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看待放生的人?

愛魚樂


我會隨喜讚歎!每個有生命的眾生都是平等的!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祈禱]



願諸眾生共吉祥


說起放生來,我就很糾結,家裡養的貓隔三差五就活捉耗子回家,只是為了玩耍,玩死就拉倒,有時候是剛睜眼的小耗子,我有兩次偷偷把耗子放跑了,可是內心又很矛盾,畢竟耗子在人們眼裡是禍害,可是在城市裡,耗子好像也沒有太多的影響,但是又覺得對不起貓,唉~



看看吧,把耗子弄死了,自己再去吃貓糧!


我愛暹羅貓


我是一個信佛的人,對放生也是支持的。

我認為放生就是給其他生命一種自由。就像現在很多人都是菜市場上購買大量的魚蝦等動物去放生。雖然他們放生的動物大多都是死亡了。但是我認為他們的放生是給這種動物一種自由。因為現在很多的動物都是養殖的。動物沒有自己的自由。養殖的動物唯一的目的就是被殺掉。而放生恰巧是他們生命軌跡的改變,也許他們在放生中死亡了。但是也有很多在放生後生存下來了。哪怕是很少很少的活下來了,但是放生的行為是這些死去或者活著的動物改變了被殺的命運。我覺得這一點是最重要的。放生就是給動物們一個的生存的機會。

現在很多放生都是從市場上購買,造成了很多人對放生持懷疑態度,我覺得這是不對的。所謂有因必有果。這與我們現在大量的人工養殖分不開的。我們不應該指責任何一種放生的善行,因為那是人的善良心,

放生的目的,每個人都是所求不一樣的。有的人是為了治病,有的人是為了發財,有的人是為了求壽,有的人也純粹是一顆善良的心,去放生生命。不管什麼樣的放生目的,但是他們對生命的這種敬重,應該值得我們大家思考和學習。

放生是積累福報的一個最快的方法。信佛的人都知道人的生命,是靠福報來延續的。你想富有,想擁有金錢,你就必須有福報而福報最快的方法就是放生。

放生是治病,延壽的方法之一。在《藥師經》上有句話說放諸生命……病的痊癒,眾難解脫。現實中也有很多例子說,病危的病人放生以後,好好多了,或者是痊癒的。

放生同時也是淨化自己的心靈。放過其他的生命,也是放過自己的生命。放生就是減少了殺生,不殺生便是淨化自己的心靈。

放生也是培養自己慈悲心的一種方法。放生是一種行善的表現。一個人從善良到有慈悲心,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每一個善良的舉動,我們的心都會升起慈悲。

我很支持放生,是因為放生使我們意識到,原來有這麼多的生命被殺掉。我們放生的僅僅是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放生便是珍重生命,珍重他命,便是珍重我命。

珍視生命,從放生開始。


動靜之緣


第一 虧心事做多了。

第二 貪圖回報。

第三 錢多了沒卵事幹。

我 認為放生,還不如幫助殘疾人,山區孩子,孤寡老人,生病需要錢救命等。這比放生更功德無量!


風語者1002


“千百年來碗裡羹。 怨深似海恨難平。 預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世間最大的惡,莫過於奪其性命。世間最大的善,莫過於令其生還於世上。

一生向佛,清廉的白居易詩言:

莫道眾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只有具有深切的悲憫之心,才寫得出體察入微的詩句。眾生和我們一樣,有骨肉之情。殺生的人也不見得就是壞,而是因為不瞭解動物們身上的靈性與光輝,所以總是輕易橫加殺害,取食,甚至純粹殺來取樂。

我年幼時,也因為無知殘害過性命。記得有一天晚上,因為停電,母親點起煤油燈。昏黃的煤油燈下,鑽來一隻蝙蝠,竟然被我抓住了。

有人跟我說:“燒蝙蝠很好玩”,年幼懵懂的我真的那樣做了。可憐的蝙蝠被我活活燒死。多年來一直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一直到近年來,某一日忽然讀到清人徐謙編寫的書籍(物猶如此)。

