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冰雪奇緣2》電影看完,彷彿聽完歌曲而劇情全忘?老實說,這部電影的影評並不是那麼容易下筆,因為更多時候好像在寫樂評。當然,評價《冰雪奇緣2》,往往繞不開第一部,它們風格相對統一,不妨放在一起討論。

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一)歌曲舞蹈和劇情的關係

之前《冰雪奇緣1》之所以口碑不錯,歌曲《Let it Go》可以說功勞很大,喜歡這首歌從而愛屋及烏喜歡電影的人不在少數。不過,《冰雪奇緣2》缺少了這樣的爆點,全片歌曲說不上來好聽,也說不上來難聽。這種時候,也就導致這部電影的評分不高不低。因為,《冰雪奇緣》系列的風格是獨特的,如同聽歌劇,聽著歌看著電影二合一,這就導致歌曲好不好聽成為決定電影口碑好不好的關鍵因素。

至於劇情,看在精美的動畫、靈性的角色設計及音樂歌曲的份上,觀眾往往會網開一面。畢竟,如果劇情非常優秀、情節緊湊、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話,光是劇情已經足以滿足觀眾,也就不會製作成“一言不合就唱歌”的動畫風格。

如果審視每一句歌詞,還會發現無論是第1部還是第2部,《冰雪奇緣》常常會通過歌曲來轉折劇情,通常來說這是比較偷懶的做法。絕大多數人都是比較固執的,建立的三觀一般不會輕易改變,而《冰雪奇緣》系列利用一首歌的時間“將冰雪女皇從壓抑天性到享受自由”、“讓妹妹安娜從黑暗中恐懼到堅定步伐”,這顯得過於寫意。當然,評價這種歌舞場景的關鍵依舊落在歌曲好不好聽、歌詞契不契合氛圍上。很明顯,《Let it Go》做得更好。

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在電影中加入歌舞並非壞事,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通過一首歌反映天才洛勃內心的壓抑,通過一段歌舞展現主角快樂的校園生活和研發無人機的過程。對比《冰雪奇緣》系列可以發現,《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歌曲歌舞並非關鍵場景,並非重點主線劇情,平鋪直述反而可能顯得囉嗦。譬如校園生活唱起的《Ali izz well》,免去了詳述研發無人機會遇到什麼麻煩,免去了流水賬般展示上課洗澡喝酒學習等日常場景;天才洛勃唱《Give me some sunshine》時內心的壓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自殺對劇情的影響。歌舞簡化次要情節,輔助推進主要情節,這是歌舞在電影中比較好的運用方式。

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相比之下,《冰雪奇緣》系列反倒有種為唱而唱。《冰雪奇緣2》中,馴鹿男主唱了一段挺長的歌曲,大意是在訴說“女人心思難捉摸,我該怎麼求婚”。他喜歡唱沒關係,但他唱完這段並沒有推動劇情,甚至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戲份。等到心上人安娜遇到危險,他又猛不丁的冒出來救場,淪為工具人。反映馴鹿男主的內心並非錯,錯的是沒有推進相關劇情,因而顯得累贅。既然如此,唱那段豈不是在拖片長?換一個角度想,這種歌曲場景難道不像等公交時戴上耳機的情景嗎?若非劇情乏力,又何須歌唱?

如果硬要比個高低的話,《冰雪奇緣1》的歌曲起的作用比《冰雪奇緣2》稍微多一些。《冰雪奇緣1》中,妹妹安娜活潑好動的性格在開篇的一段歌曲中很好的展現了;《Let it Go》的歌詞很符合預先鋪墊好的冰雪女皇,她很壓抑,歌曲一開始也在內心提醒要做個好女孩,隨著深入雪山,冰雪女皇感受到自由,歌曲也逐漸上揚,進入副歌,情緒爆發,心境隨之改變,這一段是很自然的。

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二)《冰雪奇緣2》劇情為什麼減分?

