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暖新聞】母親病危 他堅守戰“疫”一線

是回去照顧病重隨時病危的母親,還是繼續留下開展疫情防控……46歲的戴家根在“小家”和“大家”面前,毅然選擇了與戰友共同奮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線。



戴家根,共產黨員,鳳陽縣公路分局總鋪道班班長。

【江淮·暖新聞】母親病危 他堅守戰“疫”一線

深入“最前線”他與疫情賽跑
路旁搭了救災帳篷,裡面放個桌子和幾個塑料凳子,就是他們吃飯休息的地方,晚上實在太冷換班的人員就在車裡眯一會。2月1日,一家企業為他們送來集裝箱簡易房,他們才有了個能放床休息的地方。
春節,本該是萬家團圓、歡樂祥和的時刻,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蔓延。1月27日,在接到疫情防控任務之後,戴家根作為負責人,每天和同事們堅守在鳳陽與定遠交界的合蚌路紅梅嶺公共交通監測卡點,和公安、醫護人員一起負責來鳳車輛、人員的檢測和登記、消毒。此路口是鳳陽的南大門,也是合肥車輛來往鳳陽、蚌埠的必經之路,在監測卡點戴家根和同事們堅持不漏一車、不漏一人原則,24小時在堵卡口進行體溫檢測、車輛消毒,如果發現體溫有異常的,第一時間採取措施,由醫護人員進行及時診查,對於非本地車輛及時勸返。 截至目前,該監測卡點共投入防控人員49人次,監測消毒車輛2334臺次,測溫5947人次,勸返車輛79臺次。

【江淮·暖新聞】母親病危 他堅守戰“疫”一線

最掛念身患重病隨時病危的母親
“同志,請您靠邊停車,主動配合體溫檢測”。“您好,駕車外出必須戴好口罩,身體如有異常狀況請及時告訴我們”……這是戴家根熟絡於心的“臺詞”,他用標準規範的交通指揮手勢,指揮引導過往車輛有序駛入執勤檢查點接受檢查,與同事一道為圍繞車輛噴灑消毒液。由於每日工作量太大,他的聲音已經沙啞……
工作上井然有序的背後是他內心的煎熬。戴家根1991年參軍,1995年入黨,2003年轉業本可以分配到合肥上班,而他希望回到老家,因為在老家可以天天看到父母、照顧父母。現在,家中80歲的母親患腦梗近一年了,送去醫院檢查後,由於年紀較大、病情複雜,醫生建議在家吊水維持,可能撐不了多久。父親不在後,母親的日常飲食起居都由戴家根照料,老人對兒子很依賴,一日三餐的陪伴是母子之間的日常。防控任務下達後,他交代姐姐姐夫照顧好母親,來到在監測卡點工作崗位上,默默承擔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同事苗壯說,“我2月1日,來到監測點,晚上由於太冷凍得流鼻涕還咳嗽,戴班長主動為我頂崗,但他為了怕耽誤工作和影響同事們的工作情緒,從不在崗位上提起家裡的情況,我還是從他和家人通電話時,才知道戴班長母親病重。”


有一種責任叫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2月4日上午,連續24小時奮戰在監測卡點的戴家根一臉的疲憊,向領導彙報當日疫情監測點的情況後,緊繃的神經終於得到片刻放鬆。此時,急促的手機響起,戴家根看到是姐夫打來的電話,內心一陣翻騰。電話的那頭一個急促的聲音傳來:“媽喘不過來氣、昏迷快不行了,你趕緊回來”。領導知道後,勸他回家看護幾天,他匆匆回到母親的床前,握著母親的手……,簡單地囑咐姐夫幾句,他又回到工作崗位。
戴家根說,“領導和同事關心我,叫我回家。說實話,我真想回去守著母親,但我作為共產黨員、卡點負責人,叫我丟下工作我放不下心,我和我的同事們不僅僅守護的是鳳陽的南大門,更是在守護大門裡面幾十萬群眾的平安,疫情不退,我和戰友們都不會退”,他再一次選擇了留在監測點。
在母親最需要陪伴的時刻,一場疫情的來臨,讓身為黨員、交通運輸人的戴家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大家”,奔忙於防控一線,卻分不出身照顧病重的母親,“大家”與“小家”的區別,那麼濃烈、那麼鮮明。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面對危重的母親,他不稱職、很無情;面對疫情,危急時刻,他很稱職、很熱情。(韓延龍 陸家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