裡面的故事都非常引人入勝,而且裡面一篇“蝙蝠識母氣”篇才深知萬物皆有靈性,連蝙蝠亦有母子天性,繼而痛心,自責,懺悔不已。

所以,眾生迷時才會殺生,一旦到有一天明白眾生的苦痛與恩愛,與我們無異時,自然會放下屠刀。


(放生殺生現錄報)裡面有一個放生救命的故事。

宋朝宣和年間,有個名叫楊序的生意人,二十八歲時,有一個夜夢見仙人來告訴他,他只剩下十五天的壽命了。除非救一萬條性命,否則不能活。

楊序很恐懼,也很憂愁,短短十五天,上哪去救那麼多性命呢?

於是仙人又指點他,佛教(大藏經)裡面說,魚卵只要沒有被鹽醃製過,三年之內還可以成活。

於是楊序買了很多魚卵來放生,一個多月過去以後,仙人又來託夢說:“你已經救了不止一萬條命,壽命可以延長”。

後楊序一直活了九十歲才過世。


  清宣和年間,有個名叫王煥的人性命垂危。某夜夢見佛像放光告訴他:“你平日裡愛護眾生,放生數量過萬,可以延長壽命。現傳你茯苓,黃岑,地骨皮,甘草,四味煎服病可望好。家人照貼抓藥,病果然痊癒。

放生得善報,消災延壽的故事數不勝數。

憨山大師功德偈言:

人既愛其壽,物亦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放生又唸佛,萬修萬人成。

放生,的確是一個學佛人殊勝的增上緣。

這些都是略提放生的福報。

當然題主提這樣的題目,必定是心中有疑惑。

我說這麼多也就是希望您能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放生。

再來,說一下,放生既然這麼好,為什麼有人對喜歡放生的人不理解,甚至反感?

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喜歡放生的人不要太迷信,雖然放生本身具有殊勝的福報力,但心中若並無憐惜萬物的深切悲心,只有一心求富貴長壽的心,這樣子來放生與世間的生意人並無二致,所以也難怪有人會反感。所以,出發點很重要。

第二,喜歡放生的人,會忍不住勸人不要殺生,甚至吃素。

這兩件事本是善事,但也得看人說。有些人就是喜歡肉食,你放生他本不反感,你若見他不反感,就試圖邀請他跟你一起做這些事,甚至勸他素食,就不太合適了。脾氣溫和有涵養的,當面不說你什麼,脾氣不好涵養差點的,估計當場說你“走火入魔”。

若他還笑你放生假慈悲,你還害他造口業。

所以說,對眾生說善法也要看機緣。切記,莫見人就說,更莫強逼別人信你,聽你的勸說。

做好自己的事,若你果真做得好,別人會來請教你帶他一起做的。


第三就是即使放生也別危害了他人的利益。

比如說有人一次放幾十萬的泥鰍入某水域。這樣會破壞生態平衡的。為了個人的福報,大環境都不顧,未免太自私。

甚至有人買大量的蛇,放在村莊附近,或者同一座山裡。這是在害人,不是在放生。

就是因為有這些不如法的放生法門操作,也引起了一些人對學佛人的誤解與偏見。

隨緣放生。不刻意就好。

平日裡,多一點溫和,儘量顧及他人的感受,這也是殊勝的放生。



文中圖源皆來自網絡,侵刪。


書燈幽見


放生是給自己增加福報的一種方法之一。經常放生的人面相會比較和藹可親,脾氣也會變得溫柔很多,運氣也會變好,工作會得到升遷,家庭也會比以前幸福。

放生也是需要心情的,要認真對待。如果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做了很多很多的壞事,然後呢,他又因為自我安慰而去放生了,這樣的人,既便再放生也不能功過相抵。



我就是經常放生的,如果不下雨的話,基本上我們一週放一次,有時候去樹林裡放小鳥,有時候去海邊放魚,龜。在放生過程中,我們也收穫很多,我們看到了烏龜遲遲不願意離開,螃蟹集體在海里跳舞…

為什麼說放生的功德是最大的呢?因為放心,但是在成就動物的命。眾生皆有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救了他的生命,便是最大的功能,他會誠心感激你,你的福德呢也會越來越多


佛之菩提心心


怎麼看待放生這一行為?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放生,就不會有捕撈。

所以,所有的放生都是作秀!所有的放生,都得不到佛祖的諒解!!!