當然,無論《冰雪奇緣》第一部還是第二部,有不少情況的歌唱是沒有必要的。雖然說做成特色風格亦無不可,但劇情還是首要的。從第一部和第二部口碑的反差來看,歌唱式對話、歌舞所打造的風格可能成為加分項,也可能成為扣分項,基本上是雙刃劍,尤其取決於劇情的好壞。

在第一部中,在接納了歌唱對白的風格後,劇情整體還是可以的。反派的王子和他的陰謀,為劇情加分。創作一個故事的時候,反對力量是很關鍵的。正如同光與暗的對立一樣,這是兩面一體的 。反派王子一開始以白馬王子姿態出現,後來又撕裂他美好的面具,露出陰暗的人物真相,這個劇情設計簡單而有效。而且,冰雪女皇無意做壞人,但實際行為卻造就了不幸,這也增加了故事的矛盾性。再加上冰雪女皇內心矛盾、妹妹安娜的執著等人物塑造以及馴鹿男主雪人的創意梗,整個第一部劇情看起來還是不錯的,情節起伏,稍顯不足的是結局抖機靈的將大家以為的“愛情的愛”變為“親情的愛”。

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而在第二部中,整個劇情缺少了直接對抗的矛盾力量。無論是北方人、舊軍臣還是元素精靈,究竟誰和冰雪女皇一行人對立?並沒有。即便後來揭示了祖父的陰謀,但卻聯繫不大,且不說祖父之事過於久遠,就說遺留下來的堤壩,實在是很容易破壞的東西,稱不上對抗力量。結果,劇情就顯得稀鬆平常。

另外,從救貓咪劇情分類來看,《冰雪奇緣2》是“金羊毛”的類型,主要有“一條道路”、“一個團隊”和“一個獎品”三要素組成。古往今來“金羊毛”類型的故事很多,這一命名也來源於一個希臘神話,大體就是一夥人朝著某個目標或獎品踏上一段旅程的故事。但是,這種故事類型卻很難寫,因為獎品得到就失去意義,真正的獎品實際上是主人公一路上的收穫。譬如《瘋狂原始人》,主人公帶領家人尋找安全之地,一路上從一個固執古板的人變為靈活善用腦的人,這一路的收穫才是電影真正意義上的獎品。

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而在《冰雪奇緣2》中,道路有了,循著歌聲而去;團隊有了,女皇、妹妹妹夫、馴鹿及雪人;目標獎品則是真相和拯救王國。唯獨缺少了真正意義上的獎品——一路上的收穫和改變。之所以《冰雪奇緣2》沒能拍好“金羊毛”類型的故事,根源其實在於對主人公的挖掘不夠深入。“金羊毛”類型故事的主人公應該是有缺陷的,在團隊的幫助下,一路上收穫才變得更完整。但無論是冰雪女皇還是妹妹安娜,都顯得過於表面化,過往經歷翻來覆去就那幾個畫面。之前第一部已經將冰雪女皇內心的矛盾挖出來了,結果第二部沒得挖了。只要挖掘了冰雪女皇或妹妹安娜的缺陷,然後針對性設計一路上的旅程和收穫,就能創造更完整的劇情。

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再換一個角度思考,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冰雪奇緣》系列,第二部為什麼不能拍成悲劇呢?兩部合在一起看的話,第一部結尾已經達到美好的頂峰,第二部很難變得更美好,而且好上加好也稱不上好的轉折設計。相反的,第一部從不好到好,那麼第二部從好到不好的劇情設計,也許會有意外之喜。比如第二部中,詛咒不斷變強的冰雪女皇對於維持穩定有所執著,害怕事態變壞,害怕已經擁有的美好生活逝去,這是電影開篇就有所鋪墊的。接下來其實可以變為另一種發展方向:

  • 如果順勢讓劇情惡化,將冰雪女皇推向一個兩難選擇的境地,拍成悲劇,那也會很有看頭。這個兩難可以是詛咒、自我、親情、王國、愛情等各方面的抉擇。
  • 又或者,通過讓形勢惡化,變化無常逼近,冰雪女皇卻從中釋懷,學會另一種層面、另一種意義上的“Let it Go”,這也許就能成為《冰雪奇緣》系列的點睛之筆。
評《冰雪奇緣2》:一言不合就唱歌,劇情不如第一部

倘若《冰雪奇緣2》的劇情多加打磨,而不是將歌曲舞蹈當做賣點的話,應該還能拍得更好。雖然《冰雪奇緣2》並未讓人特別滿意,但精美的動畫製作、音樂以及一些逗笑場景都還是挺有意思的。如果預期是緊湊跌宕的劇情,那麼《冰雪奇緣2》可能會讓你失望;如果帶著輕鬆的心情來聽歌,那《冰雪奇緣2》也還說得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