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三国不敢与美国决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天津的老百姓


在过去,英法德三国确实不会与美国彻底决裂,这样并不符合三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在川谱当选美国总统以后,英法德三国与美国渐行渐远。如果美国未来长期执行“美国优先”的战略,英法德三国未必就不会与美国决裂。毕竟,欧洲在大航海时代到二战之前都是世界中心。从英法德三国内心深处,未必愿意长期跟随美国这个后起之秀。一旦在“美国优先”之下,英法德三国的利益长期受损,也就是与美国决裂之时。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就成为了世界中心。到了18世纪,英国成为了海洋霸主,法国成为了陆地霸主。19世纪后半期,德国开始崛起,成为了威胁英法的强国。与此同时,美国一直孤悬美洲,国力也在不断崛起,但实行的是孤立主义,并没有参与世界霸权的争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战败,英法衰落,美国大发战争财,开始深入介入国际事务。美国真正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整个欧洲都打成了一片废墟,本土没有遭遇战争的美国确立了绝对的霸主地位。

其实,英法德三国最初也并不愿意跟随美国。毕竟,英法德都是老牌强国,美国属于“暴发户”。但二战后,英法德都需要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还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了欧洲各国130多亿美元的资金与设备,帮助了英法德恢复经济。同时,美国又牵头建立了对抗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军事上控制了西欧各国。此后,直到今天,欧洲在军事上需要美国的保护,经济上大量从美国赚取美元顺差。所以,英法德才会一直跟随美国。


但川谱上台以后,美国推行了“美国优先”的战略。也就是说,美国在军事上已经不想无偿保护英法德,反而要英法德承担150%的军费。在经济上,川谱更是不断的举起关税大棒,对英法德下手毫不留情。既然跟随美国不再能够得到无偿的军事保护,经济利益也不断减少,那又何必一条道走到黑?观察室认为,德国与俄罗斯共建“北溪2号”海底天然气管道,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这说明,德国与俄罗斯通过能源管道不断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此外,法国公司也参与了“北溪2号”的建设,这更能够说明问题!


欢迎大家留言,你认为英法德三国可能会与美国闹掰吗?


美国观察室


不是不敢,是时候未到罢了。英法德三国之中,英国与美国关系最铁,他们超出利益关系的范畴,更像是一种亲情关系。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关系很复杂,尤其是美法关系。在欧洲,美国对法国不放心,看不顺眼,法国人也一样,法国不放心美国,一直想挑战美国的霸权。德国与法国,在核心利益上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美国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大阻碍,但德国受制于美国,在话语权方面,法国要比德国大。但是,德国实力不弱,美国人不敢小觑。

理论上说,英国背离美国的可能性比较低,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但是,美国是否会看重英国?在过去,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英国脱欧之后,其自身价值大打折扣,美国人或许会重新评估英美关系。事实上,英美之间,固然存在某些非利益性的关系,但利益关系,依然很重要。如果忽视了利益,就无法看懂英美关系。在美国人看来,英国是一枚棋子,尤其是抗衡欧盟的棋子。在此之前,英国处于欧盟的体系内,也是核心成员国,美国可以利用英国干涉欧盟。假如英国不再是欧盟成员国,那么欧盟与美国的关系,也会发生些许变化。

美国与英国存在特殊关系,欧盟看在眼里,法德两国都不糊涂。在很多事情上,欧盟在美国面前,往往处于低姿态,甘于被压制。因为法德两国明白,不给英国面子,就等同于得罪了美国。因此,美国干涉欧盟的策略,经常可以得逞,主要得益于英国的帮忙。现如今,形势已经大变,英国退出欧盟,就等于给了欧盟一个信号,即英国要自绝于欧洲,脱离欧洲,不再是欧洲的一份子。如此一来,原本欧盟要在面子上有顾虑,现在却可以放开手脚,有些关乎利益的问题,既可以同英国硬碰硬,也可以同美国掰腕子。总而言之,英国无法再替美国制衡欧盟,这使得英法两国有了更大的勇气,可以与美国博弈。