最重要的,現在的“放生”,與當初“放生”的理念背道而馳。

【放生,源流可以追溯到儒家、道家的“天人合一”、休養生息、與環境協調共處的思潮。

後經過佛家傳播,認為“放生”就是對自己的救贖,認為放生是佛教徒的一種修行,於是演化成為了一種特定的“儀式”。隨著近代以來,人們有錢了,這一現象更加頻繁出現。那麼,我的觀點是什麼呢?】

1、儒家、道家提倡放生的理念,其實是“持續發展”的,而且尺度把握很好的,會注意時節、品種等等。其理念值得提倡,但放生這個動作,僅僅具有象徵意義而已,只是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具象化了。

然而,流變到民間,流變到佛家,放生就成了一種“儀式”,很多智商欠費的偽信徒,就純粹為了“放生而放生”,只追求放生這個動作,而不能洞悉放生這一行為背後的真正理念。只為了滿足虛榮、優越感和找到身份認同罷了————你看,我可是虔誠的信徒哦,不信嗎?你看都放生了,怎麼就不是了呢?

2、放生這一行為,首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放生的東西從哪裡來的?你以為你在幫動物,其實你是在害動物。

你要放生,你得買動物吧?你買動物,有了市場,商家就會努力去給你找供給,如此,只會刺激商家更多地去傷害動物。

放生者會這樣辯解:如果我不買來放生,別人就會買來吃了或者弄死。

沒學過邏輯?沒學過經濟學基本原理嗎?你買了這批,只能證明市場銷量好,商家照樣會去進更多的貨,繼續供給,如此往復,只會造成更多的買賣和殺害。如果銷量不佳,商家自然懶得去進貨的,哪有殺害呢?哪裡賣動物的最多?除了菜市場,就是廟堂門口了吧?SB

3、放生的行為,你以為你在行善,其實你是在作惡————你以為你只是放生了一個小生物,可是,你知道不知道,你這行為,破壞的,是這個區域生態鏈的平衡?

這樣的例子,百度一下,隨處可見!!!當年放生一條清道夫,現在這個池塘都因為缺氧而死魚…………你以為你幹了一件大善事,實際上幹了更大的壞事,只是你眼光狹小,腦筋不能轉彎,看不見更大的惡,或者選擇性看不見更好的結果。

你以為你放生了一條蛇,可是你知道,在當地100平方米範圍內,有多少青蛙會被這條蛇吃掉嗎?

你以為你只是放生了一隻麻雀,可是你知道方圓100平方米內,因為獵食者與食物的平衡被打破,找不到蟲子吃的麻雀會去啄食農民的玉米種子嗎?

………………

4、放生這個行為,除了作秀,除了作惡,還能幹什麼?

【不服來辯,真理不倒】


波比legal


承夢幻681友邀答。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放生行為本來是愛護動物的行為。過去人們是為了救助生病的、受傷的或受到生命威脅的動物,豢養一段時間,待動物具備野生能力後,使其重新迴歸大自然的行為,這種行為值得頌揚。如今的有些放生似乎變了味道,看問題敘述感覺情況挺嚴重,失去了生存能力的動物放生沒有什麼意義,只不過更加重了自身罪孽而已。真正的為動物生存著想的放生行為還是值得尊重的,但還需要考慮當地的生物鏈平衡和生物環境的。


晴空一鶴46


首先感謝題主提了個好問題。這個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想明白。不僅很多贊同放生的人沒有想明白,連反對放生的人也沒有想明白。那麼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嘗試站在放生人的角度上來,用他們的思想,結合邏輯方法進行分析推理。

