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入選世界遺產的良渚,如何講述5000年前的中國故事?

胡航科


中華五千年文明應如何找尋?

中華五千年文明這是通常說法,其實從當前考古學上印證,中華文明已經可以上溯到七八千年前了。

從考古學、訓詁學、歷史學均可以是發掘文明蹤跡的方法,方法雖然很多,但文明的主體非從主流文化體系來梳理不可。因為只有主流文化體系才是支撐文明幾千年傳承的核心所在,特別是中華文明區別於其它文明的道統體系。

個人認為中華幾千年文明的探尋以下幾個方面是最為重要的。

一、漢字文化

代表性成果: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註六書、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漢語在語言學家九大語系分類中屬漢藏語系,是唯一沒有字母概念的語系。中華文字和語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區別於西方的字母文字與語言體系,通過5000多年的發展,是世界上公認最嚴謹、最系統、最複雜的文字學問體系。也是綜合反映中國政治、社會、文化、智慧文明(區別於西方科技文明)最核心的結構符號。

字、詞具嚴謹的歸屬性,單體字、邊旁部首的組合字在發展過程中融合易理,所謂大道至簡。文字符號的外延極具道性智慧和融通性。

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豐富過程中,組成的句子對豐富內容的表達極具多樣性,遠超西方字母文字,亦是最適合對人性揭示的哲理符號。其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註的演化過程涵蓋了人類智慧的演繹程序,是梳理中華文明最為根本的憑籍和理路。

二、易文化

代表性成果:河圖、洛書、三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五行、八卦、干支曆法,及各類預測方法,如梅花易數、奇門遁甲、鐵版神數等。

中華幾千年文明總體就是一個易經文化。“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經可謂是中華所有學問和智慧的淵源所在。周易八八六十四卦,涵天蓋地,不論是天文、地理、人事,還是科學、科技、精神、情感、民族、家運,無所不包。

特別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洞見和預測,更是易經文化的智慧所在,並發展出一系列有效的預測方法和數理工具。預測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先天智慧。通過建立一套符號映射系統,對萬事萬物的變化狀態進行預測,充分反映中華民族對宇宙、時空真實真相的認知水平,是洞察中華智慧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禮文化

代表性成果:禮儀文化、儒家文化、倫理文化、和文化。

禮文化最早起源於祖先對鬼神、對天地在祭祀過程中的敬意。中國自古稱為禮義之邦,自周初制禮作樂開始,在制度、文化上均奠定了後世發展演進的基礎。

禮文化從外在形式的禮儀、禮節,一直深入到人性、倫理、精神、階級、社會道德、上層建築等諸多層面,並逐漸呈現理性、寬厚、和善等文化特質和秉性,其理論體系是中國社會、民俗、人性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四、中醫藥文化

代表性成果: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辨證論治、經絡系統、中醫養生、修養等。

中醫藥文化自問世以來一直是民間療疾、養生的主要依靠體系。特別強調生命與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全息性,講究天人合一、辨證論治。

中醫對生命有著全面系統的揭示,注重培養自身體質和免疫力祛邪扶正,其望聞問切、培本固元診斷治療方式,與當前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過於依賴外在儀器檢測設備類方式有著本質區別。

未來人類對生命的醫療保健、養護必然向中醫藥的整體、系統、環境協同、自然療法發展,中醫藥文化將會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

五、氣文化

代表性成果:風水、堪輿、命理學說、人體經絡學說、奇經八脈學問、氣功修練學問。

氣文化是中華易經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準確地說應稱為生命之生氣文化。氣文化是基於宇宙生命的真實真相而揭示的,認為地球是有生命的。生命之所以能創生均是基於天地交泰,和合出生氣。

生氣隨著日月五星等天體運行規律而氣脈流轉,生命秉生氣而生。人就是一個小宇宙,乘生氣就興旺,得運勢運氣,失生氣則失運、衰運、敗運。故有看風水、堪輿,看陽宅觀陰宅墳穴等。人一生均伴著命數、運勢、運氣的變化,更是命理學最核心學問。

生氣文化是中華文化區別於西方文化最為獨特,對生命認知最為深刻的學問之一。民間的氣功養生、氣功修煉也是中華生氣文化最普遍的反映,不瞭解中國的氣文化是不可能真正瞭解中華文化。

六、道文化

代表性成果:太極、陰符經、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經、周易參同契等。

中華幾千年文明本質就是一個由大道統一起來的道統體系。從易經的易道開始,大道至簡,至後來的儒釋道三家核心學派,均是以大道為歸,只是所用概念有些表面差別。儒家謂之大學,道家謂之大道,佛家謂之般若、大智慧。