换言之,英国退欧,促使法德间的联合更加紧密,这肯定是美国人不乐意看到的。因此,美国人必然对英国存在怨气,既然英国无法再当一个棋子,那么美国与英国之间,很多事情将发生变化。这样一来,英美间的关系,肯定不能回到过去。现如今,已经有部分人指出,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关系,正在趋向于非紧密性。这也就是说,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很可能迈向终结。

一旦英国和美国形同路人,法德两国也不会再给美国面子。长此以往,英法德三国,都将与美国决裂,这是很有可能的。假如美国失去英法德三国的支持,那么美国的盟友体系,也将名存实亡,进而丧失军事霸权。最终,美国的世界霸权,也会彻底走向衰落。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英、法、德三国都不敢和美国决裂,原因何在?呵呵,就算它们心里想决裂,可实力和利益不允许呀!!!

先说英国,英国被戏称为美国表哥,实际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历史和情感上就倾向美国。美国还是英国第一大出口大国和第二大进口大国,大约占英国出口的18%,这么重要的贸易对象关系着英国的钱袋子,怎么可以随便决裂呢?还有英国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的国际政治地位也是美国人给的,五常一个重要权利就是可以合法地拥有核武器,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英国的核武器是控制在美国人手里的,它的核武器潜射三叉戟弹道导弹就来自美国,没有美国人的允许,怕是核导弹都发射不出去。英国自己唯一的坦克厂也早破产了,以后英国的坦克大概率也只能买美国货了。英国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载机F35B也来自美国,要是美国不卖的话,英国航母就是个大号靶船,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作战能力了。在这些非常重要的武器都必须依赖美国情况下,英国有和美国决裂的资本吗?


再说法国,法国虽然在武器系统上比英国更独立些,但目前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而且有些关键的武器系统也必须依赖美国,比如法国航母戴高乐号上关键的舰载机弹射系统就是用美国提供的两具美制C-13蒸汽弹射器。没有这些弹射器,航母战斗机飞不起来,也就无法保护航母舰队和打击敌军。美国还是法国第四大出口国,同时法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席位的国际地位更是美国给的。没有美国打败德国,法国恐怕还是在英国的流亡政府。

最后德国,德国首先在政治上就无法抬头,因为它是二战战败国,目前境内还有大量美国驻军,处于被看守的状态。由于是战败国,所以德军无论是规模、军费、训练还是武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更不可能去和美国决裂,否则政府分分钟被推翻。民众也受了多年的和平教育,根本不可能支持政府和美国对抗,甚至德国军人在德国社会地位都偏下,此前还不断被媒体曝光德军肥胖和酗酒的丑闻,士气不高。而且美国是德国第一大出口国,也没必要和钱袋子过不去。

英、法、德三国还有个共同假想敌俄罗斯。这需要美国这个老大才有实力来压制,保护它们的安全。

坦率的说,别说三国各自对抗美国,就是三国军队搞个联军也完全不是美国对手,加上还有经济贸易、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等纽带来缓解关系,所以它们没有必要更没有实力和美国决裂。


国际那点事儿


决裂不取决于敢不敢,而是取决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利益还是分歧利益大于共同利益。对于小国或势力不足的国家来说无非是选边站,假如英德法投靠了俄罗斯,有什么不敢的?美国能怎么样?一个俄罗斯都足够美国对付了,如果再加上欧盟美国还不傻眼?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欧盟是跟着美国利益大还是跟着俄罗斯利益大,这是明摆着的事。美国是资本主义集团的代表,这个格局没有变。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投奔了资本主义阵营,但是无论是民主制度建设和价值观与老牌资本主义相差甚远。而俄罗斯的强悍和战斗性作风更与欧盟格格不入。华约解散北约存续,俄罗斯周边的东欧小国心有余悸纷纷申请加入北约寻求联保,这正中北约下怀,于是东扩到了俄罗斯家门口。俄欧旧隔核没解除新矛盾又增加,处于新仇旧恨中,投俄之路基本堵死。

俄罗斯体量太大雄心勃勃,欧盟根本驾驭不了。如果说欧盟现在受特朗普的气,投奔了俄罗斯说不定就不是受气的问题而是挨打的问题,两害相遇取其轻。欧盟没有单独防御力量,安全由北约承担,北约说到底还是以美国为主。与美国决裂,胆量是有了,安全却没了,还是个利益问题。至于英德法与美国单挑,不但北约面临解体危机,欧盟同样面临解体危险,对英德法来讲无疑是一场災难。

