗?”他问。

“如果是,我就不会叫你进来了。”她说。

于是,他伸出冰冷的手指,摸索着黑暗中的另一只手,找到它时,他发现它正在等待着。

一瞬间,两人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两只苍老的手都不是他们在互相触碰之前所想象的样子。但片刻过后,它们就变成了想象中的样子了。

……

为了把手留在他的手中,费尔明娜·达萨停止了抽烟。

马尔克斯早就是甜宠的高手——

走到舱室门口时,他试图亲吻告别,但她向他侧过了左脸。他一再坚持,呼吸急促起来。于是,她又凑过右边的脸颊,那妩媚的骄态甚至在她上学时他也不曾见过。他再次坚持,终于,她用双唇迎接了他。她发自内心地颤抖着,试图用自新婚之夜起就已经忘记的笑声压制住自己的颤抖。

费尔明娜后来还有一次笑,深深地震撼了我,是他们喝了茴香酒的那晚:

这时,他坐起身来,在黑暗中脱下衣服,每脱一件就扔到她身上,而她又把它们扔回去,笑得前仰后合。

白居易写,相思始觉海非深。到了这个时候人突然知道,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在他们的城市,一切甚至在发生之前就会人尽皆知,可她却从未听说过他有女人,一次也没有。她以一种随意的方式提及此事,而他立刻做出了回答,声音中没有一丝颤抖:因为我为你保留了童贞。

呵呵,如今再读,我再一次嘲笑阿里萨一声“渣男”。

可是,我买账的。我要用马尔克斯的原文回答:

即便这是真的,她也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因为他写的那些情书也尽是一些这样的句子,其价值并不在于它们的准确的含义,而在于那种令人头晕目眩的力量。

有一个人在等你说:一生一世

当年读的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现在在我办公室里。这也是最近的事情,我把它从小时候居住的房子里带了出来,本来想在今年跨年聚会上读给别人听。可是那天一念之间,我还是放弃了这个看起来过于浪漫的计划,怕饭桌上几个直男不消化。于是书就留在了办公室。

也许大多数人是不能相信或者限于现实不能想象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这样的爱情的。

可是,生活,从来都是波澜不惊地制造惊涛骇浪的,我后来真的知道了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现实爱情,没有小说里的混乱、狂野,相反有戒律、秩序。但同样是穿越过时空,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与死亡;同样是等到最后,念出五十多年前就准备好的台词,说出“一生一世”——

2010年10月,我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见到一位83岁的法国校友。这位在浙大和法国里昂都很有名的“Madame LI”,是位中法混血儿,她的中文名字叫李丹妮。

那年9月,时隔55年,李丹妮再次从法国回到中国,在厦门,她头一次披上了婚纱,嫁给了当年她心爱的人。新郎袁迪宝先生,2010年82岁。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2010年,袁迪宝、李丹妮在厦门结婚,共同生活了7年

1953年,袁迪宝和李丹妮的第一见面。

李丹妮是老师,第一次教授俄语课;袁迪宝是学生,第一次上俄语课。

“她穿着连衣裙,像天仙一样从教室门口飘进来,每走一步我们这些‘土包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袁迪宝很有学习俄语的天赋,后来成了俄语课代表。两个年轻人接触得多了,心里就有些朦胧的好感。

“有一次我们去灵隐寺爬山,我先唱了首歌,她回了我一首俄语歌。回去一查书,原来是《红莓花儿开》的歌词:‘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没法讲出来。’我就明白了她的心意。”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青年袁迪宝和李丹妮在西湖边

爱情来得很突然,每个人都无法设防。可是,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袁迪宝也越来越内疚。他上大学前,就在厦门和姐姐介绍认识的护士同事黄秀雪结婚了。虽然这不是一段自由恋爱,但是袁迪宝没有打算背叛婚姻。

