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抑郁了最近有自杀行为,总是说死了就解脱了,不愿意与任何人沟通,我该怎么帮助他?

周爱笑521


尽最大能力引领引导他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寻找正规医院里的水平高的心理医生也可以,寻找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水平高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也可以。。。抑郁了有自杀倾向了,已经不是简单问题,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解决、解释清楚、处理好的。。。注意情绪稳定,好好说话,不要着急慢慢来。


罗桂田心理咨询


一个人得抑郁症也不会无缘无故,我想在你哥哥身上肯定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情,让他心灰意冷,而身边的亲人都不大理解,所以最后选择把自己的心给封闭起来。

跟你说实话,我的母亲也因得抑郁症而喝农药自杀。她的病因:她是个早产儿,小时候体弱多病,有一回病得很严重时,外公外婆没钱带她去医院,就请了个算命的,后来算命的说我母亲这个难就算是挻过去了,但也活不过50岁。

活不过50岁,就像一个魔咒从此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我们家有三兄妹,在我们小时候,她有责任在身,那就是抚养子女长大。所以在忙碌的日子里,她尽量把这件事给忘了,可是在她的潜意识当中,活不过50岁,还是会时不时给冒出来折磨她。

后来我们长大了,都在外面参加了工作,她觉得自己的责任完成了。于是在六月份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喝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年她48岁。

而她后期的表现,就是动不动喜欢骂天,跟谁都不说话,半夜还经常自言自语,好像有人在跟她说话,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其实她那是精神抑郁到后期最严重的表现了。

而在农村,对于母亲突然的离去,还有她的一表现,都说她是遇见鬼了。因为一个好好的人,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如果不明白抑郁症这回事的话,真的无法解释。

我把这件事写出来,是想告诉你,首先得了解你哥的病因,还有他是属于抑郁症的那种娄型,家人才好配合。

因此建议家人还是先给他找个专业的心理疗师,让他接受治疗为好。


心理学十万个为什么


如果您的亲人真的有您描述的这些症状,他的情绪可能真的出现了问题,可能患有抑郁症,目前的情况建议到医院接受治疗,因为现在已经存在自杀行为,是很危险的。那么想要知道是否患有抑郁症,还需要有一下几种症状。

情绪低落,心烦焦虑

抑郁症的患者心情低落,高兴不起来,对生活失去信心,整日愁眉苦脸,有时还会无故哭泣,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心烦闹心,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心慌难受,抑郁症的患者常常这样形容自己的情绪“我心情不好,什么事情都高兴不起来,感觉外面的天都是灰色的。”



兴趣感下降,丧失快乐体验

抑郁症患者逐渐对外界失去兴趣,以前喜欢从事的事情,逐渐也提不起兴趣,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快乐的感觉,做什么事情都觉得索然无味,整日昏昏沉沉,工作,学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其他症状

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出现睡眠差,继而出现白天精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有时会出现对自我的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情都认为是自己的责任,有些抑郁症的患者还会出现躯体症状,周身不适,浑身不舒服,但是检查却什么事情都没有。重度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杀的想法甚至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以上症状至少持续2周以上。

如果您的家人已经出现以上的症状,而且出现自杀的行为,说明病情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阶段,及时治疗,加强看护,防止自杀,这三点是最重要的。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的家人早日康复。


精神科小赵医生


抑郁症也是心魔的一种,如果以前的行为正常,但突然因某件小事,发现不想与外界接触,工作也不积极,生活也变得逐渐杂乱无章,久而久之,干脆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精神恍惚,会自言自语,而且说的话,其他人也听不懂,没有一点逻辑性,以上情况是高度中邪的情况。

高度中邪就被恶灵附身,不至一个,是多个,这是要索命的或是找替身,因此有自杀的倾向!我妈做神婆几十年来遇到过好多例(前几天还刚接触一个类似例子),有的接触过这方面的事就提前来看了,把事情解决了就恢复正常了,有的家人没接触过这事的,也不信邪,时间长了没管好真就走了,这是事后找来看出的。

当然了我是站我们这一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也不排除有其它原因,建议你先找当神婆之类人物看一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仙家看事驱邪


我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泄露天机,但是我看到这么多人受抑郁症折磨我,我不忍心,抑郁症患者脑子根本不受人自己指挥支配,整天不由人自己想办过的错事,现实中干啥事都干不好总出错,不说别的就连想向别人要饭脑子里都会想别人不会给,我以前在头条也解说过,相信了自己关注看看,伤心事总不愿再提。谅解。抑郁症患者和家人去红十字会办个,人死亡以后捐器管火葬尸体,实在办到,抑郁症患者再不会想自杀。



解预言


用身体改变大脑

抑郁症患者群体素描:普遍智商较高、理想高远、自律性强、心性善良、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抑郁主要起源点是:对自己失望,对他人亏欠!

对自己失望:自己不够优秀,离理想目标太远!其实,很多的抑郁者,优秀的令人发指!

对他人亏欠: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背负太多太多人的期望,为他人想的太多 !从这个角度抑郁症患者是善良的!有几个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唯我独尊、万恶不赦的大兄弟患上过抑郁症?

家人和医生对抑郁症患者的普遍救助方式:思想开导和药物抑制!

