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先天河图和后天洛书与五行的关系是怎样的?

华夏民族古文化陈炳达


先天河图和后天洛书与五行的关系。

河图洛书是衍生与演化的规律与法则

河图:是中华古文化中,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本始、初始的衍生之道,是追溯由“O”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的生成规律与法则。研究“气”之初始的源头。

▲无极图

洛书:是中华古文化中,是万事万物的演化规律与法则。

两者一前一后,互为补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来讲互为阴阳关系。

河图洛书互为体用关系

先体河图为体,后天洛书为用,后天洛书为体,先天河图为用。是聚散、升降、出入、交合的衍生演化过程。

洛书是河图衍生后逐渐下判演化、聚化、显化、物化的过程,即所谓聚则成形,是其成形(彤气)的规律与法则。

如:看不见摸不着的最小的铁粒子聚化成形到铁分子,而后有众多的分子组成铁粉,铁粉组成铁板而后造成汽车,这一个物化成形的过程。

河图是洛书的演化逐渐升发,隐而散的气化直至回归本源、本始、初始的过程,同时河图是宇宙从无到有的过程的衍生

比例如同: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蒸汽变成H2O,氢二氧分离变成H、O,再进行不断的细分,直到其本原初始,这是一个有形变无形、分离分散气化的过程。

河图、洛书就是一个上下往来往返的衍生演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整体的认识观。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很容易在这里产生认识上的问题。

河图洛书十天干属性类分

在庚桑楚的著作当中,有河图:六衍之法的论述,即:甲己为土运,乙庚为金运,丙辛为水运,壬丁为木运、戊癸为火运,每一运之间相隔100万年,循环衍生,一个循环完后,下一个土运开始之时也是剖判天地之时。具体内容因篇幅有限,暂不论述。有兴趣的可以线下进行交流。

每一运即一类属性,我们的世界严格的来讲应该是:5种属性的粒子相互运动组成,要注意这个“属性”的归类,是归类从属。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河图的五行属性与洛书的五行属性两者是不同的属性内涵。

  • 河图: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壬丁木、戊癸火。

我们把河图的十天干五行运动,是精微运行属性及其规律与法则,为气、为隐、为散,故此叫精气五行。

  • 洛书: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我们把后天的洛书十天属性五行运动,是精微聚而成形的运行属性及其规律法则,为形、为显、为有形物化,称为形气五行。

我们从上面的天干,五行属性来看:只有己土,先后天五行属行相同,故而它是最容易在先后天中进行顺利气机交变的属性。

故此,“土”最为尊贵,同样是土中可以生金,含水,藏火,生木,万物生于土而归于土。

这是道家为什么在讲:炼己合道,炼己合真

同时“己”在“未”中藏干,“未”在后天坤宫,坤者厚德载物,故炼己,也需厚德载物。

行气五行和精气五行在时空间当中进行着无始无终的互为转化。

我们中华文化祖师,精通其中的精气与行气的转化变化规律及其法则,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天候、气候、物候、人候之中,使其成为精华,构成了我国独特的“天人合一”的人文体系,和“炼己合道”的道家养生体系。这里面重要的就在于其中精气五行和行气五行转化的的“取”、“舍”之窍的精华。

因为篇幅有限,不能够展开,仅以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老师进行点评斧正,后续关于文化的内容还会继续,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


杨秀峰


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鲜有先天河图和后天洛书之说。

我的破译:先天八卦就是天干之意(能态,如同动能),后天八卦就是地支之象(物态,如同动量)。重卦的下卦为先天为体,上卦为后天为用。


河图是八卦分野,归类五行,是体。

河是楚河汉界分野之意,后来附会为河出图。

河图是先天八卦(能量角度)向后天八卦(物质角度)演化的分析工具,揭示了万物皆气,驻波而成。气之为物也,波粒二象,聚则为阳物,散则为阴物,微观为少,宏观为太,合为四种基本形态。

东木为聚电之物,寅为质子(原孑核),辰为原子,代表元素物恒土。南火为离电之物,巳为电子,未为电子轨道驻波,为外围电子共用化合。午为电磁波(波长,代表光波)——为展态之电子。由于电磁如影随形,其实是火土同居于南。

河图口诀“巳午二七火”中,巳表示的物质状态——既是丙巳火,也是戊巳土。 从能量角度而言,丙巳火是电流,戊巳土是磁场,电磁一体,无法分割;从物态而言,丙巳火是波态,戊巳土是粒态,波粒二象,一体两面。 因此,巳支藏干是丙戊同在,巳既是火也是土,且都是阳干,故巳也是阳——为聚态之电子,对应口诀中奇数7。而午所藏离丁火、己土同阴,对应偶数2,故正确的口诀应是“午巳二七火”——河图分野中,巳对应的八卦只能是阳卦。河图3、8对应震、巽,2、7只能对应离、艮。