欧盟军事上没有独立的能力就只能依靠美国,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即使欧盟能够独立也不会脱离美国阵营,这是利益驱同与价值观一致决定的。小的矛盾不可能没有,但完全对立的基础没有,这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同时表现在经济和技术合作方面。美国的总统必定不会个个都是特朗普,美欧由特朗普播种的不和谐迟早会修复。



从地缘角度讲,哪个国家也不希望身边有一个强国,欧盟对俄罗斯也是这样。从历史上讲俄罗斯就是一个侵吞周边领土劣迹斑斑的国家,如今又有克里米亚的现实版。没有美国,欧盟根本不是俄罗斯的对手,随时面临威胁。欧盟不敢与美国决裂是个假想题,美国没有触动欧盟根本利益,而且与美国联手利益大于分岐,为什么要决裂?这个世界是为利益而争而不是为胆量而争,不顾利益的胆量是傻气,不值一提。


吉祥如意170587193


这个问题让三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紧紧追随美国的英国:为什么要决裂?

自诩中间立场的法国:什么是决裂?

自带反美光环的德国:为什么不决裂?

于是,最后三国异口同声地表示:爱咋咋地!

虽然同属西欧国家,但英法德从来不是一路人,历史上三国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打得死去活来,二战后在面对美苏等超级大国时,三国的各怀鬼胎也表现得也相当明显。

所以,无论历史还是今天,三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对美国的态度始终都是截然不同的,这也决定了三国在处理与美国矛盾时表现得大相径庭。

在静夜史看来:

因为英国自二战后始终紧紧追随美国,所以英国是真正的“不敢”和美国决裂,而且也没有必要和美国决裂;

因为法国自二战后始终自诩独立于美苏之外,所以法国从来不认为自己依附于美国,因此法国“不屑”与美国决裂;

因为德国自二战后始终被美国控制,早已破罐子破摔,加上德国作为欧盟领袖,有和美国叫板的能力,所以德国真正“敢于”和美国决裂,可惜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二战作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也彻底逆转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地位对比。由于西欧等传统列强在二战中被打成一片废墟,因此美国成为世界资本和人才的汇聚之地,综合国力鹤立鸡群。

而当1947年美国开始推行马歇尔计划,整个西欧国家因此受益并迅速复兴的同时,也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美元也最终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为巩固对西欧的控制,美国还在1949年主导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西欧各国彻底沦为美国的附庸。

在辉煌不再的情况下,西欧各国痛定思痛,从煤钢联营起步,开启了艰难的欧洲一体化道路。

虽然在美国的羽翼下,欧洲各国无论如何折腾,也不可能达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的高度“统一”,成为对抗美国的恐怖力量,但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欧盟已经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

虽然在二战中被彻底打回原形,国土也被美苏两极撕裂,但德国却因祸得福:

一方面,没有政治野心包袱的德国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二战后十年联邦德国经济就成为欧洲“一哥”;

二是由于地处冷战前沿,无论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都成为本阵营的“样板”,受到了本阵营的大力支持,联邦德国在马歇尔计划中受益,民主德国则始终是共产主义阵营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而当1990年两德合并后,经过短暂阵痛,德国再度成为欧洲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此时的欧盟作为德国的心血,也是德国地位的重要展现,可以说,希特勒没有用战争手段完成的统一,二战后的德国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

因为经济实力强大且领导欧洲的大哥风范,德国虽然境内仍有大量美军基地,却敢于和美国叫板,坚定拒绝特朗普要求将军费比例提高到GDP2%的要求。而面对特朗普恐吓撤走驻德美军的所谓“大招”,默克尔更是针锋相对,表示慢走不送,这让特朗普很受伤。

虽然贵为超级大国,有着指哪打哪的能力,但面对愤怒的德国,暴怒的特朗普也不敢对德国动粗,因为比起德国的听话来,美国的霸主地位更重要。

相比于德国,法国是相当幸运的,除了拥有远大于德国的面积,还白捡了个二战战胜国地位和五常席位。

而这个躺赢的国家并不打算一直躺着,所以在二战后虽然法国也是马歇尔计划的受益者,却也是最为坚定的反美者。

面对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夹在中间的高卢鸡表示自己也可以试试,并开始了一系列努力。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开始了一系列挑战美国霸权的尝试,比如1964年1月同共和国建交,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亚洲的遏制政策;同年戴高乐出访拉美,公然杀入美国后院煽风点火,而且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不断强化自己的“独立自主”地位。