最明顯不過的是,老子被道教尊為鼻祖,老子五千言又被後人冠名為《道德經》。孔夫子開悟後也有“朝聞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貫之”之論。佛家雖是外來宗派,更多是從認知主體心性直接切入,揭示萬事萬物的真實真相真理。

離開道統思路想找尋明白中華五千年文明是不可能的,也必然是旁門左道之誤。

七、儒文化

代表性成果: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五常(仁義禮智信)、宋明理學、心學。

儒家文化最具代表的人物無疑是“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的先聖孔子了。當然其次還有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等。

儒學乃治世之學。從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更迭過程更是地位顯著。至宋明理學、心學的發展,甚至包括日本崛起的民治維新運動,均是對儒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儒文化根深蒂固地融合在整個中國社會、中國人的民族特性中,是漢文化、中原文化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八、禪文化

代表性成果:六祖壇經、頓悟學問、五宗七派、宗鏡錄、指月錄等。

禪又被翻譯成禪定、靜慮、思維修,是佛學中的佛學,是智慧中的智慧。超越出世、入世之別,是將道文化發揮到極致的大智慧文化,是被中華文化同化了的佛法文化。

從唐末開始,禪文化被劃時代的人物六祖慧能祖師發揚光大。“一花開五葉,五葉自然成”,自此開枝散葉,有五宗七派之盛。頓悟之學將是科技文明向智慧文明升級的最重要學問,在人類文明發展征途中意義重大。

所以說,找尋中華幾千年文明,以上八項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劉碩斌 2020/2/5


融通頓悟學堂


剛剛申遺成功的良渚文化,正式向世界宣告了中華文明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以前,可謂意義非凡。

故事一。良渚的建築規模和規制改變了中國古代史。良渚文化古城遺址的規模巨大,總面積約290萬平方米,有宮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圍完善的水利系統。這樣的規模,這已經證明五千年前,中華大地的國家的形態已經成熟,等級制度非常嚴明,私有制已經產生。

而現有教科書對夏朝描述是:夏朝約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於夏禹,終於桀,共17帝。夏時,開始出現私有制,氏族社會的禪讓制被血緣世襲制代替。而良渚文化古城遺址,卻將國家形成、私有制產生,氏族公社的過渡等概念,向前推進了整整一千年以上!

故事二。令人驚歎的製造工藝改寫中華文明史。在良渚古城發現的玉管、玉珠、玉料等原料,表明手工業的存在。而他們製作的玉器、漆器、精緻的陶器、集中出土於貴族的墓葬中,且工藝精良。比如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就是神人騎在神獸上的象徵性圖案,為良渚文化人們宗教信仰的核心。更令人震驚的是,在硬度高於金屬的玉面上,他們甚至能在1毫米寬度內,精刻出四五條細線來,證明當時的雕刻技法達到很高的水平。如果沒有文化的積累和傳承是不可能做到的。而製作工藝的文化不斷傳承進步,正是社會文明的標誌。



故事三。古城水利系統和農田灌溉系統證明良渚時代的科學水平與同一時代相比世界第一。古城發現的水利系統和周邊農田灌溉系統的發現,其成果難以令人置信。證明良渚人對水的特性非常瞭解,對水的利用已經非常嫻熟。水利結構非常合理的背後,則反映出他們對地理學、建築學、測量學的科學掌握。這些科學知識運用,沒有幾百年上千年的積累是不可想象的。

我可以想象的到,5000多年前的某一天,在良渚古城落成典禮上,國王與諸大臣佩戴精美的玉器站在寬闊的高臺之上,接受數以千計的臣民的朝拜和祝賀,他們來自手工業者、建築設計師、水利設計師、測量學者等等有身份有本事的人群,他們同時會共同向圖騰拜謁,以祈禱神靈保佑他們千秋萬載。這樣的場面肯定有,這樣的故事肯定在,你們信嗎?


