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男子出门买菜未戴口罩被感染,短暂接触仅15秒,说明了哪些问题?

曹猫鱼


“15秒”并不是重点:

听到这则新闻之后,大家的重点全部落到了“15秒即传染”这个问题上,然而这件事情中存在的传染并不一定就是“短时间的飞沫传染”;除了飞沫以外,它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手接触确诊者沉淀在物体上的飞沫,导致发生后续可能由于接触到自己的鼻子、眼睛等部位导致的“接触性传播”问题。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完全纠结于这个15秒,或者是50秒,传染形式也应该是您关注的一个问题。

“飞沫传染”的速度有快有慢:

很多人在疑惑病毒的传染性为何会那么强。其实,我们人体每分钟如果呼吸20次,那15秒就会呼吸5次,这个过程本身就可能吸入病毒。另外,都知道“病毒需要蓄积到一定量的时候才会致病”,但对于新冠病毒来说,都知道它的传染性强,目前来看可能少量病毒就会导致患病。

大家都明确,多数病毒都存在一个潜伏期,但这个潜伏期的长短并不确定,“新冠病毒”虽然存在潜伏期,但是这种病毒比较特殊,它不仅会在发病之后传染,潜伏期同样能够传染,这也恰恰代表着它的传染性强。

面对“新冠病毒”,唯有科学预防才是“真理”:

换一种角度来说,很大程度上,其实我们根本无法判断站在你面前的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那我们能做到的一定要“全方位的预防”。

“新冠病毒”,其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播”,因此,无论您外出去了哪里,都清严格、正规有效的佩戴口罩,这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如果您不戴口罩,那必然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 佩戴口罩要“留神”:

普通人佩戴口罩,建议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也需正确使用,避免戴反、错戴以及“戴无用”;佩戴口罩首先要分清正反面,特别是对于“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口罩颜色更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要正对脸部;医用外科口罩上都会有“鼻夹金属条”,这个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处于口罩的上方。分清上下和正反后,请您在洗手之后佩戴口罩,口罩佩戴完毕之后,请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紧贴于鼻梁,接下来适当向下拉伸,避免口罩出现褶皱,要全面覆盖住你的鼻子和嘴巴。

注意,外出时请先将口罩佩戴好,回家之后将口罩反向折叠后放入密封袋中,妥善扔掉。

  • “洗手”是预防新冠病毒中重要的一步:

预防病毒,请各位不要小看了“洗手”。正确、科学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预防“新冠病毒”,请您在生活中勤洗手、靠谱洗手。

洗手的过程中,请用肥皂或洗手液加水全面清洗;办公、传递文件的前后要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之后要洗手,做饭、烹调之前、过程中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之后要洗手;接触过别人或者动物之后要洗手,外出回家之后要刻意洗手。

除此之外,您还需要做到:

  1. 减少到人群密集处活动的次数,及时关注自身的症状。

  2. 好好吃饭,食物多样;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保证每日三次的“开窗对流通风”,每次30分钟,做好家居清洁,保持干净的环境。

一则“15秒即被感染”的新闻,请您减少恐慌,加强预防。面对疫情不害怕,做好预防是关键,您自己的健康,由您自己说了算。


王思露营养师


今天这则新闻相信很多人看了以后毛骨悚然,

宁波男子(后面简称A)出门未戴口罩买菜,正好碰上了一后来确诊的患者(后面简称B),两人都未戴口罩。

但是短短的15秒,A就被感染了。

这里面说明了很多问题:

病毒的传播途径:

目前我们确定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这里解释一下,A可能沾染上B讨价还价时的飞沫,由飞沫途径传播;A也可能是接触了B摸过的菜或者钱币,由接触途径传播。

当然,我们也并不能排除有气溶胶等其他形式的传播,但完全是有可能的。

病毒的传播力:

病毒的传播力比较强,至少强于普通流感。

摊主为何没有被传染:

原因可能如下:

  1. 病毒有人群易感性,不是每个人都容易得的;