而为了彻底“独立”,法国于1966年2月21日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要求北约总部从巴黎滚蛋,严令部署在法国境内的北约军队和核武器撤离。

应该说,此举虽然让法国一度孤立,但确实让法国看起来更像一个大国,而直到2009年4月,法国总统萨科齐才在北约成立60周年峰会上宣布法国重新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因为始终以大国自居,法国从未感觉自己与美国是依从关系,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敢不敢决裂的问题了。

不过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法国内有黑人和难民危机,外有德国强烈的领导权压制,所以力不从心的法国不得不在外交上越来越依赖美国,所谓的大国之梦,终归是美国手掌心里的舞蹈。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龙邀请莫迪参加G7峰会增强法国话语权的举动,越来越显得弄巧成拙。

而相比于法国,英国更为识趣,但却醒悟得最晚。

作为古往今来的著名“搅屎棍”,英国一直充当着谁强打谁的大陆平衡战略,岛国环境让英国的“离岸平衡手”玩得如鱼得水。

但是二战改变了这一切,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英镑体系瓦解开始,英国就明白自己的日不落帝国是保不住了,往后余生,全都是美国了。

所以,英国很自然地完成了从当爸爸到当儿子的转换,成为美国的忠实追随者。因为有英语的共同纽带,美英关系可谓如胶似漆。

但是“日已落帝国”的主宰欧洲梦一直没有醒,虽然看到了自己的一落千丈,却没有看到“西欧陆沉”的尴尬局面,如果想玩离岸平衡手,没有美国的主导是不可能的。而美国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不可能全心全意为英国所驱使的。

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当法德的欧洲一体化雏形已现时,傲娇的英国才姗姗来迟,而因为没有享受到所谓的端茶倒水的大哥待遇,英国又傲娇地开始了“脱欧”之旅。

而从民粹盛行的英国政治生态来看,折了三个首相的英国“脱欧”绝对是看不到尽头的扯皮之路,而这种扯皮又折射出英国当下积重难返的焦虑和尴尬。

所以英法德三国终归不是一路人,虽然同为欧洲三驾马车,但三国永远不会齐心,也终归不会将欧洲带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是否和美国的决裂,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欧洲的尴尬现状,所以英法德三国也终归会在尴尬中继续走下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在《伊核协议》不断被架空,美国和伊朗几近开战的关键时刻,英法德三国竟然以挽救《伊核协议》之名启动了协议争端解决机制,一石激起千层浪,英法德三国的行为立刻招致了伊朗的极端不满,认为英法德三国不是站在公正的一端来解决伊核问题,而是一味的屈服与美国的高压与霸凌。


其实,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对英法德三国启动对伊朗违反《伊核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是感觉到很错愕,按照国人的思维,英法德三国应该做的是顶住美国压力,在《伊核协议》框架下履行更多对伊朗的承诺,以避免伊朗在突破《伊核协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拆掉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战争引信,毕竟,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局势比一个硝烟四起、难民到处流窜的中东更符合欧洲国家的利益。



然而,英法德三国并没有按照这样的逻辑来处理与伊朗的关系,似乎,这三个国家又重新回到了美国的战略轨道,充当起遏制和打压伊朗的帮凶。

在我看来,英法德三国的选择没有什么奇怪的,伊朗想要依靠《伊核协议》来撬动美国和英法德之间同盟关系,以实现自己想要的战略目标本来就不现实,英法德三国不可能与美国决裂, 他们也不敢决裂,尤其是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做二选一的选题时,欧洲国家觉得会站在美国一边。



国与国之间因利益而结盟,如果站在欧洲国家立场来看,谁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站在谁的一边,这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衡量标准,就美国和伊朗对欧洲的重要程度来看,美国显然要比伊朗在英法德三国的分量重,所以,英法德三国最终回到美国的战略轨道上,来对伊朗进行围堵和打压一点都不奇怪。



