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時候看過哪些精彩的露天電影?

銅雀臺前燕


《少林寺》李連杰主演電影。總票房1.6億,其中國內票房高達1.4億。可以去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要是按照如今的票價和行情來算:破百億~當初票價可只有1毛錢,現在至少50元。我記得放露天電影時候,我父親這輩的人也跑過來看。一般露天電影都沒有人來看,就小孩兒老人。可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

《少林小子》不得不佩服李連杰的影響力,凡是他的影片。我們那兒幾乎所有人老少爺們兒都過來看。他的影片可以說露天電影最受歡迎第一位。

《敵後武工隊》老片子了,我記得當年這類戰爭題材和江湖功夫題材特別受歡迎。而且當過兵的人看得那叫一個激動,有些老爺子還哭呢。肯定是觸景生情了~

《泰坦尼克號》是唯一一部播放過的國外露天電影,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年輕小姑娘們哭和雷人似的,那些大媽就在那裡笑。還說女主角屁股大什麼的,裡面的男的都很漂亮。最搞笑是還討論那麼大一塊冰在海水裡面怎麼不融化。還說這是騙人的;哈哈哈,現在想想非常搞笑~不過最能夠打動這些老大娘的就是聽不懂的主題曲《myheartwillgoon》


小夥子小水


說起露天電影,可能是我們幾代人的回憶了

在那個娛樂項目缺乏的年代,露天電影成了農村重要的娛樂活動,也是村民們難得的消遣方式。

想起我們小時候,每當聽說什麼地方要放映電影,大家吃完晚飯,從四面八方成群結隊,搬著小凳子,奔向觀影地點,都向前面擠,生怕看不見,夏天,天比較長,要等天完全暗了才能放映,在放電影之前,孩子們在周圍高興的玩耍,大人們互相問候著,聊著家常。放映電影時,現場頓時安靜了下來,我記得當時好像是放的一部電影叫《燕子李三》,無非不是武打戲就是戰爭片,來回也就那麼幾部,人們看的也是津津有味。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了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逐步到手機,電腦,看電影的人也就越來越少,露天電影也就漸漸淡出了農民們的生活,過往歲月,多少個深刻的觀影片段,那些失去的白幕夢幻,什麼時候還能再一次觀看露天電影,是否還能找回當年的感覺呢?





泥土芬芳田園生活


小時候看的露天電影,這個還是有的。

當時應該是98年左右了,我們村裡的小學,有一個泥地的籃球場,挺空曠的,容納的人也足夠多。

那個時候,每一個月,基本村委會都會請一些露天電影團隊,到我們小學籃球場給我們播放電影,主要都是抗日戰爭類的電影。

一到放電影的晚上,村裡的人都陸陸續續從家裡面出發,趕往籃球場,籃球場很快就熙熙攘攘,聚集了很多的村民。

一些小孩子則更加開心,成群結隊的坐在自備的小凳子上,看著大屏幕。

雖然那個時候的大屏幕看電影不是很清晰,但是對於那個年代來說,有電影看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具體的影片名字,記不得了,印象中就是抗爭類型的。

以上為個人真實經歷,歡迎留言分享交流。


盡閱天下事


我們七幾年,那時露天電影,簡直是太多了,所有的家屬大院,都循環放露天電影,家屬們,男女老少,都搬個小板凳,有的直接放幾塊磚頭,早早的佔地方,那氣氛猶如過年似的,好不熱鬧!那時放的電影,除樣板戲電影外,象什麼,南征北戰丶打擊侵略者丶閃閃的紅星丶平原游擊隊丶地雷戰丶地道戰丶哦對了!地道戰,在地道里邊看的!估計是為了讓百姓,身臨其境受教育,那時,每個城市都有防空地道,正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時代,現在只有老城市人,才知道,地下防空地道的位置,因為兒時,經常偷摸拿著臭油氈,點火當火把,去鑽的探險!印象最深的電影,這是其中一部,其二,是平原游擊隊!因為喜歡雙槍李向陽,打曰本鬼子~嘿嘿,現在想起來,恍惚就如昨天……