家庭或单位出现,消极、悲观、萎靡、厌世的家人或同事,国人“好为人师”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你要打起精神———你要振作———不能消极悲观———你上有老下有小———你不能只考虑自己———”,说是开导实则教育!医生更是玄之又玄,💊换着开!

一通思想救助,患者更焦虑、更抑郁,不知道责任、担当、义务呀,正是抑郁者抑郁的根源!抑郁症,是精神类疾病!救助者,错把精神问题当成思想问题!

前面对抑郁症患者的素描,就是要说明,抑郁者不是弱智者!你说的他都明白,甚至比你认识更深刻!只是现在他出于病态,不能控制自己的思考和情绪!

当大脑不能控制身体的时候,即大脑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用身体去反控大脑!比如运动流汗!

运动真的可以改变大脑,万科的毛大庆就是通过跑步完全治愈了抑郁症!

跑步时产生的多巴胺,会使人快乐,自然的摆脱消极、焦虑情绪!本人更是通过跑步,把烟戒掉啦!

因为跑步多巴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兴奋,完全可以替代掉尼古丁的威力,戒烟完全不用毅力,只是找一个健康的替代品而已!

关于跑步对大脑的改善和作用,自己可以百度一下,会有更科学、专业的回答!我只是从自身体验,给您力荐:用身体去改变大脑,用流汗去冲刷抑郁!

用流汗和奔跑去改变大脑,再用大脑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彻底击败抑郁,这比大把大把的吃药效果强百倍!


河马故事会


人之气有顺有逆,只顺不逆内气不足,四肢无力,人体皮包骨,只逆不顺呼吸不畅精神错乱,你教他多锻炼,缎炼同劳动有区别,劳动是培养人体逆气,锻炼是培养顺气,锕炼以伸展为内容,劳动是以弯曲为主题,饮食以清淡为主。对不起,我只能帮到这里。


用户7974034812829


这种情况不是你帮助他,而是他帮助你,反过来试一试吧,死马当活马医,不确定有效。

调查了解抑郁的原因,可能比较困难,他不愿意和你交流,所以必须倒过来开展。

1.建立连接。

求助你哥哥帮你完成一些力所能及,又有一点小难度的事情,不要拖很长时间那种,但你又的确做不到。

2.正性反馈。

只要他帮助你了,就好办,只要帮助一完,就立即感谢,感谢要适度,让他感觉自然,又稍微有一点成就感。

3.强化连接。

帮助过你一次的人,一般都会再次帮助你。提高一点难度,再次帮助他人,再次正反馈。

慢慢就能建立价值需求,生成的多巴胺会避免大脑抑郁,劳动会环境抑郁情绪。

4.环境改变。

离开当前抑郁的环境,抑郁通常是有环境影响的,去一场旅行或者去老家探亲。可以有效缓解。

5.反向调查。

如果离开环境,抑郁症状消失,说明是环境问题。如果仍然没有解除,说明是个人心理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的摸牌。

6.强制手段。

必要情况下,还是要采取强制手段,人命重要。

因信息不够充分,只能提供以下参考建议。

请结合实际,自行选择。


九门提督坎震离


我想告诉你一个全国著名的希望24热线危机干预免费电话,网上都能查到4001619995!当你觉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打这个电话,这里能帮到你哥哥,还有专门的防抑郁热线,自己选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里的心理老师专业技术水平很高,都有一颗大爱之心,值得信赖!他们24小时不休息,已经在日本,俄罗斯等国际媒体有过报道。

其实,一个人为何想到死?是他把自己囚禁在一个盒子里走不出来。他固化了自己的思想,以为世界不可改变。让自己停留在某件事,或者某个时间里出不来了!他很痛苦,他想自救,却苦于没有能力,他想求助,却没人能够懂他!

谁是那个懂他的人?谁能给他生的希望?有可能的话,让他自己来打这个电话!他会得到他想得到的帮助,并让他自己充满力量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心如莲花91632563


按照生本能心理学的理解,自杀是遇到了重大的生命困境,比如个人经济危机、健康危机、生活各方面无法摆脱的痛苦等等,正所谓,如果能活着,谁愿意去死呢?

你哥哥也一定是遇到了重大的生命阻碍,所以,劝导自杀可以尝试以下四步:首先是对当事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保持仔细观察,保持正常的关心和温暖。

第二步是尝试和当事人探讨引起自杀的困境,并对出现的困境给予理解,尝试谈论一些自己的相关经验,主要原则是两点:一是能解决的问题帮助当事人想办法;二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帮助当事人积极接纳。如果当事人不愿说,可以试探着谈几个可能相关的问题。谈的过程要善于查颜观色,及时调整话题。比如看到他不想谈某事,就换另外话题;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话题注意力集中,就多谈一谈。当事人不回应也没问题,只要听,就有一定作用。

第三步是对于情绪上的不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处理,比如当事人叹声叹气,这时可以帮助冲一杯茶,顺便谈谈对茶的看法,这样转移了当下的情绪。对身体上的不良状态,可以介绍一下相关经验,必要时带着当事人体验一下,比如冥想、放松等。

第四步是对当事人可能担心的家庭、孩子等具体事情提供帮助,并及时告知当事人,以缓和他的担心。上述四步,其实也是陪伴这一概念的具体实施和充实,尽力就好,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