在某种程度上,欧洲国家就是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延伸,在美欧结盟的几十年中,他们之间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共同体,欧洲国家在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获得了巨大的国家利益,而美国却是掌握着这种利益分配的总盟主,因此,在美欧同盟体系的舒适区待久的欧洲各国慢慢的就丧失了自己主导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即使美国对他们也颐指气使,也薅羊毛,只要美国不过分到窒息他们,他们依旧愿意唯美国马首是瞻,愿意配合美国的各种战略要求。


三号二


英法德三国不敢与美国决裂,那是因为利益分歧还不够大,当利益分歧足够大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二战后欧洲对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处于依附的状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各国经济在战争中受损害严重,继续恢复,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强大,谁不想搭美国的顺风车,快速恢复本国经济。

第二、当时苏联太强大,而是在意识形态上和欧洲对立。苏联是无产阶级主导国家,然后当时欧洲是资产阶级主导国家。欧洲资本家害怕无产阶级意识在欧洲蔓延,而当时欧洲又虚弱,无法自保,所以必须依赖美国地方意识形态的入侵。

除了抵挡意识形态的入侵之外,还要打压苏联意识形态的发展,具体就是通过打压苏联的发展来向欧洲乃至世界那些无产阶级证明,他们主导国家发展的道路是走不通的,终将失败,从源头上压制欧洲内部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潮,连萌芽都不给出现。

二战后西方国家发展很快,根本原因就是意识形态斗争推动的,资本家在拼命的证明自己是最棒的,所以卖力的推动经济发展,催生很多科学技术,而且还营造了很多人文关怀,让社会提现的更文明。

西方社会中很多这种人性上的政策都都是西方无产阶级争取到的,而是资本阶级主动给的,所有政策的主动权都在资产阶级手里,他们给予这些东西,也能收回这些东西。

但是主动给和被动式的给,是有很大区别的,主动的给可以避免失去权力,被动的给意味着失去权力。

虽然历史总结把当时描述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竞争,其实这是表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无边阶级之间的竞争,最后无产阶级输了。

无产阶级输是有原因的,输在缺乏足够的知识。资产阶级整体受教育程度要远远高于无边阶级,从而获得了知识上的优势,而文明的发现就是知识推动的,由此资产阶级在拼命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对世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较量属于知识上的较量,资产阶级胜出是必然的。

无产阶级政权要弥补劣势,必须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整体的受教育程度,不然都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苏联当时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过早的和西方资产阶级进行竞争,由于根基不牢最后导致后继力差。

任何形式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知识的竞争,知识越雄厚竞争力越强,而且越持久。

扯远了,话归正题!

英、法、德三国敢不敢和美国解决取决于外部压力大小,还有内部利益分配是否合理。

如果外部压力仍然巨大的话,那么他们还真不敢和美国决裂,那会分散他们资产阶级的力量。

但如今苏联解体了,无边阶级意识形态走向开放,相对来讲对资产阶级的外部压力小了很多,这位三国和美国决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世界环境。

不过我觉的无边阶级的意识形态还是不够开放,问题是无产阶级在财富差距上的意识形态还相对保守的。

简单的说无边阶级还把目光盯着财富不放,这属于思想非常落后的一种观念,如果的政治框架和法律框架都已经给了任何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财富的机会,并且保护任何合法来源的财富,这个时候你把精力放在盯着别人的财富上面,不会让你富裕的。

我建议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更多的财富上来,这样才会让你富裕。

一个人要想富裕,知识是根基,信息是杠杆,知识的深度、厚度决定你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一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越强大,那么信息给他带来的财富就越多。

同样一个信息,在不同知识水平的人手里,产生不同的价值。看到这里你知道你错过了什么了吗?

好了,又扯远了,回到题目上来!