  2. 摊主佩戴了口罩;

  3. 每个人每个时间段的免疫力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该怎么做:

  1. 我们不能改变是否易感,但是我们可以佩戴口罩;

  2. 不出门,勤洗手;

  3. 保证睡眠,保证营养和水分,增强免疫力。


骨科王医生


事件回放:患者,男,56岁,现住江北区文教街道双东路小区, 2月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病例。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病发前活动轨迹主要在江北辖区,活动地包括双东坊菜场、清林闲庭菜场、青林湾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万达倪阿姨餐厅等场所。

根据区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确诊患者,女,61岁,家住文教街道翠柏西巷,1月19日应约参加祈福活动)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目前,已追踪到患者5密切接触者共19人,均已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新冠肺炎疫情下,你该怎样防护?

如果你是普通居家人员

1.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如果你是出行人员

1.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2.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3.如果需要远距离出行,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如果你是特定行业人员

1.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以及备好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一般环境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2. 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3.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4.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5.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不管怎样最基础的还是要先戴口罩,戴好口罩。


深度中医


仅仅十五秒就被感染!相信许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15这个数字上。这是详细情况图

未佩戴口罩仅仅15秒就能被感染。相信如果没有监控帮助我们回顾患者所做,真的很难发现被传染的原因。我们都

已经知道了,新冠状病毒能够通过飞沫传播。注意:飞沫有些我们是不能看得到的,但是并不代表就没有。更难以觉察,才会让人失去警惕性。

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接触我们的皮肤黏膜就可感染,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嘴唇和鼻腔。15秒在这里说明了病毒的传播很快,所以我们才会采取隔离的办法,使病毒不能继续大面积传播,减少感染人数。再通过医学治疗被感染者,从而使得病毒销声匿迹。这也就是当年很多人觉得非典“突然销声匿迹”的原因,不是病毒没了,而是我们将其阻断了。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出门先洗手并佩戴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减少与他人交谈,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到农贸市场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不购买、宰杀、接触野生动物。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含醇的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鞋子也要严格喷洒消毒水,并与居室隔离。二是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手肘处的衣服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餐前餐后、便前便后、揉擦眼睛前后、接触宠物或家禽后、接触病人前后等都应及时洗手。另外个人用品应专用,手机、毛巾、牙具等物品要经常性地做好清洁与消毒。

15秒也不可怕,只要措施得当!

只要按照我上面的介绍,不会有太大问题出现。最后,码字不容易,希望大家订阅关注我的头条号:向东 。把我的回答转发到需要的人手中,我们一定会度过这个难关的,祖国加油!


向东


从短暂接触15秒被感染病毒这个事情来看,只能说明这个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是吓得惊人,其实只要我们自己防护得当,也不要怕,办法总比问题多,只是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大意,这个病毒是无孔不入的,我们就不要给它这个机会,只要大家都能提高警惕,我相信我们一样的能很快的战胜病毒,至于目前我们国家这个疫情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主要是我们大部分国民的警惕性不高,自我防护意识不够高,看这位宁波男子出门不带口罩,刚好那名感染者也没有带口罩所以才这么快被病毒钻了空子,不幸被传染,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提高警惕,全家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宝妈小彭的生活录


最近看到这样的新闻,


病毒的传播主要以飞沫为主,外出戴口罩是标配。

专家最早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传播是以飞沫传播为主。所以外出戴口罩是必须的。

现在,出门你会看到绝大部分人都很自觉地佩戴口罩,极少数人没有戴口罩。一般情况下,不戴口罩的人在进入公共场合时,会有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规劝。

最近,也看到很多新闻当中提到,一些不愿戴口罩的人不但不听劝告,还出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向。

不带口罩出门对人对己没有一点好处。

  1. 增加自己被感染的风险,连累自己和家人。

  2. 如果自己是感染者,容易传染给他人。被感染的人越多,你自己就越不安全。害人害己。

所以,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如果买不到口罩,可以尝试自己做一个口罩,阻挡一下飞沫,聊胜于无。最好就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后续传播,勤洗手,不用手触碰口鼻和眼睛。