将河图数对应的八卦代入洛书,左3为震寅(电势),右7为艮巳(磁场),很自然中宫5只能是丙电流——从天干能态而言从属于震3甲,从地支物态而言,又同于艮7巳。

子6对应的八卦是坤地,因为坤先天为丑土,丑为纽之意——“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为辛酉(兑泽为公转运动)之库,内藏子水——向心加速;合起来解读就是,丑土正是万有引力场,子水是万有引力场驻波共振频率。子与丑密不可分,同居坤宫。子水的实质是频率共振、同志相吸,此乃万有引力的本质。中医耳朵为何属水,因为水 的物理本质正是频率——能引起听觉。

而巽8宫藏未土,因为后天物态四象分野中,巽(振幅)和未(驻波)密不可分,巽木好比一个个的人,而未土就是人组成的社会(戊土主信,己土主诺,未土如同人类社会以一定契约、相互妥协而构成的相对驻波稳态)

洛书是五行络合,系统九宫,是用。

洛书将河图解析的五行有机络合为系统,反映造化之妙。洛就是络合之意,后来神话为洛出书,与河出图皆无稽之谈也。

春节开通了头条号,准备主要发洛书图解周易系列文章,欢迎围观鼓励评论互动

别世富洛书图解周易- 头条号 https://www.toutiao.com/i6654123333509972488/


洛书图解周易


先天河图和后天洛书,实际上是古人的方位学,从无到有,从有到枝繁叶茂。

大家来请看河图的分布吧!

首先立中宫,中宫的点数是中间五点,北五点,南五点,相加十五点,古人读作五十同途。五行属土。

北方,一点在内,六点在外,称为一六共宗,五行属水。

南方,二点在内,七点在外,称为二七同道,五行属火。

东方,三点在内,八点在外,称为三八为朋,五行属木。

西方,四点在内,九点在外,称为四九为友,五行属金。

洛书和河图也有相同之处,都是讲方位,数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现在的风水先生也叫“九宫流年飞星,元运飞星”。与河图不同的是,河图是固定的,不会随便变动,不会飞。洛书九个数会飞,和十二生肖一样轮流值年,值元运。

洛书五行关系。

中宫,五,属土。

北方,一,属水。

南方,九,属火。

东方,三,属木。

西方,七,属金。

西北,六,属金。

东南,四,属木。

东北,八,属土。

西南,二,属土。

先生云,现在是下元“八运”当令,八,五行属土。


岑升广


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总源头,是研究宇宙万物万事的本源,初始的衍生之道,是由:〇: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万物的生成规律与法则,是研究:气:之初始的源头。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巜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曰: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召其变,数之用也。:(易学启蒙)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又有邵庸等先哲们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有近代学者发现洛书形态对立的天体,正好暗合银河星系分布,令人大为震惊。

河图洛书作为古代先贤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演化而来的(周易)(洪范)(奇门遁甲)等玄学,在汉代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诸子百家等之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道德观念,文学,数学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因素,末免有很多糟粕存在,我们现代人学习古典文化要分其糟粕与精华,去其糟粕,学其精华。


鹤凤山人2


河图,洛书根本就是天文星象学。


用户5046829382372


复杂了,一时写不了那么多,简单点讲是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然后应用在每个应用体中分层排位,再解读。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不知讲的对否?


飞翔我心5238


如果把这三者的关系说清,那这个人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能说清了。能得到认可吗?


艾淑华33


简言之:先天者数3也。后天数者4也。而五行之数者5也。故人间万事有不三不四之象,而象又在五行之中不过也。故吉凶祸福可明也!


用户杨桢楠


很好很好👍


煽风又点火


黄河里跳出一匹马,马背上刻着符,河图。洛水里爬出一只龟,龟壳上刻着符,洛书。

宋代道教画的鬼画符,跳大神的符箓,古人有人信,不足为怪。科学昌明的现代,有人也信,是不是活见鬼了?

现代学者章太炎考证:

汉书《五行志》刘歆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则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然不知所谓《图》 《书》何象。

至宋刘牧以《乾凿度》九宫之法为《河图》,又以数就成数依五方之图之,以为《洛书》。更有《洞极经》亦言《河图》《洛书》,则以刘牧之说而互易之,以五方为《图》,九宫为《书》。然郑氏、虞氏说《易》,并不以九宫、五方为图。

是汉人虽说《河图》《洛书》,却未言图、书为何象。

宋人说《易》,创为河洛,及先天八卦图。朱晦庵《易本义》亦列此图。其实先天图书荒唐悠谬,要当以左道视之,等之天师一流可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