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三农”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时报时评 李成刚

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作为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强调,2020年“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三农”问题是贯穿其中的短板,而在“三农”问题之中,短板又在何处?《意见》明确指出,在于对标小康社会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讲,“三农”问题的短板,除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之外,还包括环境和生态、脱贫攻坚等问题,此次《意见》特别强调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表明在攻克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堡垒,实现消除贫困的基础目标上,党中央在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更高层面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按照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而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城乡结构看,2019年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规划提前一年实现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不过,就现实来看,推进城镇化主要采取的是郊区变城区、乡改镇或市、县改区等就地转移的办法,农民户籍身份实现转变,虽然提高了城镇化率,但就农村生活质量、劳动力供给、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还有诸多欠账需要补上。一言概之,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标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教育、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如何补齐这些短板,《意见》从“人地钱”等要素保障方面给出了系统的政策解决方案,对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推动人才下乡、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改革是“三农”补短板的重要推动力。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农村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份,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切实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以问题为导向,从根上浇水精准发力,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生活水平提升,才能补齐“三农”短板,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也只有补齐“三农”短板,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康成色,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