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定都镐京(西安),为什么大量的西周青铜器在宝鸡出土?

安阳古城旅游


这是个超级简单的题目。

简单的说,西周就是宝鸡(本来就是),宝鸡就是西周(本来就是)。

众人皆知,西周的首都是“西岐”(凤鸣岐山)。

它就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西周在此建都400年。

“镐京”是个什么东西?

周文王灭崇(关中)后,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周武王伐纣(朝歌)后,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丰京是宗庙和园囿之地,镐京是居住和理政之地;两者距离很近,合称丰镐(今西安)。

周朝的旧都和八辈祖宗都在“西岐”(岐山县),作为400年“西周首都所在地”,当然会出土大量青铜器。

众人皆知,秦国的首都是“雍城”。它就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秦国在此建都327年。

(雍城是秦国第一国都,公元前677年至公元前350年,建都之久在秦史上空前绝后!春秋西霸“秦穆公”坐镇于此!秦国名相百里奚主政于此!大秦传国神器“穆公剑”诞生于此!秦始皇赢政在此登基!秦朝太庙永久驻地!春秋时期成语典故“秦晋之好”“羊皮换相”“穆公亡马”“厉兵秣马”“伯乐相马”“泛舟之役”“短兵相接”都是发生于此!“雍城”曾是大唐“陪都”,时称“西京”,相传雍城是“凤凰飞翔/栖落饮水”之城,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纪念陪都“雍城”这个“凤凰之城”,亲自为“雍城”改名“凤翔”,祈愿美好。雍城是秦国的崛起之都!)

“咸阳”是个什么东西?

(秦国≠秦朝)

咸阳是秦朝的首都,公元前350年秦国自雍城迁都咸阳宫,历经143年(秦国129年/秦朝14年),它的建都时长都不及雍城一半,咸阳是秦人的亡国之都!

在此期间,秦朝太庙一直在雍城,直至秦亡。由于秦朝太后(秦始皇生母)久居雍城“萯阳宫”,并和男宠嫪毐在雍城做了坏事,雍城是秦史最大丑闻发生地,这就使秦国第一国都“雍城”被当今学界/政界/商界刻意回避。

综上所述,周国首都“西岐”历经400年,秦国首都“雍城”历经327年。周朝之根:宝鸡市岐山县。秦朝之根:宝鸡市凤翔县。

“周秦两朝”都是在宝鸡“生根发芽”,所以大量青铜器的出土都在宝鸡,全国唯一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也在宝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位于秦都雍城(今凤翔县)雍山一域的“血池遗址”(201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曾是“秦汉两朝”祭天圣地。

据史实所载,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赢驷),秦昭襄王(嬴稷),秦始皇(赢政),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汉武大帝(刘彻),新朝开国皇帝(王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都曾“亲赴雍城”祭天(祭祖)。

“大汉皇帝”为何要去“秦都雍城”祭天?

汉尊秦制,“雍城祭天”是汉高祖刘邦定下的规矩,历代大汉皇帝必须“亲赴”雍城主祭。这一“惯例”,自秦至汉长达750年,一直持续到了“东汉末年”。

秦始皇(赢政)“亲赴”雍城登基!汉高祖(刘邦)“亲赴”雍城祭天!这是“秦汉两朝”开国皇帝,对古都雍城“正统地位”的绝对肯定!

(配图 : 秦汉两朝“祭天圣地”,位于秦都雍城,雍山一域的“血池遗址”)



遖唻苝暀


我是湖畔故事,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西周都城的建制,和我们现在习惯的一都制不同。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有一都制,也有多都制,西周属于后者。总体而言,都城发展的趋势,是从多都制趋向一都制的。

<strong><strong>

西周屡次迁都。最后三次东迁,先后建都岐周(周原)、丰镐(宗周)、和洛邑(成周),但三个都城并不是后者取代的前者的关系,而是成为并立并用的三个首都,合称“三都”,它们彼此职能不同,不能互相取代,共同担当首都的角色。这种建制,属于不太成熟的早期都城形态。

