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很多国家都开设了很多的外贸交易渠道,将本国的物资输送到外国市场,以此来赚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这个情况在目前特别的常见,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积极响应外贸流动的国家,也因此发展出了如今接近一百万亿的GDP产值。不过经济全球化虽然能够带来经济上的飞快发展,但同时它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的产生,就比如这个物种入侵就是其中一个。

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物种入侵是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处理的一个问题,美国的亚洲鲤鱼,德国的大闸蟹,澳大利亚的野兔其实都是这样的体现,一个外来物种的加入,在本地生态中可能没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天敌,所以它会飞快的繁殖,最终导致该地区的这个物种数量太多,动摇生态循环系统,所以对待入侵物种这个问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但虽说如此,也主要看是入侵了哪个国家,虽然中国的入侵物种问题同样严重,不过有些物种是难以入侵中国的,就比如这个原产于越南的鱼类,如今就在成为中国年夜桌上的“佳肴”。

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这个物种就是“巴沙鱼”,一种东南亚国家重要大淡水养殖品种,是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最主要的就是越南这个国家,越南音译的“卡巴沙”,也就是我们中国巴沙鱼名称的由来。

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这个鱼其实也是近几年火热起来的东西,如今从出口的市场来看,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越南巴鲨鱼出口的最大市场,据一些数据的统计,2017年1月到11月之间,中国市场约从越南进口了48801624公斤的巴鲨鱼,约达成了106005767美元的经济效益。这种鱼其实还是拥有许多优势的,无鳞片,刺少肉多,产品精细,同时价格低廉,利用率高,所以成为了这几年的火热养殖品种,隐隐有取代罗非鱼的意味,也因为如此这个鱼借机入侵了中国的河流。

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来自长江附近钓友的反映,之前长江地段因为养殖户管理不当的缘故,有段时期流域中出现了大量的巴沙鱼,具有生长快,繁殖快的特点,它们形成族群的时间特别迅速。本来以为这个族群要占领长江流域了,没想到“走漏了风声”,迎来了很多渔民的捕捞,结果如今长江流域已经没那么常见到这个鱼类,颇有点“灭种”的感觉。

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原产越南,入侵中国后却“灭种”,还成了中国年夜桌上“佳肴”

并且还不止,因为口感不错且价格低廉,如今还是很多国人置办年货的头号选择,很多家庭都会购买这种鱼去做春节中各种各样的“佳肴”,更是加速了野生巴沙鱼“灭亡”的速度。不得不说,这个绰号为“小鲨鱼”的外来物种,或许是挑错了地方入侵。不知道你如何评价这件事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