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西游记》是浪漫主义作品,从细节来说?

行者且行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在题主的问题中有一个关健词:浪漫主义。

何谓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特点为:①侧重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②常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突出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③强调情节的奇特和偶然,主张与客观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超越在现实主义之上。

浪漫主义有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之分。

了解了浪漫主义的定义与特点,下面归于正题。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在艺术上卓有成就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主要表现在:

一、玄奘取经题材,是由真的历史,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相类似,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两者的演化特征却不一致。

a、《三国》《水浒》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生发和虚构,是“实”与“虚”的结合,而以“真”的假相问世;而《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的神话、幻化,最终以“幻”的形象定型。

b、玄奘取经原本是唐代的一个真实历事件,最初的成书是由玄奘门徒辨机辑录成的《大唐西域记》,此书基本上“结存实录,匪敢雕华”。

c、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虽然文字粗略、故事简单,但大致勾画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并

开始将取经的历史故事文学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出现了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

d、在元代逐渐定型的取经故事中,已经出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其中除唐僧外,其三个徒弟己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二、《西游记》中塑造了以孙悟空为代表的一系列神幻人物,各具特色,做到了悟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与重不同,很多人物都是动物人和神的混合体。

a、孙行者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猴精,他挤进取经的队伍,并逐渐地喧宾夺主,这在西游记故事的神话中关系重大。《西游记》以唐僧取经为主线,但主角是孙悟空;一部《西游记》实际是猴精的英雄传、记功碑。

①孙悟空有一身好本领,会七十二变,会驾觔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这为平凡人不能及不敢想,这是幻想中的神性。

②他嫉恶如仇,敢于斗争,又是现实中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质。

③、孙悟空调皮捣蛋、急躁好动,又非常具有猴子的特性。

b、猪八戒是全书最重要的陪衬人物。形象憨笨又可爱。

①、猪八戒亦能腾云驾雾,熟悉水性,因为他前世是总督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

②他犯了错误,被贬下界错投猪胎。因此又有了长嘴大耳、贪吃、蠢笨等猪的特点。

③、自作小聪明,玩乖使巧,爱打小算盘、则又是现实生活中小私有者思想的特点。

这些神、动物、人的特点在作者笔下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

三、《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浪漫主义技巧的最高峰,它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想象力无比丰富。


在西游记中,作者以惊人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五光十彩的神话世界,在这个奇异的世界里,环境,人物,故事无一不起,充满了幻想的色彩,但在幻想中又包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体现着人们反看传统势力,追求光明和正义的理想。

a、《西游记》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人、神、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①、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

②、形象是: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

③、故事是: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兴妖除怪、祭宝斗法。

作者将这些其人,其事其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奇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的那么入情入理。

b、小说中的什么都写得有人情、通世故。

比如:“三调芭蕉扇”,写铁扇公主的失子之痛,牛魔王的喜新厌旧;铁扇公主在假丈夫面前所表现的百般无奈,万种风情。

又如,玉面公主在真丈夫面前的持宠撒娇、吃醋使泼,真的分不清是在写妖还是写人,是写幻还是写真。

c、与整体上的“幻”与“真”相结合的精神一致,《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做到“人、神、物”三性的统一。

①、如物性: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等。

②、如性格: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凤,杏树呈轻佻之姿。

d、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从“真”转化为“幻”。

更为神奇的是,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文子心语


《西游记》西游记是播放了N年的电视剧!现在还有电台在播出……

《西游记》浪漫爱情的部分应该是16集。

这一集中,唐僧和猪八戒因为喝了子母河的泉水,孙悟空孤身取来落胎水化解了危机。女儿国王倾慕唐僧一表人才,甘愿以国相托婚配这位御弟。唐僧虽为圣僧,却非木石之人,内心不免微泛波澜,但为取经大业,他毅然割断隐隐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