<strong><strong>

岐周(周原),在今天是周王室的“圣都”,是周王室宗庙所在地,是祭祀中心,也是贵族聚居地,所以在今天的宝鸡附近出土大量青铜器不足为奇。(见地图)

<strong>


周人属于农耕文明,为什么不定居,而要经常迁都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发展。(补充一下,夏商也同样频繁迁都,这是上古王朝的特点。)


1)为了生存。周人为避免戎狄侵犯劫掠,迁徙寻找安居之地;周代的农耕技术欠发达,容易造成土地耗竭。由于条件限制,周人也有被迫中断农耕,代以畜牧的时候。所以为了生存,周人需要不断寻找环境气候适合耕种的地方。另外,定居耕种后,人口增长比较快,原来的都城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就要迁都。


2)为了发展。实力强大后,出于军事扩张和政治上统治新王朝的需要,都城也需要东迁。


迁徙“三都”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三都”有什么功能?


  • 1 岐周(周原)


迁移史:

古公亶父原居于豳,约在商末之时,因避戎狄的侵扰,率周人由豳迁居岐山之下定居周原,并做邑于此地,这便是“周邑”。史料中的“岐”、“岐下”、“岐阳”、“周原”、“周城”、“岐周”和“周”(成王五年之前史料中“周”指岐周,成王五年之后,“周”指镐京)所说的都是一个地方,即岐山脚下古公亶父所建的王都,也就是今天的周原遗址,在一段时间中它是周的统治中心。

迁居周原后,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周人开始富强起来,势力日渐强盛,为日后克商并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都城功能:祭祀中心和贵族聚居中心

功能一:“圣都”:王室宗庙之所在,宗教祭祀中心
虽然丰镐的祭祀不断加强,但岐周作为周人的发祥之都和王室祖庙宫室的所在地,地位不可取代,这里逐渐成为重要的祭祀中心,逐步确立了“圣都”的地位。

从西周中后期的金文看,王在周地常常举行册命、赏赐和召见群臣等的活动。

功能二:经济中心和贵族聚居地

在岐周居住遗址近旁发现了大量青铜窖藏,出土的各种造型的青铜器显示,这一带居住着周公、召公、虢氏、裘氏、微氏、毛氏、南宫膳夫、函皇父、克氏、梁氏等贵族,这些贵族大多都是权倾一时的重臣。出土的青铜器是王臣们居住在周邑时的重器,大多都是祭祀用品。



  • 2 丰镐(宗周)

迁移史:

随着周人集团力量的壮大,人口相应地增加,对于生存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变大,他们只有向东寻找更有利于发展的地方。于是丰镐之地就成为周人的最佳选择。建立丰邑后不久,文王就去世了,镐京为武王所建,时间在武王克殷之前。

<strong>

都城功能:战胜商朝的军事中心,后来成为行政中心

宗周作为战胜商人的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宗周在建立初期,军事意义较为浓厚,学者认为最初是东进的指挥中心,周王常常亲自从宗周发布命令,渐渐成为行政中心。



  • 3 洛邑(成周)


迁居史

周武王克商后,统治范围大幅度向东扩展,面对广大的东土,偏居于西部的都城显然不能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所以周武王准备迁至洛邑。

成王时期正式建都洛邑,并改称“成周”,具有表示王业已经告成的意思。


都城功能:军事战略要地和枢纽

洛邑的特点有二:

一是四水环绕,适宜农耕,且交通便利;

二,这里是天下之中心,

即《何尊》铭文所说的,洛邑“宅兹中国”。 因此洛邑是对周围“郊甸”征发人力物力的中心,也向四方诸侯和被征服的夷戎部落征收贡赋的中心,还是控制周王朝千里疆域的军事战略要地。


为什么宝鸡出土了大量青铜器?

