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个月过年,大家能否聊聊现在的年味?

海风体育美食


今年公公姐姐一家要来我家过年,很开心,早早就买了新的被子,新被罩,新床单,买了很漂亮的餐具,给外甥女的红包也都准备好了,给孩子给自己买了过年穿的新衣服,红色的,算着日子准备过年的东西,生活的喜悦和快乐都是自己去创造的


紫气东来人到中年


支付宝开始集五福了,还有16天就过年了,我还在学校回不了家

研究生狗表示上了研究生就没有过假期,导师连年假都剥夺。

2018年春节我没回家,导师17年12月让去她老公在校外的公司实习,公司腊月28放假,可我根本抢不到武汉回烟台的车票(只有一班高铁,一班绿皮,全售空),妈妈千里迢迢从烟台坐飞机来陪我,学校宿舍放寒假断水断电,只能在外面宾馆住五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武汉的人并不多,大学生一放假,武汉就成了一座冷冷清清的大城市。年还没过完,我妈就要回家上班,我也要开始没有工资自掏腰包打工的实习工作,当时心里发誓明年绝对早早回家!

2019的年如期而至,但是导师并不允许提前回家,又是腊月28我坐了晚上九点到青岛的飞机,雪天➕雾霾,航班延误2个小时,青岛到烟台的高速封了,我一女生凌晨坐私人商务车和五个大叔一个日本阿姨绕回了家,回家凌晨三点我妈还点着灯坐在那等我。

2020年春节还有16天,赶上武汉肺炎我本人哮喘又复发,到现在导师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放假,只说“听我通知,不能提前走”,妈妈打电话说“最后一年了,坚持一下”

我们其实不贪图假期长短,只要让我们回去看看家里长辈老人兄弟姐妹还有老同学就知足了。

看到新闻报道研究生自杀真的很难受,我本科亲眼看到学长凌晨在校园后山吊死冷掉的尸体,隔壁985高校几个月前才有人跳楼,本来班级中的精英在压榨下心态变了,真是世态炎凉。

但是不要极端,干就完了,谁还没个压力。有人说现在年味没了,我觉得年味还在,过年回家不用看外人眼色,妈妈姥姥会准备我最爱吃的菜,她们嘴上说我胖了但还是硬塞我肉吃。自己长大了想要给她们露两手。每年回去带我姥姥去医院看看心脏,听大夫跟她说“没事,过年少吃点油水不要紧”。啥是年味?有家人就有年味

图一2019年除夕我掌的勺

图二2019年初二姥姥生日还是我掌的勺

图三2020年今天看到学校超市门口在卖年货,看到有点想家哈哈哈





小刘鸭的女朋友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还有半个月过年了。我得老家在辽宁朝阳的一个农村。

以前小的时候放寒假了已经,跟着一群小伙伴或者姑姑大爷家的孩子满村的跑了。想想以前一挂大地红1000响拆着放的感觉,手里拿着香,兜里揣着小鞭满院的追着鸡呀狗呀的跑,还把鞭炮放在易拉罐底下点燃,听那种砰砰的闷响声。那时候的年前都要用自己家种出来豆子做一次豆腐吃,最喜欢的就是喝豆浆环节(那时不喜欢吃豆腐脑),甜甜的浓浓的豆香味,真是回味无穷。还比较爱吃豆腐刚压好切的第一块豆腐,感觉又软又嫩。杀年猪是过年前必不可少的,灌血肠、杀猪菜年味十足。

现在呢,少了以前的热闹,缺了以前的氛。现在的我们长大了都在外闯荡,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感觉过年只是变成了回家团聚的机会了,只有过年才能把远在他乡的我们拉回到父母身边。村里村外嬉笑打闹的声淡了,鞭炮声小了。一个个苍老的身影多了,一个个盼儿的凝望多了,年味淡了许多!!

最后祝所有朋友家庭团团圆圆,事业步步高升!!过年回家多陪陪家人,在外不易,平平安安才是真,常回家看看!!

希望能帮助到您,谢谢!!!


