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选世界遗产的良渚,如何讲述5000年前的中国故事?

胡航科


中华五千年文明应如何找寻?

中华五千年文明这是通常说法,其实从当前考古学上印证,中华文明已经可以上溯到七八千年前了。

从考古学、训诂学、历史学均可以是发掘文明踪迹的方法,方法虽然很多,但文明的主体非从主流文化体系来梳理不可。因为只有主流文化体系才是支撑文明几千年传承的核心所在,特别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道统体系。

个人认为中华几千年文明的探寻以下几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

一、汉字文化

代表性成果: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汉语在语言学家九大语系分类中属汉藏语系,是唯一没有字母概念的语系。中华文字和语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区别于西方的字母文字与语言体系,通过5000多年的发展,是世界上公认最严谨、最系统、最复杂的文字学问体系。也是综合反映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智慧文明(区别于西方科技文明)最核心的结构符号。

字、词具严谨的归属性,单体字、边旁部首的组合字在发展过程中融合易理,所谓大道至简。文字符号的外延极具道性智慧和融通性。

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丰富过程中,组成的句子对丰富内容的表达极具多样性,远超西方字母文字,亦是最适合对人性揭示的哲理符号。其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演化过程涵盖了人类智慧的演绎程序,是梳理中华文明最为根本的凭籍和理路。

二、易文化

代表性成果:河图、洛书、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五行、八卦、干支历法,及各类预测方法,如梅花易数、奇门遁甲、铁版神数等。

中华几千年文明总体就是一个易经文化。“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经可谓是中华所有学问和智慧的渊源所在。周易八八六十四卦,涵天盖地,不论是天文、地理、人事,还是科学、科技、精神、情感、民族、家运,无所不包。

特别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见和预测,更是易经文化的智慧所在,并发展出一系列有效的预测方法和数理工具。预测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先天智慧。通过建立一套符号映射系统,对万事万物的变化状态进行预测,充分反映中华民族对宇宙、时空真实真相的认知水平,是洞察中华智慧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礼文化

代表性成果:礼仪文化、儒家文化、伦理文化、和文化。

礼文化最早起源于祖先对鬼神、对天地在祭祀过程中的敬意。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自周初制礼作乐开始,在制度、文化上均奠定了后世发展演进的基础。

礼文化从外在形式的礼仪、礼节,一直深入到人性、伦理、精神、阶级、社会道德、上层建筑等诸多层面,并逐渐呈现理性、宽厚、和善等文化特质和秉性,其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民俗、人性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四、中医药文化

代表性成果: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辨证论治、经络系统、中医养生、修养等。

中医药文化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民间疗疾、养生的主要依靠体系。特别强调生命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全息性,讲究天人合一、辨证论治。

中医对生命有着全面系统的揭示,注重培养自身体质和免疫力祛邪扶正,其望闻问切、培本固元诊断治疗方式,与当前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过于依赖外在仪器检测设备类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未来人类对生命的医疗保健、养护必然向中医药的整体、系统、环境协同、自然疗法发展,中医药文化将会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五、气文化

代表性成果:风水、堪舆、命理学说、人体经络学说、奇经八脉学问、气功修练学问。

气文化是中华易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准确地说应称为生命之生气文化。气文化是基于宇宙生命的真实真相而揭示的,认为地球是有生命的。生命之所以能创生均是基于天地交泰,和合出生气。

生气随着日月五星等天体运行规律而气脉流转,生命秉生气而生。人就是一个小宇宙,乘生气就兴旺,得运势运气,失生气则失运、衰运、败运。故有看风水、堪舆,看阳宅观阴宅坟穴等。人一生均伴着命数、运势、运气的变化,更是命理学最核心学问。

生气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最为独特,对生命认知最为深刻的学问之一。民间的气功养生、气功修炼也是中华生气文化最普遍的反映,不了解中国的气文化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华文化。

六、道文化

代表性成果:太极、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周易参同契等。

中华几千年文明本质就是一个由大道统一起来的道统体系。从易经的易道开始,大道至简,至后来的儒释道三家核心学派,均是以大道为归,只是所用概念有些表面差别。儒家谓之大学,道家谓之大道,佛家谓之般若、大智慧。