在纠结和痛苦中,袁迪宝度过了两年难忘的大学生活。升入大三后,袁迪宝需要去成都完成之后的学业。临别之际,他将自己的情况如实地告诉给李丹妮。“她说,不能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位女人的痛苦之上。我们说好要像兄妹一样保持书信联系。我们想念对方时,就看天空中的那颗金星。每天傍晚太阳落山、天快黑的时候,西南方就会最先出现这颗很亮的星。”

这一别就是55年。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青年袁迪宝、李丹妮

两人分别后,最初还保持着书信往来,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双方的书信中断了。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情况,而这几十年,在法国的李丹妮孑然一身。

在厦门,袁迪宝的妻子去世后,他的儿媳妇欧阳鹭英将老人接到家里同住。

一次大家聊天,袁迪宝的侄子无意中说起,袁迪宝年轻的时候和他的老师有段感情,两个人的书信都还在袁迪宝的姐姐家寄存着。敏感的欧阳鹭英第一次觉得,沉默寡言的公公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家里人鼓励袁迪宝:“爸爸,你怎么不写信,了解一下她的情况?”

袁迪宝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直到5月份,袁迪宝真的收到了从法国寄来的回信——里面是3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夹着一张李丹妮的彩照。

后来,大家才知道,怕找不到李丹妮,袁迪宝一次给同样的地址写了5封信,“他觉得邮递员看到后,应该会帮他。”

2010年,9月初,欧阳鹭英决定前往里昂把李丹妮接到中国来。欧阳鹭英去之前,袁迪宝和李丹妮说,“你如果要回来,一定要给你个身份,不能再做我的女朋友了。现在我也是单身了,我们再结婚,已经不违背戒律了,这是完全符合法律的。”

欧阳鹭英后来讲起那场重逢的很多细节,非常动容:

回厦门前的那个晚上,丹妮失眠了,一直在为第二天的穿着打扮着急,“这件行不行?那件好不好?”像个妙龄女子。

而另一边则是穿着西装、系着领带,手捧55朵玫瑰,一切准备就绪的袁迪宝。55,代表的是他们分别了55年。

想象中的激烈场面并没有出现,两位老人见面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互相拥抱了一下,后来李丹妮和欧阳鹭英说,“准备了一肚子的话,什么都没说。”

但当天晚上,两位老人在房间里,一直在叽叽喳喳的说话,时而大笑,时而窃窃私语,一直持续到天亮。

欧阳鹭英说,公公和李丹妮在一起,能明显感觉到袁迪宝的开心。他时常会摸摸丹妮的头,说,“你很好看。”而丹妮则会回摸袁迪宝的脸,开心地笑。

2010年9月26日,回到中国8天后,袁迪宝和李丹妮在厦门举行了婚礼。

“之前的50多年苦么?”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有了答案,因为我注意到丹妮左右手的无名指上,各套着一枚戒指。

“那不是一段哀怨的日子,有期待,也很充实。” 她说这是结婚后新添置的,“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她笑着跟我说了一句:“做人永远不能失望。”

离2010年过去十年了,我经常会想起他们,2019年搜了一下他们的情况,得知丹尼奶奶和迪宝爷爷一同在厦门度过了7年美好时光,直到2017年10月,袁迪宝爷爷在丹妮和家人的陪伴下安然离世,享年90年。2018年7月李丹妮奶奶去世,享年92岁。

立春了,一切都在苏醒,爱的种子,也让它萌芽、成长,做人永远都不能失望。

当然了,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请要好好活着,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悦。你的命啊,轻慢不得,因为命里多了一个人。总有一天,你要跨越时空告诉人家:一生一世。

【请你也来荐好书】

战“疫”的关键时刻,尚不能会友,不能拥抱;数大米和“客厅卧室洗手间循环游”又过于浪费人生。

但是,可以读书啊。

今天,小时新闻推出“可以读书”小互动,我们晒出记者正在读的书,也关注你在读什么书。

这几天,你在读什么,不妨在评论里告诉我们,让好书扩散出去!给我们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