丹鳳朝陽188262100


小時候的回憶,不得不說呢時候的電影了,在條件困苦艱難的時候,一場公放的露天電影成為了最耀眼的活動,而每次播放電影的時候,人們早以將前臺圍的水洩不通。露天電影剛出現在農村時,聽到有放影的消息,人們往往成群結隊趕赴幾公里,甚至十多公里以外觀看。而那時最過癮的是便看戰鬥故事片,《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偵察兵》、《奇襲》、《渡江偵察記》、《上甘嶺》、《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等等,當銀幕上八一軍徽的紅五星閃閃發光,孩子們總興奮得叫起來。當年的老電影,反映了許多歷史事件和故事情節,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和真實感。董存瑞、王成、楊子榮、郭建光、阿慶嫂、潘冬子等閃光的銀幕形象,深深影響和感染了我們這一代人,都是我們當年心目中的偶像。在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說的“為了勝利,向我開炮!”使我們充滿了對英雄的敬仰,而最使人難忘的《廬山戀》中張瑜純淨的心靈,郭凱敏多情的雙眸,仍深深留在我腦海裡,許多年後都揮映不去。

露天電影是我們的回憶,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影像,露天電影更是帶著鄉愁般的懷念。


海棠依舊family


八十年代初的鎮上,夜晚最熱鬧的事就是看露天電影。

放映的地點就是各公社大隊的曬穀場。 兒時記憶中電影都是黑白片,人們卻能反覆看都不厭,特別是地雷戰地道戰這類戰爭片。看到某些精彩情節時,有人興奮之餘,往往會脫口大罵上場的放映員"偷片",導致他漏看掉無數情節。 在我印象中,那時的每場電影事實上基本上都會"扎片":就是在放映一段或一半後,聲音嘎然而止,電影布上一片抖動模糊。 一般情況下,不長時間後,布幕上就會顯示大寫阿拉伯數字,那是播放的倒計時。在眾人的歡呼和期待的目光中,電影終於繼續放映,可是情節卻往往牛頭不對馬嘴,沒有絲毫銜接的。 據說內行就把這種情況稱作"偷片"。放映員在一盤㬵片沒有放完之時,遮掉鏡頭再放下一盤,省略了許多電影情節,這樣就偷掉了時間,以便能多排出一場電影來。 不過,這些事都無關於我們這些小朋友,因為露天電影場地才是最佳去處,那裡竟藏著發財之道。 去那裡的最佳時間卻是結束放映的次日白天。 彼時,前面掛的電影幕布早已收走,黑乎乎的幹泥地上遍地是人們用來墊屁股看電影用的石頭塊。除了我們,一個人都沒有。 只要多翻些石頭就有錢!!! 原來,那時候露天電影只要晴朗,就會人山人海。有賣烏螺的,有賣豆子芽的,幾分錢一瓢羹舀。 烏螺用蔥姜煸熟,豆子芽(豌豆)加八角桂皮燜爛,趁熱用"拗鬥"盛著。當拗鬥上捂著的毛巾掀開時,神仙也抵擋不了那撲鼻而至的鮮香誘惑。因此人們出門時一般在褲兜裡多少帶些錢。 那時穿褲子不管有沒補丁,穿的都是肥大軍褲,顏色是深藍或軍綠的。沒帶小凳的看電影多半會找小塊石頭,幾塊壘在一起就能坐了。這樣就造成屁股落點偏低,再加上寬鬆的褲兜很容易把錢漏到地上。電影散場時即便有人發覺掉錢,當擁擠的人群踢到石頭移位,遮住了錢的同時也遮擋了人們尋找的視線。 所以,那裡真的有很多錢!!!


影視和諧號


《雷鋒》應該是叫這個名字我也不太清楚,整個劇情就是講關於雷鋒的,從雷鋒出生到死亡。

那時候才讀初二,在校住宿的,不知是學校請人放的還是那些人自己來的,晚自習搬著自己的凳子,到操。每個班都分了固定的位置,第一次和5、600人一起看電影,感覺還是蠻不錯的,就是看了要寫觀後感!


推劇者


小時代,8090年代,能看一場露天的電影總會吸引很多小朋友一起圍坐在場上,可能會很熱,也會有很多蚊子,但是大家總能堅持住,我記得那會很有印象的露天電影應該是李連杰的,一部是中南海保鏢,還有一部應該是父與子,有於榮光演壞蛋的那部。


cc小姿


以前的老電影看的太多了。其中最喜歡的是黃婉秋主演的劉三姐,五朵金花,魏雲主演的朝陽溝,馬金鳳老師的穆桂英掛帥,常香玉的花木蘭,三朵小紅花,達吉和她的父親。地道戰,七八年舞臺藝術片電影劉三姐。地雷戰,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三進山城,花為媒,嚴鳳英的天仙配,。等等。


夜琳夢曦1


天仙配,女駙馬,地道戰,三毛流浪記,媽媽再愛我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