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刑事律师叶斌:肺炎疫情期间传播虚假“死亡人数”被刑事拘留

导读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刑事拘留多少天?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律师可以会见吗?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能判缓刑吗?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怎么判刑?

案情简介

2月5日21时许,长沙市公安局芙蓉分局五里牌派出所接市民举报,称在微信群内发现有人捏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谣言:“燕山街已经死人了,长沙第一例死亡。”接到报警后,芙蓉公安分局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调派精干警力展开调查。当日23时许,民警在长沙天心区某小区将造谣嫌疑人彭某抓获。

公安机关查明,2月5日18时许,彭某在某微信群(群成员148名)编造散布上述谣言。随后,又将未经证实、毫不相干的两段视频转发至群内进行佐证。该谣言随后被大量转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杭州刑事律师叶斌:肺炎疫情期间传播虚假“死亡人数”被刑事拘留


叶斌律师评析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刑事拘留多少天

彭某编造、故意传播疫情期间死亡人数虚假信息,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刑事拘留一般37天。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1条,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期限最长为30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律师可以会见吗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被刑事拘留,律师可以会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4条,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委托律师会见。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能判缓刑吗

一般情况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疫情,涉嫌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缓刑的前提条件,如果在刑事拘留期间能够取保候审,最终有很大机率能够判处缓刑。

但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殊时期,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涉嫌犯罪的,均会严肃处理,一般不能判处缓刑。当然,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没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有可能判处缓刑。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怎么判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规定,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规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二款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