無限風光居士


我國有文字記載的史書始於公元前841年,後來經過天文現象推算,認為武王伐紂的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距今也不過3000年多一點,而周朝之前的商朝和夏朝,可掌握的考古實物證據不足信。特別是夏朝,無論是考古證據還是史書記載,都無法明確直接證明夏朝的存在,所以我國夏商周三代史常為國外的史學家所詬病:懷疑或不承認中化民族5000年的文明歷史。而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在1936年發現於淅江省餘杭縣良渚鎮,而於1959年被命名。良渚秦到清屬於錢塘縣管轄,民國屬於杭縣,解放後因杭縣和餘杭縣合併改屬餘杭縣,現屬杭州市餘杭區。良渚文化距今約5250-4150年,這個時期比夏朝還要早一些。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在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佈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範圍廣闊,遺址密集。良渚文化時期最先進的陶器製作方式是輪制,黑陶豆盤的形狀有圓形和橢圓形,陶器以黑陶為特色,製作精美,有的甚至塗漆。玉器非常發達,其中玉琮個體大,高達18-23釐米,上面雕刻圓目獸面紋,工藝精湛,被譽為“玉琮王”,形狀為內圓外方,與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良渚文化並非孤立存在,它與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龍山文化;關中平原的半坡文化、史家文化;四川盆地的三星堆文化;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等地的文化有一定的同步性。不過目前從考古遺存實證看,可以追溯到1萬年以前的良渚文化在起始時間上明顯略早。良渚文化的前身是崧澤文化,距今約5300-6000年,1958年在上海市青浦縣趙巷鎮崧澤村發現,1982年命名,它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與淅江寧紹平原發現的河姆渡文化一起,成為長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史前文化階段。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它是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源遠流長的歷史座標,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凝超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展示了中國燦爛古文明

良渚文化,主要以良渚遺址群為代表,距今約5300—-4500年。良渚文化分佈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杭州市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分位於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鎮境內。從1936開始發掘的良渚遺址,實際上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中下游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按發現地命名,是為良渚文化。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良渚文化的發展分為石器時期,、玉器時期、陶器時期。

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的玉器,達到了中國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數量之眾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時期文化中獨佔鰲頭。良渚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型器、玉鐲、玉管、柱形玉器、玉帶等,相當精美。玉器的加工是一個複雜的多工序的勞動協作過程,因此良渚時期的手工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良渚的大量玉器出土,標誌著當時的“禮儀”已經在當時產生,貴族和平民墓葬的差距,陪葬玉器的不同,標誌著良渚文化正在產生階級化。

石器,良渚的石器磨製精緻,新出現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具,半月形刀,鐮等器物。說明當時的耕作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使用了大量石制農業工作,農業發展十分繁榮。

陶器,良渚的陶器,以夾細砂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一般器壁較薄,素面磨光較多,少數有精細花紋和刻畫,鏤孔;圈足器,三足器較多。很多陶器上都有很複雜的刻畫紋路和印記,被認為是良渚的象形“原始文字”,如果確證將是比甲骨文更久遠的文字。

良渚的社會生產,向世界展示古中國生產力的繁華

第一,古先民的農業在當時世界處於領先水平,良渚先民在當時已經懂得區分秈稻和粳稻,發掘出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稻作遺址;同時在眾多的良渚遺址中,發現眾多石制農具,表明農業已由耒耜農業發展成犁耕農業,是古農業的巨大進步。

第二,良渚遺址的手工業的繁榮,也是讓人歎為觀止。良渚遺址發掘了大量的玉器,其繁複的造型,華美的工藝,雕琢的精美在當時的史前時代絕對是領先水準。石器的繁榮,石制農具的使用,也是如此。良渚先民的製陶工藝,器型十分豐富,並且有刻畫花紋和鏤孔,數量之多,工藝之精美,表現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繁榮。

第三,良渚文化發掘出的水利工程的精細,系統震驚了世界。2015年,以2009年崗公嶺水壩的發現為契機,經多發發掘和調查,分析,相關部門確認在良渚古城外圍的北面和西面,存在一個由秋塢,石塢,蜜蜂弄等10條水壩以及長約5KM的塘山長堤共計11條壩體共同構成的水利系統,其土方面積據測算高達260萬立方米,控制範圍100多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兼具防洪、防潮、航運、灌溉、方便運輸。這表明良渚先民已具備水資源的規劃和改造能力。

第四,良渚遺址的“反山”、“莫角山”發掘出的古城遺址,出現了城市和鄉鎮的區分,貴族和平民的區分,墓葬的不同規制的區分,代表著階級和文明正在升級,中華文明的曙光在良渚升起。

第五,良渚文化的發現直接將中國歷史向前推移2000多年,印證了中華上下五千年,5000年文明古國的豐厚積澱。良渚發現了大量刻畫和複雜印記,可能是象形文字的雛形,還有待於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良渚從農業,手工業,水利設施,象形文字,城鎮分化,階層分化各方面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摧殘!








沙海古藏


這充分證實了中華5000年文明史是真實不虛的。其實中華文明應不止5000年,希望考古學界繼續尋找強有力的證據向世人證明。感謝所有對此做出貢獻的人們。


天堂麗鳥


長江流域的太湖文明,影響力沒有那麼大,可能是蚩尤古國,由於洪水氾濫,才導致蚩尤入中原!


國寶會說話


良渚文化遺址展示了城市與國家特徵的華夏文明與文化,這在世界文化遺產中也是唯一的古老城市與國家特徵的文化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