中华二當家


还有半个月就过年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如果放在小时候,这个时候我已经在拽着我妈给我买新衣服了,还要央求爷爷和爸爸过年给我买好多好吃的,可忙了~如今呢,眼瞅着都要过年了,自己和身边的人一点动静都没有,大家都能感受到:如今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

为什么年味会变淡,下面我从从自身角度聊一聊:

首先,长大了。小的时候对什么事情都充满期待,劲头特别大,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见过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对什么事情都没了兴趣和好奇心,除了游戏、手机,好像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兴趣点和好奇度都逐渐降低,我觉得这是我对过年没期待的原因之一;

其次,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一点当然是好事情,如今有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新鲜食材的超市、菜市场,手机一点就能马上送到门口的年货,再也不用爸爸妈妈提前好几天去赶集置办年货,很多以前过年才能吃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买到,生活变得方便而快捷,但这种便捷也为我们减去了很多当年必备的“步骤”,之所以有那些必要的步骤:办年货、赶集、扫房子、放鞭炮等等,才组成了“年味”;

最后,仪式感少了;过年的仪式感是什么?穿新衣、备年货、看春晚、守岁、磕头领红包等等,这些仪式感组成了我们心里的年味。但是现在这些仪式感很多都省去了,春晚很多人都不期待了、新衣服天天都能穿、守岁时大家都在玩手机、红包也都在微信里抢了,在我看来,这些逐渐消失的仪式感正是如今年味变淡的原因;

说一句真心话,也许对于大人来说那些仪式感可能没什么,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们童年时的过年回忆都丰富精彩,但是现在的小孩子呢?回忆起来只有手机的陪伴,这样的回忆未免太单调了一点。

其实反过来想想,年可能没变,变的是我们。


洛阳吃货王


记得小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特别是一到放寒假,都回家给父母要钱买鞭炮,大街上动不动噼里啪啦的。大人们蒸大枣馒头,炸面鱼,打肉冻,现在呢,大人们的习俗还在,孩子们的习俗已经全转换成手机游戏了。再也没有了大街上孩子们疯疯闹闹的身影。


企迈王


今年的这个年我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了,妈妈离开了我,我一个人漂泊在外地,留下的只有满满的回忆了,想着妈妈在的时候。大家一起包饺子,放鞭炮。围着一圈看春晚,听着最后除夕的钟声,共同给爸爸妈妈拜年,祝福着新的一年的幸福和快乐!

我想,今年的我,会呆呆的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回忆着以往的美好,然后在心里会说。爸爸妈妈春节快乐!


冰狐


以前过年,大年三十就把新衣服穿上去村里炫耀一翻,过年去捡炮放,一群小伙伴去玩。串亲戚有吃有喝的。非常开心。但是自从工作了也已经几年过年没回家过年了。感觉现在过年相比以前年味越来越淡了,好像过年都是小孩的节日了。


厨师小洋


本来已经感觉今年的春节再也没有了年味,也不打算回家团年。可最近偶然看了一次“人在囧途”这个电影,看到电影中那么多人为了回家而到处买票、奔波,我忽然又有了回家的想法,还是回去吧,和许久未见的亲人聊聊这一年中所经历的事情,晒晒冬日的太阳,嗑嗑瓜子,看看春晚,吃着年夜饭,希望能找回十年前的那种年味。


大学校外加油站


还有半个月过年,大家能否聊聊现在的年味?大家好,我是城市问答专家@北京范儿。

说到过年,我认为可能现在北京的过年最无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过年就是大家走亲访友的时间,就是大家都全家聚会的时间。可北京人的年呢?聚会越来越多,吃的东西越来越没劲。玩的东西越来越多,可玩的兴趣越来越没劲。

看同事们现在都抢着买票,抢着买过年的年货往家里带。我可羡慕啦。我没有要抢的车票,没有要买给家里人的年货。虽然我们家也要在过年的时候去走亲戚,可那都是父母的事情。我无事可干。于是,我开始回忆小时候的春节,过年。心里就会充满无限的回忆。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管年龄多大的人,都是回忆小时候的年过得才是有年味儿。

爷爷奶奶回忆他们年轻时候的过年,也就是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的年很穷,很困难。

没有这么多好吃的。他们要排队买肉,排队买豆腐。而且,都是限量的。一个人限制买多少。不是您有钱就可以随便吃的。何况大家都没钱。于是,老人们就会想办法多弄一些便宜且好吃的东西来替代大鱼大肉。比如炸豆腐,也就是把豆腐切成块儿,用油炸。刚炸的时候,可以炸完就趁热吃,虽然没有咸味儿,可是有豆腐的原味儿,和油炸的香味儿。凉了以后还可以炖着吃,也就是炖炸豆腐,白水炖,放一些大料瓣儿,蒜瓣儿,盐。这也是京城的一道小吃哦。

