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年味是什么?

田园小小赖


我心里的年味基本都是小时候那种期盼新年的感觉。

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年饭,不在乎吃什么,而是那种团圆的味道;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那种欢天喜地劲儿,大人们唠唠家常,聊天说地;兄弟姊妹们一起总结过去,规划下一年

,一个家庭那种生生不息的生活感;还有敬天拜祖的仪式感!



妮子说养生


我心中的年味是童年时期的年味,跟着大人后面屁颠屁颠跑,冻得两腮通红但是非常快乐。

小时候,从奶奶熬八宝粥蒸年饭开始(腊八那天),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肉、布、糖、油、粮食等重要食品及生活用品凭票供应,奶奶会把全家人省下来的都在年前花掉。我最喜欢跟着买东西。

奶奶是个小脚老太太,走路登登得很快,我总是拿着买好的东西,一路小跑地跟着,那时候的冬天很冷,我穿着棉袄棉裤棉大衣和棉窝窝鞋,帽子围巾裹到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风一吹过觉得眼睫毛都要被冻住。寒冷并不能阻止购买年货的脚步,我总是跟着奶奶跑东跑西,把一家人春节的年货采购齐全。(那时候是大家,奶奶的五个孩子全家都回来,加一起30多口人)。

最热闹的要数年三十儿,所有的家人都回来,奶奶就把年前准备好的红烧肉、扒鸡、红烧鱼、扣肉、年饭、炸丸子等等好吃的全都拿出来,家里堂屋一共摆两桌(给大人),我们小孩子是不上桌的,在厢房搭个桌面,孩子们自己吃。每次吃年夜饭前都要给大人们先拜年,我最高兴的是能拿到红包(虽然只有一毛、两毛)。吃饭时,孩子这边瞬间把菜抢完,我抢不过男孩子,就偷偷跑厨房求奶奶,她就从刚出锅的菜里给我夹一筷子放嘴里,那时的菜真香啊。

吃完年夜饭,男人们边打麻将边聊,女人们边聊边包饺子,我从6岁就被教会擀饺子皮儿(直到现在我擀皮儿比包饺子娴熟),男孩子一直放炮,那时是一个一个放(舍不得),孩子们熬到两三点实在困得不行,才去睡觉。大人们则守夜到天明。

小时候,年饭很香,人情很浓,年很有味儿。


女人五十正青葱


我们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中最有意义的日子,一提到过年,我们就会想到家人的团聚,大家相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来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但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伴随着一天天长大,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远远没有小时候过年那么有氛围了,遥想小时候,年味儿很浓。

在腊月之初,就开始盼望着过年。尤其是在年底期末考试后,结束了一年的学业,

非常轻松,非常兴奋。等待在年味的到来~备年货|贴春联|拜年|,和许久不见的哥哥姐姐们在过年时一起聊天、看电视、放烟花、做游戏、吃团圆饭~~~

现在,很多人觉得过年似乎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年味儿”了。春晚已经几年都没有赵本山的小品似乎不再好看,人们围坐在一起也都是各自拿着手机玩游戏、抢红包。

似乎最有“年味儿”的过年只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虽然当初的年味儿已逝,但是我觉得过年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很开心,很团圆。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了!所以我们更应该乐观的面对一切,知足常乐!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了,希望可以给到你一些参考!喜欢我的朋友们,记得转发 评论 关注一下,谢谢!头条号@漫步济州



漫步济州


过年大家一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本该是一年中最轻松最欢乐的时光,一年到头没见几次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打麻将,哪怕马路上溜达溜达都可以。可有的人不,大年初二躲被窝睡大觉不愿出去走动,编辑个祝福短信还舍不得多动指头,复制粘贴再群发。禁鞭?大城市住宅区管的严,你不会跑到个人烟稀少的郊区噼噼啪啪的自嗨啊。反正我家住农村,带着侄子往鱼塘里扔鱼雷挺欢快的。春联千篇一律没意思?你不会自己动手写几篇祝福语大红贴纸墙上挂,写的再不好也是自己写的啊,喜庆!最不济也有个驱灾辟邪的作用!过年商店饭馆到处关门?你不会事先囤积食物,大年三十自己张罗一桌好饭啊,再难吃也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啊!无所事事?不会自己每天约个三两好友打打游戏打打麻将聊聊人生聊聊理想啊。。。再不济拉着老婆孩子或者陪着老爹老妈到处溜达溜达也行啊。总之,归根结底,不是过年没年味了,而是有的人他懒惰成性,不愿花费些许精力去发现去创造生活中的乐趣,更不愿花费些许精力去将生活过得那么有仪式感!