因为这里是岐周(周原)遗址,或有贵族世代居此,或有贵族死后归葬于此。由于西周贵族王臣聚居周邑,他们要铸器铭其功藏于宗庙,所以在岐周铸造了大量的青铜重器,岐周也就成为了“青铜器之乡”。

也许因西周厉王时“国人暴动”,也许因西周末年犬戎入侵,这些贵族仓皇出逃,一时来不及将宗庙重器带走,就临时挖坑窖藏起来,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周邑遗址内大量出土西周窖藏重器的原因。

<strong>



<strong>


湖畔故事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宝鸡西府话与西安关中话完全不一样。

宝鸡话更接近甘肃陇东庆阳平凉话。或者说宝鸡讲甘肃陇东话,不讲陕西西安关中话。

宝鸡人爱吃西北浆水面,西安人爱喝中原河南胡辣汤。

本来就应该陕北划归宁夏;汉中划归四川;西安关中划归中原河南;宝鸡划归西北甘肃陇东。

二、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用户67724358697


据记载,宝鸡出土的青铜器高达2万多件,仅宝鸡博物馆的青铜器就有15000多件,大约占了陕西省青铜器馆藏数量的三分之二。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多都是等级文物,特别是青铜礼器和国宝级文物。现现在为止,宝鸡博物馆中,青铜器一级文物有158件、二级文物有401件、三级文物有529件,国宝级文物大约55件,并且晚清的“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也出土在宝鸡。

历史上的青铜器大多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到了秦汉和商周时期达到了巅峰,为什么这些青铜器都是出土在宝鸡?当时青铜器主要是以容器、兵器的形式出现,后来才有了成品、祭祀品、乐器、酒装器、车装马器等等,并且青铜器在古代只有贵族才能使用,那古代都城是镐京(现在的西安西南一带),怎么青铜器反而在宝鸡出土的很多?

主要原因有两条:

一,宝鸡优越的地理位置。宝鸡的刚好处于历史上西周青铜器时代最为鼎盛的地区。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源地,西周政权就是在这里建立的。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上面很多都有大量铭文,记录封建王朝的兴衰,一部分青铜器记载了墓主人的身份权利和地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曾说过:“世界上只要有博物馆的地方就会有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如此看来,青铜器的故乡就是宝鸡是顺理成章的。

二、根据考古专家佐证。近两百年,很多青铜器都出自宝鸡境内。如宝鸡的眉县、石鼓园、周原(岐山和扶风交界处)地区,在这里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型,其中有大部分都是窖藏青铜器,数量超过了数万件。并且,新的青铜器正在被陆续的出土,并且“晚清四大国宝”也出自宝鸡。

宝鸡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多为精品,并且青铜器的造型独特、制作精美,这也体现了当时最高的技术都集中在宝鸡,所以宝鸡也是“青铜器的故乡”,可谓实至名归。


公元前


陕西的宝鸡有青铜器之乡之美誉,是国宝“何尊”的出土地。厉王胡簋、墙盘、伯各卣、折觥等,皆出于此。扶风县庄白村西周窖藏一次性就出土了103件。所以,宝鸡有座青铜器博物院。先来看下宝鸡都有哪些青铜器:

  • 国宝何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官网图

何尊通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尊体为深圆筒形,圆口外侈,方唇,腹中部微鼓。通体饰四道高扉棱,透雕棱脊。口沿下以棱脊为间隔,饰蝉纹和卷曲蚕纹四组。器身上有兽面纹。

  • 折觥,1976年陕西扶风出土

上有铭文:周代某王十九年命作册折给相侯贶赠望土,并赏赐给折奴隶和青铜,折因受荣宠,而为父乙作器。

  • 墙盘

宝鸡青铜博物院里不止有丰富的西周青铜器,还有大量的西周玉器。曾经看过两本关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的书,一本是关于馆藏陶器的《陶语诉春秋》,一本是关于馆藏玉器的《明月照琼琚》,从书中可以看出,这座博物院馆藏是非常丰富的。

宝鸡并不出名,不出名到我曾经把宝鸡当成是河南省的城市,汗……,那么,为什么宝鸡能出土这么多西周时的文物呢?

