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运笔的六点要领,你注意了几个?

运笔要旨,李斯云:“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鹰里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思此理可见。”

1:意在笔先,书前内心状态清净无为,凝神静思,可预想其字的势、形、整体摆布。所谓胸有成竹,便是如此,心中有字到手上有字,再到落笔成字,这便是得心应手。当然这里的意,除去意识上的构思外,还有感觉感受的先行,这些都是中国人一直强调的「意」的含括。

书法运笔的六点要领,你注意了几个?

2.逆入平出,逆入是落笔取势,“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这点除去取势所成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铺毫」做准备,这种运笔方式,可以说完全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太极拳中也有类似的运拳思路,或是泻势或是蓄势都有这种左右、上下互通互调的方式。而其中的好处或许还是要从练习中逐渐感受。

书法运笔的六点要领,你注意了几个?

3.笔从点起,「铺毫」之后,笔尖需要收拢蓄力,为了下一个笔画变化做准备,那么笔毛铺开后,是需要收拢起来并调整至中锋,每根毫毛均需要齐发力进行后续的笔锋调整,这个过程最容易的收拢调整的方式就是写点画的方式入笔,这个在很多书论中均有提到。我的简单理解就是「调锋」的一种方法。

书法运笔的六点要领,你注意了几个?

4.行笔中锋,中锋这个问题在各种书籍中均有反复说,中锋可以理解成毫毛平铺于中,不偏不倚使线条的两边均能够顺滑均匀,同时使线条中央的厚重感得到强化。这里提一下,根据我的观察,其实在书写中,中锋行笔会遇到这么几种情况:侧锋入笔中锋收笔,中锋入笔侧锋收笔,侧入侧收但中间过程是中锋的。这些个情况有时并不是错误的,运用恰当甚至是增色不少。


书法运笔的六点要领,你注意了几个?

5.笔笔送到,所谓送不到的结果就是字无力、枯燥、昏昏欲睡、精气神不够。送到可以理解为笔画到哪里,笔尖就到哪里。简单一听感觉是废话,可是练习过程中,很多朋友都是笔肚子来收笔、笔肚子来拖笔,这种不容易察觉的习惯,最终导致的是字会少很多韵味,严重的或许就得从头来过了。

书法运笔的六点要领,你注意了几个?

6.笔断意连,这里又说到「意」可见意的重要性,关于这点,也有一种说法叫“笔笔断笔笔连”。那么到底何意呢?都知道汉字的组成在于笔画的连接,而笔画的连接有连贯而成,有拼接而成,有分离而成,有相对而成等等,无论是最基础的点、横、竖为基础的笔画之间怎么衔接变化,还是变化出的更多笔画之间,这种衔接的方式是多变的,但有一个不变的条件,那便是「意」的连接,或是「气息」的连续性,“打断骨头连着筋”或许是另一种完美的诠释吧。

书法运笔的六点要领,你注意了几个?

根据前人的梳理,我做了调整和删减,总体看来,这几点最终还是属于运笔的思路和方式。这些点基本都是古人们普遍认可的,大致上是不会错的。剩下的就需要自身学养的提升,文字的理解,传统文学的造诣,中国哲学思想的领悟,自身内心的修炼等等。

本次内容就暂时到此,希望对喜欢书法的朋友有启发,如果您喜欢请您关注我们,给予我们收藏点赞转发,并且留下您的看法想法,我们一起讨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