最明显不过的是,老子被道教尊为鼻祖,老子五千言又被后人冠名为《道德经》。孔夫子开悟后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之论。佛家虽是外来宗派,更多是从认知主体心性直接切入,揭示万事万物的真实真相真理。

离开道统思路想找寻明白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不可能的,也必然是旁门左道之误。

七、儒文化

代表性成果: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五常(仁义礼智信)、宋明理学、心学。

儒家文化最具代表的人物无疑是“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先圣孔子了。当然其次还有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

儒学乃治世之学。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更迭过程更是地位显著。至宋明理学、心学的发展,甚至包括日本崛起的民治维新运动,均是对儒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儒文化根深蒂固地融合在整个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民族特性中,是汉文化、中原文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八、禅文化

代表性成果:六祖坛经、顿悟学问、五宗七派、宗镜录、指月录等。

禅又被翻译成禅定、静虑、思维修,是佛学中的佛学,是智慧中的智慧。超越出世、入世之别,是将道文化发挥到极致的大智慧文化,是被中华文化同化了的佛法文化。

从唐末开始,禅文化被划时代的人物六祖慧能祖师发扬光大。“一花开五叶,五叶自然成”,自此开枝散叶,有五宗七派之盛。顿悟之学将是科技文明向智慧文明升级的最重要学问,在人类文明发展征途中意义重大。

所以说,找寻中华几千年文明,以上八项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刘硕斌 2020/2/5


融通顿悟学堂


刚刚申遗成功的良渚文化,正式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文明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以前,可谓意义非凡。

故事一。良渚的建筑规模和规制改变了中国古代史。良渚文化古城遗址的规模巨大,总面积约290万平方米,有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完善的水利系统。这样的规模,这已经证明五千年前,中华大地的国家的形态已经成熟,等级制度非常严明,私有制已经产生。

而现有教科书对夏朝描述是: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被血缘世袭制代替。而良渚文化古城遗址,却将国家形成、私有制产生,氏族公社的过渡等概念,向前推进了整整一千年以上!

故事二。令人惊叹的制造工艺改写中华文明史。在良渚古城发现的玉管、玉珠、玉料等原料,表明手工业的存在。而他们制作的玉器、漆器、精致的陶器、集中出土于贵族的墓葬中,且工艺精良。比如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就是神人骑在神兽上的象征性图案,为良渚文化人们宗教信仰的核心。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硬度高于金属的玉面上,他们甚至能在1毫米宽度内,精刻出四五条细线来,证明当时的雕刻技法达到很高的水平。如果没有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制作工艺的文化不断传承进步,正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故事三。古城水利系统和农田灌溉系统证明良渚时代的科学水平与同一时代相比世界第一。古城发现的水利系统和周边农田灌溉系统的发现,其成果难以令人置信。证明良渚人对水的特性非常了解,对水的利用已经非常娴熟。水利结构非常合理的背后,则反映出他们对地理学、建筑学、测量学的科学掌握。这些科学知识运用,没有几百年上千年的积累是不可想象的。

我可以想象的到,5000多年前的某一天,在良渚古城落成典礼上,国王与诸大臣佩戴精美的玉器站在宽阔的高台之上,接受数以千计的臣民的朝拜和祝贺,他们来自手工业者、建筑设计师、水利设计师、测量学者等等有身份有本事的人群,他们同时会共同向图腾拜谒,以祈祷神灵保佑他们千秋万载。这样的场面肯定有,这样的故事肯定在,你们信吗?


