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為啥要這麼說呢?有什麼道理?

農夫也瘋狂


問題中的這句俗語在南方農村是一句完整的歇後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賣不起價。”

現在有的人離農耕文明越來越遠,農村大多用上了耕田機,牛在農村很少了,以致農村哪個季節要做些什麼都忘記了,於是拿起筆來想當然了,把農業生產的時序搞錯了。因此把這句俗語的意思往相反的方向理解了,有麥苗和韭菜不分的味道,真是讓人噴飯了。這裡要說明的是,“正月”和“五月”在農村都是農曆。

(農村傳統養豬)

正月的豬

正月的豬,這裡指的不是仔豬,指的是壯豬,為什麼呢?這與一句“五月的牛”是一樣的意思,五月的牛指的是成年牛,不是牛仔。

過去農村大多數農家養一頭豬就是為了過年,多養的壯豬一般擇有利時機賣掉,這樣才能賣個好價錢。臘月底家家戶戶都殺了過年豬,沒有過年豬殺的人家,也買好了肉,用來過年,吃過正月也沒有多大的問題。如此以來,正月的豬肉是最不好賣的,市場的需求量很少,是豬肉銷售的最淡的季節。

農家人除非要預備做紅白喜事,到了正月家裡還喂壯豬。比如,家有高壽老人,他們像是秋天的樹葉,風一吹便會飄落,因些,這些人家的豬圈裡總要喂一兩個壯豬,隨時準備給老人處理後事。這是農家的一種傳統習慣。又如,農家準備在年初時收媳婦,也得用壯豬,在正月裡,豬圈裡當然還喂有壯豬。如果沒有這些特殊的家庭情況,一般的農村家庭是不會把壯豬留到正月裡再處理,要多喂一個月,白搭糧食和功夫進去,實在是不划算。

過去,正月的壯豬與仔豬相比,仔豬是俏銷商品,大多數的農家用都要有正月買仔豬餵養,以期到了秋冬村節賣個好價錢,畢竟農村習慣,秋冬季農村辦喜事的,有的是用來過年。可“正月的豬”說的是壯豬,不是仔豬。

(農閒時的水牛)

五月的牛

有人說五月是牛最忙的季節,這種說法真的不懂農事,尤其不懂水稻生產區的農事。五月的牛在水稻生產的地方稱為“洗腳牛”,也就是說,大多數年份的五月(主要是根據二十四個時氣來確定),不管是一季稻還是雙季稻,該插的田都插完了。至少也是插田的尾聲(有些年份端午還在插中稻)。農村習慣,在插完田後要將牛到溪河裡洗個澡,稱給牛洗腳。這個時候是牛的農閒期,牛的價格是最低的時候。

在中國農耕文化中,古代有一種獨特的牛文化,那就是尊重牛,愛護牛,有“牛是半個家”的說法。因此,從古到今,農村都有一種五月的牛肉有毒的傳說,說是吃了五月的牛肉會得病,且不可醫治。從現在的角度來說,這種傳說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那麼古人為什麼會如此說呢?這其中就有保護耕牛之意,以此來嚇唬那些嗜好吃牛肉的人,不要貪嘴。因為到了五月,田插完了後,牛暫時用不著了,還要安排人看管,於是一些人就有了缷磨殺驢、過河拆橋的心態。如果民間養成了這種壞風氣,農村人家都不想喂看管農閒時的牛,耕牛的數量就會減少,農耕時節就無牛耕田。直到今天的農村,老一輩的人在五月是不吃牛肉的。如此以來,五月的牛既然不是農耕的緊缺畜力,牛肉又進不了人的口,牛的市場價也就是一年之中最低的,和正月的豬肉一樣,賣不起價。

(農曆五月水稻產區的農村)

中國農村俗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準確理解這些俗語,就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


關山聽風


在以前牛和豬是農村中最為常見,也是最為重要的動物,養豬是為了為過年做準備,養牛則是為了為一年的耕作做準備。但是隨著近些年農村的高速發展,農業技術的進步,牛和豬在農村慢慢變少,但是在農村裡關於豬和牛的俗語卻流傳至今,比如“正月的牛,五月的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正月的豬