爸爸妈妈回忆他们年轻时候的过年。也就是九十年代。那时候的物质已经很丰富。

年夜饭也就很丰盛。那时候还没有实行在外面饭店吃年夜饭。三十儿晚上就是跟家里吃。所有人都要回来,那时候,也就是我小时候的年夜饭。给我的印象就是有很多的大鱼大肉。什么肉皮冻,大肘子,炖排骨,焖酥鱼,蒸碗儿,油焖大虾,红烧鱼,甚至还有大螃蟹。那时候家里还都得买馒头,为了省事。这好几天主食就吃馒头。所以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我对馒头有很深的印象。

我小时候对吃的印象不是很深,但是我对放炮仗的印象很深。

也是因为现在北京不让放了,所以,就显得我的记忆尤其的美好。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爸放的二踢脚,他们大人是用手拿着二踢脚放的。那时候的二踢脚还声音特别大。看着二踢脚先声音巨大的响一声,然后从老爸的手上一股烟儿,冲到天空,砰的第二声炸响。感觉老爸好厉害,二踢脚好神秘。还有一种我们女生可以玩的耗子屎。就是像耗子屎似的一个小炮仗,点着了以后可以在地上转,一边转还一边呲出闪亮的烟花。可漂亮啦。现在,北京禁放鞭炮啦,这种好玩儿的找不着了。

现在的北京过年就剩了一个字“吃”。可吃什么,越来越受争议。

你说吃烤鸭吧,太腻,也不好定位子。吃家常菜吧,又显得不够档次。川菜吧,辣,粤菜吧,甜。京菜吧,吃腻了。我给他们出主意,不如三十晚上吃火锅吧?全体瞪我。只有我爸支持我说,也行啊,人家广东人就是春节吃火锅嘛。其他亲戚说,你们爷俩怎么不去广东过年呢?北京人没有春节吃火锅的啊!

反正不管吃什么,都是要吃好几天。您看啊,三十这天,是年夜饭,初一这天,是大家族聚餐,初二这天是回娘家,上我姥姥家去吃,初三初四是去大爷叔叔家拜年,还是吃。初五过小年,跟家吃饺子。您看看,这五天闲着了吗?您别以为完事了,初六初七还得去朋友家呢,也就是父母的朋友家。然后呢,然后初八就上班啦!呵呵,您知道我为什么觉得北京的过年无聊了吧!


北京范儿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一年到头最看重的节日可能都是春节了。大家可能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学习多么重要,到了春节这个几天,几乎都会放下这些东西,忙着回家过年。过年是大家心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情节。春节的年味,又是千百万个家庭过年营造出来特殊的春节味道与气息。

第一,团聚是最大的年味。一般来说,一家人平常在五湖四海各自忙碌,而到了春节,是一定要回家团圆的,特别是大年三十除夕夜,一家人欢聚,其乐融融、快乐无比,这是所有家庭最为期盼的时光。有的春节除夕未团聚,那么大年十五,也是一个团聚的好时光。

第二,张灯结彩是浓郁的年味。中国人的春节喜欢华灯初上,贴春联,沾喜气。走到一个家庭,走到一个小屋,春节都会有许多喜气元素,喜气洋洋的。福倒是许多家庭的首要选择,期待新一年的吉祥如意。

第三,舞狮放鞭炮是欢乐的元素。许多地方的单位和农村,都会有舞狮表演的习俗,他们一边走一边舞,给大家带来欢乐和美好。放鞭炮更是许多中国人过年的乐趣了,火红的鞭炮炸响夜空,带去的是旧颜,带来的是新貌。

第四,发红包压岁是传统的年味。对于绝大多数的小伙伴来说,过年最好的东西就是拿红包了。平日里,可能没有什么机会拿到大人专发的小红包。而只有春节可能是个例外,大家给老人、大人叩个头,说声吉祥话,就可以得到一个个不菲的小红包了!

第五,吃饺子吃圆宵。年三十吃饺子,初十五吃元宵,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过年的主要食品要求了。过去,在北方农村过年啊,年三十的水饺里面还包上洗干净的硬币,让小伙伴们幸福无比,欢乐无比。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吃饺子,希望多得到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