无限风光居士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史书始于公元前841年,后来经过天文现象推算,认为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距今也不过3000年多一点,而周朝之前的商朝和夏朝,可掌握的考古实物证据不足信。特别是夏朝,无论是考古证据还是史书记载,都无法明确直接证明夏朝的存在,所以我国夏商周三代史常为国外的史学家所诟病:怀疑或不承认中化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而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在1936年发现于淅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于1959年被命名。良渚秦到清属于钱塘县管辖,民国属于杭县,解放后因杭县和余杭县合并改属余杭县,现属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距今约5250-4150年,这个时期比夏朝还要早一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在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良渚文化时期最先进的陶器制作方式是轮制,黑陶豆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玉器非常发达,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被誉为“玉琮王”,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良渚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关中平原的半坡文化、史家文化;四川盆地的三星堆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地的文化有一定的同步性。不过目前从考古遗存实证看,可以追溯到1万年以前的良渚文化在起始时间上明显略早。良渚文化的前身是崧泽文化,距今约5300-6000年,1958年在上海市青浦县赵巷镇崧泽村发现,1982年命名,它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与淅江宁绍平原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一起,成为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史前文化阶段。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它是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座标,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凝超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展示了中国灿烂古文明

良渚文化,主要以良渚遗址群为代表,距今约5300—-45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分位于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镇境内。从1936开始发掘的良渚遗址,实际上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中下游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按发现地命名,是为良渚文化。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文化的发展分为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

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的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文化中独占鳌头。良渚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型器、玉镯、玉管、柱形玉器、玉带等,相当精美。玉器的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的劳动协作过程,因此良渚时期的手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良渚的大量玉器出土,标志着当时的“礼仪”已经在当时产生,贵族和平民墓葬的差距,陪葬玉器的不同,标志着良渚文化正在产生阶级化。

石器,良渚的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具,半月形刀,镰等器物。说明当时的耕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使用了大量石制农业工作,农业发展十分繁荣。

陶器,良渚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素面磨光较多,少数有精细花纹和刻画,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多。很多陶器上都有很复杂的刻画纹路和印记,被认为是良渚的象形“原始文字”,如果确证将是比甲骨文更久远的文字。

良渚的社会生产,向世界展示古中国生产力的繁华

第一,古先民的农业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水平,良渚先民在当时已经懂得区分籼稻和粳稻,发掘出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稻作遗址;同时在众多的良渚遗址中,发现众多石制农具,表明农业已由耒耜农业发展成犁耕农业,是古农业的巨大进步。

第二,良渚遗址的手工业的繁荣,也是让人叹为观止。良渚遗址发掘了大量的玉器,其繁复的造型,华美的工艺,雕琢的精美在当时的史前时代绝对是领先水准。石器的繁荣,石制农具的使用,也是如此。良渚先民的制陶工艺,器型十分丰富,并且有刻画花纹和镂孔,数量之多,工艺之精美,表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繁荣。

第三,良渚文化发掘出的水利工程的精细,系统震惊了世界。2015年,以2009年岗公岭水坝的发现为契机,经多发发掘和调查,分析,相关部门确认在良渚古城外围的北面和西面,存在一个由秋坞,石坞,蜜蜂弄等10条水坝以及长约5KM的塘山长堤共计11条坝体共同构成的水利系统,其土方面积据测算高达260万立方米,控制范围100多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兼具防洪、防潮、航运、灌溉、方便运输。这表明良渚先民已具备水资源的规划和改造能力。

第四,良渚遗址的“反山”、“莫角山”发掘出的古城遗址,出现了城市和乡镇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区分,墓葬的不同规制的区分,代表着阶级和文明正在升级,中华文明的曙光在良渚升起。

第五,良渚文化的发现直接将中国历史向前推移2000多年,印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5000年文明古国的丰厚积淀。良渚发现了大量刻画和复杂印记,可能是象形文字的雏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良渚从农业,手工业,水利设施,象形文字,城镇分化,阶层分化各方面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摧残!








沙海古藏


这充分证实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是真实不虚的。其实中华文明应不止5000年,希望考古学界继续寻找强有力的证据向世人证明。感谢所有对此做出贡献的人们。


天堂丽鸟


长江流域的太湖文明,影响力没有那么大,可能是蚩尤古国,由于洪水泛滥,才导致蚩尤入中原!


国宝会说话


良渚文化遗址展示了城市与国家特征的华夏文明与文化,这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是唯一的古老城市与国家特征的文化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