記得小時候我家每年都會養一兩頭豬,有的時候還會養上三五頭留到過年的時候賣。農村人以前養豬並不喂飼料,而是喂家裡刷碗刷鍋後的泔水再加上玉米麵,或者是夏天割一些豬草來餵豬,所以豬長的特別慢,一般一年的功夫豬才能出欄。所以在過完年後想養豬的人們便開始買小豬,因為購買豬仔的人很多,所以每年在正月裡豬仔的價格是最高的。雖然大家都知道正月的豬仔價格最高,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在正月裡買豬仔,因為害怕晚幾個月買便宜的豬仔到了臘月豬不能出欄,耽誤賣錢。雖然現在大型養豬場都是餵豬飼料,豬的出欄也很快,用不到等一年,基本上四五個月就會出欄,但是在每年過完年以後豬仔的價格也會比年前高,這是因為年前養豬場是賣出欄豬的時候,年後則要補充養豬場的數量,豬仔價格便會比其他月份要高。

五月的牛

養豬是為了吃肉,養牛則是為了耕種,減輕農民負擔。現在都是大型農業機械幫助人們種地收穫,在以前不管是耕種還是收穫,都離不開牛,在以前誰家有牛絕對是大家羨慕的對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一到了五月便是農民最忙碌的收穫,人們忙著耕種犁地,所以這個時候也是牛最累的時候,所以在集市上,五月的牛是最貴的,這個時候將牛買回去立馬就能用到,不像在農閒時買牛還要先喂上幾個月才能用到。

之所以現在農村中牛和豬越來越少,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俗語還是常能聽到,是因為這句俗語已經脫離最原始的意思,更是告訴人們在正確的時間要做正確的事情,千萬不要錯過最佳時機。


小馬話三農


農村俗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為啥要這麼說呢?有什麼道理?

這句農村俗語中的豬和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到動物,在以前農村家裡基本上都會有養豬,有些人還會養一兩頭牛,用來耕田拉貨用,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是什麼意思呢?



一、正月的豬:這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是從買賣方面,大家都知道銷售豬肉的旺季是在年前臘月時,那時都在準備過年的年貨,買豬肉的人也是很多的,豬也賣的快,由於人們過年都是吃的大魚大肉的吃的油膩了,,到了正月吃豬肉的人也少了,這時也賣豬肉的淡季,但對於賣小豬的來說就是旺季了,因年前賣了豬後都需要補欄了。

還有一方面從十二生肖中來看,生肖屬豬的在正月出生的,每年過生日都是在正月,以前農村裡吃的東西最多的時候就是過年了,所以正月裡過生日的人有很多好吃的,一件很開心的事。



二、五月的牛:有在農村裡生活過的都知道,五月份是牛最累的時候,因為這個季節裡都在忙著耕種,那時的水田基本上都是用牛犁田,這時的牛是最值錢的,一般情況下都是不是賣的,所以這個時候去農村買牛,人家是不會賣的。

從生肖中來說,屬牛的人在五月份出生的,用以前農村老人的話來說就是很辛苦的,很有的做,所以用五月的牛來比喻命苦的人。



不過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前有些老俗話在現在看來也是有一些改變的。


農友君


農村人常說的一句話“正月的豬,五月的牛”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兩句話是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因為正月的豬最舒服,五月的牛最命苦。

正月的豬

大家都知道,一到臘月的時候農村人就開始殺豬宰羊,準備過年。而到了正月,是不會殺豬的,另外正月人們吃的都比較好,豬也能跟著沾光改善下伙食,所以說正月的豬最舒服。

五月的牛

五月份的時候,人們開始耕種莊稼,這個時候的牛是非常勞累的,每天都要起早貪黑的幹活,稍有停歇就會遭來鞭子一頓毒打,因此五月的牛是比較苦累的。


這句話人們通常用來比喻出生在正月屬豬的人命好,而出生在五月屬牛的人命苦。


核桃樹下話三農


“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比較容易理解,一方面它反應的了經濟學的一些道理,另一方面反應了農村的生活規律,往深層理解甚至反映出一些做人的人生道理。

我們村老人經常會說一句話“豬有豬生,牛有牛命,狗子看家,貓抓老鼠”,說的就是農村家庭養的小動物各有其用,但作為肉食的重要來源,豬和牛的份量不可小覷,而豬每天只管吃飽了睡睡醒了吃,是漢族文化裡傳統的主要肉食,牛除了能夠成為人類肉食的一種來源外,在過去還肩負著耕地勞作的任務。所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反應出的就是這樣一種豬肉和牛的價值規律,也是農村人的生活規律。