除了直接的飞沫传播之外,接触了感染者飞沫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造成间接感染。比如,在菜市场,感染者的飞沫污染了蔬菜,后者用手触碰了被污染的蔬菜。


昨天,我去超市买菜的时候,就见到一个年轻女性微笑着打着电话,没有带口罩,径直走进了超市。试想,如果她是个病毒携带者,那她喷出的飞沫可能会附着在很多食品和物品的表面,如果在病毒还没有灭活的时间内,有其他人用手接触到,并且用手摸了口鼻或眼睛,就很容易被感染。

所以,外出回来一定要首先把手洗干净和消毒。在外不要用手摸口鼻和眼睛。

外出尽量做好防护,回家及时做好消毒

我跟大家说一下我平时是怎么尽量做好防护和消毒的。因为,我们必定不可能像医院一样完全做到无菌,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做好防护。

1、固定一个人(也就是我)出门购物。我家每隔四五天,我会出门购物。

2、外出衣物最好固定。我会准备一套衣裤和帽子,专门是出门的时候穿。回来就会马上脱掉,换上家居服。

3、出门带好口罩、眼镜(近视眼)、帽子。

4、回来后,第一件事情先把衣服裤子帽子脱掉,在门外抖一抖。然后,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把衣物表面擦拭一下,然后不常待的房间,开窗通风。

5、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再用手消液喷手(外科专用的,如果没有也关系)和眼睛、手机。也可以用84或75%的医用酒精擦拭。把一次性口罩从里向外卷起来,装在塑料袋里扎紧口然后再扔在垃圾桶里。N95的口罩,我会反复用,回来之后把口罩挂在通风处晾干。


我想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光盯着15秒还是50秒这些数字,虽然这次的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但是,只要我们做好防护,还是可以很安全的。


一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害人害己害家人。


中医妈妈申医生


根据现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15秒被感染的原因,并如何防护,进行了解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20481deeeae408295dedae0e9c67d99\

莎米说


至少说明出门戴口罩的重要性!

有人说出门不戴口罩不是自杀就是杀人!话糙理不糙!

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径可能是:病患说话交谈打喷嚏等所产生的飞沫带着病毒,被该男子近距离吸入,而引起感染!其中两个人最好的保护行为-口罩缺失,导致病毒通过飞沫畅通无阻的进入呼吸道中招!

还有种可能,病患挑选菜品等,将手上可能沾有的病毒通过接触到了菜上面,该男子又用手接触了那把菜,然后通过接触感染到病毒!当然,这种可能小!

不过,至少通过这个真实病例我们体会到加强防护的重要性!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少出门,少出门,少出门!

这不是口号,关键时刻能救命!毕竟,谁也不知道谁会是那个病毒携带者!




张文娟呼吸内科医生


请出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佩戴口罩!佩戴口罩!

感染病毒不在于接触时间,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御病毒!

关注@骨科晓王医生 获得更多防毒抗疫知识,守护健康,远离病毒,为自己为家人负责!

抗击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根据官方发布的内容,整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来自央视网新闻)。

患者男,56岁,居住于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双东路小区, 2月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病例。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江北区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

病发前活动轨迹主要在江北辖区,活动地包括双东坊菜场、清林闲庭菜场、青林湾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万达倪阿姨餐厅等场所。

根据江北区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江北区确诊患者2: 女,61岁,家住文教街道翠柏西巷,1月19日应约参加祈福活动)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 目前,已追踪到患者5密切接触者共19人,均已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疫情期间到菜场买菜时,记住这几点