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受到的外部压力减少,内部利益分歧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矛盾。

英、德、法三国的资产阶级过去由于安全为重,把部分利益让给了美国的资产阶级。但现在安全性已经不是问题了,让他们有了要求和美国进行利益平分的条件。

现在美、欧矛盾就是围绕着利益分配上诞生的,而且更奇特的是,这不是欧洲资产阶级要求美国进行利益平分,反而是美国方面要求欧洲方面增加利益让步。

所以欧美冲突提前到来了,这一切都是特朗普的功劳,如果不是特朗普,他们这种冲突起码要晚来几十年。

不过由于这次矛盾是美国方面主动索取的,并不是欧洲方面要求公平引起的,如果美国方面最终放弃索取,那么他们就不会分裂。假如美国强力索取,双方的关系会走的更远,但还不至于决裂。

主要原因还是世界环境,虽然目前世界环境给他们的压力变小了很多,但是还不是不稳定,他们不敢提前脱离美国的保护!


一号风手



欧盟和美国有分歧不假,但有矛盾却并不一定要决裂。英,法,德三国之所以和美国结盟,除了最主要的利益因素外,不能忽视的是他们之间还有着意识形态及种族方面的“共性”。如果抛弃后者,而只以“利益”而论的话,评估他们之间的关系时,难免会有失偏颇。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里,英,法,德任何一国都不会与美国彻底决裂,欧盟也不可能形成一个“国家式”的主体。换句话说,欧盟如果能保持现在的“存在模式”已经不错了!一旦欧盟中的德法两国有了将欧盟打造成“国家式主体”的行动时,那欧盟也就离“分裂”不远了!不仅仅是美国会干预,即便是俄罗斯,它也不会允许一个将俄罗斯排除在外的“大欧洲国家”的存在。

近些年来,一些所谓的专家在评论国际事务及战略时,似乎热衷于欧盟能成为世界一极。所以对英国脱欧总是大加鞭挞,对波兰等原东欧国家抵触法德等国对欧盟事务的把持也是极尽嘲讽。其希望欧盟能够成为一个“主体式国家集团”的心情似乎比欧盟国家成员更急切。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希望欧盟能够“牵制”美国。这种合纵连横的策略看似无可厚非!但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一来忽视了欧盟国家之间的历史恩怨,它们不可能成为“主体式国家集团”。二是忽视了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意识形态“共性”,忽视了欧洲人和美国人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关联性。


美国虽然是个移民国家,但不要忘了,美国当初的建国者是欧洲人这个事实。所以,至今,美国对欧洲文化仍然具有“认同感”。而欧洲也同样认同美国的意识形态。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它们可能会为了“利益”而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它们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又足以保证它们对外的“大体一致性”。东方讲“亲情”,西方国家也同样是讲“亲情”的。毕竟,它们也是人类,也有人类的正常情感。另外,即便是同样属于欧洲国家的俄罗斯,由于在“行为准则”上的异同,欧洲国家就一直不能认同俄罗斯。所以说,即便是欧盟成为了“主体式国家集团”,它也不会帮着域外国家对付美国的。相反,可能对域外国家更不利。所以,用欧盟来对付美国的想法并不可取,近乎有点“想当然”。从短期来看,是一种安慰。而从长期来看,则很可能是在为自己“挖坑”。

从国家层面来说,美国无疑和英国的渊源最深。而美国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四个英联邦国家组成的“五眼联盟”,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感”体现。经常能看到有些评论在论及“五眼联盟”问题时,总是说英国为首的这四个英系国家“没有骨气,总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其实,如果反过来说,人家都是“英系国家”,又有着割不断的文化认同感。那么,人家又凭什么要和“外人”一起对付美国呢?这个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总有人会“想当然”。


从人文情感来说,虽然美国的种族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欧洲白种人仍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在表面上看,美国和德国在历史上打过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增加军费开支问题,两国之间似乎闹得很不愉快。但是,还应该看到,它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经过二战后的几十年改造,德国人虽然更理性了,但很多德国人的骨子里仍然有着“大欧洲”的观念。所以,一旦有机会,它们就会不自觉的进行“尝试”。而美国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一次次的敲打德国,而德国之所以和法国走的近,之所以和俄罗斯“眉来眼去”,无非是借力打力,谋求摆脱美国,进而以欧盟为平台而达成新时代意义上的“大欧洲”而已。但德国人的“大欧洲”框架里却并没有俄罗斯的“位置”。而从历史来说,即便是“大欧洲”建成了!从“远交近攻”的古训来说,俄罗斯仍然会是它的敌人,所以,它们也不会帮着俄罗斯去对付美国的。俄罗斯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俄罗斯并非真心希望欧盟成为“主体式国家集团”。而美国虽然不希望欧盟强大,但它对欧盟国家的情感肯定要胜过俄罗斯。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在G7峰会上,特朗普在和默克尔会谈时公开强调自己的德裔身份就是个佐证。据说,在美国,现在德裔人最多。所以,说美国会和德国彻底决裂,目前并不具备人文和战略基础。