“正月的豬”顧名思義,就是說豬肉在正月的價值要高出平時,因為正月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買大量的豬肉,我們北方到了春節會採購大量豬肉,做成各種美食,不管有錢沒錢過年期間的豬肉是必不可少。我對象家在南方,她們那裡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購買一整頭豬,因為要做大量的臘肉儲藏,所以對豬肉的需求更旺盛。因此很多時候在正月期間,豬肉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地位,價錢是可以賣得上去的,即便價高也擋不住人們購買的熱情。

而“五月的牛”說的是在過去機械化不發達的時候,耕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五月份正是農忙時節,需要牛下地耕種,這個時候有人買牛,肯定價錢不會低。

所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反應出的就是這樣一種農村買賣經濟的簡單道理,隨著季節變動,人們對物品需求的不同,其價值也會相應的發生著改變。而這也反映了農村生活規律,春節期間整個正月都處在農閒,人們辛辛苦苦一年就在這個月放開了吃放開了玩。而到了五月,農忙時節,對耕牛的需求格外旺盛。在以前城裡人可是不會有這種體會的。

這句俗語是老輩人長年累月智慧的結晶,我們不得不服。而“正月豬貴,五月牛貴”這樣的道理反映到做人做事上,就告誡我們不管什麼樣的頭腦和人物,把握住機會,就會達到最佳效果。告訴我們平時的平淡無味不代表永遠如此,只要把握機會,平淡無味就是無限光芒的基礎,機遇對了,石頭都能成金。


李阿冰


農村俗語的產生歷史悠久,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根據自己觀察和理解,總結出來的一些口語化的知識。並通過民間口口相傳的途徑,流傳到今天。體現了當時一些百姓的思想觀點和看法。很多俗語言簡意賅,但是所要表達的意思去很多。

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裡麵包含著兩個十二生肖的屬性,十二生肖的產生由來已久,源於最早人們對動物的崇拜,成為了我國重要的民俗文化,並且衍生出來很多關於生肖的歷史典故和傳說,同時也有很多關於生肖和生活之間的聯繫。

正月的豬,是指正月出生屬豬的人,本來豬在生肖中,大家都比較喜歡這個屬相,認為豬寶寶可愛,有福氣,並且在以前的年代,豬是家庭財富的象徵,所以人們都喜歡生豬寶寶,這就造成了在豬屬相的年頭的孩子特別多。

但是人們卻認為正月出生的豬寶寶不好,因為人們總是在正月過新年,新年裡窮苦了一年,最大的心願就是殺豬吃肉過大年,所以人們正月的豬是屬於比較苦的人,一生中六親無助,受苦受累,全靠自己的才能去打拼。

五月的牛:五月份正式人們開始忙碌耕種的時節,以前人們下地勞動,主要使用的是牛,耕地、趟壟、拉東西,五月份的牛因為農活多的原因,是最受累的季節。所以人們也自然認為出生在五月屬牛的人命最苦,雖然為人忠厚仁慈,但是多遠離故土要到到外地去營生,但賺錢不多,並且六親無靠,多坎坷困難。

同樣的說法,還有人說臘月的羊也不好,因為出生在寒冬的羊,沒有新鮮的草料可以吃。這些說法和看法,只能是在當時的年代,人們根據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理解和喜好而總結出的俗語,所以有很大的片面侷限性。人的屬相的產生,本來就是人類自己制定的說法,所以不必過於相信這些說法,生活的好壞,還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獲取。

農村俗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為啥要這麼說呢?有什麼道理?你的屬相有什麼說法?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是從買賣的旺季淡季來說的,有一定的道理。

豬牛是鄉下農家很平常的兩種牲畜,一過一般家庭都養有。非常常見,用途更廣,農民耕種田地少不了用牛幫忙,牛是主力。人日常食肉,更以豬肉為主,一般家庭都會養豬牛的,所以會常拿豬牛說事也很正常了。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非常重祝,外出的都歸來。過去生活多艱苦,難得天天有肉吃,過年過節才會有,春節是大節,食肉需求大增,賣買便進入旺季,物以稀為貴,價格也會有所上揚,所以正月裡的豬就是熱銷貨,會稀缺難求一點。在正月賣豬可得價一些,買者會要貴多支出一些,做賣買的要懂得淡旺季之理,掌握好時機。買的能避開旺季正月最好,賣的就選中正月是最好。賣買是矛盾的,如何處理,各有盤算吧。