  1. 不要每天去菜场 菜场相对密闭,人群聚集,应尽量减少出入的次数。每次可多采购一些东西,避免每天去采购。
  2. 尽量错峰采购 应该改变原来赶早买菜的习惯,避免人群过多聚集。建议大家尽量避开购物高峰,若发现菜场人多,可换个时间再去。
  3. 进菜场戴口罩 进入菜场一定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遮住口鼻。手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更不能拉下口罩交谈、进食。
  4. 注意洗手 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情要先洗手,然后再把口罩取下来,再洗一次手,避免口罩上的细菌病毒再次污染手。处理食物前后也需要洗手。洗手前,手部不要接触眼睛和口鼻。
  5. 与人保持距离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因此买菜时与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过多说话,不要争吵
  6. 咳嗽喷嚏礼仪 采购期间,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使用过的纸巾投放至有盖垃圾桶,并洗手。洗手前,手部不要接触眼睛和口鼻。
  7. 必要时消毒 回家后可以用消毒液或消毒湿巾,对门把手、钥匙、手机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8. 配合市场管理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需要,市场均出台一系列防控的措施,可能为大家带来不便,但请大家一定要自觉配合。
  9. 健康状况不佳不要去市场 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切勿去菜场,症状轻微的应居家观察,必要时要去医院及时就诊。

骨科晓王医生


这个问题关键不在于接触的时间长短,而在于当时环境下病毒的毒力、数量,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首先就报道本身而言,事发时男子没有戴口罩,确实非常危险。换句话说,如果他当时正确佩戴口罩的话,有机会幸免。

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谓的飞沫传播指的是,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打喷嚏或咳嗽时,病毒经口鼻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可引起感染。

口罩能够对病毒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美国疾控中心(CDC)曾指出,研究发现,口罩可以捕获 99.8% 接触的病毒。

其次,该男子的患病过程之所以能成为热点关键在于『15秒』,这刷新了大家对疾病的认识,让很多人恐慌不已,有些人甚至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别人一眼而被感染。


事实上,该事件中的关键并非时间,而在于当时环境下病毒的毒力、数量,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下面我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说说个人看法: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又被称为传染的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特征、数量等,与致病相关的主要特征包括传染力、致病力、毒力、抗原性。

传染力: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致病力: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繁殖速度、组织损伤程度及病原体产生毒素的毒性有关。

毒力: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与致病力的区别在于毒力强调的是疾病的严重程度。

抗原性:又称免疫原性,即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即抗体)的物质的特性。

明白了上述基本知识后,让我们假设一下:假设当时处于潜伏期的病人,他所携带的病毒数量并不多,毒力也不强,且宁波男子的自身免疫力也不错,那么,他被感染或发病的几率是否就会下降?

当然,事情无法假设。


在此,小葛想和大家说的是,就事件本身而言,大家不要被“15秒”吓得惊慌失措。虽然,新冠肺炎的疫苗还没有研制成功,但该病还是可防可控的,且从目前的患病率、重症率、病死率来看,疫情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在我们无法确定身边是否有病毒携带者,其携带的病毒毒力如何、数量多少,自身免疫力能够对抗时,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 不出门。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 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特别在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

  • 与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以上,最好能在2米左右,若要交流可以说得大声一点。

  •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荤素搭配,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熬夜,适度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了。

  • 外出回来要勤洗手,外套、鞋子最好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

最后,小葛要提醒的是:


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病毒携带者在没有发病前,部分患者体内的病毒也是在繁殖,也会排出体外的,其传染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1. 空气是否流通,流通的环境里病毒的浓度相对较低,其传染性也会随之下降。

  2. 空气当中病毒的数量有多少,数量越多传染性越强。

  3. 携带者在该区域驻留的时间的长短及排出的病毒的数量。

临床上,曾接诊过一个患者,他因与家人一起去医院探望患呼吸道传染病的亲戚,当时,他只是在病房外逗留了一下,结果就被感染了。


眼下,新冠肺炎的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要打赢这场“战疫”,仅凭奋战在的一线的医务人员、专家等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评论和收藏哦
更多靠谱、实用的健康知识请关注【小葛聊健康】
个人见解,欢迎各位大神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