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畝園十畝田,指的是啥意思?

pin名三郎


農村人的主要任務就是種田,種田就可以產生糧食,然後供給全國人民食用。中國十四億人,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吃飯問題永遠是最大的事情。那麼什麼是“一畝園十畝田”呢?

這是從種植農作物的經濟收益角度來說的,也就是說,同樣是一畝地,如果你用來種果樹,而不是用來種糧食,那麼你就能獲得更高的收益。一畝果園最終的收益可能會超過十畝農田,對於一輩子辛苦的農民來說,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收益,改種果樹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中國農村現在實行的土地流轉制度,也就是說分配到你名下的土地,你可以自己用來種,也可以流轉給別人去種。你可以在土地上種糧食,也可以隨時改種其他經濟作物,這種政策的出臺就是為了讓廣大農民能夠有更大更自主的權利,可以把土地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土壤有墒情,每年土壤是個什麼情況,農民心裡其實最清楚。今年雨水少,那麼就要考慮種一些耐旱的植物,如果雨水多,那麼就要考慮改種吸水多的植物。甚至為了保護土壤的肥力,還有可能拋荒一年。

但是政府有紅線,對於每年有多少耕地必須用來種糧食是有要求的,不能所有的土地都拿來種植果樹。那樣一來會造成糧食的減產,導致城市糧食供應不足,二來大量的蔬菜水果超過市場的需求,也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曾經在山東地區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市場上大蒜有一段時間需求量大增,於是很多農民都把自己家裡的田改種了大蒜。沒有想到第二年,市場風向突變,大蒜沒有人要了,結果農民們是賠得血本無歸。

一畝園十畝田,確實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對於不掌握市場信息的農民們來說,往往會造成極大的傷害。他們對市場信息的瞭解極不對稱,甚至有些滯後,結果就是市場發生了變化,而地裡的農作物已經賣不出去了。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求農民們一定要學習市場經營知識,特別是從互聯網上學習現在市場需要什麼,比對分析往年的數據,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個過程對農民來說確實不易,但是不學習,不掌握就意味著更大的損失。

對於農民們來說,辛苦一年,地裡有點收穫,他們希望的是能夠換成錢,給家裡人更好的生活。種糧食當然是最保險的,因為國家對糧食收購有兜底政策,不會讓種糧農民吃虧。如果種植經濟作物,例如果樹等等,就需要風險自己承擔了。

如果自己不瞭解市場,種植出來的農作物賣不出去,最後爛在地裡,那就怪不得任何人了。好在我們有互聯網,現在有些農民也學會了在網上兜售自己的農產品,這也未嘗不是一種進步。只要能把握好市場這個環節,農民們種什麼都是可以的,現在的農村政策給了廣大農民極為廣闊的空間,比以前要強得多了。


小小嬴政


一畝園十畝田這話農村人都有體會,比方說,你種十畝地的玉米,畝產一千四百斤,也就一萬四千斤,每斤玉米按9角算,收入不到一萬三千元,去種子.化肥.農藥錢,機械播種及收得幾千,風調雨順十畝也就七.八千元,,(人工免)

如果種一畝菜,拿大蔥來說,每畝按一萬斤大蔥,每斤0.7一斤,就是七千元,這就叫一畝園頂十畝田的說法。


用戶賈義瑞


農民種的田地總體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糧食,稱為糧食作物;一類是蔬菜,禰為經濟作物,種糧食的地叫田,種果蔬的地叫園,例如我們所說的麥田、稻田,桃園、菜園等等。

在過去,農民普遍以種糧食作物為主,例如小麥、玉米、高粱、稻穀等,這些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食糧,在那溫飽難以解決的歲月,糧食是農民的命根子,打下糧食以後,想盡辦法儲藏起來,唯恐捱餓。所以,那時候很少有人種果蔬的。

農村土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良種和化肥使糧食生產突飛猛進,吃飯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國家提倡農民發展經濟作物,延長土地承包時間,讓農民放心投資,宣傳“要想富,栽果樹“,"集約經營,提高效益”,“一畝園,十畝田”,有效促進了農村種植業的新革命,地膜、小拱棚、天地膜、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等先進種植技術應運而生。

從經濟效益方面說,種植一畝果樹或蔬菜,甚比十畝甚至二十畝糧食的收益要高。所以,說一畝園十畝田,名符其實,一點也不過分。


心累力乏


十畝田:是指種值農作物:如麥子、玉米、水稻………等莊稼。一年的收入頂不住一畝園的收入。

一畝園:是指種值經濟作物:例如果樹、花菽、蔬菜……那就收入不一樣了。尤其是種反季大棚蔬菜,價值優其可觀。一畝園決對超過十畝田的收入。所以說一畝園能頂十畝田。





用戶歲月流失陳生輝


這是一句老古話了,主要意思是說收益好。過去傳統農業在無化肥的情況下,一般產量都很低,要說收益就不抵一畝園,過去人們說的一畝園不是指菜園,而是專指果園。

現代人存在兩個錯誤理解,一是認為是菜園,而是認為是作務與投資。其實是說收益高,比如傳說:家有一畝園,一輩子不受窮。反覆驗證了過去的夲意。

很早時候沒有蘋果的品種,北方主要是挑(幾個糸列)、梨、杏(也幾個系列)、花杏、這幾大類。


風雨人生3293


都說商業有生意經,其實農業也有耕作經,十畝田一畝園就是耕作經之一。意思是說田貧笈園肥沃,十畝田的地價不如一畝園的價值。田種糧食產值低,園種果疏產值高,一畝園能頂十畝地生產的東西。耕作經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與這句相似的還有一句:瘦店強肥田,意思是說店鋪多處在繁華鬧市,肥田多處於荒郊野外,再差的店鋪也比上好的田地價值高。店鋪從事的是商業活動,也比肥田耕種收益高。


我高興18



蓸顯芳


農村俗語,一畝園十畝田的意思是指一畝園的經濟收入要勝過十畝田的經濟收入。可是現在農村有的地方一畝田的經濟收入也抵的上一畝園,甚至還勝過。成都市天府新區新津縣普興鎮有一個柳江村,是改革開放後靠種蔬菜致富。主要以大棚種植,科學栽培和管理,一畝田的純收入是萬元以上。種植出來的蔬菜主要供應成都市各大蔬菜市場。


手機號183283一片夕陽


一畝園十畝田,意思是一畝地能收入十畝地錢。還有句農顏叫要發家,種棉花。在沒溫室日光棚的時候,老人講一畝園,三畝田,解放前後沒水利條件,種菜可收穫三畝地錢,也是可以的,那時是季節性蔬菜。可現在是種的錯季蓅菜。收入就大大提高效益。


用戶1029170603942武


一畝園十畝田,指的是一畝地的菜園子或者果園的收入是十畝陸地大田糧食作物的十倍。單單從收入方面講只是看到了收入一個層面。農民種地即講一個巧種,還要會種,會打算,會銷售。錢是真金白銀,不會憑空大風颳來,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世界上的錢難掙、屎難吃!

要種植一畝菜,一畝過於主人投入的精力比十畝大田還要多。育苗,移栽、施肥管理澆水,收穫保鮮上市,磨嘴片掂斤抹兩換成錢。每一個環節都要很用心,很用心。這茬沒收下一茬就要安排上。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生產,長得好有賣相,收入就高。

大田糧食作物,播種、澆水、施肥、收穫,幹活的時間很集中,現在機械化更快更省勁,但是收入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