女国王当然不放弃。园游会后女国师来提亲,跟唐僧摊牌。唐僧这才开始正视自己对国王的感觉。

参观“国宝”国师借“观赏国宝”之名,将唐僧引至女儿国国王闺中。唐僧到后才知上当,却开始更进一步直面自己对国王的感觉。

国王撩起帘子,唐僧看到国王,收不住目光;收住了目光,又无法拒绝国王对自己的调戏。

唐僧此时很惊慌。因为面前的闺房红纱女儿唤醒了他心中一直未曾直面的情结——爱欲。

出家人四大皆空,定力如山,他却无法克制自己的羞涩和悸动。

此刻唐僧的心中充满矛盾与疑惑。

国王去端烛台,甩过发梢招引唐僧视线,唐僧循着背影偷望,却刚好被国王逮个正着。

国王心中窃喜。他拒绝不了她。后来就是国王最精彩的一招。她让唐僧闭上双眼再睁开看她。

唐僧不敢睁。国王又说不敢睁眼看我,还说什么四大皆空。

唐僧于是睁开眼睛看她,终于发现了女儿国王的美丽和柔情,

并被自己的渴望惊醒,震惊之余,也松掉了那口气。他大概无颜面对此时真正的自己与自己一直坚奉的信仰。

他想自己终逃不出尘世情感的掌握,于是叹了口气。

女儿国国王也知道唐僧动心了。她乘胜追击。拉拉扯扯。国王问你真的不喜欢我吗。唐僧不敢回答,实在情开意动,全凭理性抵挡着这股欲念。换句话说身体已经很诚实了……

唐僧说自己许身佛门,又与大唐天子有诺在先,还望放行西去。

听到唐僧去意已决,女儿国国王非常沮丧,心有不甘。然而唐僧又说来世有缘。显露了自己的真情。女儿国国王不依说她只求今生。

她知道唐僧不坚定,抱着唐僧的肩膀说我俩今生是有缘分的。此情此景,唐僧终于信了。

两人长久地对望,御弟抵挡不住爱情的绵绵不绝。

后来,就是两人道别。唐僧做拱手礼,女儿国国王红眼圈叫了声:哥哥。唐僧义无反顾地走了。





青春已过半孙大洋


《西游记》和“黑暗面”是不相关的。它的主旨并非揭示社会黑暗。《西游记》中阴暗面的表现,大多属于戏谑、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认为《西游记》是揭示社会黑暗面或者认为其表现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都是现代马列文论下的曲解。

传统对西游记的解读大致分为三种:

1,明代王阳明心学源流,孙悟空取“心猿意马”之意,闹天宫,镇山下、取西经,象征放心、收心、修心三个阶段。书中有大量名词细节暗示。

2,道教内丹修炼之术。明清两代有大量道士笺注《西游记》,认为其包含道教心法。《西游记》并非扬佛抑道而是扬道抑佛。近代著名佛教居士赵朴初就曾拒绝为央视版《西游记》题词,认为其唐僧形象侮辱了玄奘法师。

3,文人戏谑游戏,放纵才学,嬉笑怒骂之作,是晚明思想开放的印证,为“才子书”。(梁文道言:“其实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的无厘头才真正反映了《西游记》的精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丶


我想大多数人看到浪漫主义这个几个字之后肯定"嗤之以鼻"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又分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 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 积极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消极浪漫主义 消极浪漫主义者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西游记》是一部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品。

比如说原文中车迟国斗法那一回。全文中和尚求不到雨,来了三个妖精要风得风要雨的雨,最后猪八戒把三清的神像扔进了厕所。到最后的唐僧求雨,道家来下。这其中曲折,不正蕴含着对佛门、神仙之流的邪恶讽刺。

原文中丞相女儿街头抛绣球本身就不符合逻辑,作者又想表达什么?到最后的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可真耐人寻味啊!

再比如猪八戒在高老庄,吃人霸占高翠兰那么久为啥没人管,到最后还是观音给指的明路,跟着取经就能得正果。呵呵好一个吃人的妖怪,混都能混到一个正果。

沙僧也不是一样的,前九世唐僧的前身不都被他吃了。

最后唐僧师徒取经取到空经。有人问他们要人事,还是佛祖应允。这是有多么“贪”

其实西游记里很多妖怪都是有后台,不是这个神仙就是那个菩萨。他们下凡无恶不作。到了最后都屁股一拍走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作者用神话故事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种种,理想是美好的。故事是曲折的。现实是真事的。所以西游记是浪漫主义作品。这句话没毛病。


一忆一


浪漫主义是相对于现实主义来说,它是基于运用大量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的思维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这样说来,《西游记》就是浪漫主义作品的典型代表了。首先,《西游记》人物是奇特的,你看它的主要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哪个不是奇特的,不但有奇特的外貌,还有奇特的本领。孙悟空会72变,更是夸张到了极点。还有别的人物,像二郎神,太上老君,包括妖怪铁扇公主,玉兔精都有高超的本领,这些都是奇特的。其次,奇特的环境。整部《西游记》都是置身于奇特的环境中的故事情节。花果山也好,水帘洞也罢,天宫,龙宫,魔王洞等,这些环境真的都很特别,现实中是没有的。第三,故事情节奇特。它的每个故事都独自成张,每个故事都很奇特。你看孙悟空出世,它是在一个石缝中出来的。后来如来佛把它压在山下,唐僧解救了它。火焰山借芭蕉扇也是,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等等,所以它的每个故事情节都很奇特。总之,吴承恩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给我们呈现了一部经典的作品,流芳百世而不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40b000a31fde251db3e\


娱闻早知


浪漫主义特色 《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看Tou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你们喜欢的样子十五


浪漫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