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不走,朋友不见,都说农村年味变淡了,为何有些人还赶回村里过年?

农夫老岳


亲戚不见,朋友不见。家里的父母要见吧?你在外面拼命一年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能让在老家的亲人过得好一点,不管有钱还是没钱,年也就那几天假期,你一年没回家难道就不想家里的父母吗?我不管走多远,也不管在外过的怎么样,过年就算乞讨也要一路乞讨回家,就是为了和家里的父母团聚,等你们当了爷爷奶奶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多想过年的时候能一家团聚,儿女能经常回家看看自己



泪鱼2033


这几年确实是感觉年味变淡了,但是忙碌了一年,回家看看总是好的,相信这也是大家仍然回家过年的原因。

我记得2016年我回家过年的时间是这么安排的:腊月二十八回家,二十九在家吃年夜饭,正月初一就外出去朋友家玩了,一直到正月初四,回到家里,正月初五就赶回公司上班了。真正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三天。2017年,也是匆匆处理完一个项目的账目,赶回家,腊月二十八了。腊月二十九出去玩儿,在革上待了一天,晚上在陈先生家,腊月三十中午才回到家。正月初六赶着下来上班,写方案。结果甲方又因为预算的问题不要做视频了,好气哦。

以前上学的时候,寒暑假都是有一个月的,觉得在家里的时间好长,每天被爸妈嫌弃,看电视的时间很长,玩手机的时间很长。但总的假期是很长的,除去看电视玩手机会朋友的时间,还是有跟家人聊天的时间,有看大人们打牌的时间,可以感受感受年的味道。工作以后,假期只有几天,又要匆忙安排很多事情,反而更紧张更累了。

过年那几天呢,也就是晚饭前放鞭炮,晚饭后放烟花,之后就是看质量越来越不可言说的春晚。喜欢打牌的又去打牌了。无聊,甚至是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年的味道到底是烟火气,还是安静中透露出的一种疲倦。

小的时候,过年是最热闹的节日,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都回来和家人团圆,也带一些北上广深的见闻来我们听听。大年三十一过,从初一到正月十五,大家都很自觉的,吃完早饭就聚到山坡上去,摆上扑克牌,买点瓜子花生,甘蔗,五毛钱一个的饼子,开始打牌玩乐。天清气朗,空气干燥,树叶枯黄,大家在温暖的阳光下,一玩就是一整天。都是天擦黑了,才回家去煮晚饭吃。

记忆中的年味,应该是全寨人相聚的快乐。

现在的年,大家好像不是很热情,虽然也能聚一些人起来,但玩牌玩麻将的都很低沉,整个空气中弥漫的都是低气压。不知道是这个时代跟那个时代的人相比,多了一些愁闷,还是少了一些单纯?大家吃的东西越来越好,从以前过年才能吃上肉和油,变成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大家的欢声笑语反而越来越少。

聚在一起,年轻的一代要么玩手机,要么就是一副永远睡不醒的样子,老人们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遥远的话题,大家不爱听了。

不过,我奶奶每年都要说的那个年代的饥荒,我还是认真在听的。珍惜当下的生活,是对过去的缅怀。

我现在回家,是喜欢老家的安静。躺在床上,能听见风声,窗帘撞在墙壁上的声音,还有没有睡觉的动物们的声音。不管年味缺失了多少,回家,总是好的。

很多人都说,年,越来越没意思了。是的,是越来越没意思了,可能是手机占用了太多时间?从前,我们把身心交给大自然,关注着身边的人,现在,我们紧盯着屏幕,关注着网线背后的世界。

年味,变得稀薄,是因为感情变得淡了。怀念那个大家叽叽喳喳说话的年,怀念那个大家外出晒太阳的年,怀念那个大家感情充沛的年,怀念那个大家思想单纯的年。

可是时光总是往前在走,我们都被巨浪冲刷着,也许,我们的思维到最后被冲刷成渣滓,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在过年的时间里,找几分钟几个小时几天,让自己从手机里,电脑里,屏幕里,放松下来,去感受一下年的味道,从准备年夜饭的烟火气里,让眼睛和心灵抽离,享受一下没有影像和文字的纯粹自由。


俗语故事


说是不走,还是走了 也有一种情况现在好多人在县城买的房子,一前在农村天大地大房子也大,春节走一走聚聚挺方便的,现在县城的房子一百来平,在农村宽敞惯了的人住到县城的房子里,那都嫌小,那儿都不得劲,去人多了更不方便!所以有的就说你不去我家,我也不去你家,两省了。


安274358764


我觉得亲戚不走,朋友不见。这应该还是一小部分人!