闲趣馆


我眼中的年味就是我从小到大过的,

大年30一家人吃饭,吃的都是家里自己养的,种的,健康,放心,美味。

晚上和老哥,老爸一起熬夜看春晚,里面的那些老艺术家们小品每次都很让人期待,笑点也非常足。

大年初一,我们村里所有的小伙伴,早上都不怎么吃,然后开始在村里挨家挨户拜个年,吃各家各户准备的吃的,事后还会讨论哪家的好吃,明年就把他留在最后,吃久一点。

大年初二,我家20多个表哥表姐,都会来到我家,大家一起吃饭,玩乐,闲聊。晚上各种玩。

大年初三去到我屋子都在一排的六位舅舅家和外婆,挨个拜年,挨家吃饭,然后听外婆唠叨我们。

后面的时间一直到初10左右,在各个姑姑家拜年,我有7个姑姑,每家每户都走一遍。

细想一下,我家的亲戚真的多,爸爸妈妈双方的姐妹都好多。

不过过年的时候,我家的人真的多,而且那几天,亲戚们陆续来我家,到初10基本都不会停。


怀古阿福


我们襄阳老家农村,过年有一顺口溜,表述部分年味习俗:

二十八发面发;

二十九馍馍蒸到手;

三十晚上煮骨头;

初一初二乱磕头;

初三初四走舅舅;

初五初六走溜溜……

其实,在老家农村,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家中当家的,几乎集集往集市上跑,置办年货,腊月半过后,要杀年猪的开始动作了,请来杀猪匠杀年猪,置一席新鲜的猪肉匽,酒肉穿肠,家长里短……

有鱼塘逮鱼的,杀羊杀鸡的,屋里屋外挂的好多腊味儿…

腊月二十八左右,家家户户开始蒸馒头,有地皮鸡蛋馅的、有糖包儿、豆包儿、枣子年糕等,有炸猪肉丸子、牛肉丸子、鱼肉丸子;有炸油饼油条的……

唉,多了去!………

腊月二十九,家家开始大扫除,除尘迎新!

腊月三十,家家开始去上坟祭祖,然后回家贴春联,洗肉煮骨头,炒上十个碟子八个碗儿,满的一桌子菜,放鞭炮吃团年饭。有的老人家在堂屋案头上,点上长明灯。到了晚上饭后,在堂屋门后墙角,点燃一个大树疙瘩(树根),一家老小围着烤火,嗑瓜子,海聊……。俗话说:三十晚上烧疙瘩,来年定把大猪杀!意为来年好收成!

到了新年正月初一,走门串户拜年,中午或晚上,一般在亲一门儿的长辈家吃饭喝酒!

正月初二,有媳妇儿的,要去拜会老丈人丈母娘,单身狗没处去,只有去给舅舅拜年了!

………………………

反正新年里前六天,到处是走亲访友的车辆或人群,好不热闹!

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有新年下,闲不住的农人,到地里施肥,除草,满眼满心地都是沉甸甸的希望!


刘k华


又要过年了,可是一点也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也没有挨家串门的热闹,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回忆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这是年的味道,让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着的味道。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像现在这样,地位可崇高了。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赵本山的出现!那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到了12点吃饺子,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心中的年应该是这样的吧!


kskt李大果


过年意味着团圆,所以年味在我心中,是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搓搓麻。

小时候,过年就有好吃的,就有压岁钱,这是小时候的年味,能吃能玩,不用上学,小时候的年味是混在鞭炮的声响,火药的气味中,饺子的香气和几十块的压岁钱中,非常的温暖。

现在过年少了很多东西,很多人过年选择不回家过年,出去玩,或者加班。这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可逆也不可逆。

现在更多的是,能在家多陪陪父母家人,这才是现在的年味。


唐吉的工坊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小的时候,给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拜年磕头。。。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小的时候,只有初一才可以穿新衣服。。。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小的时候,在胡同里放个炮竹。。。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小的时候,吃上一大块红烧肉。。。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小的时候,得到压岁钱,然后买点小玩意。。。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小的时候,去庙会,好吃的真多。。。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小时候。。。

我心中的年味就是:现在。就是全家平安、快乐的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然后继续四走八方。


大小胖墩儿


在我心❤中,年味象征着亲人团聚,小时候一到过年全家人吃团圆饭,别提有多开心了,还有压岁钱。

年味是,走亲访友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走动起来,亲戚们围在一起吃做的美味佳肴,无比高兴。

年味就是爸爸妈妈给孩子买新衣服,小时候因为家里不富有,想让爸爸妈妈买衣服,只有过年了,所以每到过年就盼着新衣服,因此,我天天盼着过年[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