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正常,餐后3至4小时血糖正常。这是正常血糖吗?为什么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蓝天99888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人的血糖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影响血糖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与进餐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机体有自己的血糖调节机制,会根据血糖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节,以确保全天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那么,空腹血糖以及餐后3-4小时血糖正常,血糖有没有问题?为什么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呢?了解了机体血糖调节机制就知道了。

首先,血糖是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物质,组织细胞要利用血糖离不开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血糖只有通过胰岛素的运送才能进入细胞中。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多少受血糖高低的影响,血糖越高分泌的越多,反之亦少。

其次,进餐后食物首先会在胃中被消化成食糜,但胃没有吸收功能,食物中的葡萄糖等不会进入血液成为血糖;大约在进餐后15-20分钟,食糜开始被排入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场所,此时血糖开始升高;大约在进餐30-60分钟时排进小肠的食糜最多,血糖会升高到最高峰,此后排进小肠的食糜越来越少,血糖升高的峰值开始下降,至餐后2小时食糜基本不会再有食糜排入,餐后血糖升高的过程基本结束。

与此同时,胰岛细胞会根据血糖的变化不断调整胰岛素的分泌量,促进血糖的利用,过多的血糖还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化成糖原或是脂肪贮存在肝脏及皮下组织中,在遇到机体发生低血糖时被释放出来补充血糖,机体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维持着血糖的动态平稳。

由此可见,之所以要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餐后2小时时身体状况处于相同的状态,才能制定出统一的餐后血糖判定标准,选择空腹血糖作为血糖高低的评判标准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给出的判断血糖正常与否的标准是: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根据这个标准以及机体血糖调节机制可以知道,餐后3-4小时及下一餐前的血糖应当与空腹血糖相近,可以用空腹血糖的标准来评判,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与餐后3-4小时都处于正常范围,表明机体自我调节血糖的能力尚好。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延迟,多见于胰岛细胞有受损,对餐后血糖升高反应迟钝,餐后30-60分钟血糖最高时胰岛素没有达到分泌高峰,至餐后2-3小时高峰才到来,使得餐后3-4小时血糖较低,甚至有低血糖的出现,这就提示大家 :如果餐后3-4小时及下一餐前血糖过低时,要注意是否存在自身血糖调节功能障碍的问题。

综上所述,要判断血糖是否正常,最明确的方法是测量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只要这两个血糖处于正常范围,才可以肯定地说血糖没问题。此外,要注意家用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只能作为参考,要做出明确的医学诊断,需要在医院采集静脉血通过生化检测作为最终结果。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正常,一般是可以说明血糖是正常的,不过最好还要看下糖化血红蛋白值。

一般说来,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是正常的。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可以考虑是糖耐量受损。假如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的血糖≥11.1mmol/L,就要考虑糖尿病。

为什么要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1、餐后血糖是预测HbA1C的敏感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近3个月的血糖波动情况,血糖波动越小,HbA1C越接近正常值,那么肯定是越有益于病情的。而餐后血糖对其的贡献是很大的,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2、餐后血糖升高与血糖波动

血糖是否控制得比较好,除了要看是否在正常范围,还要看是否比较稳定,餐后血糖是日内血糖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监测餐后血糖的意义很大。

3、餐后高血糖与多种疾病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与多种疾病发生风险增高相关,如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还与多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

餐后血糖主要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它是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最重要指标,也是提示糖尿病治疗好坏的一个标准,所以糖友要应该监测餐后血糖。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三诺讲糖


为什么要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这是因为:

1)是容易抓住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值。不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则很高,只查空腹血糖往往会自以为血糖控制良好而耽误病情。

2)餐后两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吃饭及服药是不是合适,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3)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人,餐后两个小时血糖不影响正常服药和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餐,所以不引起血糖波动。

4)值得提醒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①测定餐后两小时血糖前必须和平时一样吃药或打针,吃饭的质与量也要和平时一样,否则就不能了解平时血糖控制的情况。

②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从进餐第一口开始计算,因为吃第一口时,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就已经开始,就是三口并作一口吃,胃肠道也得一口一口地消化。有人从进餐中开始计算时间,也有人从吃完饭后开始计算时间,这些方法都不正确,有可能影响测定结果。

餐后血糖不仅预示着血糖控制的好坏,而且餐后血糖值越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性越大。 数据显示,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2—4倍。并且,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人的3倍。研究发现,随着餐后血糖的增高,总的冠心病发生率和致死性冠心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就越高。

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因此,餐后高血糖对肾脏和眼睛的伤害也很大;它还会影响到认知功能,降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降低记忆力和注意力;餐后高血糖还可导致情绪的改变,会使人感到精力不足、抑郁等。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诊断和发现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其方法是,早晨空腹时进餐一个2两重的(约100克)馒头或进餐75克葡萄糖,然后于餐后2小时抽血测血糖,若血浆血糖大于等于200mg/dL(11.1mmol/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结果dL(7.8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若结果>140mg/dL(7.8mmol/L),尚需进一步做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诊断。

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由于这种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患者接受,所以成为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空腹血糖已恢复正常,而餐后血糖仍高,常提示病人耐糖功能仍不好,胰岛紊的分泌尚属延迟。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也正常,说明病人耐糖功能较好,胰岛功能好转。


健康的翅膀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3、4小时血糖正常,这样的血糖正常;那么为什么要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呢?

1.指南推荐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规定,空腹血糖≥7.0mmol/L加上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如果重复2次检测均达到上述血糖值,可诊断为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更符合指南要求。

2.餐后血糖峰值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2小时左右血糖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因此临床上以常规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代表2型糖尿病患者的峰值水平,从而提供一个对于餐后血糖的合理评价。

3.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国外的研究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如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者,冠心病患病率为血糖正常者的9倍,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4.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还有这2个优点:1)容易抓住高血糖,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2)不需改变进餐、服药时间及规律,能更客观的反应血糖控制情况。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不清楚餐后2小时时间如何计算?标准的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从患者进餐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的血糖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