在历史上,英,法,德这三个国家之间更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它们之间有过“合并”,也有过战争。它们之间的战略关系也是“犬牙交错”。这三个国家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出于一己之私的战略利益而采取过“制衡”的作用。英国偏重于不同环境下的“离岸平衡”策略。而德国的眼里只有“大欧洲”。法兰西民族历史上被称为“浪漫民族”,但二战中的“不战而降”使法国人的心性发生了“变化”,它们急于挽回失去的“尊严”,所以总想“与众不同”,慢慢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独行侠”的外交“形式”。但是,法国的“独行侠”身份也是有底线的。虽然法国平时会反对美国,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法国仍然会毫不犹豫的“倒向美国”。所以,必须认清法国的“本质”。综上所述,并不能说英,法,德三国“不敢”和美国彻底决裂,而是它们不具备和美国彻底决裂的“人文和政治基础”。


从实力上说,英,法,德三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但是和美国相比的话,它们和美国之间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以经济总量来论,美国的GDP是20.5万亿美元,而英,法,德三国的GDP加起来也不过是10万亿美元。从军力角度来说,虽然英国和法国也都是世界级的军事强国,但若与美国相比,却又不在一个档次上了!特别是德国,不仅其军力世界四流,而且在自己的国土上仍然驻扎着几万人规模的美军。虽然美国驻军德国的主要使命是针对俄罗斯的,但同时也是对德国的“震慑”。所以,德国根本就没有和美国决裂的“本钱”。从科技上说,虽然英,法,德都是现代化国家,也都有着完备的科技和工业体系。但显然,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它们也一直在搭乘着美国的“科技快车”。特朗普上台后,这三个国家之所以和美国“争吵不断”,皆因商人思维的特朗普不给它们搭乘美国科技快车的便利了!过个一年半载,待它们之间适应这种模式后,或者是美国调整策略后,它们又会和美国拧在一起的。


从俄罗斯方面来说,俄罗斯一直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也一直想融入欧洲。但由于历史的渊源,以及俄罗斯一直以来的“行为方式”不能被英,法,德三国为主的欧洲国家接受,所以,几百年来,它们始终不能接受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一直“游离”在欧洲之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独熊”。时至今日,包括英,法,德三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仍然有着“防备俄罗斯”的心理。直白的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存在和震慑,假如俄罗斯“翻脸”了,估计整个欧洲都不是俄罗斯的“对手”。所以说,即便是欧盟成为了一个“主体式国家集团”,它们也很难有战胜俄罗斯的实力,所以,它们不会“傻”到和美国彻底决裂的地步。当然,那时,俄罗斯也就等于又多出了一个可以和它“扳手腕”的对手。所以,从内心来说,俄罗斯自然也不希望欧洲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欧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即便是英国不脱欧,以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的矛盾,它们也不可能组成一个“主体式国家集团”。再者,既然欧盟的强大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能被俄罗斯接受,而它们自身又不是铁板一块,那它们就不具备“统一”的环境和基础。所以,和美国有着人文,政治,安全和利益关联性的英,法,德也就更不可能和美国彻底决裂了!


人生触底反弹



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的刀锋下,即便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也没有例外与无辜者,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屡屡发生冲突,迫使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发出吼声“欧洲人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欧洲国家必须建立保护自己的欧洲军”……

最近,默克尔又把这种论调拿出来,像炒咸菜似的又炒了一遍。9月11日,默克尔在德国下议院发表讲话时,幽怨地说:“美国不会再像冷战时期那样,自然而然地扮演欧洲的保护者了。”

默克尔的讲话,再次翻开了欧洲与美国矛盾重重带来的伤痕,伤口上流淌着欧洲大国对美国的失望、埋怨、恐惧与无奈。既然如此,德国、法国、英国为什么不与美国决裂,分道扬镳,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德国、法国、英国既不敢与美国决裂,更不想与美国分道扬镳。这是为什么?