五月的牛,在我這裡,牛正是大忙的時候,夏收秋種,田地都少不得牛的幫忙,正是最需要牛的時候,如在這時賣買牛,其價格與平時必有所不同,好賣而得價,急時用,急時需,被人釣準摸著,不用價格遷就就不行,這時買牛必比平常貴。所以五月的牛是比平常的值錢的,因為大家這時正急需,就出現供不應求,求大於供時,價格就上漲了。

正月的豬,五月的牛,說的是最平常的豬牛,其實是在說做人,怎麼做更好的人,怎麼去抓到最好的時機,發揮最大效能,達到最好。怎麼才能事半功倍,這需要有智慧有技巧,能看準抓準時機莫錯過的。





樹德漢碩


過去農村老人們經常會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說的意思是啥呢?咱們先留個懸念後邊再說,不過現在可不光是正月裡的豬了,每個月的豬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此時誰家裡要是喂著幾頭豬,那可真是讓人羨慕,就算是不用來賣錢,自己家能吃上安全新鮮的豬肉,也是很好的了。


“正月的豬”說的是正月裡的豬價值最高,價格最貴。現在幾月的豬行情都很好,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們豬肉的價格節節攀升,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在以前雖然豬肉也賣得貴,不過過年的時候最貴,因為除夕和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吃,大過年的總不能吃個素餡兒餃子吧,怎麼也得買豬肉包肉餡水餃,所以每年到快過年的時候,豬肉漲價這個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不過以前,豬肉到過年的時候,賣的也沒有現在的價格高。那個時候過年比平日裡頂多能貴個三五元錢吧,現在可是翻番的漲了,所以正月裡的豬要改成“月月的豬”啦。


“五月的牛”說的是牛在5月份是比較辛苦的時候,也是幸福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在農村,5月份雖然沒有秋收的時候那麼忙,但是這個時候因為要耕種,所以牛是最忙的,同時這個時候買牛價格也是最高的。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家從小牛犢的時候買來就開始餵養,等到5月份要耕種了,這個時候才能派上用場,直接買來用,比從小的時候就買來養著,肯定是要貴的。

因此這句俗語的後半句就是說,5月份的時候牛最貴,如果想要買牛,最好不要趕在這個時候來買,可以趕在別的月份裡買,當然啦五月份嫩草已經長出了,此時的牛兒也比較幸福,有新鮮的青草可以吃。過去都說牛肉比豬肉貴,現在豬肉漲價之後,恐怕好的豬肉都跟牛肉一個價格了,甚至比牛肉還要貴。

這也告訴我們,趕上好時候很重要,做什麼事情都要講究時機,抓住時機有時候比碰運氣更重要。


一品小十六


“正月的豬”: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買賣,大家都知道銷售豬肉的旺季是在臘月,這時候大家都在準備年貨,豬肉銷量很好,由於人們過年時大魚大肉吃油膩了,,到了正月,豬肉的就是淡季了,但是賣小豬的又是旺季了,因為年前賣完了豬,過完年後都需要補欄了。

另一方面,從十二生肖中來看,生肖豬出生在正月,生日都是正月,以前農村吃的最好時期是正月的幾天,所以出生在正月的人很有口福。 因此,以前5月份的牛是最有價值的,想買也不一定買不到。 牛在犁地裡,有時慢慢地走路被主人鞭打,吃也不好,所以五月的牛也最辣。 人們還把五月出生的牛和上面的內容聯繫起來,認為五月出生的牛是生命不好的。

“五月的牛”:隨著科技的發展,牛耕種的場景慢慢在農村消失了,在以前,農村裡的五月是農忙時節,那個時候的農田耕種都會用到水牛來犁田,而那時的牛是很珍貴的,經常會有鄰居因為爭牛犁田而產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農村俗語的含義也一定會有新的發展!


讀書是福


屠夫握緊利刃的時候:


經冬的豬,肥得流油,再養就瘦身了;


吃過五月茂盛草,牛壯觀了,不能再走一回秋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