  • 回家过年的重点是看父母,其次再是亲戚朋友!而题主说的不看亲戚不看朋友我认为还是属于一小部分人如此,他们可能是觉得今年没赚什么钱!今年还是打光棍回来!借了亲戚朋友的钱!等等原因!好不容易回来,应该珍惜相聚的时光,有些人不见可能是觉得走亲戚麻烦不愿意去,或者面对三姑六婆有些不自在,再或者家族朋友群整天联系觉得没什么说的了。对于我来说回到家看到父母就好了,我也不太介意环境热闹不热闹,热闹就带父母走动一下!不热闹就陪父母在家看看春晚电视,白天就到亲戚家串串门就足够了😎

快乐农民头


回家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是咱们农村农民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也促使着不少在外打工的农村农民回到家乡过年。当然现在的农村和以前相比年味淡了不少,特别是那些临近城市的发达农村,更是没有丝毫的年味。即使是在我所居住的这个恩施偏远地区农村,对于过年都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期待感。


特别是在走亲戚和与朋友之间的交流这块,如今更是熟人见面也只是打声招呼,没有以前农村那股亲热感。前些年我回到家乡过年,看到了几个月没有看到的小伙伴,我上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和他聊天,结果我的这位小伙伴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还以为他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才会不高兴,询问常年待在村子里的人又说没什么事,我这才知道农村的小伙伴已经不是以前的小伙伴了。那么即使是这样,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赶回农村过年呢?您且接着往下看。

亲人的思念

虽然和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减少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农民来说,家里还要牵挂着我们的家人。过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我们都希望能够和家人一起团聚,共同聊一聊最近一年的工作和成就。家中的亲人过上美好的生活,也是我们这些在外拼搏的农民工所奋斗的目标。

古时候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如今的农民虽然身处在千里之外打工,但其实一颗心还是在家里的。记得前些年我一个人独自在外面打拼的时候,因为过年期间老板许诺了三倍的工资,所以打算在外面多挣些钱然后错开过年的高峰期回家。结果父母知道这个事之后,直接给我转了五千元,叫我过年期间无论如何都得回家,那时我才明白过年不止是一餐饭而已。

对于父母辈的老农来说,过年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表示着亲人之间的相聚和家人们感情的融合。几千年的传统,使得亲人们对家人的思念在春节这一天无限放大,以至于我们的心牵着我们回家。

其它的原因

如今的我们为什么觉得没有年味呢?这是因为以前我们还是小孩子,过年的时候不需要做各种劳动,只需要享受美食和鞭炮即可。如今的我们已然长大,需要考虑过年期间的各种事宜,所以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然而虽然我们觉得没有年味,家里的小孩子还是很期待过年的,我们得回家为他们过年做准备。其实这又挑出了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很多在外面打工一年的家长,希望过年期间能够回家见见孩子。

再者过年的时候也是一年四季最为农闲的日子,这个时候广大农村农民都休息,这是老祖宗传承几千年下来的传统。这几天的休息其实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劳动,帮助咱们农民促进农事生产。

此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外面打拼了一整年,咱们农民工也希望能够为自己找个日子放松下,这样和农村农闲时间相重合,春节期间过年就是一个不错的休息日子。其实即使没有春节,广大农村农民也会找一个日子休息、庆祝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如今还存在着广大农民赶回家过年的现象是很好的,它至少证明大家还没有忘记春节这个日子,也没有忘记自己在农村的根。当然如今即使农村的年味淡了许多,和城市相比还是更浓,也是人们为什么喜欢到农村过年的原因之一。


爱茶者九号


我回家就是这样。看一下自已爸妈。舅舅们?村里人家里们同学朋友。一律不见。因为现在我们村农村人。你有钱他就高攀你。没钱他卵都不卵你。人情世故也是一样。他说他的,我做我的还不如自己过自己的。农村不是当年农村人啊


媞妳的唯一


今天是忘记2020年1月14日,农历的腊月二十也就是说再有十天的时间就是除夕夜了,在除夕夜这一天一家人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当然这个时候已经有在外打工的的人开始陆陆续续的回家过年了,但是回家过年最集中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以后,因为出外打工的人一般都是在腊月二十三以后放年假回家过年,但是现在过年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了以前那种过年的味道,记得以前离过年还有几天的时间时,大家都会出来唠家常。