其一、从丛林法则来讲,无论是德国、法国、英国单个国家,还是以德国、法国、英国为轴心的欧盟,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一极,严格来讲,当今世界的格局是一超二强的格局——一超是美国、二强是中俄。

衡量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实力的最主要的两个指标是: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2018年,德国的GDP是40291亿美元、法国的GDP是27946亿美元、英国的GDP是28088亿美元,合计9.6325万亿美元,只是我国的71.58%、美国的46.96%,差距悬殊,根本没有跟美中翻脸的资格。

军事上,美国是超一流国家,中俄是一流国家,法英是二流国家,而德国则是五流国家,即使在欧盟,德国的军事实力与意大利、西班牙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法英德三国联手,与美中俄当中的某一个国家开战,团灭是他们不二的命运。

其二、法国、德国、英国虽然都是欧洲国家,都是欧盟的轴心国家,但他们并不团结,彼此间明争暗斗,矛盾重重,没能力拧成一股绳,根本没能力对外展示一体化的或集团式的强大力量。法国、德国、英国之间的矛盾,并不比他们与美国的矛盾小。

一盘散沙的欧盟,有几个国家心悦诚服地把他当作世界的一极?只有我们老是天真地幻想欧盟是与美中俄平起平坐的世界一极,能够对美国起到较好的牵制作用,欧盟不仅看穿了还加以利用我们的天真,总是肆无忌惮地、心安理得地对我们背后捅刀子,尤其是德国!前阵子,默克尔前脚访华,拿走大订单,德国外交部长马斯后脚就翻脸了,干下了龌龊、恶毒之事。

其三、苏联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超级大国,是世界第二极,而其继承者俄罗斯只是世界性大国,也就是世界的一极,离世界超级大国还非常遥远。即便如此,俄罗斯对于法国、德国、英国依旧是凶神恶煞的庞然大物,内心深处对俄罗斯的排斥、恐惧挥之不去,但自身的军事力量太弱,面对俄罗斯,无力自保,即便冷战已经结束了28年,法国、德国、英国需要美国的保护。

若真正失去美国的保护,法国、德国、英国要么抱俄罗斯的大腿,要么沦为俄罗斯的仆从国。

其四、法国、德国、英国不敢,更是不想与美国决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是自己人:这三国与美国有非常紧密的历史渊源,就像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乌克兰似的,他们之间的文化、宗教、价值观是系出一源,大同小异,打断骨头连着筋。

默克尔9月11日在德国下议院抱怨美国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保护着欧洲,但强调欧洲(德国、英国、法国)通过共享一个价值观体系,与世界超级大国美国深度捆绑,尽管双方存在分歧,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命运相连。默克尔的这番话揭示了美欧关系的本质:欧洲与美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飞狼


或许说从前的英法德有些不敢,这是事实。因为,他们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长期性的依赖太深。所以,从前或许就没有想到过要离开美国。但是,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一切都变了。



在英法德之中,英国是美国的亲爹,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所以,英国是美国最铁的国家。现在英国脱欧,对美国的依赖会更多。因此,英国是不可能脱离美国的。


法国自从二战结束之后,从来就希望自己的能够独树一帜。戴高乐总统,也从来就不承认美国的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并拒绝与之结盟。直到萨科奇担任法国总统之后,才正式开始与美国结盟。但是,直到现在,法国也一直都在奉行着自己的独立性,并时常在一些事情上与美国产生矛盾。因此,法国是美国最担心的国家。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对美国一直都是华恭毕敬。德国承担了二战期间的错误,几乎放弃自己的军事建设,对美国也一直都是言听计从的。所以,相比于英法之间,德国居中。



但是,现在他们都受到了美国的伤害了。美国在经济上面大搞单边主义,在军事上面四处发动军事行动,挑起紧张局势,还要向各国增收“保护费”。所以,不能够说英法德不敢离开美国,而应该说是暂时不敢离开美国。除了英国之外,几十年来,实际上法德两国都想要离开美国。



但是,只是时机并不成熟,还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准备,还有全方位周密的调整与部署,才能够离开美国而已。现在与美国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若即若离,而未来呢?就会有时间来说明一切了。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