西周以礼治国,等级森严,诸侯国的墓葬规格是不可能超过周天子的,然而,目前西周周天子的墓一座也还没有发现。因为西周时的墓都没有封土堆,也没有什么标记,史书上的记载也比较模糊,寻找起来难度太大了。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们都知道,西周建立之初,武王采用的是“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就连商纣之子武庚也被封在了商都,所以,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国各自统治着自己分封地,死后也葬在封地。因此,在西周都城外也能发现高等级的陪葬物丰富的青铜器。但是这些诸侯墓陪葬的青铜器是不可能超过西周周天子的。

比如西周时,鼎是等级的重要标志,出现了列鼎制度。据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则用三鼎。在宝鸡茹家庄弓鱼伯墓中就发现了五鼎四簋。

不过,西周的政治中心可不止镐京(宗周)一个。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武王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然而计划未来得及实施,武王就去世了。后来成王继位,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也就是“宅兹中国”。所以,西周时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都是西周时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

我是阿斗,喜欢我的回答就顺手点个赞呗吧!喜欢文物考古聊历史的,欢迎关注我!

文物考古聊历史


西周虽然定都镐京,但周部落的起源地并非镐京,而是镐京西北方向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西周部落从黄土高原逐步迁徙到关中平原的渭水流域时,首先到达的应该就是现在宝鸡市的位置。

在这片水草肥美、土地肥沃的渭水河畔,西周部落开始了农耕发展,经过历代首领的励精图治,逐渐强大起来,四处扩张渐渐的就控制了关中平原,最终在商朝末年起兵夺取了天下,建立周朝。

所以在建都镐京之前,宝鸡市所在区域应该是西周的重要经营范围,经济文化生活非常丰富,自然会有很多青铜器了,而且在西周建立后,宝鸡市所在区域仍然是西周非常重要的姬姓封国,拱卫镐京西部安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史海闲谈


丰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量车马坑遗迹和大批青铜器的发掘证明了西周定都古西安地区的历史事实。

岐周宝鸡是周人的发源地;宗周镐京是周人崛起的圣都以及统治天下的政治、军事中心;成周洛邑是辅助周人管理东方的陪都。

在这三个城市当中,镐京是西周王朝国祚275的主都,处于主核心地位。镐京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成为“京”的城市,是自夏商以来最具规模的都城。

成王时期,为了监管殷商顽民以及防止殷商后裔叛乱,周公旦在河洛地区营建了一座新的城池洛邑,西周洛邑奠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善的陪都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自西周开始,洛阳先后成为北周、隋、唐、后梁、后晋、北宋等多朝陪都。





烈火柔魂ZL


宝鸡是周秦两王朝的发源地,有着无比深厚的青铜文明积淀。尤其是西周被犬戎灭后,西周贵族纷纷向洛阳逃跑,在这一匆忙逃命的过程中,有很多青铜器没有被带走而是被这些贵族埋藏在了地下,以期将来周王朝收复故地后再回来取出。但是这些贵族们永远没有回来,因为周王朝将这片土地赐给了秦。秦人经过与犬戎的无数次血战才拿下这块地,更别说当时已经走向没落的周王朝了。于是,宝鸡的青铜器就多得令人惊讶,自从西汉开始一直到今天青铜器出土从未间断。青铜器出土数量和种类均居全国之最,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青铜之乡。


泰哥生活录


西周的京城在沣河岸边的镐京,那为什么出土文物很少,原因是镐京被申侯联合犬戎部落给攻破了,并被打劫一空,一把火烧成了废墟,所以现在的镐京考古几乎没有什么发现。而倒是宝鸡的出土文物很多,那是因为宝鸡在西周时期是诸侯国的封地,那些青铜器都是诸侯国的,并不是周王室的。


太兴真人


西周定都镐京,宝鸡属西周京畿重地,也是虢,散,等诸侯国的封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西周早期的宗庙也设在宝鸡,很多重要的祭祀,册封等活动也大都在这里举行,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居住在这里的王公贵族也很多,死后也就葬在了这里,而且宝鸡从来都没有被定都,正是这个重要原因也保护了地下的墓葬,所以现在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也不足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