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中,很多國家都開設了很多的外貿交易渠道,將本國的物資輸送到外國市場,以此來賺取豐厚的經濟利益,這個情況在目前特別的常見,我們中國就是一個積極響應外貿流動的國家,也因此發展出瞭如今接近一百萬億的GDP產值。不過經濟全球化雖然能夠帶來經濟上的飛快發展,但同時它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的產生,就比如這個物種入侵就是其中一個。

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物種入侵是當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積極處理的一個問題,美國的亞洲鯉魚,德國的大閘蟹,澳大利亞的野兔其實都是這樣的體現,一個外來物種的加入,在本地生態中可能沒有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天敵,所以它會飛快的繁殖,最終導致該地區的這個物種數量太多,動搖生態循環系統,所以對待入侵物種這個問題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但雖說如此,也主要看是入侵了哪個國家,雖然中國的入侵物種問題同樣嚴重,不過有些物種是難以入侵中國的,就比如這個原產于越南的魚類,如今就在成為中國年夜桌上的“佳餚”。

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這個物種就是“巴沙魚”,一種東南亞國家重要大淡水養殖品種,是湄公河流域中一種特有的優質經濟魚類,最主要的就是越南這個國家,越南音譯的“卡巴沙”,也就是我們中國巴沙魚名稱的由來。

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這個魚其實也是近幾年火熱起來的東西,如今從出口的市場來看,中國已經取代了美國成為越南巴鯊魚出口的最大市場,據一些數據的統計,2017年1月到11月之間,中國市場約從越南進口了48801624公斤的巴鯊魚,約達成了106005767美元的經濟效益。這種魚其實還是擁有許多優勢的,無鱗片,刺少肉多,產品精細,同時價格低廉,利用率高,所以成為了這幾年的火熱養殖品種,隱隱有取代羅非魚的意味,也因為如此這個魚藉機入侵了中國的河流。

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來自長江附近釣友的反映,之前長江地段因為養殖戶管理不當的緣故,有段時期流域中出現了大量的巴沙魚,具有生長快,繁殖快的特點,它們形成族群的時間特別迅速。本來以為這個族群要佔領長江流域了,沒想到“走漏了風聲”,迎來了很多漁民的捕撈,結果如今長江流域已經沒那麼常見到這個魚類,頗有點“滅種”的感覺。

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原產越南,入侵中國後卻“滅種”,還成了中國年夜桌上“佳餚”

並且還不止,因為口感不錯且價格低廉,如今還是很多國人置辦年貨的頭號選擇,很多家庭都會購買這種魚去做春節中各種各樣的“佳餚”,更是加速了野生巴沙魚“滅亡”的速度。不得不說,這個綽號為“小鯊魚”的外來物種,或許是挑錯了地方入侵。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