首先,在大部分放生人看來,上天是有一個“功過本”的

也就是說,無論你做了好事還是壞事,甚至連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上天如實記載在“功過本”中,打個比方就好像行車記錄儀或者攝像監控一樣。“功過本”類似於《了凡四訓》的功過格這種。當然了,並不是說我們就一定認同了凡四訓,只是藉此打一個比方。“功過本”中,做好事就得正分,做壞事當然就得負分。如果正分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得到福報;反過來如果負分太多,就會受到懲罰。這個基本假定,贊同放生人的人承認嗎?如果不承認,那放生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下面也不用再看下去了。如果承認的話,我們繼續看下一點。

<strong>第二,人心是有區別的,可以分為善心和非善心

一般來說,善心就是有利於和平、合作、和諧發展之類;而非善心則是不利於和平合作,如什麼犯罪、炫富、忤逆和欺騙之類。用善心做事,容易得到加分;反過來,用非善心做事,則很容易扣分。打個比方,善心和非善心就像人的操作系統,同樣的輸入,經過善或者不善的操作系統處理後,會有不同的輸出。比如說如果在地上撿到錢,善心人會選擇還給失主或交公之類,非善心人則會據為己有。如果不承認有善心和非善心的區別,也沒必要看下去了。

第三,在承認前面兩點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1)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行善,這才是真善;帶著目的尋找事情行善,這是偽善。(2)真善會得分,偽善則不一定得分。

推理是很簡單的,如果是善心,那麼無論他做什麼事情都是善事,都會得加分,就算有時候犯了“好心辦壞事”的錯誤,扣分也不多,也很容易糾正,恢復正分。反過來,如果是非善心,那麼輸出是壞事,都會扣分,而想“壞心辦好事”實在太難了。那麼從以上分析來看,如果想加分,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自己的“操作系統”改造為善心,而有了善心之後,無論遇上什麼事情,行善都可以加分,根本沒必要特意挑選事情如放生之類的去做。如果沒有善心,又不想改成善心,卻想享受行善的加分待遇,避免被懲罰,所以就特意挑選事情如放生來行善,這就是偽善,它其實是非常低效的。從老天的角度來看,偽善就像動物的偽裝,或者就像“鳩佔鵲巢”一樣,搶去了本應給善心人的正分。如果你是老天,你會喜歡這樣“鳩佔鵲巢”的人嗎?恐怕不但不喜歡,反而會讓他把侵佔別人的分數連本帶利地吐出來吧!

另外毛主席也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那怎麼樣才能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呢?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善心。

總之,無論是真善還偽善,放生的意義都不大。只要是真善,完全不必要刻意去放生,可以去做更重要,更能加分的有意義的事情。而且盲目放生,往往會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作為放生者都會有連帶責任,這樣不但不能得分,反倒可能會被扣分。這樣何苦來呢?


玉在田


放生,是珍惜生命、愛護生命的行為,也是人們積德行善,為自己增加福報的行為。

這一現象在社會上時而可見,源由應該來自於佛教的戒殺生,當然,還有佛經中的普救眾生、積德行善、除災免難等等。

有悲憫之心是對的,多做善事也是對的,那麼,放生的人,他的心中真的有善根嗎?他對所崇拜的“佛”的宗旨真的領悟嗎?

有的人機關算盡,只為把別人的所得佔為己有,自己是富有了,內心卻惶恐了,於是,學著別人去放生,以求心安理得,這種連凡人都深惡痛絕的敗類,菩薩會保佑他嗎?

有的人騎在民眾頭上,自己不勞而獲,依靠民眾活得肚滿腸肥,最後輕賤民眾、欺壓民眾,無所事事時心血來潮,假慈假悲的也去附庸風雅,假仁假義假惺惺地表白:多行善事,莫問前程。

有的人坑蒙拐騙偷,壞事做盡,內心陰暗、惡毒,一方面劣性不改,繼續為非作歹,另一方面也隨著大流去放生,以求解脫。

嗚呼!舉頭三尺有神明,既然神佛是靈驗無比的,那麼,我們日常的所做所為它就不記在帳本上嗎?既然我們心中有善根,想用實際行動做善事,那抬眼一望,社會上有多少苦難的人活在苦難中,我們不能去救度嗎?

當然,確實有許多心靈純淨的人、內心積極向善的人,他們不僅放生,他們把善事做到了他們所能去的地方,他們不為消災免禍,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