然而现在就像问题中提到的“亲戚不走亲戚,朋友也不见”因此都说农村的年味变淡了,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迫不及待的赶回村里过年呢,其实针对这个问题首先站在我个人的立场上来看,之所以还会回农村过年那是因为思乡之情,毕竟不管怎么说农村老家的这片炙热的土地是养育我们长大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出门在外一年了,总想在过年的时候回家看看。

再一个就是因为过年的文化,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叫“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这里的亲指的不单单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指自己在农村老家的父母,我在前几天问过我的朋友,我说你不是在城里过年吗怎么又回来了,我这位朋友只说了一句话“父母年龄大了回家陪父母一块过年才是最有味道”。

通过这两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回农村老家过年都是为了父母,以及自己的思乡之情,因此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月是故乡明”。


纪录乡土


我觉得回家不是为了过年,是为了家里的人。好多在外打工的朋友,父母在家里,有些朋友的小孩也在家里。过年了难得有个假放,因为外面打工,好多工作平常是没什么假期的,只能盼着过年放假回家看望父母孩子。

我过年想回家纯粹是为了见父母,他们老了能多见一次就去见一次。许多年以后如果父母不在了,我过年就不会回去了,因为回去没家了,有父母的地方才有家。


兔子早安


我觉得题主说,大家都在年底时赶回村里过年,有点不太准确。其实大家并不是在赶回村里过年,而是赶回有父母的家中过年。如果父母在城里住,难道当子女的会自己回村里过年吗?肯定是有父母大家凑在一起的地方才叫家,有家人陪伴的年才是有年味的年。


现在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天天忙忙碌碌,想一下从过完年正月初八就开始上班,一直干活干到腊月三十那天才放假,这年味儿能从何而来呢?难道仅仅从那七八天的假期当中就能感受得到年味了吗,我总感觉还没等咂摸下滋味,这年就过完了。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年那才叫有意思,一般腊月十几就放假了,回到家就开始突击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可以痛痛快快的玩,过个好年了。考的好可以开开心心的去买过年衣服,买回来过年衣服挂在衣柜里不能穿,要等到除夕过完12点之后才能穿上新衣服。


小时候馋,不光是馋吃的,还馋新衣服,从买回衣服来到过年前的这段时间,不知道要从衣柜里拿出来多少次试新衣服,臭美一番之后,再整整齐齐的把衣服放到柜子里。等到除夕那天12点的钟声一响,连觉都不睡,也要爬起来换上新衣服,可能小的时候就是穷,新衣服穿的少,所以才会那么盼望过年,盼望着有新衣服可以穿。有幸的是我还有那一段美好的童年,现在的孩子们,即使是孩童时期,也体会不到我们当年的那种过年的乐趣了。

现在的过年,也不知道是因为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好了,还是因为过年的假期变少了,好像对什么都没有期盼。走亲戚真的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走亲戚,一天能去好几家,放下东西拜个年就走,一般连饭都不吃,免得给人家添麻烦,现在也不像过去时那样,跟着去“出门”就为了赚俩“压腰钱”,为了吃点“好饭”,如今的小孩子对这些早就不屑一顾了。

现在的过年就简简单单的变成了一家人一起吃顿年夜,过了初一之后把家里的近亲都走走,简单的拜访一下,这个年也算是过完了,然后就等着正月初八开始上班了,今天才是腊月二十,我已经一眼望到了十天之后的年是怎么过的了,即使在农村过年,也完全没有了过去那些年的气息,不让放鞭炮,不走亲戚不串门,过个年只不过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罢了。


一品小十六


大家都在外面打工,趁过年回去聚聚,给老父母..叔姑舅姨们拜年,我觉得农村的年味是那种醇厚的,让人想往的,现在农村条件都好,家家户户住着楼房别墅,过年的时候,有的人家门口都停几辆小汽车,喝酒聊天打牌,小孩子嘻笑玩耍,厨房里饭香菜美,这些农村过年的情结,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60.70后的时代结束,80后的小孩以后过年可能就不一样了,这些天上班同事们聊的都是回老家过年的话题,想着快过年啦,说着回老家都喜笑颜开的,其实年味哪里都有,如论城市或农村,家人团圆,家庭和睦就是最好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